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產業支柱
穿越造反,我是認真的 作者:星漢玄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眾人的反應,劉武眉頭一皺。知道現在他們的時間太短,這種技術沒時間驗證,所以他打斷了其他人想要質問的話。
“大家莫要糾結此事,也不要學習老者循規蹈矩,更不要所謂的老成持重之言。對於這種事情,我們要敢於試錯。”
“我們千萬不能墨守成規,認為這種不確定的技術就不行。”
“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是幹什麽的!”
“既然他們二人發現了此種技術,就算是不確定,我們也要支持他們進行驗證。”
說到這裏,劉武看了一眼二人,道:“我批複給你們一個二號領地的軍屯用來驗證這項技術。這一個屯的產量到時候可以夥同其他軍屯進行對比,看看這項技術到底如何,能不能增產?”
“這項技術若是真的,那將是活人無數的好事情。若是不行,那就嚐試嚐試其他辦法,繼續鑽研技術。”
隨著劉武的果斷拍板,這樣的一件爭端之事就暫且被其壓下。
同時,劉武還再一次為大家洗練了思想。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思想不堅定,而是諸多誘惑,又或者諸多雜事、顧慮太多,需要劉武時常提醒,避免他們走了歪路。
同時,在劉武提醒他人的時候,也是一次自我警醒、思考的過程。
同樣,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他走入了歪路,亦會有其他人來提醒他。
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諸多同道彼此相互提醒,總能繼續前進下去。
所以在劉武拍板以後,便繼續說道:
“人員下放就從現在開始吧,畢竟整地之類的雜事還是需要提前幹的,至於人員下放以至於人手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家進行克服,同時尋找更加適合代替的辦法。”
“畢竟我們不能去一次次指望聚集諸多人手,用來完成我們的計劃。”
“雖然我們會提供食物,但是這本質上跟徭役一樣,沒差到哪裏去。”
“而且若是大家習慣了這種事情,也會助長不正之風,助長懶散之風,這是不對的。”
說到著,劉武心思突然一動,道:
“所以,我暫時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盡快讓諸多人員在此成家立業,現如今我們領地內男多女少,人口結構極端失衡,容易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事情。”
“故而,給諸多光棍找媳婦也需要重視起來。”
“不僅如此,在沒找到媳婦之前,無論是解救營還是難民營的光棍,最好都進行軍事管理,實行軍墾計劃。”
“不過,這需要定一個基調,那就是這些軍墾人員,要在三年內解散。也就是說,盡一切可能,在三年內為他們淘到媳婦。”
嘩........
劉武此話一出,眾人嘩然。
好家夥,這是直接來了一個長遠規劃啊!
不過還沒待他們問話,就見劉武拍了拍桌子,說道:
“其具體章程,春耕會議結束以後大家細定,現在繼續解決春耕事宜。下麵,有誰有問題?”
此話一出,當即就有人站了出來。
此人正是主管軍備武器、農業器具打造的學子黃別鶴,字鳴樓。
隻聽黃別鶴問道:“大祭酒,現如今經過三個月的開荒,農業器具磨損嚴重,修修補補下,咱們能用的鐵已經不多了。”
聞言,劉武看向了石德壽。
對於黃別鶴所說,他當然知道一清二楚,隻是現如今錢糧不足,都是勉強維持大家所需,故而需要石德壽的建議。
“德壽,現如今錢糧解決的如何,可否能采買諸多物資?”
石德壽聞言,就很清楚劉武所說的到底是何事?
於是站起身說道:“商隊現如今勉強能夠維持收支平衡,無力發展、更無力采買物資,甚至是諸多將士們的家人,都沒有實力接迴來。”
聞言,眾人皆是愁眉不展,他們不是太關心或者說不參與這種商業上的事情,但是他們也知道錢財的重要性。
要不然劉武也不至於老是躲著他們跑了,這都是沒錢鬧得。
至於籌集錢財,他們現如今都是窮哈哈、還夥同大乾交惡,這可不好弄。
況且他們搞得計劃還大,到處都需要錢糧支撐,縱然是采用軍管的辦法盡可能的將物資最大化,但消耗的還是消耗的,根本補充不及。
不過石德壽喜歡大喘氣,不然也不知道老是嚇住劉武。
故而在他說出這個問題以後,就來了一個大轉折。
“但是吧,咱們的錢糧問題也快要解決了。”
“三個月前,我們曾經抽調了許多人手工匠,就是為了依靠大海製鹽。”
“現如今我們已經開辟了一個鹽場,雖然不大,但是林林總總的鹽田加起來也就有11畝地。經過這段時間進行了繁瑣的實驗,現如今已經能夠產出食鹽了。”
“隻不過這鹽並不是太過幹淨,但麵前其顏色雪白,顆粒粗大,算是粗鹽,勉強達到了食用標準。”
“也就是大祭酒不是太過滿意,認為這種鹽的危害性大,故而現在還在改進。”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改進,這些鹽的品質越來越好,隱隱快要達到青鹽的水平。”
眾人聞言嘩然,這可是大事情啊,就算是呂束也是一樣,他隻知道石德壽參與了製鹽,但是沒想到他竟然將食鹽的品質提升那麽多。
於是呂束當即問道:“德壽可有帶來製作好的食鹽?”
石德壽連忙點頭,道:“有有有!”
說罷,便掏出一個小袋子,說道:“這裏就是這幾天剛剛研製出食鹽,大家可以看一下。”
說罷,食鹽遞到了呂束的手中。
呂束接過食鹽細細看,然後輕輕嚐了嚐,神色凝重,問道:
“現如今這種鹽的產量多少?”
石德壽迴道:“根據這段時間的測算,其產量每天足以達到73石食鹽。”
眾人大驚,這每天73石食鹽,價值相當於1460石糧食啊!
若是將這些食鹽運送到內地販賣,一斤食鹽都能買到一石糧食。
然而現在呢,就這一塊不大的鹽田,一年的產量最少相當於五十萬石的糧食,這太過嚇人了。
縱然他們知道鹽是暴利行業,但是也沒想到是如此的暴利啊!
一時間人人眼熱,這不大的鹽場,這可是他們漢軍的產業支柱啊!
“大家莫要糾結此事,也不要學習老者循規蹈矩,更不要所謂的老成持重之言。對於這種事情,我們要敢於試錯。”
“我們千萬不能墨守成規,認為這種不確定的技術就不行。”
“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是幹什麽的!”
“既然他們二人發現了此種技術,就算是不確定,我們也要支持他們進行驗證。”
說到這裏,劉武看了一眼二人,道:“我批複給你們一個二號領地的軍屯用來驗證這項技術。這一個屯的產量到時候可以夥同其他軍屯進行對比,看看這項技術到底如何,能不能增產?”
“這項技術若是真的,那將是活人無數的好事情。若是不行,那就嚐試嚐試其他辦法,繼續鑽研技術。”
隨著劉武的果斷拍板,這樣的一件爭端之事就暫且被其壓下。
同時,劉武還再一次為大家洗練了思想。
其實有時候並不是思想不堅定,而是諸多誘惑,又或者諸多雜事、顧慮太多,需要劉武時常提醒,避免他們走了歪路。
同時,在劉武提醒他人的時候,也是一次自我警醒、思考的過程。
同樣,在這種情況下,若是他走入了歪路,亦會有其他人來提醒他。
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諸多同道彼此相互提醒,總能繼續前進下去。
所以在劉武拍板以後,便繼續說道:
“人員下放就從現在開始吧,畢竟整地之類的雜事還是需要提前幹的,至於人員下放以至於人手不足的問題,這就需要大家進行克服,同時尋找更加適合代替的辦法。”
“畢竟我們不能去一次次指望聚集諸多人手,用來完成我們的計劃。”
“雖然我們會提供食物,但是這本質上跟徭役一樣,沒差到哪裏去。”
“而且若是大家習慣了這種事情,也會助長不正之風,助長懶散之風,這是不對的。”
說到著,劉武心思突然一動,道:
“所以,我暫時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盡快讓諸多人員在此成家立業,現如今我們領地內男多女少,人口結構極端失衡,容易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事情。”
“故而,給諸多光棍找媳婦也需要重視起來。”
“不僅如此,在沒找到媳婦之前,無論是解救營還是難民營的光棍,最好都進行軍事管理,實行軍墾計劃。”
“不過,這需要定一個基調,那就是這些軍墾人員,要在三年內解散。也就是說,盡一切可能,在三年內為他們淘到媳婦。”
嘩........
劉武此話一出,眾人嘩然。
好家夥,這是直接來了一個長遠規劃啊!
不過還沒待他們問話,就見劉武拍了拍桌子,說道:
“其具體章程,春耕會議結束以後大家細定,現在繼續解決春耕事宜。下麵,有誰有問題?”
此話一出,當即就有人站了出來。
此人正是主管軍備武器、農業器具打造的學子黃別鶴,字鳴樓。
隻聽黃別鶴問道:“大祭酒,現如今經過三個月的開荒,農業器具磨損嚴重,修修補補下,咱們能用的鐵已經不多了。”
聞言,劉武看向了石德壽。
對於黃別鶴所說,他當然知道一清二楚,隻是現如今錢糧不足,都是勉強維持大家所需,故而需要石德壽的建議。
“德壽,現如今錢糧解決的如何,可否能采買諸多物資?”
石德壽聞言,就很清楚劉武所說的到底是何事?
於是站起身說道:“商隊現如今勉強能夠維持收支平衡,無力發展、更無力采買物資,甚至是諸多將士們的家人,都沒有實力接迴來。”
聞言,眾人皆是愁眉不展,他們不是太關心或者說不參與這種商業上的事情,但是他們也知道錢財的重要性。
要不然劉武也不至於老是躲著他們跑了,這都是沒錢鬧得。
至於籌集錢財,他們現如今都是窮哈哈、還夥同大乾交惡,這可不好弄。
況且他們搞得計劃還大,到處都需要錢糧支撐,縱然是采用軍管的辦法盡可能的將物資最大化,但消耗的還是消耗的,根本補充不及。
不過石德壽喜歡大喘氣,不然也不知道老是嚇住劉武。
故而在他說出這個問題以後,就來了一個大轉折。
“但是吧,咱們的錢糧問題也快要解決了。”
“三個月前,我們曾經抽調了許多人手工匠,就是為了依靠大海製鹽。”
“現如今我們已經開辟了一個鹽場,雖然不大,但是林林總總的鹽田加起來也就有11畝地。經過這段時間進行了繁瑣的實驗,現如今已經能夠產出食鹽了。”
“隻不過這鹽並不是太過幹淨,但麵前其顏色雪白,顆粒粗大,算是粗鹽,勉強達到了食用標準。”
“也就是大祭酒不是太過滿意,認為這種鹽的危害性大,故而現在還在改進。”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改進,這些鹽的品質越來越好,隱隱快要達到青鹽的水平。”
眾人聞言嘩然,這可是大事情啊,就算是呂束也是一樣,他隻知道石德壽參與了製鹽,但是沒想到他竟然將食鹽的品質提升那麽多。
於是呂束當即問道:“德壽可有帶來製作好的食鹽?”
石德壽連忙點頭,道:“有有有!”
說罷,便掏出一個小袋子,說道:“這裏就是這幾天剛剛研製出食鹽,大家可以看一下。”
說罷,食鹽遞到了呂束的手中。
呂束接過食鹽細細看,然後輕輕嚐了嚐,神色凝重,問道:
“現如今這種鹽的產量多少?”
石德壽迴道:“根據這段時間的測算,其產量每天足以達到73石食鹽。”
眾人大驚,這每天73石食鹽,價值相當於1460石糧食啊!
若是將這些食鹽運送到內地販賣,一斤食鹽都能買到一石糧食。
然而現在呢,就這一塊不大的鹽田,一年的產量最少相當於五十萬石的糧食,這太過嚇人了。
縱然他們知道鹽是暴利行業,但是也沒想到是如此的暴利啊!
一時間人人眼熱,這不大的鹽場,這可是他們漢軍的產業支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