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前序


    八仙過海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在本書中我將傳說中的有關聯的,少有關聯的,沒有關聯的民間傳說串聯了一下,當然還要保存邏輯的完整性,不至於自相矛盾。不過由於本人學識有限,還請廣大讀者給與批評指正。


    在本書中,我寫作的主題和《西遊記》等古典小說一樣,都是懲惡揚善,去偽存真。並希望通過這些能夠對道德起到推動作用。本書的題材為玄幻,原形是民間傳說,對於有矛盾的地方進行了修改。當然改動最大的原因是要符合現代的道德價值觀。否則寫了還不如不寫。本書中,在廣大的古典文學中提取素材,就不再聲明出處。最後,希望廣大讀者給與支持,謝謝!


    自從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以來,世間又曆經三皇治世,五帝分倫。大禹時,傳位於啟。至此開辟夏朝。後經商周,又曆春秋戰國。強秦掃六和,滅於西楚霸王。楚河漢界,劉邦勝出,開創漢朝。漢滅三分天下。後司馬懿父子掌權,統一天下,國號晉。二晉後,為南北朝。


    天下至此時,佛教已傳入中土,與儒教,道教一起,教化天下萬民。惟惜北魏太武帝後期時,焚毀佛像經籍,坑殺沙門。幸由太子相助,免去災難。後北周武帝時,下令禁佛道兩教。令沙門道士還俗為民,並且禁止儒家經典的祭祀。一時民怨沸騰,怨氣四起。


    不覺三月三日,到了王母娘娘的壽辰,在西天瑤池舉行蟠桃大會。上八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四帝:北極紫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上宮天皇大帝,下宮皇地大帝。五方五老:西天如來佛祖,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太乙天尊,聖僧,十八金身羅漢。十洲三島仙翁:昆侖、方丈、蓬萊三島,瀛洲、玄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祖洲、炎洲、鳳麟洲、聚窟洲十洲。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嶽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地仙始祖。還有五鬥、六司、七元、八極、九曜星君。另有各宮各殿大小有祿諸仙,俱一齊受邀請赴蟠桃家宴。


    大會上,仙樂飄飄,五香撲鼻,處處流光溢彩,真是美不勝收。眾仙觥籌交錯,推杯置盞,好不熱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赤腳大仙端起酒杯說:“列位諸仙,值此王母娘娘壽誕之紀,我等得以歡聚一堂,共享人天極樂。不如乘此機會,作副對聯,為王母娘娘祝壽如何?”眾仙齊聲說好。


    赤腳大仙說:“既然大家同意,我便先來作一副。我的上聯是‘千歲蟠桃開壽域’,下聯是‘九重**映霞殤’,祝願玉帝和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眾仙紛紛說好。


    托塔李天王站起來說:“既然大仙開了頭,我等也不應甘為人後,我便不揣冒昧,也作一副,我的上聯是:‘幾行紅樹來佳氣’,我的下聯是‘一抹青山是壽眉”。


    二郎神也站起來說:“我也來作一副。我的上聯是‘芝蘭氣韻鬆筠操’我的下聯是‘龍馬精神海鶴情’,祝願玉帝和王母娘娘仙福永享,壽與天齊”。


    王母娘娘甚為高興,頻頻點頭稱好。眾仙家你一言,我一語,整個蟠桃會上上下下喜氣洋洋,好一番熱鬧景象。


    不一時,忽見下界狼煙四起,進而火光衝天,燒的上界三十三天紅了一半,其間夾雜刀光劍影。後又盡聞鑼鼓喧天,衝鋒呐喊。人仰馬翻之境像如在眼前。不久腥風襲來,漫天血色如同雲鋪霧湧般進前。


    這時,太上老君起身奏道:“啟奏玉帝,近日聞得嫦娥仙子排得一首新曲,名叫霓裳羽衣曲,何不請仙子歌舞一番,為娘娘祝壽。又聞得娘娘身邊的玫瑰仙子近日采得甘露之精,堪為三界之最。何不請出讓我等眾仙家一見,也不負我等眾仙家一年來此一聚”。


    玉帝聞言說:“我也聞得老君之說,隻是還未曾親見。今天難得眾卿家高興,那就請嫦娥仙子為大家歌舞一番。哎!對了,朕聞得素女擅長音律,曾造五十弦琴,所彈奏的曲子可令地仙為之上升,天仙為之下降,堪為天籟之音。不如今日借此大好機會,就請上仙為嫦娥仙子撫琴奏樂如何?”


    素女聞言而立說:“承蒙玉帝抬愛,願傾力一試,隻是唯恐技藝不精,讓大家恥笑”。


    玉帝笑說:“不妨,哎!娘娘,老君方才所言的玫瑰仙子,朕怎麽沒有聽說過啊?”


    王母娘娘說:“啟奏陛下,玫瑰仙子是我最近從下界挑選的,與之前的牡丹仙子一樣,都是我最喜歡的,以花形容,最為貼切。真是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更讓我喜歡的是她每天采得花露,煉化成精,用之少許,香氣便經久不散,如處花叢之中,真是難得。唉,你看,她來了。”


    隻見一仙子在眾仙女簇擁下,手持玉盤緩緩而來,將玉盤恭恭敬敬的放在王母麵前,啟開玉瓶,悄無聲息的去了。刹那時,異香撲麵而來,令人如癡若醉,不知身在何處。


    此時,素女執琴案上,輕撫琴弦,彈奏起來。嫦娥仙子與眾仙女輕移玉步,緩緩而前,歌舞開來。但見眾仙女翩若驚鴻,宛若遊龍,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迴風之流雪。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席間談天說地,把酒言歡,前後招唿,左右攀談,一杯未盡,又把酒添,三五過後,已露醉顏,歡喜未幾,天色將晚。曲罷酒盡,西天如來佛主起身先行告辭,玉帝和王母娘娘起身相送。後三清,四帝等赴宴諸仙陸續起身告辭。


    後有無名氏做無名詩一首專道此次瑤池盛會:此舞天上非常有,妙香更勝瓊漿酒,天籟再增佳肴味,緣何仙眾喜帶憂。


    如今且說玉帝攜同眾天將迴到淩霄寶殿,一語不發,徑直坐到龍座之上,一甩龍袖說:“趕緊把灶王爺叫上來”。天將領命而去。


    一旁太上老君說:“聖上息怒,萬望以龍體為重”。


    玉帝說:“老君,今天的事你也看見了,姑且試問叫我如何不怒,下界做亂,定有前兆,如何未見迴報?”


    太上老君說:“啟奏玉帝,據微臣所知,下界作亂,起因為冀州沙門法慶造反,自稱大乘,號稱新佛出世,聚眾五萬,所至毀寺、焚經、殺僧、燒像。後又亂起六鎮,蔓延四方,以致狼煙遍地,兵火連天。陛下,至漢時佛傳東土以來,與我儒道並立,調服眾生心性,稱為三教。然下界眾生並非依法奉行,而是我行我思,我行我見。不修世間善事多,惟論天下是非少。種種這般,難以言述一二。所以今日之事,隻因事出突然,又值王母娘娘誕辰,故而陛下不知”。


    玉帝問:“如今下界誰是人主?”


    老君說:“如今天下乃是大隋楊廣繼位,那楊廣自繼位以來,本來頗有作為,無奈其好大喜功,廣征徭役,又無事興兵,致使生靈塗炭,百姓遭殃,是以玉帝應早做裁決,以安天下”。


    一時天將來報說:“啟奏玉帝,灶王爺來報”。玉帝通傳。


    灶王爺急急忙忙奔上大殿,撲騰跪下,累的氣如牛喘,汗如雨下。過了許久才說:“陛下往日招小臣時為臘月二十三,今日所為何事,這等急召,若非天將護持,幾從雲台跌下去。想來一直後怕不已”。


    玉帝問;“我問你,朕封你為灶王,凡間事一切大大小小,都要悉數迴報給朕,可你為什麽對朕隱瞞?”


    灶王爺說:“小臣不敢,陛下,自小臣擔值以來,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所怠慢。所記大事小事,皆絲毫不差。況且陛下手下又有日夜遊神當值執事,小臣如何隱瞞。還請陛下明鑒”。


    玉帝怒問:“既然如此,那為何下界兵戎相見,狼煙四起,事先卻無任何征兆。冰凍三尺尚非一日之寒,對此,你做何解釋?”


    灶王爺磕頭如蒜搗,直說不知。


    太上老君說:“啟奏玉帝,臣聞得古語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是以聖人教化,直入人心。今下界人主毀寺焚經,殺僧毀像,臣子驕奢淫逸,不安正職,商賈事事惟利,不為善業,學士違經背親,泯滅神靈,刁民不依教化,好逸惡勞,僧道妄論經典,害己誤人。如此種種,是以道德急轉,災禍立現。灶王確實也有不知之處,還望玉帝見諒。”


    玉帝問灶王:“我問你,為今下界萬民所做何事,竟惹出此彌天大禍?”


    灶王說:“迴奏玉帝,今日來的實在是匆忙,又不知道所為何事,故未將所記載之冊上承玉帝禦覽。不過據微臣所知,也與太上老君所說無二。今下界人主為求私欲,開鑿運河,所托非人,致食人子。又有臣子不參教義,空建廟宇,妄求福報,以為功德,又有辯士引經據典,空談異議,更甚者不敬天地,不信鬼神,曲解因果,另論輪迴,以致民心直下,為禍無窮”。


    玉帝聞言大怒:“速讓千裏眼,順風耳上殿”。天將通傳,即時上殿。


    玉帝說:“千裏眼,順風耳,你等二位現在就看看下界所做何事”。


    二人領命,立刻運用神通,視聽下界。多時才報說:“迴奏玉帝,我等二人方才視聽下界,見下界生靈塗炭,戰火連天。亦不知所為何事,儒家僅存書籍,釋家空留廟宇,道家隻存殘觀”。


    玉帝聞言跌坐,眾將爭相扶持。玉帝說:“快,快,快扶我到......南天門”。


    眾將扶持玉帝到了南天門,遠遠眺望下界,隻見民生凋敝,滿目瘡痍,果真如同剛才所言,大聲長歎,忽見一廟宇人頭攢動,怒道:“大膽,你等二人竟敢欺瞞朕,你們看,那廟裏不是有人嗎?”


    千裏眼和順風耳齊聲跪下說:“迴奏玉帝,我等二人哪有這等膽量敢於欺瞞玉帝,方才玉帝所見的廟宇已無菩薩住持講法,光頭的念的已不是經文,上香的所求亦不是善事,如此這般,非此一處。是以方才所言如此。”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元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元璋並收藏八仙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