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劉武三省吾身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沙郡城的官府中,此時已經是漢軍的辦公地點了,而劉武無論是吃飯休息還是辦公,都在這裏。
不是說漢軍沒有給他安排住處,畢竟身為大祭酒,漢軍眾人怎麽不可能關照他呢。
隻不過劉武憂心百姓,隻覺得住的遠了些便會耽誤工作,所以便常住官府了。
所以,漢軍諸多大事小事,都會每天來到這裏,由他處理。
隻見大堂內,劉武死死的攥著一份宜蘭郡的官員傷亡報告,一邊靜靜的看著侃侃而談的王文才。
“大祭酒,經過我這段時間的走訪調查,發現我漢軍確實沒有殺戮無辜,草菅人命的做法。”
“不僅如此,在權家塢堡內外,我走訪了很多人,包括權家人,最後得出結論,我漢軍依舊是仁義之師。”
“所以,我為自己口出狂言,隨隨便便就懷疑齊教員以及直屬第七步兵營的事情,向他們道歉。”
“等一會兒,我說完一些我發現的問題,就去找他們,道完歉就去安安穩穩的做一個教書先生。”
劉武目光很是平靜的看著王文才道:“請說!”
王文才說:“雖然我知道咱們漢軍軍紀很嚴,但是我們不能指望他們能夠自主約束自己。所以我還是認為針對地主士紳豪族之流,不應該這般打擊如此之廣。”
“還有我們的刑罰是不是也太過重了些?畢竟三支剿匪大營在黃鶴郡便殺戮數千人,實在是太過殘暴。”
“雖然我知道他們這是罪有應得,但是這終究是屬於不教而誅,有些不太合適。”
“不僅如此,我看了那些被抓的所謂地痞流氓,他們所做之事雖然上不得台麵,但是關押就是了,為何還要他們做針線活去羞辱他們?”
“還有啊,我看有一些地主.........”
劉武本來心情就很是沉重,但是麵對王文才,他終究是壓下沉重的心情去傾聽王文才的話。
但是,伴隨著王文才替那些地主士紳豪強以及地痞流氓們說話,劉武的眼睛瞪的是越來越大,逐漸變得不可思議。
這是怎麽?
原先那個最是同情百姓,不想給河圖山造成傷亡而選擇主動融入漢軍的黑風寨王大當家怎麽了?
“夠了!”
於是,劉武憤怒的嗬斥住了正在侃侃而談的王文才。
“王兄,我想知道,你在說這話的時候有沒有實地調查?是不是還是一拍腦子就想出來得?還有,你為什麽會提出這般建議?是站在什麽立場所提出的建議?”
王文才看著劉武突然憤怒的模樣,一時間有些錯愕,不知道怎麽迴事。
不過他還是鎮定了一下,解釋道:“大祭酒,我說這話的時候確實進行了實地調查,因為你說過,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我是調查過後才說的。”
“你或許沒有見到,但是我親自跟隨了一支剿匪的隊伍親眼看其作戰,他們麵對毫無反抗之力的匪徒都是一擁而上,將其殘忍的殺死,這不是英雄所為。”
“其實,那些匪徒就算沒有投降,憑借漢軍的戰鬥力也能輕鬆將其拿下,您說他們為何要放箭先是將人射成刺蝟,然後用長槍戳上一邊,最後再用刀子割下他的頭顱呢?”
“這是野蠻的做法,就算是要殺敵,敵人已經被射成了刺蝟,還能有什麽不死的呢?”
“當然,其中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將其頭顱割下的行為,這太過殘忍了。就算統計軍功,也隻需要割下屍體的耳朵即可。”
“而對於地痞流氓,我認為殺人不過點頭地,你讓他做女子的針線活,確實是在侮辱他們。”
“至於我為什麽會說出如此之事,大約就是讀了些書,見不得這人世間的悲慘之事!”
劉武聽了王文才的話,大致明白了他的立場。
其實王文才從始至終的立場便是一個讀書人,一個為了伸張正義而讀書的讀書人。
隻不過這個讀書人讀的是被篡改的書,學的是怎麽當一個順民的書。
這種人見不了世間的悲苦之事,比如他有能力保護百姓的時候,他就建立黑風寨收容難民,讓他們活下去。
比如現在加入漢軍,伴隨著漢軍勢力越發的龐大,他就覺得自己的責任就應該更大。
劉武很明白,王文才是見到了那些匪徒的孩子和妻子。
這些能夠躲過清算,躲過審判的人,孩子大多數都在繈褓之中,女人也大多數都是被搶來的。
這些人被原先的村民百姓看不起,被排擠。
故而他心生了同情。
這一點是漢軍的失誤,但他應該是直接提出來,而不是經過自我反思,去為罪犯開脫。
劉武可以肯定,王文才在思考此事的時候,說此事的時候,從未考慮過那些被長久壓迫,被欺負的百姓
而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王文才為何始終困頓與河圖山一角而走不出去。
這不僅僅是能力問題,也不僅僅是實力問題。
而是說他的心性便是這般!
隨即劉武苦笑一聲,辛虧自己聽了王文才的話,沒有莽撞的讓他去當書院的先生。
不然說不得就成了大禍。
所以劉武放下了心中的憤怒,而是站起身,來到王文才的身邊,然後將手中的情報遞給了王文才。
“我原先認為你說的不錯,為此我們在大會上也做了商談,覺得實行仁德之政。”
“可是我們忘了一件事情,以德報怨,那麽我們該怎麽報德呢?”
說罷,他便不管王文才出去了,走到門口,劉武突然說道:
“王兄,其實我認為你並不適合從事任何官員,包括書院的先生。”
說罷,便不再留戀,大步向外走去。
他並沒有將在宜蘭郡執行的政策怪在王文才頭上,因為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何會被王文才說動了。
那是因為,他來自那個繁榮昌盛的華夏,那是一個人命關天的華夏。
而這,也是他多少於這裏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認為人的生命是寶貴的,這才會被王文才的那種語言所影響。
但是從今往後,他不會了。
“吾需每日三省吾身!”
“若走大道,矯枉必過正!”
“若行大事,亂世需用重典!”
想到這裏,劉武有些歎息。
“若是饒夫子或者呂束在我身邊,相比宜蘭郡的事情就很難在發生了吧?”
說到著,劉武自嘲一笑:
“說起來,我的心性,或許也並不怎麽好!”
“總覺得時不待我,將自己逼迫的如此之緊。卻漸漸忘了,我今年不過才十八歲啊!”
“十八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之時,怎能讓自己如此老成,陷入困頓之中呢。”
“我的未來還有很長的時間,不需要如此著急,也不需要如此急功近利,按部就班的發展下去,新的世界必然到來。”
“隻要一顆種子種下,未來必然能夠結出果實。所以縱然我不幸生死,未能全功,未來也會有人接過旗幟繼續前進。”
“所以,我現在應該去種下一個種子,做好水肥管理,使祂成為一個可以庇護天下的蘋果樹。”
“這,才是我真正的使命啊!”
不是說漢軍沒有給他安排住處,畢竟身為大祭酒,漢軍眾人怎麽不可能關照他呢。
隻不過劉武憂心百姓,隻覺得住的遠了些便會耽誤工作,所以便常住官府了。
所以,漢軍諸多大事小事,都會每天來到這裏,由他處理。
隻見大堂內,劉武死死的攥著一份宜蘭郡的官員傷亡報告,一邊靜靜的看著侃侃而談的王文才。
“大祭酒,經過我這段時間的走訪調查,發現我漢軍確實沒有殺戮無辜,草菅人命的做法。”
“不僅如此,在權家塢堡內外,我走訪了很多人,包括權家人,最後得出結論,我漢軍依舊是仁義之師。”
“所以,我為自己口出狂言,隨隨便便就懷疑齊教員以及直屬第七步兵營的事情,向他們道歉。”
“等一會兒,我說完一些我發現的問題,就去找他們,道完歉就去安安穩穩的做一個教書先生。”
劉武目光很是平靜的看著王文才道:“請說!”
王文才說:“雖然我知道咱們漢軍軍紀很嚴,但是我們不能指望他們能夠自主約束自己。所以我還是認為針對地主士紳豪族之流,不應該這般打擊如此之廣。”
“還有我們的刑罰是不是也太過重了些?畢竟三支剿匪大營在黃鶴郡便殺戮數千人,實在是太過殘暴。”
“雖然我知道他們這是罪有應得,但是這終究是屬於不教而誅,有些不太合適。”
“不僅如此,我看了那些被抓的所謂地痞流氓,他們所做之事雖然上不得台麵,但是關押就是了,為何還要他們做針線活去羞辱他們?”
“還有啊,我看有一些地主.........”
劉武本來心情就很是沉重,但是麵對王文才,他終究是壓下沉重的心情去傾聽王文才的話。
但是,伴隨著王文才替那些地主士紳豪強以及地痞流氓們說話,劉武的眼睛瞪的是越來越大,逐漸變得不可思議。
這是怎麽?
原先那個最是同情百姓,不想給河圖山造成傷亡而選擇主動融入漢軍的黑風寨王大當家怎麽了?
“夠了!”
於是,劉武憤怒的嗬斥住了正在侃侃而談的王文才。
“王兄,我想知道,你在說這話的時候有沒有實地調查?是不是還是一拍腦子就想出來得?還有,你為什麽會提出這般建議?是站在什麽立場所提出的建議?”
王文才看著劉武突然憤怒的模樣,一時間有些錯愕,不知道怎麽迴事。
不過他還是鎮定了一下,解釋道:“大祭酒,我說這話的時候確實進行了實地調查,因為你說過,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我是調查過後才說的。”
“你或許沒有見到,但是我親自跟隨了一支剿匪的隊伍親眼看其作戰,他們麵對毫無反抗之力的匪徒都是一擁而上,將其殘忍的殺死,這不是英雄所為。”
“其實,那些匪徒就算沒有投降,憑借漢軍的戰鬥力也能輕鬆將其拿下,您說他們為何要放箭先是將人射成刺蝟,然後用長槍戳上一邊,最後再用刀子割下他的頭顱呢?”
“這是野蠻的做法,就算是要殺敵,敵人已經被射成了刺蝟,還能有什麽不死的呢?”
“當然,其中最讓我不能接受的就是將其頭顱割下的行為,這太過殘忍了。就算統計軍功,也隻需要割下屍體的耳朵即可。”
“而對於地痞流氓,我認為殺人不過點頭地,你讓他做女子的針線活,確實是在侮辱他們。”
“至於我為什麽會說出如此之事,大約就是讀了些書,見不得這人世間的悲慘之事!”
劉武聽了王文才的話,大致明白了他的立場。
其實王文才從始至終的立場便是一個讀書人,一個為了伸張正義而讀書的讀書人。
隻不過這個讀書人讀的是被篡改的書,學的是怎麽當一個順民的書。
這種人見不了世間的悲苦之事,比如他有能力保護百姓的時候,他就建立黑風寨收容難民,讓他們活下去。
比如現在加入漢軍,伴隨著漢軍勢力越發的龐大,他就覺得自己的責任就應該更大。
劉武很明白,王文才是見到了那些匪徒的孩子和妻子。
這些能夠躲過清算,躲過審判的人,孩子大多數都在繈褓之中,女人也大多數都是被搶來的。
這些人被原先的村民百姓看不起,被排擠。
故而他心生了同情。
這一點是漢軍的失誤,但他應該是直接提出來,而不是經過自我反思,去為罪犯開脫。
劉武可以肯定,王文才在思考此事的時候,說此事的時候,從未考慮過那些被長久壓迫,被欺負的百姓
而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王文才為何始終困頓與河圖山一角而走不出去。
這不僅僅是能力問題,也不僅僅是實力問題。
而是說他的心性便是這般!
隨即劉武苦笑一聲,辛虧自己聽了王文才的話,沒有莽撞的讓他去當書院的先生。
不然說不得就成了大禍。
所以劉武放下了心中的憤怒,而是站起身,來到王文才的身邊,然後將手中的情報遞給了王文才。
“我原先認為你說的不錯,為此我們在大會上也做了商談,覺得實行仁德之政。”
“可是我們忘了一件事情,以德報怨,那麽我們該怎麽報德呢?”
說罷,他便不管王文才出去了,走到門口,劉武突然說道:
“王兄,其實我認為你並不適合從事任何官員,包括書院的先生。”
說罷,便不再留戀,大步向外走去。
他並沒有將在宜蘭郡執行的政策怪在王文才頭上,因為他忽然明白了,自己為何會被王文才說動了。
那是因為,他來自那個繁榮昌盛的華夏,那是一個人命關天的華夏。
而這,也是他多少於這裏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認為人的生命是寶貴的,這才會被王文才的那種語言所影響。
但是從今往後,他不會了。
“吾需每日三省吾身!”
“若走大道,矯枉必過正!”
“若行大事,亂世需用重典!”
想到這裏,劉武有些歎息。
“若是饒夫子或者呂束在我身邊,相比宜蘭郡的事情就很難在發生了吧?”
說到著,劉武自嘲一笑:
“說起來,我的心性,或許也並不怎麽好!”
“總覺得時不待我,將自己逼迫的如此之緊。卻漸漸忘了,我今年不過才十八歲啊!”
“十八歲,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之時,怎能讓自己如此老成,陷入困頓之中呢。”
“我的未來還有很長的時間,不需要如此著急,也不需要如此急功近利,按部就班的發展下去,新的世界必然到來。”
“隻要一顆種子種下,未來必然能夠結出果實。所以縱然我不幸生死,未能全功,未來也會有人接過旗幟繼續前進。”
“所以,我現在應該去種下一個種子,做好水肥管理,使祂成為一個可以庇護天下的蘋果樹。”
“這,才是我真正的使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