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三年之期已到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收的一係列匯報,真的讓劉武開心不已,因為現在情況越來越好了,百姓感恩漢軍的治理,民心在漢軍,如此漢軍的根基也就越深。
當然,最重要的其實是另一方麵,那就是長沙郡、黃鶴郡、宜蘭郡新收的三郡之地,大多數百姓也都是如此。
而這也代表了漢軍的宣傳政策確確實實也已經到位了,這意味著漢軍真正的做到了權利下到村子裏去。
這種權利,可是要比大乾和白蓮強上不要太多太多了。
同樣這也意味著漢軍也將擁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各村都建立的民兵並且還能調動,以及抓捕間諜。
所以劉武在聽了呂束的匯報以後,想了想,道:
“呂束,既然我們已經放出稅改的風聲,那麽就趁著這次豐收直接宣布吧,雖然涉及的隻有河圖山兩鎮之地,但給了百姓們更好的盼頭,想來是好的。”
是的,其實這種稅改有畫大餅之嫌,畢竟需要三年以後才能執行。
不過這畫的大餅,劉武是有能力,也有準備將其落實的,這就很重要。
三郡之地,收一季糧稅高達八百多萬石,按照一年兩季來算,隻要豐收就能達到一千六百萬石以上,三年能夠收取糧食至少有四千八百萬石,甚至破五千萬石也不是什麽問題。
而這些稅收中,從官員到士兵,一年所需要開的俸祿大約在五百萬石。
所以,三年內漢軍是可以將這些收獲的糧食用在建設上的,三年以後,伴隨著其他的稅改,直接發放糧食的這一部分俸祿,將會被折合成銀子銅錢發放。
如此下來,少收糧稅,以糧食和金錢讓市場繁榮,使其徹底運轉起來。
而且,也不是說現在市場就不運轉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再加上炎漢商行進行兜底,漢軍境內也是能保證最低的市場運轉的。
至於說未來,關於稅製的改革以及錢幣的改革,都會一步一步小心去推動的,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變更了。
總而言之便是漢軍的軍隊、官員、百姓,都必須能夠吃飽飯,然後在吃飽飯的前提下發展人文,經濟,促進繁榮。
這些規劃,呂束自然是清楚的,所以在聽了劉武的吩咐以後,也就點了點頭。
“確實可以,正好可以將這個政策廣而告之,待秋收以後徹底落實下去。”
“嗯,”劉武點頭,“這種事情要抓緊,添上一把火,待秋收過後三郡之地就徹徹底底的穩固了。到時候,拿下雷郡和豐昌郡也能極其順利。”
對於劉武的這話,呂束皺了皺眉頭,“大哥,其實我認為我們現在就可以完全控製這兩郡之地了,那.......”
是的,這段時間呂束在這兩郡之地來迴遊說,使得很多人心向漢軍,並且表明了願意接受漢軍的所有政策。
所以現在漢軍入主兩郡之地是應該的,並且稅收也應該按照漢軍的製度來。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依舊是大乾在管理,這著實有些不應該。
雖然呂束知道現在官員比較少,但是完全可以入駐,然後將稅收收起來,等以後官員足夠再填充即可。
這樣的話,這一次漢軍夏收的糧稅,破千萬石也是理所當然。
對此劉武搖頭:“你不能這般想,你要知道權利是沒有真空的。若是我們是這般簡單入駐,那麽空缺的權利就會被其他人控製,這對百姓,對我們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事後,對我們來說將會更加的麻煩,致使這兩郡之地化作不穩定之地,這是極其危險的。”
“所以現在您可讓大乾控製,也不能讓那些有心人控製。”
“須知,這種能夠控製權力的人,多數也不是什麽好人,更多的則是當地的地痞流氓,這對百姓的危害,比大乾還要大。”
是的,劉武不是說不想將這兩郡拿在手中,隻是顧慮太多,或者說漢軍的本質也決定了不能這般做才對。
呂束大約是懵懂的,所以在聽了劉武的解釋以後也不再糾結,反正距離收複雷郡和豐昌郡的時間也快了,不差這三五個月。
隨後,呂束離開,沒過多久有關糧稅改革的事情就被漢軍正式通知出去,一時間漢軍治下所有百姓都陷入了沸騰之中。
在長沙郡的一個小山村中,村祭酒和村長去鎮子開會,現在才剛剛迴來。
自從漢軍入主長沙,村祭酒下村以後,百姓的生活明顯變好,而且人人也都能吃飽了,特別是祭酒和村長一去鎮子裏開會,必然會帶來好消息。
比如說征兵,村子有幾個民兵的名額。
比如說孩子可以前往鎮子的學堂讀書,等等等。
可以說每一次開會都會帶來一些好消息,所以將村祭酒和村長迴來以後,村民立即就圍了上來。
“祭酒,村長,這次又有什麽好消息啊??”
村民的詢問很是直白,要知道去年抓敵人探子,他們村都抓了一個,然後得到了應該有的獎賞以後,還得到了五個可以上戰場的民兵名額。
如今,這五個人一個是民兵戰死的,一個是戰兵戰死的,一個殘廢了,剩下的兩個都在戰兵之中服役。
至於那個殘廢了的,迴來就在村子當了一個保長,其他四人的家中也有分別出了一個人來擔任鄰長。
像是那兩個戰死的,軍中給了撫恤,為一百二十石糧食,一石精鹽,孩子還會被照料到十六歲。
當真一下子全家都富有了,討不到媳婦的光棍也能說上媳婦了。
可以說,讀書好不好他們暫時看不到,但是隻要完成漢軍派下來的任務,得到征招的名額,那就是飛黃騰達的開始。
故而村民圍上來,就是希望可以聽到更好的消息。
隻聽村祭酒讓大家安靜了一下,然後才說出開會的內容。
“今天開會,中央決定實行新的稅收了,那就是漢軍最初的兩個鎮子,廢除了繳納一半的糧稅,現在隻要一個人的口糧沒有達到六石,就完全不用繳稅。”
“像我們這個村子,隻要漢軍還在,三年以後我們也是這般!!”
此話一出,百姓頓時嘩然。
“這是真的嗎?”
“我家有七個人,那這樣的話,一年的收成若是沒有達到四十二石糧食,那豈不就是完全不用繳稅??”
村祭酒點了點頭:“是真的,不過這個統計,必須是十歲以上的人才行。”
好家夥,這下村民更高興了。
“那也沒事,一個小孩子一天又吃不了多少,半大小子那才要命呢!!”
一時間,村中歡聲笑語,全都快一點期盼三年之期。
彼時,他們也能說。
“三年之期已到......”
當然,最重要的其實是另一方麵,那就是長沙郡、黃鶴郡、宜蘭郡新收的三郡之地,大多數百姓也都是如此。
而這也代表了漢軍的宣傳政策確確實實也已經到位了,這意味著漢軍真正的做到了權利下到村子裏去。
這種權利,可是要比大乾和白蓮強上不要太多太多了。
同樣這也意味著漢軍也將擁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各村都建立的民兵並且還能調動,以及抓捕間諜。
所以劉武在聽了呂束的匯報以後,想了想,道:
“呂束,既然我們已經放出稅改的風聲,那麽就趁著這次豐收直接宣布吧,雖然涉及的隻有河圖山兩鎮之地,但給了百姓們更好的盼頭,想來是好的。”
是的,其實這種稅改有畫大餅之嫌,畢竟需要三年以後才能執行。
不過這畫的大餅,劉武是有能力,也有準備將其落實的,這就很重要。
三郡之地,收一季糧稅高達八百多萬石,按照一年兩季來算,隻要豐收就能達到一千六百萬石以上,三年能夠收取糧食至少有四千八百萬石,甚至破五千萬石也不是什麽問題。
而這些稅收中,從官員到士兵,一年所需要開的俸祿大約在五百萬石。
所以,三年內漢軍是可以將這些收獲的糧食用在建設上的,三年以後,伴隨著其他的稅改,直接發放糧食的這一部分俸祿,將會被折合成銀子銅錢發放。
如此下來,少收糧稅,以糧食和金錢讓市場繁榮,使其徹底運轉起來。
而且,也不是說現在市場就不運轉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再加上炎漢商行進行兜底,漢軍境內也是能保證最低的市場運轉的。
至於說未來,關於稅製的改革以及錢幣的改革,都會一步一步小心去推動的,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變更了。
總而言之便是漢軍的軍隊、官員、百姓,都必須能夠吃飽飯,然後在吃飽飯的前提下發展人文,經濟,促進繁榮。
這些規劃,呂束自然是清楚的,所以在聽了劉武的吩咐以後,也就點了點頭。
“確實可以,正好可以將這個政策廣而告之,待秋收以後徹底落實下去。”
“嗯,”劉武點頭,“這種事情要抓緊,添上一把火,待秋收過後三郡之地就徹徹底底的穩固了。到時候,拿下雷郡和豐昌郡也能極其順利。”
對於劉武的這話,呂束皺了皺眉頭,“大哥,其實我認為我們現在就可以完全控製這兩郡之地了,那.......”
是的,這段時間呂束在這兩郡之地來迴遊說,使得很多人心向漢軍,並且表明了願意接受漢軍的所有政策。
所以現在漢軍入主兩郡之地是應該的,並且稅收也應該按照漢軍的製度來。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依舊是大乾在管理,這著實有些不應該。
雖然呂束知道現在官員比較少,但是完全可以入駐,然後將稅收收起來,等以後官員足夠再填充即可。
這樣的話,這一次漢軍夏收的糧稅,破千萬石也是理所當然。
對此劉武搖頭:“你不能這般想,你要知道權利是沒有真空的。若是我們是這般簡單入駐,那麽空缺的權利就會被其他人控製,這對百姓,對我們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事後,對我們來說將會更加的麻煩,致使這兩郡之地化作不穩定之地,這是極其危險的。”
“所以現在您可讓大乾控製,也不能讓那些有心人控製。”
“須知,這種能夠控製權力的人,多數也不是什麽好人,更多的則是當地的地痞流氓,這對百姓的危害,比大乾還要大。”
是的,劉武不是說不想將這兩郡拿在手中,隻是顧慮太多,或者說漢軍的本質也決定了不能這般做才對。
呂束大約是懵懂的,所以在聽了劉武的解釋以後也不再糾結,反正距離收複雷郡和豐昌郡的時間也快了,不差這三五個月。
隨後,呂束離開,沒過多久有關糧稅改革的事情就被漢軍正式通知出去,一時間漢軍治下所有百姓都陷入了沸騰之中。
在長沙郡的一個小山村中,村祭酒和村長去鎮子開會,現在才剛剛迴來。
自從漢軍入主長沙,村祭酒下村以後,百姓的生活明顯變好,而且人人也都能吃飽了,特別是祭酒和村長一去鎮子裏開會,必然會帶來好消息。
比如說征兵,村子有幾個民兵的名額。
比如說孩子可以前往鎮子的學堂讀書,等等等。
可以說每一次開會都會帶來一些好消息,所以將村祭酒和村長迴來以後,村民立即就圍了上來。
“祭酒,村長,這次又有什麽好消息啊??”
村民的詢問很是直白,要知道去年抓敵人探子,他們村都抓了一個,然後得到了應該有的獎賞以後,還得到了五個可以上戰場的民兵名額。
如今,這五個人一個是民兵戰死的,一個是戰兵戰死的,一個殘廢了,剩下的兩個都在戰兵之中服役。
至於那個殘廢了的,迴來就在村子當了一個保長,其他四人的家中也有分別出了一個人來擔任鄰長。
像是那兩個戰死的,軍中給了撫恤,為一百二十石糧食,一石精鹽,孩子還會被照料到十六歲。
當真一下子全家都富有了,討不到媳婦的光棍也能說上媳婦了。
可以說,讀書好不好他們暫時看不到,但是隻要完成漢軍派下來的任務,得到征招的名額,那就是飛黃騰達的開始。
故而村民圍上來,就是希望可以聽到更好的消息。
隻聽村祭酒讓大家安靜了一下,然後才說出開會的內容。
“今天開會,中央決定實行新的稅收了,那就是漢軍最初的兩個鎮子,廢除了繳納一半的糧稅,現在隻要一個人的口糧沒有達到六石,就完全不用繳稅。”
“像我們這個村子,隻要漢軍還在,三年以後我們也是這般!!”
此話一出,百姓頓時嘩然。
“這是真的嗎?”
“我家有七個人,那這樣的話,一年的收成若是沒有達到四十二石糧食,那豈不就是完全不用繳稅??”
村祭酒點了點頭:“是真的,不過這個統計,必須是十歲以上的人才行。”
好家夥,這下村民更高興了。
“那也沒事,一個小孩子一天又吃不了多少,半大小子那才要命呢!!”
一時間,村中歡聲笑語,全都快一點期盼三年之期。
彼時,他們也能說。
“三年之期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