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過來兩日,叔寶要進長安公幹,柴紹亦要同往看燈.遂帶了四個家丁,共三十一人,離了寺中,到長安門外,歇宿在陶家店內.眾人吃了些酒,卻去睡了.叔寶不等天明,就問店主人道:"你這裏有識路的尊使借一位,乘天未明,指引我進明德門,先往駙馬府中送禮,再到楊越公府中,自當厚謝!"店主叫陶容.陶化引路。
秦瓊即將兩串錢賞了二人.即取禮物,分作四個紙包,與幾名健步拿著,帶了陶容.陶化,瞞了眾人進明德門去了.話說宇文化及知天下進禮致喜的官員,在城外的甚多,是夜二更,就發兵符,大開城門,放各處進禮官員入城.都到駙馬府報單。那京營官便是宇文成都,山東各官禮物,曉諭同向一處交割,秦瓊便押著禮物,到主簿廳上來.主簿看了手本,表章禮物全收,寫了迴文。秦瓊又帶禮物,依舊由幾名健步拿著,來到越公府上,押著禮物,到主簿廳上來.主簿看了手本,表章禮物全收,也寫了迴文。
話說秦瓊得了迴文,心下大石一落,便心思道:“今日我公事已經完了,久聞長安城乃是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乃是個名勝之邦。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正好四處轉轉。公主大婚,乃是國事,社火燈會,定然比那正月十五還要漂亮。晚上也好約來眾兄弟同看”。
想完便對眾弟兄說:“長安城大,各有景致去處,我們大可隨意玩耍,但請天晚同出城門,再迴陶家店內”。眾兄弟歡喜,各各散去。
隻見那六街三市,勳將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家家戶戶,結彩懸燈.好不熱鬧。秦瓊正行間,聽得一人說道:“閣下莫非是從山東來的”。秦瓊迴頭一看,隻見一人,生的麵如傅粉,氣宇軒昂。秦瓊一見,並不認識,街上人來人往,隻當是唿喚別人,也不答話。
那人便又進一步,拱手說道:“閣下莫非是從山東來的?可是姓秦?”秦瓊拱手迴禮說:“正是!剛才閣下唿喚時,我當是錯認,故而未答,如今閣下道出我的姓氏,想必認識在下,還望提醒,更請勿怪”。
那人說:“在下姓李名靖,字藥師,三原人氏”。秦瓊說:“在下姓秦名瓊,字叔寶,山東曆城人氏,誠不記得和李兄有何舊緣,還望李兄提醒海涵”。那李靖笑說:“此非說話之地,我們尋個僻靜之地好生麵談”。說完二人同入一家酒館,尋了二樓一處僻靜地,點了幾個小菜,要了一壇酒,二人推杯置盞,暢快談來。
秦瓊問:“李兄,且說說緣何認識在下,也好解我心中疑惑,若不說出,心中委實難安,傳揚出去了恐讓江湖朋友說我結新忘舊,卻委屈了我本來心意?”那李靖說:“其實我並不認識秦兄,今日本打算去越公府上向越公拜壽,無奈隻接受各地官員賀禮,我無官無職,無緣得見,恰逢此時聽見主簿召喚兄台姓名,故而記下”。
秦瓊心下釋疑,舉杯說道:“原來如此!”當下二人就飲。李靖小聲問秦瓊說:“老兄眼下氣色不正,送禮來時,同伴還有幾人?”秦瓊說:“我奉本官差遣,隻有幾名健步,並無他人”.李靖微笑道:“老兄這話隻可對別人說,小弟麵前卻說不得.現帶來了四個朋友,跟隨二十餘人”.
秦瓊聞言,猶如天打一個響雷,一驚不小,忙立起來,深深一揖道:“誠如先生所言,幸忽泄漏”.李靖道:“關我甚事?但兄今年正值印堂管事,黑氣淩入,有驚恐之災,不得不言.今夜切不可與同來朋友觀燈玩月,恐招禍患,難以脫身,天明即迴山東方妙”.
秦瓊說:“有何災禍,還望兄台提醒說明!”李靖說:“有道是天機不可泄露,兄台隻是聽我的便是”。秦瓊聞言,也不再問。當下二人就又舉杯,閑聊起來。
從來國家吉兇禍福,雖係天命,多因人事;既有定數,必有預兆。於此若能恐懼修省,便可轉災為祥。所謂妖由人興,亦由人滅。若但心懷猜忌,欲遏亂萌,好行誅殺,因而奸佞乘機,設謀害人,此非但不足以弭災,且適足以釀禍。
卻說隋主楊堅,因夢洪水淹城,心疑有個水傍名姓之人為禍。時朝中有老臣成阝國公李渾,原係陳朝勳舊,陳亡而降隋,仍其舊爵為成阝公。隋主猛然想得:“渾字軍傍著水,其封爵為成阝公,成阝者城也,正合水淹城之夢。且軍乃兵像,莫非此人便是個禍胎也?但其人已老,又不掌兵權,幹不得甚事,除非應在他子孫身上。”因問左右:“李渾有幾子,其子何名?”
左右奏道:“李渾長子已亡,止存幼子,小名洪兒。”隋主聞洪兒兩字,一發驚疑,想道:“我夢中曾見城上有樹,樹上有果。樹乃本也,樹上果是木之子也,木子二字,合來正是個李字。今李家兒子的小名,恰好的洪水的洪字,更合我之所夢。此子將來必不利於國家,當即除之。”遂令內侍齎手敕至李渾家,將洪兒賜死。李渾逼於君命,不得不從。可憐洪兒無端殞命,舉家號哭。後人有詩歎雲:
殷高與文王,因夢得良相。楚襄風流夢,感得神女降。
堪歎隋高祖,惡夢添魔障。殺人當禳夢,舉動殊孟浪。
隋主以疑心殺了李家之子,此事傳播,早驚動了李靖,李靖足智多謀。深通兵法,且又弓馬嫻熟。真個能文能武。幼喪父母,育於外家,其舅即韓擒虎也。擒虎常與他談兵,讚歎道:“可與談孫吳者,非此子而誰?”時年方弱冠,卻負大誌。見隋朝用法太峻,料他國脈必不長久。聞知隋主以夢殺人,暗笑道:“王者不死,殺人何益?”又想道:“據夢樹木生子,固當是個李字;洪水滔天,乃天下混一也。將來有天下者,必是個姓李之人。”因便想到自己身上。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過來兩日,叔寶要進長安公幹,柴紹亦要同往看燈.遂帶了四個家丁,共三十一人,離了寺中,到長安門外,歇宿在陶家店內.眾人吃了些酒,卻去睡了.叔寶不等天明,就問店主人道:"你這裏有識路的尊使借一位,乘天未明,指引我進明德門,先往駙馬府中送禮,再到楊越公府中,自當厚謝!"店主叫陶容.陶化引路。
秦瓊即將兩串錢賞了二人.即取禮物,分作四個紙包,與幾名健步拿著,帶了陶容.陶化,瞞了眾人進明德門去了.話說宇文化及知天下進禮致喜的官員,在城外的甚多,是夜二更,就發兵符,大開城門,放各處進禮官員入城.都到駙馬府報單。那京營官便是宇文成都,山東各官禮物,曉諭同向一處交割,秦瓊便押著禮物,到主簿廳上來.主簿看了手本,表章禮物全收,寫了迴文。秦瓊又帶禮物,依舊由幾名健步拿著,來到越公府上,押著禮物,到主簿廳上來.主簿看了手本,表章禮物全收,也寫了迴文。
話說秦瓊得了迴文,心下大石一落,便心思道:“今日我公事已經完了,久聞長安城乃是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乃是個名勝之邦。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正好四處轉轉。公主大婚,乃是國事,社火燈會,定然比那正月十五還要漂亮。晚上也好約來眾兄弟同看”。
想完便對眾弟兄說:“長安城大,各有景致去處,我們大可隨意玩耍,但請天晚同出城門,再迴陶家店內”。眾兄弟歡喜,各各散去。
隻見那六街三市,勳將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與民同樂,家家戶戶,結彩懸燈.好不熱鬧。秦瓊正行間,聽得一人說道:“閣下莫非是從山東來的”。秦瓊迴頭一看,隻見一人,生的麵如傅粉,氣宇軒昂。秦瓊一見,並不認識,街上人來人往,隻當是唿喚別人,也不答話。
那人便又進一步,拱手說道:“閣下莫非是從山東來的?可是姓秦?”秦瓊拱手迴禮說:“正是!剛才閣下唿喚時,我當是錯認,故而未答,如今閣下道出我的姓氏,想必認識在下,還望提醒,更請勿怪”。
那人說:“在下姓李名靖,字藥師,三原人氏”。秦瓊說:“在下姓秦名瓊,字叔寶,山東曆城人氏,誠不記得和李兄有何舊緣,還望李兄提醒海涵”。那李靖笑說:“此非說話之地,我們尋個僻靜之地好生麵談”。說完二人同入一家酒館,尋了二樓一處僻靜地,點了幾個小菜,要了一壇酒,二人推杯置盞,暢快談來。
秦瓊問:“李兄,且說說緣何認識在下,也好解我心中疑惑,若不說出,心中委實難安,傳揚出去了恐讓江湖朋友說我結新忘舊,卻委屈了我本來心意?”那李靖說:“其實我並不認識秦兄,今日本打算去越公府上向越公拜壽,無奈隻接受各地官員賀禮,我無官無職,無緣得見,恰逢此時聽見主簿召喚兄台姓名,故而記下”。
秦瓊心下釋疑,舉杯說道:“原來如此!”當下二人就飲。李靖小聲問秦瓊說:“老兄眼下氣色不正,送禮來時,同伴還有幾人?”秦瓊說:“我奉本官差遣,隻有幾名健步,並無他人”.李靖微笑道:“老兄這話隻可對別人說,小弟麵前卻說不得.現帶來了四個朋友,跟隨二十餘人”.
秦瓊聞言,猶如天打一個響雷,一驚不小,忙立起來,深深一揖道:“誠如先生所言,幸忽泄漏”.李靖道:“關我甚事?但兄今年正值印堂管事,黑氣淩入,有驚恐之災,不得不言.今夜切不可與同來朋友觀燈玩月,恐招禍患,難以脫身,天明即迴山東方妙”.
秦瓊說:“有何災禍,還望兄台提醒說明!”李靖說:“有道是天機不可泄露,兄台隻是聽我的便是”。秦瓊聞言,也不再問。當下二人就又舉杯,閑聊起來。
從來國家吉兇禍福,雖係天命,多因人事;既有定數,必有預兆。於此若能恐懼修省,便可轉災為祥。所謂妖由人興,亦由人滅。若但心懷猜忌,欲遏亂萌,好行誅殺,因而奸佞乘機,設謀害人,此非但不足以弭災,且適足以釀禍。
卻說隋主楊堅,因夢洪水淹城,心疑有個水傍名姓之人為禍。時朝中有老臣成阝國公李渾,原係陳朝勳舊,陳亡而降隋,仍其舊爵為成阝公。隋主猛然想得:“渾字軍傍著水,其封爵為成阝公,成阝者城也,正合水淹城之夢。且軍乃兵像,莫非此人便是個禍胎也?但其人已老,又不掌兵權,幹不得甚事,除非應在他子孫身上。”因問左右:“李渾有幾子,其子何名?”
左右奏道:“李渾長子已亡,止存幼子,小名洪兒。”隋主聞洪兒兩字,一發驚疑,想道:“我夢中曾見城上有樹,樹上有果。樹乃本也,樹上果是木之子也,木子二字,合來正是個李字。今李家兒子的小名,恰好的洪水的洪字,更合我之所夢。此子將來必不利於國家,當即除之。”遂令內侍齎手敕至李渾家,將洪兒賜死。李渾逼於君命,不得不從。可憐洪兒無端殞命,舉家號哭。後人有詩歎雲:
殷高與文王,因夢得良相。楚襄風流夢,感得神女降。
堪歎隋高祖,惡夢添魔障。殺人當禳夢,舉動殊孟浪。
隋主以疑心殺了李家之子,此事傳播,早驚動了李靖,李靖足智多謀。深通兵法,且又弓馬嫻熟。真個能文能武。幼喪父母,育於外家,其舅即韓擒虎也。擒虎常與他談兵,讚歎道:“可與談孫吳者,非此子而誰?”時年方弱冠,卻負大誌。見隋朝用法太峻,料他國脈必不長久。聞知隋主以夢殺人,暗笑道:“王者不死,殺人何益?”又想道:“據夢樹木生子,固當是個李字;洪水滔天,乃天下混一也。將來有天下者,必是個姓李之人。”因便想到自己身上。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