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韓擒虎與眾人一一作別後,即迴到府邸,坐在椅上長籲短歎,忽聞一聲‘舅父緣何在此歎息?’扭頭一看,正是外甥李靖。韓擒虎喜道:“靖兒,多日不見,怎麽今日想起迴來看望舅父了?”


    李靖說:“自然是思念舅父,想要和舅父探討些兵法了”。韓擒虎喜說:“別別別!若論兵法,我說不過你,咱爺倆還是聊點別的”。李靖說:“好!不知道舅父緣何今日愁眉不展的,說來聽聽”。


    韓擒虎歎說:“今日不知所為何事,陛下將開河督護麻叔謀腰斬分屍,又架起爐鼎烹煮其顱,羅列其四大罪名,讓在場的眾臣飲其肉羹,眾人中有胃淺的,未飲已是嘔吐狼藉,伍建章為眾人說情,未料觸犯龍顏,聖上問罪,意欲將其一同烹煮,賀若弼和邱瑞為其求情,聖上不準。我喝退眾武士,並替其喝掉碗中肉羹,聖上大怒,意欲將我治罪,若非賀若弼和邱瑞挺身力護,楊素和楊林仗義說情,今日靖兒你就見不到舅父了。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我看此言一點不假”。


    李靖說道:“舅父勇冠三軍,功蓋天下,又有擒虎之名,今日怎麽說話顛倒了”。韓擒虎說:“靖兒,在舅父家中說說笑笑可以,出外千萬莫要這般出言無忌”。李靖說:“舅父放心,不過我看舅父這般愁悶,絕非隻因今日之事,舅父向來看淡生死,不以榮辱為念,心中有何苦悶,何不說出,興許外甥我還能為舅父出出主意”。


    韓擒虎猶豫再三,問李靖說:“靖兒,不知道你聽說過有種上古神獸名叫白澤嗎?”李靖略一沉思說道:“聽說過,在《山海經》中有記。聽說此物生於昆侖山之顛,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世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哎!舅父一向不聞經典,緣何今日反而提及,莫非見過此物?”


    韓擒虎點了點頭。然後說道:“近日藩屬國前來朝貢,進獻四寶,其一便是瑞獸白澤,滿朝文武,莫有識之,惟宇文化及的次子宇文成龍道出源頭,與靖兒你說的一般無二。我生這般大,還是頭一迴見過瑞獸,想來即是慶幸,也是可惜啊”。李靖問:“怎麽了?”


    韓擒虎說:“聖上夜夢瓊花,命畫匠畫出,卻嫌瓊花畫的庸俗,未有近在咫尺的境界,於是便取上古神獸白澤的腋毛成筆為用,命展子虔重新描摹一副,我向聖上勸諫,被宇文成龍言語攔過,想來苦悶啊!”


    李靖說:“舅父何必苦悶,其實瑞獸降凡,凡人不識怪而殺之的事古有先例。周敬王庚申三十九年魯哀公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鉏商獲一獸,鹿身、牛尾、馬蹄,頭上有一肉角,怪而殺之。


    孔子聞之長歎一聲說:‘麒麟,仁獸也,含仁懷義,音中鍾呂,行步中規,折旋中矩,遊必擇上,翔必有處,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羅網,文章斌斌。其出必明王在位,以示祥瑞於世。


    故帝堯時麒麟遊於郊外,萬民知其為祥,不忍傷其生;周將興,鳳鳴於岐山,百姓以為瑞,爭圖其形,麒麟也曾現於野。自堯至今,麒麟兩現於世,今次出現,無明王在位,非其時也,故折足而亡於奴隸人之手,這叫我如何不因之而感傷呢?’孔子說著,用衣袖掩麵哭泣,淚如雨下。


    弟子們紛紛上前勸慰,過了許久,孔子心緒才漸漸平靜,弟子忙攙扶夫子上馬,沿原路返迴闕裏。自西狩歸來,孔子便不再看書寫字,常常一個人獨自到僻靜的地方去暗自流淚,並不時地自語著:‘吾道窮矣!吾道窮矣!……’


    一次子貢問夫子:‘伯魚兄歿世,也未見夫子如此傷心過。麟麟喪生,與夫子之道何幹?’孔子說:‘丘猶麟也!麟之出,因不遇明王而遭害;丘生不逢時,不遇明王,故吾道難行於世,而終至於窮矣!’


    子貢說:‘夫子之道,宏大至極,故世莫能行。縱然今日不見用於時,卻可傳至萬古而不滅,一遇有道之明君,自能大行矣。如今各書著述已成,皆寄托夫子之道,故夫子之道猶如日月,必曠萬古而常存,與天地同久遠……’孔子聽罷,以為合情合理,稍覺寬慰。


    三天之後,孔子將在曲阜的眾弟子召集起來,向他們說道:“麟因出非其時而被害,吾道窮矣!好在所修的幾種書早已完成,隻有《春秋》一書,自平王東遷記起,直至今日,二百餘年的大事可謂列舉無遺。我以獲麟為絕筆,從今而後的記述之責便落於二三子之肩了!’孔子將他的所有著作交給眾弟子,命他們分頭傳抄,然後各藏一部。


    孔子在麒麟被斬殺後,曾經感慨萬端說:‘麒麟,仁獸也。吾已勸導過,主上還是殺了它?吾明白,巨木用之,則伐之;不用,則燒之。吾道窮矣。鉏商,這麒麟角是主上賜給孫叔子的,孫叔子轉送給吾,是想告訴吾,吾功不在本世,而在後世吧。麒麟已死,麟角永存。吾的儒家,又何嚐不是這樣?’從此便流傳下了孔子獲麟絕筆的典故”。


    韓擒虎說:“噢!那白澤奉書可有先例?”李靖說:“隻聽說上古時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


    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至於白澤奉書之事卻未曾聽說”。韓擒虎說:“今日宇文成龍向聖上進獻天書一本,下臣問之,聖上直說‘天機不可泄漏’,半個字也未曾說出,實在不知道天書上寫了些什麽?”


    李靖略一沉思說:“不可能,但凡天書皆是無字,即便看見之人,也是非聾即盲,怎麽可能讓凡人視之,其中定有蹊蹺。據聞天書原本有五卷,一為無字天書,為上古黃帝時期倉頡所創。一為奇門遁甲,為九天玄女所授,一為道德經,為老子所著,一為論語,為孔聖門人所著,一為素書,為黃石公所著。除了倉頡的無字天書外,其餘四卷皆有文字,亦在人世間流傳。


    但是即便如此,以素書為例,漢時張良得黃石公圯橋授書,張良雖然用這部書裏的知識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但是以張良的才能也沒有完全領悟書中的奧義,更何況是碌碌無為的後事眾生啊!”。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元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元璋並收藏八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