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以下內容來自網絡搜索
楊堅
楊堅之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隋國公。死後追贈太保,諡號桓。楊堅承襲父爵。他有“身在帝王邊,如同伴虎眠”之感。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本來宇文邕對楊堅早存疑心,聽宇文憲說後,疑心更重。
但是否立即剪除楊堅還猶豫不定,於是便問計於錢伯下大夫來和,來和也說楊堅不凡,但暗中想給自己留條後路。便謊稱:‘楊堅這人是可靠的,如果皇上讓他做將軍,帶兵攻打陳國,那就沒有攻不下的城防。‘為楊堅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宇文邕還是放心不下,暗裏又派人請相士趙昭偷偷為楊堅看相。趙昭與楊堅友善,當著宇文邕之麵佯裝觀察楊堅臉龐,然後毫不在意地說:‘皇上,請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極其平常,無大富大資可言,最多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又使楊堅度過了一次險關。
這時,內史王軌又勸諫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言下之意是要及早除掉楊堅。因為宇文邕對相士趙昭的結論相信無疑了,便不悅地說:‘要是真的天命所定,那有什麽辦法啊?‘使楊堅再次化險為夷。
宇文邕死後,其子宇文贇即位。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後,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宇文贇對楊堅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諱地對楊皇後說過:‘我一定要消滅你們全家‘。並命內侍在皇宮埋伏殺手,再三叮囑說:“隻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殺之!”然後他把楊堅召進皇宮,議論政事。楊堅幾經化險為夷,心中早有準備,不管宇文贇怎樣激,怎樣蠻,怎樣講,楊堅都神色自若,宇文贇無殺機可乘。
最後,楊堅想出了‘兩全‘之策,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意,當即任命他為亳州總管。這樣宇文贇放心了,楊堅也安心了。
楊堅將任亳州總管時,龐晃勸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業,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時機還不成熟啊。”至此,楊堅取周自代的願望溢於言表。
宇文贇是皇家世襲之君,不問朝政,沉溺酒色,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
宇文贇不但不聽忠臣勸告,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他終於想出了一個逍遙自在的法招,將皇帝讓給年僅6歲的兒子。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後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荒淫無度的生活使他年僅22歲就喪命了。
宇文闡即位,任命楊堅為丞相。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製了北周的朝政。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到長安,雍州牧畢王賢及趙、陳等五王一起被楊堅殺掉,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隻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開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開皇八年,楊堅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但因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出。
公元589年2月10日,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隻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
公元590年(開皇十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製;他開創了科舉;他製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
楊堅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公元600年(開皇二十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於公元602年(仁壽二年),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公元604年(仁壽四年),楊堅病逝於大寶殿,在位23年,終年64歲,葬於泰陵。
楊廣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楊廣生於大興(今陝西西安),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在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勳,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並州總管,時年十三歲。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等。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後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進封太尉。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楊素後封越國公;開皇二十年(600年),他率軍北上擊破突厥的攻勢。楊廣即帝位後,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對高句麗、土穀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遷都洛陽,營建東都,曆時十個月,每月征調民夫二百萬人。
隋煬帝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開鑿大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他遊江都時所乘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隋朝大運河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全長2700公裏。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通濟渠北起洛陽,東南入淮水。邗溝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陽,南達江都入長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今鎮江),南通餘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濟渠,南起洛陽,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運河分段開鑿,前後曆時五年,全長兩千餘公裏,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裏,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裏的航程。
在教育製度上,隋煬帝開創科舉製,發展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增置進士科,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科舉製度一直延續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政治上,他為了打破由關攏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麵,重用了虞世基、裴蘊等南方集團官員,假造隋文帝遺詔縊殺兄長廢太子楊勇。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並州起兵,煬帝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煬帝聽從雲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處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賀若弼、高熲等人。
軍事上,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土穀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煬帝親征土穀渾後,又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人,敗於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及平壤城(今屬朝鮮)下。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這時,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隋煬帝被迫從遼東撤軍。楊玄感敗亡後,隋煬帝下令追究,共殺三萬餘人,流徙六千餘人。十年,煬帝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隻好議和收兵。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煬帝依例北巡長城,始畢可汗率兵將其圍困在雁門(今山西代縣),煬帝派人向始畢之妻、隋義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畢“北邊有急”,加上隋朝援軍相繼抵達,始畢在九月撤圍而去。
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至六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大業七年隋末民變爆發。
隋煬帝晚年,既沒有像陳後主那樣做個長城公,也沒有把帶在身邊的毒藥派上用場。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煬帝見天下大亂,已心灰意冷,無心迴北方,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居那裏。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紛紛逃歸。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叛軍逼縊隋煬帝,時年五十歲。
這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後陳棱集眾縞素,為煬帝發喪,備儀衛,改葬於吳工台下,衰杖送喪,慟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後,於貞觀五年(631年),以帝禮改葬於雷塘。
楊勇
楊勇在北周時,因為祖父楊忠的功勳,被封為博安侯。後來楊堅掌政,立楊勇為世子,並拜為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大象二年(580年)九月,楊勇被任命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總領統管北齊之地。後征召迴京,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禦正,管理宮禁防衛。
開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其父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二月十七日,隋文帝立楊勇為皇太子,軍國政事等皆令楊勇參與決斷。
楊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學,善於詞賦之道,個性寬厚溫和且率真,為人不矯揉造作。他的朋友包括明克讓、姚察、陸開明等,都是當時的文人。楊勇曾經文飾一件蜀鎧,隋文帝擔心他染上奢侈的惡習,特地告誡一番。
到了那年冬至以後,百官朝見楊勇,而楊勇也高興接受他們的祝賀。隋文帝問臣下說這是哪種禮節,太常少卿辛亶表示,東宮應該隻能用賀,而不能用朝見。隋文帝認為楊勇違反禮製,於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見禮去見楊勇,並且對楊勇的寵愛也日益消減,反而增加懷疑之心。後來隋文帝選侍衛官時,將武力強者都選到自己身邊,高熲便進諫表示這樣恐怕保護東宮太子的侍衛官就顯得太弱了,這讓隋文帝相當不高興,認為高熲是因為其子高表仁是楊勇的女婿才幫他說話,從此對他就更提防。
楊勇生性好色,喜愛奢侈,有許多妾侍、珍寶,其中有位雲昭訓,因姿色嬌美,特別得到寵愛,並生下三個兒子,受到的待遇甚至與正室不相上下,這讓楊勇的母親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相當不滿。楊勇的正妻元妃不得寵愛,氣出了心病,沒兩天就死了,楊勇隨即讓雲昭訓主持太**。獨孤伽羅認定是楊勇與雲昭訓合謀害死嫡妻,不但責備楊勇,又派人去暗察。晉王楊廣知道母親對兄長有不滿,便假裝自己沒有什麽姬妾,且隻和蕭妃廝守。於是獨孤伽羅更討厭楊勇,並對楊廣的德行大加稱讚。獨孤伽羅每次抱怨雲氏專寵、感歎元氏夭亡時,楊廣也跟著痛心疾首,讓獨孤伽羅更加喜愛楊廣,有意廢黜楊勇的太子之位而立楊廣為太子。楊勇為此感到害怕,卻又沒有辦法;隋文帝知道他內心不安,便派楊素去觀察他,結果楊素卻故意激怒楊勇,使楊勇說出抱怨的話,從此隋文帝更懷疑他了。獨孤伽羅與楊廣等人都在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向隋文帝進讒言,加上楊勇多有埋怨之言語,隋文帝於是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很多大臣都認為楊勇罪不至被廢,而且廢立太子是大事,但隋文帝不聽。楊勇也自認罪不至被廢,屢屢要求麵見隋文帝,想要告訴隋文帝有關自己的冤屈,但都被皇太子楊廣給攔下,無法達成他的心願。情急之下,楊勇爬到樹上,大聲唿喊隋文帝,希望隋文帝聽見後可以見他一麵。楊素趁機向隋文帝進讒言說:“楊勇已經心神喪失了,被妖魔附身,魂都收不迴來了。”隋文帝也這麽覺得,因此楊勇終究無法與隋文帝見到麵。楊素誣陷楊勇,方式與罪名也大都如此。
直到文帝臥病於仁壽宮時,皇太子與文帝姬妾皆隨侍在側,《資治通鑒》、《隋書》載宣華夫人被太子楊廣“無禮”之事。宣華夫人將此事告訴文帝後,文帝始知冤枉了楊勇,並大罵獨孤皇後與楊廣,派人召楊勇進宮,準備廢楊廣而複立楊勇為太子,但是此事被楊廣攔截,隨即文帝便暴崩,楊廣即位,立即假擬文帝詔書,賜死楊勇。煬帝後來追封楊勇為房陵王,但是子嗣不得繼承其位,全部流放濟南,後來多數都被楊廣殺死。
開隋九老:
1伍建章
伍建章,字德良,號安公,安徽蒙城縣王集鄉人。大隋開國,伍建章因為功高蓋世,受封為忠孝王,果然人如其名,以忠孝為本,在朝中和民間聲望頗高,並且將家傳槍法刀法傳授給兒子伍雲召和侄子伍天錫,兩人分別成為隋唐第五條好漢和第六條好漢,此後伍雲召受封為南陽侯,坐鎮南陽關,而伍天錫則上山落草為寇。後楊廣殺父弑兄,謀國篡位。忠孝王得知之後在庭上大罵楊廣,被敲牙割舌,滿門抄斬!得知家門遭難,伍雲召在南陽起兵,為父報仇,掀開了反隋熱潮!(為評書、電視劇虛構人物,無原型)
2高熲
高熲(?~607)中國隋代名相。字昭玄,一名敏。自稱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其父高賓是楊堅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高熲襲爵武陽縣伯,官下大夫。因平齊功,拜開府。周大象二年(580)楊堅輔政,知高熲強明,知兵事,多計謀,遂任其為相府司錄。相州總管尉遲迥舉兵反楊堅,高熲自請監督諸將進軍,很快平定了尉遲迥。因此,進位柱國,遷相府司馬,成為楊堅最得力的助手。隋朝建立,高熲任尚書左仆射兼納言,為當朝首相。他明達世務,自任宰相後,竭力協助隋文帝楊堅處理朝政。政刑大小,無不籌劃;薦引文武人才為隋出力;綜合前朝舊法,主持修定隋律;創立輸籍定樣,招徠大量浮客,增加了國家編戶。開皇八年(588)隋出兵伐陳。高熲為元帥長史,指揮全軍一舉滅陳,完成南北統一,以功封齊國公。隋文帝擬廢太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時,高熲反對,漸被文帝和皇後疏忌;開皇十九年被人誣告免官。仁壽四年(604),隋煬帝即位,高熲複起為太常卿。大業三年(607),因對煬帝的奢侈和當時政事有所非議,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日被殺。(曆史上確有此人。)
3楊林
楊林(隋唐英雄,靠山王楊林)
《說唐》書中描寫:隋煬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條好漢,總管隋朝兵權,為人正直無私,雖然很賞識秦瓊等英雄,但對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迴天下大勢,最後被羅成用迴馬槍刺死。
曆史原型:名楊爽,隋文帝楊堅異母弟,受封衛王。自幼被楊堅之妻獨孤氏收養,因此倍受文帝寵愛。隋唐第8條好漢,煬帝楊廣的叔公,大隋軍委主席,“逢州殺州,逢府奪府,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或缺的汗馬功勞。曾三次率隋軍北伐,大敗突厥沙缽略可汗,威震塞北。楊爽儀容俊美,舉止有度,名聲甚好。
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楊爽病,文帝派巫師為其驅鬼,不料鬼沒趕走,巫師倒被嚇死,當夜楊爽病死,年二十五。
4賀若弼
賀若弼(544~607)中國隋朝名將。字輔伯,洛陽人。年輕時會文精武,頗有名氣。得北周齊王宇文憲器重,用為記室。不久,升任小內史。善攻戰,多謀略。北周大象元年(579),隨上柱國大將軍韋孝寬攻陳,屢獻計謀,克數十城,遂任壽州刺史。隋開皇元年(581),經尚書左仆射高□推薦,任吳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廣陵(今江蘇揚州),作滅陳準備。獻取陳十策,獲文帝楊堅稱讚。攻陳前,多次將換防兵卒集中於沿江要地,大張旗幟,又組織部眾沿江射獵,佯作即將渡江之勢,以迷惑麻痹陳軍,使其習以為常,不複設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他率軍秘密渡過長江,襲占京口(今江蘇鎮江),從左翼進攻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軍令嚴肅,紀律嚴明,寬釋俘虜,所至多捷。揮師進據鍾山(今南京紫金山)後,率8000甲士,奮力擊潰陳軍主力,擒獲陳將蕭摩訶,從北掖門進入建康城。因滅陳有功,加位上柱國大將軍,進爵宋國公。後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大業三年,被隋煬帝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曆史上確有此人。)
5魚俱羅
魚俱羅(?-613年),隋朝將領,馮翊郡下邽(陝西省渭南東北)人。跟隨晉王楊廣平定南陳,因功拜開府。隨楊素平定江南高智慧。每戰有功,加開府,高唐縣公,為疊州總管。後來,隨從楊素征討突厥,因功加封為豐州總管,後轉為安州刺史、趙郡太守。613年,隨隋煬帝征高句麗。征討還師,劉元進反叛,命魚俱羅平定。魚俱羅連克朱燮、管崇,後來為自謀財物,在東都賣穀米,因楊玄感之亂,東都物價奇貴,魚俱羅獲得暴利。隋煬帝懷疑他有異誌,事泄被殺。
魚俱羅,,馮翊下邦人也。身長八尺,膂力絕人,聲氣雄壯,言聞數百步。弱冠為親衛,累遷大都督。從晉王廣平陳,以功拜開府,賜物一千五百段。未幾,沈玄懀、高智慧等作亂江南,楊素以俱羅壯勇,請與同行。每戰有功,加上開府、高唐縣公,拜疊州總管。以母憂去職。還至扶風,會楊素率兵將出靈州道擊突厥,路逢俱羅,大悅,遂奏與同行。及遇賊,俱羅與數騎奔擊,瞋目大唿,所當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飛。以功進位柱國,拜豐州總管。初,突厥數入境為寇,俱羅輒擒斬之,自是突厥畏懼屏跡,不敢畜牧於塞上。
初,煬帝在藩,俱羅弟讚以左右從,累遷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車騎將軍。讚性兇暴,虐其部下,令左右炙肉,遇不中意,以簽刺瞎其眼。有溫酒不適者,立斷其舌。帝以讚藩邸之舊,不忍加誅,謂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
因召俱羅,譴責之,出讚於獄,令自為計。讚至家,飲藥而死。帝恐俱羅不自安,慮生邊患,轉為安州刺史。歲餘,遷趙郡太守。後因朝集,至東都,與將軍梁伯隱有舊,數相往來。又從郡多將雜物以貢獻,帝不受,因遺權貴。禦史劾俱羅以郡將交通內臣,帝大怒,與伯隱俱坐除名。
未幾,越巂飛山蠻作亂,侵掠郡境。詔俱羅白衣領將,並率蜀郡都尉段鍾葵討平之。大業九年,重征高句麗,以俱羅為碣石道軍將。及還,江南劉元進作亂,詔俱羅將兵向會稽諸郡逐捕之。於時百姓思亂,從盜如市,俱羅擊賊帥朱燮、管崇等,戰無不捷。然賊勢浸盛,敗而複聚。俱羅度賊非歲月可平,諸子並在京、洛,又見天下漸亂,終恐道路隔絕。於時東都饑饉,穀食踴貴,俱羅遣家仆將船米至東都糶之,益市財貨,潛迎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異誌,發使案驗。使者至,前後察問,不得其罪。帝複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鎖將詣東都。俱羅相表異人,目有重瞳,陰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羅師徒敗衄,於是斬東都市,家口籍沒。
6邱瑞
出自單田芳版隋唐。(隋朝異姓王)
武器白龍銀槍
戰馬逍遙駒
邱瑞是隋朝開國元勳之一,秦瓊的姨父,尚師徒的義父。邱瑞為人剛正不阿,在朝中和中正太師伍建章李淵、一起與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秦瓊等七雄鬧花燈打死宇文成祥,邱瑞將七雄藏在自己的長平王府,巧退前來搜府的宇文成都;楊林帶兵討伐瓦崗擺下一字長蛇陣,前往助陣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崗;打銅旗陣時,秦瓊被邱瑞的義子尚師徒追趕,馬墜槍折退到小廟正遇邱瑞,邱瑞勸說尚師徒歸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觸柱而死。(虛構人物,曆史上無此人)
7韓擒虎
韓擒虎(538~592)中國隋朝名將。原名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東)人。以具有膽略雄威見稱。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陳朝出兵進逼光州(今河南光山),他任行軍總管,率軍將其擊退,後又屢挫陳師。隋開皇元年(581),文帝楊堅以其有文武才能,命為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廬江(今安徽合肥),作滅陳準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領軍為先鋒,從右翼進攻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率500銳卒夜渡長江,迅速襲占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半日內攻克姑孰(今安徽當塗),然後進軍新林(今南京西南)。江南父老久聞其威名,登軍門拜訪者晝夜不絕。陳軍畏懼,鎮東大將軍任忠等相繼投降。韓擒虎率500精騎,由任忠直引入朱雀門,占領建康城,俘後主陳叔寶。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後以行軍總管屯金城(今甘肅蘭州),旋任涼州總管。十二年,還京後病卒。(曆史上確有此人。)
8定彥平
定彥平,人稱雙槍將,隋朝一絕,興隋九老之一。小說《說唐》虛構人物(《說唐》中名為曹延平),在《興唐傳》、《響馬傳》等文學作品中登場,史書上並無此人的記載。
定彥平與羅藝、楊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彥平為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辭退海州大帥,歸隱田園。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後來定彥平巧遇發兵攻打瓦崗的靠山王楊林,楊林擺一字長蛇陣攻打瓦崗寨,邀請定彥平助陣,為一字長蛇陣做陣膽。定彥平前往前線途中遇到假托還願之名前往瓦崗幫忙破陣的羅成,收羅成為義子並教羅成單槍破雙槍的招數。後在羅成破陣時被羅成用自己教羅成的破雙槍的方法刺傷,落荒而逃,從此看透人間悲喜,覺得世間再無好人(之前羅成一口一個爹叫的多親啊,迴頭就用自己教的辦法給自己一槍),後來在北平出家,法號自然,外號雲龍僧。(虛構人物)
定彥平所使雙槍,雖然槍頭多,但攻擊距離就短了,單槍雖然槍頭隻有一個,但攻擊距離長,在對陣的時候,單槍要破雙槍,就要在雙槍齊刺的時候握著槍尾向前刺,這樣一來使雙槍的就不得不防禦。在古代打仗是迴合製,即兩馬相交時過招,就是一個迴合,而定彥平的是六沉四尖槍,兩把槍各有兩個槍頭,在兩馬交錯的時候就可利用後麵的槍頭向後猛紮,殺敵製勝,稱為“盤肘槍”所以單槍要破雙槍,在兩馬交錯時要堤防“盤肘槍”,將單槍橫握,如雙槍使用“盤肘槍”就便於防禦,還可以盤肘還盤肘,致傷雙槍。
9楊素
楊素(544—606.8.31),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弘農楊氏之後,隋朝名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禦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卒諡景武。(曆史上確有此人。)
以下內容來自網絡搜索
楊堅
楊堅之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隋國公。死後追贈太保,諡號桓。楊堅承襲父爵。他有“身在帝王邊,如同伴虎眠”之感。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宇文邕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本來宇文邕對楊堅早存疑心,聽宇文憲說後,疑心更重。
但是否立即剪除楊堅還猶豫不定,於是便問計於錢伯下大夫來和,來和也說楊堅不凡,但暗中想給自己留條後路。便謊稱:‘楊堅這人是可靠的,如果皇上讓他做將軍,帶兵攻打陳國,那就沒有攻不下的城防。‘為楊堅避免了一場殺身之禍。宇文邕還是放心不下,暗裏又派人請相士趙昭偷偷為楊堅看相。趙昭與楊堅友善,當著宇文邕之麵佯裝觀察楊堅臉龐,然後毫不在意地說:‘皇上,請不必多慮,楊堅的相貌極其平常,無大富大資可言,最多不過是個大將軍罷了。‘又使楊堅度過了一次險關。
這時,內史王軌又勸諫宇文邕說:‘楊堅貌有反相‘。言下之意是要及早除掉楊堅。因為宇文邕對相士趙昭的結論相信無疑了,便不悅地說:‘要是真的天命所定,那有什麽辦法啊?‘使楊堅再次化險為夷。
宇文邕死後,其子宇文贇即位。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後,楊堅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宇文贇對楊堅的疑心更大,他曾直言不諱地對楊皇後說過:‘我一定要消滅你們全家‘。並命內侍在皇宮埋伏殺手,再三叮囑說:“隻要楊堅有一點無禮聲色,即殺之!”然後他把楊堅召進皇宮,議論政事。楊堅幾經化險為夷,心中早有準備,不管宇文贇怎樣激,怎樣蠻,怎樣講,楊堅都神色自若,宇文贇無殺機可乘。
最後,楊堅想出了‘兩全‘之策,通過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贇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贇的心意,當即任命他為亳州總管。這樣宇文贇放心了,楊堅也安心了。
楊堅將任亳州總管時,龐晃勸他就此起兵,建立帝王之業,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時機還不成熟啊。”至此,楊堅取周自代的願望溢於言表。
宇文贇是皇家世襲之君,不問朝政,沉溺酒色,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
宇文贇不但不聽忠臣勸告,反而覺得這皇帝當得太不稱心如意。他終於想出了一個逍遙自在的法招,將皇帝讓給年僅6歲的兒子。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後宮,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荒淫無度的生活使他年僅22歲就喪命了。
宇文闡即位,任命楊堅為丞相。周靜帝即位時才7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孩,所以楊堅就在鄭譯和劉昉的幫助下以外戚身份就控製了北周的朝政。楊堅當上丞相以後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先是騙北周宗室五王趙王招、陳王純、越王盛、代王達、滕王逌到長安,雍州牧畢王賢及趙、陳等五王一起被楊堅殺掉,楊堅又任用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於臨光殿,定國號為大隋,改元開皇,宣布大赦天下。
楊堅平定叛亂之後,統一天下的對手隻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於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開皇七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開皇八年,楊堅以楊廣出六合、楊俊出襄陽、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順流而東。但因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出。
公元589年2月10日,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叔寶,陳朝滅亡。不久,各地陳軍或受陳後主號令投降、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隻有嶺南地區受冼夫人保境據守。
公元590年(開皇十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諸州悉為隋地。至此,天下一統。
楊堅建立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結束了自西晉末年到隋統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據狀態,實現了自秦漢以來中國的又一次統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發展;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製;他開創了科舉;他製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
楊堅晚年頗受諸子的困擾。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公元600年(開皇二十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又於公元602年(仁壽二年),將四子蜀王楊秀貶為庶人。公元604年(仁壽四年),楊堅病逝於大寶殿,在位23年,終年64歲,葬於泰陵。
楊廣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楊廣生於大興(今陝西西安),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在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勳,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並州總管,時年十三歲。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等。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帥,真正在前線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後,進駐建康,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後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進封太尉。
此後,楊廣亦屢立戰功。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楊素後封越國公;開皇二十年(600年),他率軍北上擊破突厥的攻勢。楊廣即帝位後,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對高句麗、土穀渾和突厥發動了戰爭。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遷都洛陽,營建東都,曆時十個月,每月征調民夫二百萬人。
隋煬帝在營建東都的同時,又下令開鑿大運河,造龍舟等各種船數萬艘,他遊江都時所乘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隋朝大運河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全長2700公裏。中段包括通濟渠與邗溝。通濟渠北起洛陽,東南入淮水。邗溝北起淮水南岸之山陽,南達江都入長江。南段名江南河,北起長江南岸之京口(今鎮江),南通餘杭(今浙江杭州)。北段名永濟渠,南起洛陽,北通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大運河分段開鑿,前後曆時五年,全長兩千餘公裏,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裏,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利用了隋朝大運河不少河段,縮短了900多公裏的航程。
在教育製度上,隋煬帝開創科舉製,發展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增置進士科,使國務的操持由世族門閥政治而逐漸改向科舉取士。科舉製度一直延續到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終止,為古代中國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貢獻。政治上,他為了打破由關攏集團壟斷仕途的局麵,重用了虞世基、裴蘊等南方集團官員,假造隋文帝遺詔縊殺兄長廢太子楊勇。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並州起兵,煬帝派楊素鎮壓,楊諒降後被幽禁至死。此後不久,煬帝聽從雲定興建議毒死楊勇諸子,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處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賀若弼、高熲等人。
軍事上,在即位前曾參與與突厥、契丹之戰事,皆有所獲。大業五年(609年),他親征平定土穀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煬帝親征土穀渾後,又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人,敗於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及平壤城(今屬朝鮮)下。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這時,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隋煬帝被迫從遼東撤軍。楊玄感敗亡後,隋煬帝下令追究,共殺三萬餘人,流徙六千餘人。十年,煬帝第三次發兵進攻高句麗,因隋末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隻好議和收兵。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煬帝依例北巡長城,始畢可汗率兵將其圍困在雁門(今山西代縣),煬帝派人向始畢之妻、隋義成公主求救,公主遣使告知始畢“北邊有急”,加上隋朝援軍相繼抵達,始畢在九月撤圍而去。
隋煬帝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至六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大業七年隋末民變爆發。
隋煬帝晚年,既沒有像陳後主那樣做個長城公,也沒有把帶在身邊的毒藥派上用場。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煬帝見天下大亂,已心灰意冷,無心迴北方,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居那裏。從駕的都是關中衛士,他們懷念家鄉,紛紛逃歸。這時,虎賁郎將元禮等,與直閣裴虔通共謀,利用衛士們思念家鄉的怨恨情緒,推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叛軍逼縊隋煬帝,時年五十歲。
這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後陳棱集眾縞素,為煬帝發喪,備儀衛,改葬於吳工台下,衰杖送喪,慟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後,於貞觀五年(631年),以帝禮改葬於雷塘。
楊勇
楊勇在北周時,因為祖父楊忠的功勳,被封為博安侯。後來楊堅掌政,立楊勇為世子,並拜為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大象二年(580年)九月,楊勇被任命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塚宰,總領統管北齊之地。後征召迴京,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禦正,管理宮禁防衛。
開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其父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二月十七日,隋文帝立楊勇為皇太子,軍國政事等皆令楊勇參與決斷。
楊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學,善於詞賦之道,個性寬厚溫和且率真,為人不矯揉造作。他的朋友包括明克讓、姚察、陸開明等,都是當時的文人。楊勇曾經文飾一件蜀鎧,隋文帝擔心他染上奢侈的惡習,特地告誡一番。
到了那年冬至以後,百官朝見楊勇,而楊勇也高興接受他們的祝賀。隋文帝問臣下說這是哪種禮節,太常少卿辛亶表示,東宮應該隻能用賀,而不能用朝見。隋文帝認為楊勇違反禮製,於是下令臣下不得再以朝見禮去見楊勇,並且對楊勇的寵愛也日益消減,反而增加懷疑之心。後來隋文帝選侍衛官時,將武力強者都選到自己身邊,高熲便進諫表示這樣恐怕保護東宮太子的侍衛官就顯得太弱了,這讓隋文帝相當不高興,認為高熲是因為其子高表仁是楊勇的女婿才幫他說話,從此對他就更提防。
楊勇生性好色,喜愛奢侈,有許多妾侍、珍寶,其中有位雲昭訓,因姿色嬌美,特別得到寵愛,並生下三個兒子,受到的待遇甚至與正室不相上下,這讓楊勇的母親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相當不滿。楊勇的正妻元妃不得寵愛,氣出了心病,沒兩天就死了,楊勇隨即讓雲昭訓主持太**。獨孤伽羅認定是楊勇與雲昭訓合謀害死嫡妻,不但責備楊勇,又派人去暗察。晉王楊廣知道母親對兄長有不滿,便假裝自己沒有什麽姬妾,且隻和蕭妃廝守。於是獨孤伽羅更討厭楊勇,並對楊廣的德行大加稱讚。獨孤伽羅每次抱怨雲氏專寵、感歎元氏夭亡時,楊廣也跟著痛心疾首,讓獨孤伽羅更加喜愛楊廣,有意廢黜楊勇的太子之位而立楊廣為太子。楊勇為此感到害怕,卻又沒有辦法;隋文帝知道他內心不安,便派楊素去觀察他,結果楊素卻故意激怒楊勇,使楊勇說出抱怨的話,從此隋文帝更懷疑他了。獨孤伽羅與楊廣等人都在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向隋文帝進讒言,加上楊勇多有埋怨之言語,隋文帝於是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很多大臣都認為楊勇罪不至被廢,而且廢立太子是大事,但隋文帝不聽。楊勇也自認罪不至被廢,屢屢要求麵見隋文帝,想要告訴隋文帝有關自己的冤屈,但都被皇太子楊廣給攔下,無法達成他的心願。情急之下,楊勇爬到樹上,大聲唿喊隋文帝,希望隋文帝聽見後可以見他一麵。楊素趁機向隋文帝進讒言說:“楊勇已經心神喪失了,被妖魔附身,魂都收不迴來了。”隋文帝也這麽覺得,因此楊勇終究無法與隋文帝見到麵。楊素誣陷楊勇,方式與罪名也大都如此。
直到文帝臥病於仁壽宮時,皇太子與文帝姬妾皆隨侍在側,《資治通鑒》、《隋書》載宣華夫人被太子楊廣“無禮”之事。宣華夫人將此事告訴文帝後,文帝始知冤枉了楊勇,並大罵獨孤皇後與楊廣,派人召楊勇進宮,準備廢楊廣而複立楊勇為太子,但是此事被楊廣攔截,隨即文帝便暴崩,楊廣即位,立即假擬文帝詔書,賜死楊勇。煬帝後來追封楊勇為房陵王,但是子嗣不得繼承其位,全部流放濟南,後來多數都被楊廣殺死。
開隋九老:
1伍建章
伍建章,字德良,號安公,安徽蒙城縣王集鄉人。大隋開國,伍建章因為功高蓋世,受封為忠孝王,果然人如其名,以忠孝為本,在朝中和民間聲望頗高,並且將家傳槍法刀法傳授給兒子伍雲召和侄子伍天錫,兩人分別成為隋唐第五條好漢和第六條好漢,此後伍雲召受封為南陽侯,坐鎮南陽關,而伍天錫則上山落草為寇。後楊廣殺父弑兄,謀國篡位。忠孝王得知之後在庭上大罵楊廣,被敲牙割舌,滿門抄斬!得知家門遭難,伍雲召在南陽起兵,為父報仇,掀開了反隋熱潮!(為評書、電視劇虛構人物,無原型)
2高熲
高熲(?~607)中國隋代名相。字昭玄,一名敏。自稱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其父高賓是楊堅妻父的僚佐,官至刺史。高熲襲爵武陽縣伯,官下大夫。因平齊功,拜開府。周大象二年(580)楊堅輔政,知高熲強明,知兵事,多計謀,遂任其為相府司錄。相州總管尉遲迥舉兵反楊堅,高熲自請監督諸將進軍,很快平定了尉遲迥。因此,進位柱國,遷相府司馬,成為楊堅最得力的助手。隋朝建立,高熲任尚書左仆射兼納言,為當朝首相。他明達世務,自任宰相後,竭力協助隋文帝楊堅處理朝政。政刑大小,無不籌劃;薦引文武人才為隋出力;綜合前朝舊法,主持修定隋律;創立輸籍定樣,招徠大量浮客,增加了國家編戶。開皇八年(588)隋出兵伐陳。高熲為元帥長史,指揮全軍一舉滅陳,完成南北統一,以功封齊國公。隋文帝擬廢太子楊勇,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時,高熲反對,漸被文帝和皇後疏忌;開皇十九年被人誣告免官。仁壽四年(604),隋煬帝即位,高熲複起為太常卿。大業三年(607),因對煬帝的奢侈和當時政事有所非議,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日被殺。(曆史上確有此人。)
3楊林
楊林(隋唐英雄,靠山王楊林)
《說唐》書中描寫:隋煬帝的叔叔,隋唐第八條好漢,總管隋朝兵權,為人正直無私,雖然很賞識秦瓊等英雄,但對隋朝忠心耿耿,一心想挽迴天下大勢,最後被羅成用迴馬槍刺死。
曆史原型:名楊爽,隋文帝楊堅異母弟,受封衛王。自幼被楊堅之妻獨孤氏收養,因此倍受文帝寵愛。隋唐第8條好漢,煬帝楊廣的叔公,大隋軍委主席,“逢州殺州,逢府奪府,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為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或缺的汗馬功勞。曾三次率隋軍北伐,大敗突厥沙缽略可汗,威震塞北。楊爽儀容俊美,舉止有度,名聲甚好。
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楊爽病,文帝派巫師為其驅鬼,不料鬼沒趕走,巫師倒被嚇死,當夜楊爽病死,年二十五。
4賀若弼
賀若弼(544~607)中國隋朝名將。字輔伯,洛陽人。年輕時會文精武,頗有名氣。得北周齊王宇文憲器重,用為記室。不久,升任小內史。善攻戰,多謀略。北周大象元年(579),隨上柱國大將軍韋孝寬攻陳,屢獻計謀,克數十城,遂任壽州刺史。隋開皇元年(581),經尚書左仆射高□推薦,任吳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廣陵(今江蘇揚州),作滅陳準備。獻取陳十策,獲文帝楊堅稱讚。攻陳前,多次將換防兵卒集中於沿江要地,大張旗幟,又組織部眾沿江射獵,佯作即將渡江之勢,以迷惑麻痹陳軍,使其習以為常,不複設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他率軍秘密渡過長江,襲占京口(今江蘇鎮江),從左翼進攻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軍令嚴肅,紀律嚴明,寬釋俘虜,所至多捷。揮師進據鍾山(今南京紫金山)後,率8000甲士,奮力擊潰陳軍主力,擒獲陳將蕭摩訶,從北掖門進入建康城。因滅陳有功,加位上柱國大將軍,進爵宋國公。後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大業三年,被隋煬帝加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害。(曆史上確有此人。)
5魚俱羅
魚俱羅(?-613年),隋朝將領,馮翊郡下邽(陝西省渭南東北)人。跟隨晉王楊廣平定南陳,因功拜開府。隨楊素平定江南高智慧。每戰有功,加開府,高唐縣公,為疊州總管。後來,隨從楊素征討突厥,因功加封為豐州總管,後轉為安州刺史、趙郡太守。613年,隨隋煬帝征高句麗。征討還師,劉元進反叛,命魚俱羅平定。魚俱羅連克朱燮、管崇,後來為自謀財物,在東都賣穀米,因楊玄感之亂,東都物價奇貴,魚俱羅獲得暴利。隋煬帝懷疑他有異誌,事泄被殺。
魚俱羅,,馮翊下邦人也。身長八尺,膂力絕人,聲氣雄壯,言聞數百步。弱冠為親衛,累遷大都督。從晉王廣平陳,以功拜開府,賜物一千五百段。未幾,沈玄懀、高智慧等作亂江南,楊素以俱羅壯勇,請與同行。每戰有功,加上開府、高唐縣公,拜疊州總管。以母憂去職。還至扶風,會楊素率兵將出靈州道擊突厥,路逢俱羅,大悅,遂奏與同行。及遇賊,俱羅與數騎奔擊,瞋目大唿,所當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飛。以功進位柱國,拜豐州總管。初,突厥數入境為寇,俱羅輒擒斬之,自是突厥畏懼屏跡,不敢畜牧於塞上。
初,煬帝在藩,俱羅弟讚以左右從,累遷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車騎將軍。讚性兇暴,虐其部下,令左右炙肉,遇不中意,以簽刺瞎其眼。有溫酒不適者,立斷其舌。帝以讚藩邸之舊,不忍加誅,謂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
因召俱羅,譴責之,出讚於獄,令自為計。讚至家,飲藥而死。帝恐俱羅不自安,慮生邊患,轉為安州刺史。歲餘,遷趙郡太守。後因朝集,至東都,與將軍梁伯隱有舊,數相往來。又從郡多將雜物以貢獻,帝不受,因遺權貴。禦史劾俱羅以郡將交通內臣,帝大怒,與伯隱俱坐除名。
未幾,越巂飛山蠻作亂,侵掠郡境。詔俱羅白衣領將,並率蜀郡都尉段鍾葵討平之。大業九年,重征高句麗,以俱羅為碣石道軍將。及還,江南劉元進作亂,詔俱羅將兵向會稽諸郡逐捕之。於時百姓思亂,從盜如市,俱羅擊賊帥朱燮、管崇等,戰無不捷。然賊勢浸盛,敗而複聚。俱羅度賊非歲月可平,諸子並在京、洛,又見天下漸亂,終恐道路隔絕。於時東都饑饉,穀食踴貴,俱羅遣家仆將船米至東都糶之,益市財貨,潛迎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異誌,發使案驗。使者至,前後察問,不得其罪。帝複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鎖將詣東都。俱羅相表異人,目有重瞳,陰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羅師徒敗衄,於是斬東都市,家口籍沒。
6邱瑞
出自單田芳版隋唐。(隋朝異姓王)
武器白龍銀槍
戰馬逍遙駒
邱瑞是隋朝開國元勳之一,秦瓊的姨父,尚師徒的義父。邱瑞為人剛正不阿,在朝中和中正太師伍建章李淵、一起與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秦瓊等七雄鬧花燈打死宇文成祥,邱瑞將七雄藏在自己的長平王府,巧退前來搜府的宇文成都;楊林帶兵討伐瓦崗擺下一字長蛇陣,前往助陣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崗;打銅旗陣時,秦瓊被邱瑞的義子尚師徒追趕,馬墜槍折退到小廟正遇邱瑞,邱瑞勸說尚師徒歸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觸柱而死。(虛構人物,曆史上無此人)
7韓擒虎
韓擒虎(538~592)中國隋朝名將。原名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東)人。以具有膽略雄威見稱。北周時,任都督、刺史等職,襲爵為新義郡公。陳朝出兵進逼光州(今河南光山),他任行軍總管,率軍將其擊退,後又屢挫陳師。隋開皇元年(581),文帝楊堅以其有文武才能,命為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廬江(今安徽合肥),作滅陳準備。八年冬至九年春,隋大舉攻陳時,領軍為先鋒,從右翼進攻陳都建康(今江蘇南京)。率500銳卒夜渡長江,迅速襲占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半日內攻克姑孰(今安徽當塗),然後進軍新林(今南京西南)。江南父老久聞其威名,登軍門拜訪者晝夜不絕。陳軍畏懼,鎮東大將軍任忠等相繼投降。韓擒虎率500精騎,由任忠直引入朱雀門,占領建康城,俘後主陳叔寶。因功進位上柱國大將軍。後以行軍總管屯金城(今甘肅蘭州),旋任涼州總管。十二年,還京後病卒。(曆史上確有此人。)
8定彥平
定彥平,人稱雙槍將,隋朝一絕,興隋九老之一。小說《說唐》虛構人物(《說唐》中名為曹延平),在《興唐傳》、《響馬傳》等文學作品中登場,史書上並無此人的記載。
定彥平與羅藝、楊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彥平為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辭退海州大帥,歸隱田園。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後來定彥平巧遇發兵攻打瓦崗的靠山王楊林,楊林擺一字長蛇陣攻打瓦崗寨,邀請定彥平助陣,為一字長蛇陣做陣膽。定彥平前往前線途中遇到假托還願之名前往瓦崗幫忙破陣的羅成,收羅成為義子並教羅成單槍破雙槍的招數。後在羅成破陣時被羅成用自己教羅成的破雙槍的方法刺傷,落荒而逃,從此看透人間悲喜,覺得世間再無好人(之前羅成一口一個爹叫的多親啊,迴頭就用自己教的辦法給自己一槍),後來在北平出家,法號自然,外號雲龍僧。(虛構人物)
定彥平所使雙槍,雖然槍頭多,但攻擊距離就短了,單槍雖然槍頭隻有一個,但攻擊距離長,在對陣的時候,單槍要破雙槍,就要在雙槍齊刺的時候握著槍尾向前刺,這樣一來使雙槍的就不得不防禦。在古代打仗是迴合製,即兩馬相交時過招,就是一個迴合,而定彥平的是六沉四尖槍,兩把槍各有兩個槍頭,在兩馬交錯的時候就可利用後麵的槍頭向後猛紮,殺敵製勝,稱為“盤肘槍”所以單槍要破雙槍,在兩馬交錯時要堤防“盤肘槍”,將單槍橫握,如雙槍使用“盤肘槍”就便於防禦,還可以盤肘還盤肘,致傷雙槍。
9楊素
楊素(544—606.8.31),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弘農楊氏之後,隋朝名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為帝,任楊素為禦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為越國公,任內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卒諡景武。(曆史上確有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