第750章 劉武遊軍械所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人說不見如隔三秋,現在河圖山的軍械所給劉武的感覺就是如此。
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大的他都不認識了。
最初的軍械所,隻是一片空地,四周雖然有圍牆,但也僅僅隻是泥巴牆。
不僅如此,就連製造軍械所用的設備,也就是尋常鐵匠鋪用的玩意,沒啥特別的。
不對,不能說沒啥特別是,至少水力鍛錘是有的,隻是過於笨重簡陋了些。
現在呢,水力鍛錘、風力鍛錘、蒸汽鍛錘,水力鼓風、風力鼓風,自動砂輪。
等等等等,變化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讓他應接不暇。
這些隻是他認識的,他不認識的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將鋼鐵拉成絲線的一種機器。
這用黃別鶴的話來說,就是雖然不成熟,拉絲的時候也容易斷,但粗細均勻,可以批量且快速生產。
在黃別鶴的帶領下,劉武參觀了拉絲工藝,同樣也見到了編絲工藝。
這就像是前世的鋼纜一般對絲線進行編製,最後這些細細的鐵絲會被絲綢、膠、油等處理,包裹,最終變成一根根繩子。
隻見黃別鶴指著一個鎧甲,解釋道:
“這是我們研製出來用在甲胄上的,雖然說甲胄本身的編織就能讓葉片不散,但強度還是差了少許。”
“但有了這種繩子,戰鬥之中甲胄的整體強度就會更大,不至於被敵人斬斷繩子導致甲葉散亂。”
“這一點已經經過了測試,可以說極其優秀,減少了甲胄的損壞率。”
“隻可惜這是新研究出的技術,目前能夠做到大規模生產,還未進行普及。”
“不過沒關係,現在機械已經製造出來了,未來我們的軍隊所用甲胄整體製造隻會越來越好。”
看著機械快速拉絲的樣子,劉武對此不由的感歎。
隨後他對此也有好奇,“既然這東西可以拉絲,那麽是不是可以進行編製。”
“你看,一套鎖子甲雖然防禦力不俗,但是原來價格很是昂貴,可是有了這些,無論是研製出一種可以用來編製梭子甲的機器,還是說直接用來打造,豈不是都能快速生產。”
鎖子甲是甲胄的內襯,防禦的不是槍、箭之類的,而是刀斧之類的。
同樣,特別是重甲士,若是內襯有了鎖子甲,在多重材料複合下,說實話一般的鈍器都很難再傷害到甲士了。
若是條件足夠,鎖子甲外穿,雖然不能防禦箭矢、槍矛之類的,但是刀砍斧劈卻也是無礙。
這就是鎖子甲的用途,很多將軍、貴人都喜歡弄一套這樣的東西。
無他,麵對突然襲擊,刀子砍不進去。
而對於劉武所問,黃別鶴笑了笑。
“這一點我們也知道,隻是這樣的鎖子甲質量上並不是太好,因為我們拉絲用的是熟鐵,而非鋼鐵,強度不夠。”
“最重要的是,現在拉絲技術依舊不成熟,容易斷裂。”
說著,黃別鶴帶著劉武走到另一處,這裏是好似一個巨大的紡織廠。
然後帶著劉武來到其中一台機器旁,指著機器道:
“你看,這是一台紡織機,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棉布和鐵絲織在一起,這樣生產出來的布匹雖然不如梭子甲,但其柔韌性和防禦力都不算差了,至少普通刀劍砍不破。”
說著,黃別鶴又帶著劉武來到一個房間,這裏麵就又不一樣了,而且打造的盔甲也不一樣。
“這是根據布甲重新設計打造的,我將其稱之為暗甲。”
隻見黃別鶴拿起一套已經完成的甲胄,外表看也就是有一些金屬釘子,但隻見他輕輕一翻,便漏出裏麵的甲葉。
“這種甲胄,防禦力可以說更加的好,而且舒適性也比普通的甲胄強太多了。”
說著,黃別鶴拿出鋼刀,對著甲胄就是劈砍,劉武眼睛看的很清楚,刀子砍上去,直接被那些漏出來的釘子給擋住了,對於甲胄本身來說,傷害微乎其微。
“這甲胄太過嚴密,江南不能用吧!”
劉武一眼就看出這套甲胄的問題,這甲胄更加的保暖,江南用怕不是要熱死人,或者打著打著就中暑倒地了。
黃別鶴點了點頭,“這是針對歸義師的要求所研發,從防禦力、保暖性來說,效果極其的好,還能不斷的疊甲,最高可以穿五套。”
“這並不是說不能多穿,而是穿太多會變得更加的臃腫,反而不利於行動與作戰。”
“最重要的是,經過測試我們發現,這玩意保暖效果好的過分,完全有別於甲胄夏天熱的要死,冬天冷的要死。”
關於這一點,劉武似懂非懂,自己前世好似聽說過這種事情,大致就是利用光亮的金屬可以反射熱量,更好的保證體溫,使其不至於快速流逝。
好像是這樣的,劉武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不過有了這般好的甲胄,歸義師在北疆的處境將會更好,所以劉武點了點頭。
“是個不錯的發明,但是歸義師擴軍已經過去一年了,甲胄都已經補充齊了,你這是想要換裝?”
黃別鶴點了點頭,“正是如此,適合咱們歸義旅的甲胄雖然不太適合江南作戰,但隻需要減配就行,這一下子就能快速解決兩萬多套裝備。”
“至於這些甲胄,說實話製造的比我們現在要用的甲胄的速度還要快上一些。”
接著,黃別鶴帶著劉武又走了其他一些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那一座座建立起來有些奇怪的爐子。
“這是煉鋼爐?”
劉武好奇,黃別鶴興奮的指著這些爐子道:
“不單單是煉鋼的,這些爐子的用處並不相同。”
“你看,這是用來煉製鐵礦石的!”
“你看,這是用來煉製熟鐵的!”
“你看,這是用來煉製生鐵的!”
最後,黃別鶴才指著一些並不大,數量並不多的爐子道:“這才是煉鋼的。”
“隻要石炭不缺,這些爐子可以全天運轉,能夠煉出精鋼一百三十石。”
劉武估算了一下,一天也就煉製出鋼鐵一萬五千六斤。
隻是劉武看了一下整個軍械所,幾乎一半都是這樣的爐子,心中皺眉。
這效率雖然遠比鐵匠鋪強,用的工匠也少了很多,但是產量還是太低了。
因為依照現如今漢軍定下的戰兵甲胄樣式,一套所用鋼鐵也就二十五斤,那麽擴軍以後所需要的鋼鐵就足足有五百五十萬斤。
這一天一萬五千六百斤,即便是不眠不休,僅僅冶煉都需要三百五十二天,差不多要一年的時間。
而且劉武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軍械所煉製鋼鐵,需要用大量的爐子,然後一步一步的來,最後才能成為鋼鐵。
隻聽黃別鶴道:“現在我們覺得這樣操作雖然速度快,但還是太繁瑣了。”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減少爐子的鋪設,以及一爐如何才能在相同的時間內煉出上百斤鋼鐵。”
其實這個時候的研究,劉武已經提不出什麽建議了。
很顯然,軍械所已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大的他都不認識了。
最初的軍械所,隻是一片空地,四周雖然有圍牆,但也僅僅隻是泥巴牆。
不僅如此,就連製造軍械所用的設備,也就是尋常鐵匠鋪用的玩意,沒啥特別的。
不對,不能說沒啥特別是,至少水力鍛錘是有的,隻是過於笨重簡陋了些。
現在呢,水力鍛錘、風力鍛錘、蒸汽鍛錘,水力鼓風、風力鼓風,自動砂輪。
等等等等,變化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讓他應接不暇。
這些隻是他認識的,他不認識的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將鋼鐵拉成絲線的一種機器。
這用黃別鶴的話來說,就是雖然不成熟,拉絲的時候也容易斷,但粗細均勻,可以批量且快速生產。
在黃別鶴的帶領下,劉武參觀了拉絲工藝,同樣也見到了編絲工藝。
這就像是前世的鋼纜一般對絲線進行編製,最後這些細細的鐵絲會被絲綢、膠、油等處理,包裹,最終變成一根根繩子。
隻見黃別鶴指著一個鎧甲,解釋道:
“這是我們研製出來用在甲胄上的,雖然說甲胄本身的編織就能讓葉片不散,但強度還是差了少許。”
“但有了這種繩子,戰鬥之中甲胄的整體強度就會更大,不至於被敵人斬斷繩子導致甲葉散亂。”
“這一點已經經過了測試,可以說極其優秀,減少了甲胄的損壞率。”
“隻可惜這是新研究出的技術,目前能夠做到大規模生產,還未進行普及。”
“不過沒關係,現在機械已經製造出來了,未來我們的軍隊所用甲胄整體製造隻會越來越好。”
看著機械快速拉絲的樣子,劉武對此不由的感歎。
隨後他對此也有好奇,“既然這東西可以拉絲,那麽是不是可以進行編製。”
“你看,一套鎖子甲雖然防禦力不俗,但是原來價格很是昂貴,可是有了這些,無論是研製出一種可以用來編製梭子甲的機器,還是說直接用來打造,豈不是都能快速生產。”
鎖子甲是甲胄的內襯,防禦的不是槍、箭之類的,而是刀斧之類的。
同樣,特別是重甲士,若是內襯有了鎖子甲,在多重材料複合下,說實話一般的鈍器都很難再傷害到甲士了。
若是條件足夠,鎖子甲外穿,雖然不能防禦箭矢、槍矛之類的,但是刀砍斧劈卻也是無礙。
這就是鎖子甲的用途,很多將軍、貴人都喜歡弄一套這樣的東西。
無他,麵對突然襲擊,刀子砍不進去。
而對於劉武所問,黃別鶴笑了笑。
“這一點我們也知道,隻是這樣的鎖子甲質量上並不是太好,因為我們拉絲用的是熟鐵,而非鋼鐵,強度不夠。”
“最重要的是,現在拉絲技術依舊不成熟,容易斷裂。”
說著,黃別鶴帶著劉武走到另一處,這裏是好似一個巨大的紡織廠。
然後帶著劉武來到其中一台機器旁,指著機器道:
“你看,這是一台紡織機,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棉布和鐵絲織在一起,這樣生產出來的布匹雖然不如梭子甲,但其柔韌性和防禦力都不算差了,至少普通刀劍砍不破。”
說著,黃別鶴又帶著劉武來到一個房間,這裏麵就又不一樣了,而且打造的盔甲也不一樣。
“這是根據布甲重新設計打造的,我將其稱之為暗甲。”
隻見黃別鶴拿起一套已經完成的甲胄,外表看也就是有一些金屬釘子,但隻見他輕輕一翻,便漏出裏麵的甲葉。
“這種甲胄,防禦力可以說更加的好,而且舒適性也比普通的甲胄強太多了。”
說著,黃別鶴拿出鋼刀,對著甲胄就是劈砍,劉武眼睛看的很清楚,刀子砍上去,直接被那些漏出來的釘子給擋住了,對於甲胄本身來說,傷害微乎其微。
“這甲胄太過嚴密,江南不能用吧!”
劉武一眼就看出這套甲胄的問題,這甲胄更加的保暖,江南用怕不是要熱死人,或者打著打著就中暑倒地了。
黃別鶴點了點頭,“這是針對歸義師的要求所研發,從防禦力、保暖性來說,效果極其的好,還能不斷的疊甲,最高可以穿五套。”
“這並不是說不能多穿,而是穿太多會變得更加的臃腫,反而不利於行動與作戰。”
“最重要的是,經過測試我們發現,這玩意保暖效果好的過分,完全有別於甲胄夏天熱的要死,冬天冷的要死。”
關於這一點,劉武似懂非懂,自己前世好似聽說過這種事情,大致就是利用光亮的金屬可以反射熱量,更好的保證體溫,使其不至於快速流逝。
好像是這樣的,劉武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不過有了這般好的甲胄,歸義師在北疆的處境將會更好,所以劉武點了點頭。
“是個不錯的發明,但是歸義師擴軍已經過去一年了,甲胄都已經補充齊了,你這是想要換裝?”
黃別鶴點了點頭,“正是如此,適合咱們歸義旅的甲胄雖然不太適合江南作戰,但隻需要減配就行,這一下子就能快速解決兩萬多套裝備。”
“至於這些甲胄,說實話製造的比我們現在要用的甲胄的速度還要快上一些。”
接著,黃別鶴帶著劉武又走了其他一些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那一座座建立起來有些奇怪的爐子。
“這是煉鋼爐?”
劉武好奇,黃別鶴興奮的指著這些爐子道:
“不單單是煉鋼的,這些爐子的用處並不相同。”
“你看,這是用來煉製鐵礦石的!”
“你看,這是用來煉製熟鐵的!”
“你看,這是用來煉製生鐵的!”
最後,黃別鶴才指著一些並不大,數量並不多的爐子道:“這才是煉鋼的。”
“隻要石炭不缺,這些爐子可以全天運轉,能夠煉出精鋼一百三十石。”
劉武估算了一下,一天也就煉製出鋼鐵一萬五千六斤。
隻是劉武看了一下整個軍械所,幾乎一半都是這樣的爐子,心中皺眉。
這效率雖然遠比鐵匠鋪強,用的工匠也少了很多,但是產量還是太低了。
因為依照現如今漢軍定下的戰兵甲胄樣式,一套所用鋼鐵也就二十五斤,那麽擴軍以後所需要的鋼鐵就足足有五百五十萬斤。
這一天一萬五千六百斤,即便是不眠不休,僅僅冶煉都需要三百五十二天,差不多要一年的時間。
而且劉武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軍械所煉製鋼鐵,需要用大量的爐子,然後一步一步的來,最後才能成為鋼鐵。
隻聽黃別鶴道:“現在我們覺得這樣操作雖然速度快,但還是太繁瑣了。”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減少爐子的鋪設,以及一爐如何才能在相同的時間內煉出上百斤鋼鐵。”
其實這個時候的研究,劉武已經提不出什麽建議了。
很顯然,軍械所已經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