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說話之間,早到山門首下馬.拿手下看了行李馬匹,四人一齊入寺.進了二山門,過韋馱殿內,又有一座佛殿,望將上去,四麵還不曾修好.月台下搭了高架,匠人修整簷口,木架邊設公座一張,公座上撐一把黃羅傘,傘下公座上坐了一位紫衣少年,旁站六人,青衣小帽,垂手侍立.月台下豎兩麵虎頭牌,用朱筆標點,前麵還有刑具排列.這官兒不知何人.


    秦瓊看了,對三人道:"賢弟,不要上去,那黃羅傘下,坐一少年,必是現任官長.我們四人上去,還是與他見禮好,不與他見禮好?剛則取禍,弱則取辱,不如避他為是."王伯當道:"有理!我們與他榮辱無關,隻往後邊去,與長老借住便了."


    兄弟四人,一齊走過小甬道,至大雄殿前,見許多泥水匠,在那裏刮瓦磨磚.秦瓊向匠人道:"我問你一聲,這寺是何人修理?"匠人道:"是並州太原府唐國公修的."秦瓊道:"我聞他告病還鄉,如今又聞他留守太原,為何在此間幹此功德?"匠人道:"唐國公昔年奉旨還鄉,途間在此寺權住,竇夫人分娩了第二位世子在這裏.唐國公怕汙穢了佛像,發心布施萬金,重新修建這大殿.上坐的紫衣少年,就是他的郡馬,姓柴名紹,字嗣昌."


    秦瓊聽了,四人遂進東角門,見東邊新建起虎頭門樓,懸朱紅大匾,大書"報德祠"三個金字.四人走進裏邊,乃是小小三間殿宇,居中一座神龕,龕內站著一尊神像.頭戴青色範陽氈笠,身穿皂布海青箭衣,外套黃色罩甲,足穿黃鹿皮靴.麵前一個牌位,上寫六個金字,乃是"恩公瓊五生位".旁邊又有幾個細字:"是信官李淵沐手奉祀".秦瓊一見,暗暗點頭.你道為何?隻因那年秦瓊在臨潼山,打敗了一班響馬,救了李淵,唐公要問叔寶姓名,叔寶恐有是非,放馬奔走.唐公趕了十餘裏,秦瓊隻通名"秦瓊"二字,搖手叫他不要趕.唐公隻聽得"瓊"字,見他伸手,乃借認"五"字.故誤書在此.齊國遠看了,連這六個字也不認得,問道:"伯當兄,這神像可是韋馱麽?"王伯當笑道:"不是韋馱,乃是生像,此人還在."各人都驚異起來,看看這像,實與秦叔寶無異.那個神龕左右,卻塑兩個從人,一個牽一匹黃驃馬,一個捧兩根金裝鐧.伯當走近叔寶低聲問道:"往年兄出潞州,是這樣打扮麽?"秦瓊道:"這就是我的形像."伯當就問其故,叔寶遂將救唐公事情說了一遍.


    原來仁壽元年六月,隋主第三子蜀王秀,因皇上有意立晉王廣為太子,心懷不平。晉王恐其為患,暗囑楊素求其過端而譖之。隋主信了讒言,乃召秀還京,即命楊素推治。楊素誣其酷虐害民,奉旨廢為庶人,幽之於別宮。那不怕事的唐公李淵,又上本切諫說:“蜀王秀,隻宜降封小國,不可便斥為庶人”。隋主雖不準奏,卻也不罪他。隻是愈為晉王所忌,遂與張衡、宇文化及等商議,問他:“有何妙計,除卻此人?將來我的東宮安穩。你們富貴可保。”宇文化及道:“晉王若早說要處李淵,可把他嵌在兩個庶人黨中,少不得一個族滅。如今聖上久知他忠直,一時恐動搖他不得。”張衡道:“這卻何難!主上素性猜嫌,嚐夢洪水淹沒都城,心中不悅。前日成阝公李渾之子洪兒,聖上疑他名應留讖,暗叫他自行殺害。今日下官學北齊祖(王廷)斛律光故事,布散謠言:渾淵都從水傍,能不動疑?恐難免破家殺身之害。”晉王點頭稱妙。


    張衡出來暗布流言。起初是鄉村亂說,後來街市喧傳;先止是小兒胡言,漸至大人傳播,都道:“桃李子,有天下。”又道是:“楊氏滅,李氏興。”街坊上不知是那裏起的,巡捕官禁約不住,漸漸的傳入禁中。晉王故意啟奏道:“裏巷妖言不祥,乞行禁止。”隋主聽了,甚是不悅。連李淵也擔了一身幹係,坐立不安。但隋主已是先有疑在心了,隻思量那李渾身上。


    其時,朝中有那誣陷人的小人、中郎將裴仁基上前道:“成阝公李渾,名應圖讖。近因陛下賜死其子,心懷怨恨,圖謀不軌。”聖旨發將下來勘問,自有一班附和的人,可憐把成阝公李渾強做了謀逆,一門三十二口,盡付市曹。


    誠心修德可祈天,信讖淫刑總枉然。


    晉鴆牛金秦禦虜,山河誰解暗中遷。


    李淵卻因此略放了心。那張衡用計更狠,又賄賂一個隋主聽信的方士安伽陀,道李氏當為天子,勸隋主盡殺天下姓李的。虧得尚書右丞高熲奏道:“這謠言有無關係的,有有關係的,有真的,有假的。無關係的,天將雨商羊起舞是了;有關係的,保弧箕服實亡周國是了。有真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來楚霸王杲亡了秦是了;有假的,高山不推自倒,明月不扶自上,祖(王廷)偽造害了斛律光,遂至亡國是了。更有信讒言的秦始皇,亡秦者胡,不知卻是胡亥。晉宣帝牛易馬,卻是小吏牛與琅阝琊王妃子私通生元帝。天道隱微,難以意測。且要挽迴天意,隻在修德,不在用刑,反致人心動搖。聖上有疑,將一應姓李的,不得在朝,不得管兵用事便了。”


    此時蒲山公子李密,位為千牛。隋主道他有反相,心也疑他。他卻與楊素交厚,楊素要保全李密,遂讚高熲之言,暗令李密辭了官。其時在朝姓李的,多有乞歸田的,乞辭兵柄的。李淵也趁這個勢乞歸太原養病。聖旨準行,還令他為太原府通守,節製西京。這高熲一疏,單救了李淵,也真是個大難不死。


    猛虎方逃押,饑鷹得解絛。驚心辭鳳闕,匿跡向林皋。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元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元璋並收藏八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