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難民的問題,對林時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過簡單,按照流程走下去,基本上就沒有人不願意加入漢軍的。


    當然了,那個少年俠客賀建華是個例外。


    人家始終看不起漢軍,並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對的。


    對此,無奈的眾人也隻能選擇將其放掉。


    雖然這人對大乾愚忠,但也是感恩之人,林時他們很是相信,這賀建華不會出賣他們的,至少現在不會。


    至於將來,那就是將來的事情。


    到時候區區一個俠客,也影響不了什麽大局,林時心中有這個自信。


    同時,因為秋季的緣故,很是興兵戈殺伐的時候。


    雖然羅刹蠻這兩年不打大乾,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漢軍不會主動出擊攻打羅刹蠻啊!


    而且,他們的編製可是一個整編旅,配上三個輔兵旅,滿編足足需要三萬人。


    而現在他們的兵力連區區百人都沒有,一個大隊都湊不齊,這算是什麽事情。


    所以主動出擊,解救百姓,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方才是重中之重。


    同時,培養人才,發展大同社員,爭取讓漢軍在北疆五洲遍地開花。


    .....................


    而在林時等人在北疆搞風搞雨的時候,長沙郡的發展也在劉武的領導下逐步進入正軌。


    其中打擊土豪劣紳、分田地、民兵訓練、大搞開發,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甚至關於教育問題、宣傳問題同時全麵展開。


    以說書、說話本的方式,在民兵訓練和開發結束的時候為大家宣傳。


    不僅如此,趁著空閑的時間還要所有人讀書識字。


    這些事情都落在了識字不多的民兵隊長和能夠勉強讀懂文章的村鎮文書身上,高舉掃盲的旗幟。


    其實對於識字來說,很多百姓並不是太過看重。


    當然了,這不是說他們不看重讀書人,而是不看重自己學習而已。


    在他們看來,讀書識字,最好是讓自家孩子們來,他們年齡小,聰明伶俐,讀書識字快。


    為此,漢軍以利誘之,言論你若不識字,怎能看懂地契合同所寫的是什麽?


    同樣,你若是不識字,你又如何能夠看懂漢軍的政策命令是對你好或壞?


    這一舉動,事關百姓自己的身家利益,故而踴躍學習。


    不過仍有大聰明從另一個奇特的角度辯論。


    曰:“我雖然不識字,但是我可以讓識字的人幫我看,然後轉告與我啊。”


    文書當即反駁道:“若那人騙你,你又該當如何?”


    大聰明迴道:“我可以讓我兒子讀書識字,他必然不會騙我!”


    文書道:“世上不孝子也很多,而且事關自身,你又怎麽能確定你兒子不會騙你?”


    大聰明奇道:“縱然外人騙我,我兒子騙我,難道你們漢軍還會騙我不成?”


    文書:“............”


    針對這種迴答,文書是極其沉默的。畢竟這話直接說到頭了,你讓他該怎麽迴答。


    事後,此事上報了駐地,由劉武提出解決辦法。


    不管、不問、攀比。


    即針對這些大聰明,實在是勸不了就不要去管他們,先將精力放在其他人身上。


    不問,就是故意的不去過問他,一般來說人都有一種奇怪的心理。那就是你先前對他多殷勤,現在對他多冷淡,自然就會引起他的興趣。


    當然了,這隻是針對特定人群,不一定通用。


    所以還要實行攀比,即全村或者身邊的鄰居全都學習了,甚至他們每天還經常交談比較,自己今天學了幾個字,現在已經徹底認識會寫了幾個字。


    這樣下來,被冷落的大聰明發現自己不合群,一般來說就會想辦法融入進去。


    如此一套下來,這種大聰明自然而然就少了。


    至於還有,漢軍現在人力資源緊張,不能顧忌到每一個人,那就真的對他不管不問吧。


    .............


    而就在長沙郡開展大練兵、大開發的時候,其情形自然也會引起大乾和白蓮的注意。


    此時距離長沙郡最近的白蓮長沙郡內,王德發看著情報人員送迴的消息。


    其中最主要的兩點就是漢軍的大動靜和其在陽臨縣所使用的甲胄。


    首先是漢軍的大動靜,這一點不用多說,身為漢軍鄰居的王德發很清楚,漢軍的老傳統了。


    這種大練兵、大開發說實話他是真的羨慕,畢竟隻需要短短的幾個月,就能訓練出來數十萬大軍。


    這樣的話,從明年開始,漢軍就不在缺少士兵所用。不說橫掃雷州,一兩年以後,再拿下一兩個郡還是可以的。


    再說大開發,水利工程的修建,必然會讓糧食增產,稅收增多,這都是穩定局勢的大好事。


    至於興修道路橋梁也是如此,雖然不能增加糧食產量,但是大大促進了交通的繁榮。


    如此一來,行商必然增多,物品流動增多,物價也會逐漸便宜下來,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再加上漢軍不征賦,不征其他稅收,隻收取一個糧稅和一個不怎麽清晰的商稅,如此一年下來,百姓的生活都會變好很多很多。


    到時候,這些被漢軍分給百姓的田地,就會被百姓死死攥住,從而不在接納大乾,甚至是為了保證田地,主動參加漢軍抗擊大乾。


    王德發有理由相信,未來縱使聖教想要在漢軍中擴展,也會遭到百姓的瘋狂抵製。


    隻可惜,漢軍所施行的政策,好是好,但在聖教和大乾之中,注定是無法實施的。


    而且王德發可以斷言,未來聖教和漢軍,必有一戰。


    隻是這一戰是什麽時候,他不清楚。


    所以,他很關注漢軍所用的甲胄兵器。


    知己知彼,為未來有可能發生的衝突做好準備。


    隻不過他看著麵前探子所畫的圖紙,勉強可以看出人形,甲胄到底是啥完全不清楚。


    隨後,他又看向經過探子口述,由畫師執筆所畫的甲胄,方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圖畫上,甲胄上的甲片猶如鱗片一般,形狀極其漂亮。


    在看探子所描述的話語,遠觀,甲如白銀,日光下明亮耀眼。細看,甲胄則猶如魚鱗,甲片層層疊疊,好生堅固。


    甲士行走間如地動山搖,麵見甲士猶麵鐵山,駭的人兩股顫顫,心神被攝。


    對此,王德發臉色凝重,這種甲胄他隻覺得眼熟,思考良久,方才發覺在蔣奉化在當聖子的時候,他在聖宮見過這種甲胄,似乎叫魚鱗甲。


    當時,這種甲胄就穿在前聖子白愷民身上,當真是威風凜凜。


    隻不過甲胄實在是太重,雖然形似紮甲,但是甲片要比其小、密。


    而且這甲胄雖然防禦力很強很強,但它實在是太厚太重了,身在南方根本不適合用來作戰。


    不僅如此,爬山費力、渡河費力、穿戴費力、攜帶費力。


    陸戰確實很強,敵人不能輕易破之,但實在是太過於費力氣。


    若是在山林之中作戰,行動遲緩,反而還不如皮甲好用。


    至於說水戰,那是遇水即沉,且因為其特性,一個人根本解脫不了,那是直接費命。


    所以王德發很是好奇這種甲胄的實用性,這種甲胄,還不如紮甲和皮甲實用。


    “這種甲胄漢軍是如何使用的?”王德發很是好奇的向探子詢問道。


    “迴稟堂主,這鎧甲在沒有著裝之前,是在一個大箱子內封存的。使用的時候需打開箱子,又其他人幫忙著甲。”


    “漢軍甲士著甲以後,不作具體行動,隻敢一件事情,那就是隨著攻城雲梯攻城。”


    “甲胄防禦極其強大,箭矢不能透,刀過不留痕。”


    “隻不過我一直覺得,漢軍真正的厲害並不是這甲胄!”


    “哦?”王德發頓時感了興趣,“你先前可沒說此事啊??”


    探子點頭,“是的堂主,您讓我打探漢軍的甲胄,但是我認為這甲胄真的不重要,漢軍所使用的武器才是真重要!”


    “細說!”王德發沒有追究這名探子的責任,反而是讓其仔細說這種武器。


    隻聽探子言道:“這武器我並不知道是什麽,後續我們也不曾打探到是什麽,隻能根據我們當時觀察的情況所言。”


    聽了這話,王德發眉頭一皺,什麽叫不知道這武器是什麽?難道還能是天雷不成?


    不過他並不在此事之上追究,而是靜靜的聽著探子的解釋。


    隻聽探子接著說道:“此物形似小花瓶,有蓋,以火把引燃,投擲出去遍地大火。這種東西雖然我們不曾見,但也知道這是火油之類的。隻是相比較火油,這東西更加的易燃,觸之既焚。”


    王德發聽了這話,心中暗暗思索,他最先聽了以後也是一位火油,但是又聽探子接下來的話,這東西又不像火油。


    畢竟身為探子,火油這種東西,他們接觸不少,對其特性十分明白。


    故而探子所言,這可能不是什麽火油,而是有著跟火油一樣特性的東西,並且比火油能更好惡引燃。


    隨後又聽探子道:“剛剛所說武器也就罷了,隻是比火油強上少許,但是另一種武器就可怕了。”


    “這一種武器形狀同樣是小型花瓶,有蓋子,需用火把點燃。”


    “隻不過這種瓶子被點燃之後,落地會發生雷霆般的響聲,中者無不倒地身亡,方圓數丈傷無不倒地哀嚎。”


    “甚至屬下親眼看到,漢軍中的一名甲士就被這種武器轟擊倒地,場麵可謂是慘烈萬分。”


    “此情此景,我唯能想到了就是聖母降下用來懲戒貪官汙吏,十惡不赦之人的天雷。”


    探子語氣中言之鑿鑿,好似見聖母降下天雷。


    但是身為堂主的王德發豈是會這般相信,隨即問道:“那天可是晴天?”


    探子點了點頭,“自是晴天,不僅如此,當時天空之中沒有一片雲朵。”


    王德發深吸一口氣,他覺得這名探子可能是中暑了。


    至於說秋天為什麽能夠中暑,這不是明擺著的嗎??


    不過他為人厚道,從不喜歡打擊信徒們的工作熱情,故而隻是上前輕輕的拍了拍探子的肩膀。


    “好了,我知道了,你的消息很重要,我會嚴肅認真對待的,辛苦你了。”


    探子聞言感動的痛哭流涕,天見可憐,這番話除了自己的隊友,王堂主可是第一個相信的。


    隨即探子一邊流淚一邊道:“多謝堂主誇獎,小的今後必然更加努力。”


    王德發很是欣慰的點了點頭,“很好,我知道你的心,所以下去吧!”


    “是!”探子拜道,然後轉身下去了。


    而王德發看著遠去的探子,輕聲對身邊的親衛說道:


    “這個人已經不太適合當探子了,至少不適合在我這裏當了。這樣,你安排他去侍從官長那裏,並將此情況說明一下。”


    親衛聞言,當即退了下去。


    對此,王德發遙望聖城,歎息道:“年級大了,也開始感情用事了。”


    不過當他一想到這探子本身就是很早一前跟著的老兵,他的心就硬不下來。


    最終,他將這件事情交給了蔣奉化處理。


    他也不知道蔣奉化會怎麽作,甚至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麽下意識的這樣選擇。


    是想要看看蔣奉化的反應?還是想給自己找一條道路?


    或許,哪一個都不是?


    不過,他最終還是將這探子的情報放在了心中,對著身邊的親信交代道:


    “多找幾個人,查看一下陽臨縣那天是否有雷聲響起。”


    親信雖然很是疑惑為什麽要調查這種不著調的事情,但還是將此時記在心中,等一會兒就將其安排下去。


    反正,前去探查情報的又不是他。


    之後,王德發綜合了各種情報,仔細分析漢軍的甲胄。


    因為他發現,漢軍的甲胄不僅僅是魚鱗甲和那種木製鎧甲,而是還有另外一種甲胄。


    這種甲胄,可以大麵積裝備,其保養的要求和條件必然也不高。


    至於其造價也不會太高,頂多就是工藝複雜,製造時間長了一點,不然也不會用木製鎧甲代替。


    “查!我要漢軍的一切情報,他們還有另一種鎧甲。另外漢軍隻用區區兩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就能造出百套魚鱗甲,那麽他們必然有獨特的鍛造工藝或者冶鐵技術。這些都給我好好查!”


    “諾!”


    暗處,傳來陰冷的聲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漢玄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漢玄羽並收藏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