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判官稟告說:“隻有漢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餘年,未曾斷結,乞我王拘審”。
司馬相如說:“取卷上來看!”判官捧卷呈上。司馬相如揭開看:
一宗屈殺忠臣事,原告:韓信、彭越、英布;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將仇報事,原告:丁公;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原告:戚氏;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原告:項羽;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
司馬相如看完,嗬嗬大笑說:“我以為還是什麽關天大事,如何時至今日反不問決?你們六曹吏司,都該究罪。這都是向來閻君因循擔閣之故。寡人今夜都與你判斷明白!”
隨叫直日鬼吏,照單開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齊喚到,挨次聽審。那時振動了地府,鬧遍了陰司。有詩為證:
每逢疑獄便因循,地府陽間事體均。今日重湘新氣象,千年怨氣一朝伸。
鬼吏上前稟告說道:“人犯已拘齊了,請閻君發落!”
司馬相如說:“帶第一起上來!”
判官高聲叫道:“第一起犯人聽點!”
原告、被告共五名,逐一點過、答應。
原告韓信:“有!”原告彭越:“有!”原告英布:“有!”
被告劉邦:“有!”被告呂氏:“有!”
司馬相如先喚韓信上來,問道:“你先事項羽,位不過郎中,言不聽,計不從。一遇漢祖,築壇拜將,捧轂推輪,後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謀叛之心,自取罪戮,今生反告其主?”
韓信說:“閻君在上,容韓信一一告訴。我受漢王築壇拜將之恩,使盡心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漢王定了三秦;又救漢皇於滎陽,虜魏王豹,破代兵,禽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餘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將龍且;九裏山排下十麵埋伏,殺盡楚兵;又遣六將,逼死項王於烏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子孫孫,世享富貴。誰知漢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將某貶爵。呂後又與蕭何定計,哄騙我到長樂宮,不由分說,叫武士縛而斬之;誣以反叛,夷我三族。我自思無罪,受此慘禍,今三百五十餘年,銜冤未報,伏乞閻君明斷!”
司馬相如說:“你既為元帥,有勇無謀,豈無商量幫助之人?被人哄誘,如縛小兒!今日卻怨起誰來?”
韓信說:“曾有一軍師,姓蒯,名通。奈何有始無終,半途而去!”
司馬相如叫鬼吏:“快拘蒯通來審!”霎時間,蒯通喚到。
司馬相如說:“韓信說你有始無終,半途而逃,不盡軍師之職,是何道理?”
蒯通說:“非我有始無終,是韓信不聽忠言,以致於此。當初韓信破走了齊王田廣,是我進表洛陽,與他討個假王名號,以鎮齊人之心。漢王罵道:‘胯下夫,楚尚未滅,便想王位?
其時張子房在背後,輕輕躡漢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際,休得為小失大。’漢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為真王,何用假也?’乃命我齎印,封韓信為三齊王。
我察漢王終有疑信之心,後來必定負信。勸他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以觀其變。韓信道:‘築壇拜將之時,曾設下大誓:漢不負信,信不負漢。今日我豈可失信於漢皇?’
我反複陳說利害,隻是不從,反怪我教唆謀叛。我那時懼罪,假裝風魔,逃迴田裏。後來助漢滅楚,果有長樂宮之禍,悔之晚矣”。
司馬相如對韓信說:“你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是何主意?”
韓信說:“有一算命先生許複,算我有七十二歲之壽,功名善終,所以不忍背漢。誰知夭亡,隻有三十二歲!”
重湘叫鬼吏:“再拘許複來審。”
問道:“韓信隻有三十二歲,你如何許他七十二歲?你做術士的,妄言禍福,隻圖哄人錢鈔,不顧誤人終身。可恨,可恨!”
許複道:“閻君聽稟:常言人有可延之壽,亦有可折之壽。所以星家偏有,壽命難定。韓信應該七十二歲,是據理推算。奈何他殺機太深,虧損陰德,以致短折,非我推算不準!”
司馬相如問道:“他那幾處陰德虧損?你可一一說來!”
許複說:“當初韓信棄楚歸漢時,迷蹤失路,虧遇兩個樵夫,指引他一條徑路,往南鄭而走。韓信恐楚王遣人來追,被樵夫走漏消息,拔劍迴步,將兩個樵夫都殺了。雖然樵夫不打緊,卻是有恩之人。天條負恩忘義,其罰最重。詩曰:亡命心如箭離弦,迷津指引始能前。有恩不報翻加害,折墮青春一十年”。
司馬相如說:“還有三十年呢?”
許複道:“蕭何丞相三薦韓信,漢皇欲重其權,築了三丈高壇,教韓信上坐,漢皇手捧金印,拜為大將,韓信安然受之。詩曰:大將登壇閫外專,一聲軍令賽皇宣。微臣受卻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
司馬相如說:“臣受君拜,果然折福。還有二十年呢?”
許複說:“辯士酈生,說齊王田廣降漢。田廣聽了,日日與酈生飲酒為樂。韓信乘其無備,襲擊破之。田廣隻道酈生賣己,烹殺酈生。韓信得了大功勞,辜負了齊王降漢之意,掩奪了酈生下齊之功。詩曰:說下三齊功在先,乘機掩擊勢無前。奪他功績傷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司馬相如說:“這也說得有理,還有十年?”
許複說:“又有折壽之處。漢兵追項王於固陵,其時楚兵多,漢兵少;又項王有拔山舉鼎之力,寡不敵眾,弱不敵強。韓信九裏山排下絕機陣,十裏埋伏,殺盡楚兵百萬,戰將千員;逼得項王匹馬單槍,逃至烏江口,自刎而亡。詩曰:九裏山前怨氣纏,雄兵百萬命難延。陰謀多殺傷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韓信聽完許複之言,無言可答。司馬相如問道:“韓信,你還有辯解嗎?”
韓信說:“當初是蕭何舉薦我為將,後來又是蕭何設計,哄騙我入長樂宮害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心上至今不平。”
司馬相如說:“也罷!一發喚蕭何來,與你審個明白!”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判官稟告說:“隻有漢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五十餘年,未曾斷結,乞我王拘審”。
司馬相如說:“取卷上來看!”判官捧卷呈上。司馬相如揭開看:
一宗屈殺忠臣事,原告:韓信、彭越、英布;被告:劉邦、呂氏。
一宗恩將仇報事,原告:丁公;被告:劉邦。
一宗專權奪位事,原告:戚氏;被告:呂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原告:項羽;被告: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
司馬相如看完,嗬嗬大笑說:“我以為還是什麽關天大事,如何時至今日反不問決?你們六曹吏司,都該究罪。這都是向來閻君因循擔閣之故。寡人今夜都與你判斷明白!”
隨叫直日鬼吏,照單開四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齊喚到,挨次聽審。那時振動了地府,鬧遍了陰司。有詩為證:
每逢疑獄便因循,地府陽間事體均。今日重湘新氣象,千年怨氣一朝伸。
鬼吏上前稟告說道:“人犯已拘齊了,請閻君發落!”
司馬相如說:“帶第一起上來!”
判官高聲叫道:“第一起犯人聽點!”
原告、被告共五名,逐一點過、答應。
原告韓信:“有!”原告彭越:“有!”原告英布:“有!”
被告劉邦:“有!”被告呂氏:“有!”
司馬相如先喚韓信上來,問道:“你先事項羽,位不過郎中,言不聽,計不從。一遇漢祖,築壇拜將,捧轂推輪,後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謀叛之心,自取罪戮,今生反告其主?”
韓信說:“閻君在上,容韓信一一告訴。我受漢王築壇拜將之恩,使盡心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漢王定了三秦;又救漢皇於滎陽,虜魏王豹,破代兵,禽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餘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將龍且;九裏山排下十麵埋伏,殺盡楚兵;又遣六將,逼死項王於烏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子孫孫,世享富貴。誰知漢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將某貶爵。呂後又與蕭何定計,哄騙我到長樂宮,不由分說,叫武士縛而斬之;誣以反叛,夷我三族。我自思無罪,受此慘禍,今三百五十餘年,銜冤未報,伏乞閻君明斷!”
司馬相如說:“你既為元帥,有勇無謀,豈無商量幫助之人?被人哄誘,如縛小兒!今日卻怨起誰來?”
韓信說:“曾有一軍師,姓蒯,名通。奈何有始無終,半途而去!”
司馬相如叫鬼吏:“快拘蒯通來審!”霎時間,蒯通喚到。
司馬相如說:“韓信說你有始無終,半途而逃,不盡軍師之職,是何道理?”
蒯通說:“非我有始無終,是韓信不聽忠言,以致於此。當初韓信破走了齊王田廣,是我進表洛陽,與他討個假王名號,以鎮齊人之心。漢王罵道:‘胯下夫,楚尚未滅,便想王位?
其時張子房在背後,輕輕躡漢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際,休得為小失大。’漢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為真王,何用假也?’乃命我齎印,封韓信為三齊王。
我察漢王終有疑信之心,後來必定負信。勸他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以觀其變。韓信道:‘築壇拜將之時,曾設下大誓:漢不負信,信不負漢。今日我豈可失信於漢皇?’
我反複陳說利害,隻是不從,反怪我教唆謀叛。我那時懼罪,假裝風魔,逃迴田裏。後來助漢滅楚,果有長樂宮之禍,悔之晚矣”。
司馬相如對韓信說:“你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是何主意?”
韓信說:“有一算命先生許複,算我有七十二歲之壽,功名善終,所以不忍背漢。誰知夭亡,隻有三十二歲!”
重湘叫鬼吏:“再拘許複來審。”
問道:“韓信隻有三十二歲,你如何許他七十二歲?你做術士的,妄言禍福,隻圖哄人錢鈔,不顧誤人終身。可恨,可恨!”
許複道:“閻君聽稟:常言人有可延之壽,亦有可折之壽。所以星家偏有,壽命難定。韓信應該七十二歲,是據理推算。奈何他殺機太深,虧損陰德,以致短折,非我推算不準!”
司馬相如問道:“他那幾處陰德虧損?你可一一說來!”
許複說:“當初韓信棄楚歸漢時,迷蹤失路,虧遇兩個樵夫,指引他一條徑路,往南鄭而走。韓信恐楚王遣人來追,被樵夫走漏消息,拔劍迴步,將兩個樵夫都殺了。雖然樵夫不打緊,卻是有恩之人。天條負恩忘義,其罰最重。詩曰:亡命心如箭離弦,迷津指引始能前。有恩不報翻加害,折墮青春一十年”。
司馬相如說:“還有三十年呢?”
許複道:“蕭何丞相三薦韓信,漢皇欲重其權,築了三丈高壇,教韓信上坐,漢皇手捧金印,拜為大將,韓信安然受之。詩曰:大將登壇閫外專,一聲軍令賽皇宣。微臣受卻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
司馬相如說:“臣受君拜,果然折福。還有二十年呢?”
許複說:“辯士酈生,說齊王田廣降漢。田廣聽了,日日與酈生飲酒為樂。韓信乘其無備,襲擊破之。田廣隻道酈生賣己,烹殺酈生。韓信得了大功勞,辜負了齊王降漢之意,掩奪了酈生下齊之功。詩曰:說下三齊功在先,乘機掩擊勢無前。奪他功績傷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司馬相如說:“這也說得有理,還有十年?”
許複說:“又有折壽之處。漢兵追項王於固陵,其時楚兵多,漢兵少;又項王有拔山舉鼎之力,寡不敵眾,弱不敵強。韓信九裏山排下絕機陣,十裏埋伏,殺盡楚兵百萬,戰將千員;逼得項王匹馬單槍,逃至烏江口,自刎而亡。詩曰:九裏山前怨氣纏,雄兵百萬命難延。陰謀多殺傷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韓信聽完許複之言,無言可答。司馬相如問道:“韓信,你還有辯解嗎?”
韓信說:“當初是蕭何舉薦我為將,後來又是蕭何設計,哄騙我入長樂宮害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心上至今不平。”
司馬相如說:“也罷!一發喚蕭何來,與你審個明白!”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