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總持雖然超越了語言文字的差別,但又墮入有與無、見與不見的對立之中。如其心中超越了有與無、見與不見,那便沒有什麽慶喜與阿閃佛國,也沒有什麽一見之後便不再見的差別了。所以,菩提達摩給她的評語是隻得到肉。
至於道育,他所說的已是佛法的基本道理。認識到世間無一法可得,一切皆假而不實,精神上自然可以超越差別與對立。但禪宗的精神不隻是體現在認識的飛躍之上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要把那種超越認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把精神融於生活之中。道育的認識已超越了,認識到了佛法的真理,但其行為卻還滯澀難通,還是要說、要做、要想,所以,菩提達摩說他隻得到了骨。
而慧可則不說不動,己身與意合,超越了認識與行為之間的差別,與禪合一了。所以,他便得到了菩提達摩的髓。
從上述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禪的關鍵首先是要超越一切差別,而更關鍵的是,這種超越不能隻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超越認識與行為的差別,那才是禪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上的內容有點晦澀難懂,也不需要一定懂,因為隻要講清楚為什麽語言文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可以了。語言是人類發明的最大的交流工具,他讓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溝通認知,展開合作,實現群體的最大合作。
伴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入明細,便需要越來越大的詞匯量,詞匯量的增大雖然可以解決新鮮事物的命名問題並將其相對區分,但是有的問題卻不是詞匯量所可以解決的,比如,在同一種語言文字之下,僅僅是‘美麗’一詞,因為每個人的認知理解是不同的,所以美麗的對象也不同,有的是花,有的是畫,有的是風景,有的是美女......
如果這個比喻無法理解,還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七分之一,多簡單的數字,但是若是用具體的數字就得是:0.14285714......這個無限循環小數可以無限接近七分之一,但是永遠也達不到七分之一。
而且這還要考慮語言的語境不要發生變化,若是語境變了,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舉個例子,在上世紀6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她還沒有男朋友的話,說不定直接就能將其領迴家去,即使他有了男朋友,你也將會成為她一輩子牽掛的人。為什麽?因為,這是一種極為尊敬的尊稱,人家都喊丫頭片頭,你稱唿小姐,那種震撼應當是8.8級地震級別的。
7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會衝你一笑,心理暗想:你這人真流氓!
8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會點頭,然後禮貌的問:“你有什麽事?”
9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會有點不耐煩,然後給你2塊錢拿你當要飯的打發了。
00年代以後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或者迴敬句:‘......’碰上好脾氣的或許會提醒說:“以後小姐都過時了,改稱美女了!”碰上女漢子,或者直接被ko,因為屬於‘正當防衛’,所以基本上連民事糾紛都算不上,雙方直接調解算了。不過如果運氣好的話,對方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你‘價格!’
如今小姐都放下高貴的身份下海,同誌都放下共同的理想去結婚......她們本來就有自己的專門詞匯,幹嘛非要打橫炮,弄的語言一片烏煙瘴氣,以後他們自己就是想要從良,看來都沒詞可用了。小姐都倒下了,一個美女能挺多久?
以上為語境的變化,即使考慮語境沒有變化,那麽其實有很多抽象的、非具體的東西用語言也是沒有辦法來形容的。比如‘戀愛’,這個詞梁啟超創造的,因為漢語沒有可以表達‘愛情’這種意思的專屬詞,所以靈機一動,為漢語增加了一個詞匯。
如果戀愛是愛情的姊妹詞匯的話,看來,這種意思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了,變成了男女雙方結婚前漫長而痛苦的談判過程。即使是同一過程,有的人形容是酸酸的感覺,有的人形容是觸電的感覺,有的人會寢食難安,有的人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有的人也認為它是毒藥!這點我以前不理解,現在是認可的!
如果沒有戀愛經驗的人想要了解談戀愛究竟是什麽感覺,給他說是酸酸的感覺,就像是喝酸奶的感覺,這簡直就是在糊弄他,如果他沒有喝過酸奶或是就不喜歡那個味道的話,然後再跟他講酸奶的味道就和醋有那麽一點想象,那這簡直就是差了十萬八千裏了。
看來語言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他是萬萬不能的。因為他不是萬能的,所以有的意思就隻能通過有限的幾個詞匯來描述個大概,剩下的就要靠我們領悟體會了。比如,林黛玉臨死時說:“寶玉,你好......”
囉嗦了這麽多,繞了這麽一個圈,終於可以將其中的一層意思給描述出來了。看來,那無字真經真的不是沒有文字,而是已經用沒有文字的文字寫在了書上,擺脫了文字的束縛,將意思直接傳達給取經團隊。而一但用文字書寫,意思往往會被文字局限,無法表達全部的意思,並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意境的扭曲。等到扭曲到了180度,誰知道寫的究竟是什麽?咦!竟然還有損人的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由此可見,無字真經同有字真經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他沒有文字,你想歪曲,門都沒有。歪嘴和尚都沒有辦法,就好比‘口’字,無論從前後左右看,都是個口字,就算是從背麵看,也念個‘口’字,總之一句話,沒有可顛覆性,你也顛覆不了。
可是有字真經就不一樣,即便是真經,傳的年代越多,就像是毛衣,洗的次數越多,縮水縮的越厲害,到最後會讓人懷疑這件毛衣是否‘大人’穿的。
---------------------分割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
至於道育,他所說的已是佛法的基本道理。認識到世間無一法可得,一切皆假而不實,精神上自然可以超越差別與對立。但禪宗的精神不隻是體現在認識的飛躍之上就算完了,更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要把那種超越認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把精神融於生活之中。道育的認識已超越了,認識到了佛法的真理,但其行為卻還滯澀難通,還是要說、要做、要想,所以,菩提達摩說他隻得到了骨。
而慧可則不說不動,己身與意合,超越了認識與行為之間的差別,與禪合一了。所以,他便得到了菩提達摩的髓。
從上述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禪的關鍵首先是要超越一切差別,而更關鍵的是,這種超越不能隻停留在認識的層次上。超越認識與行為的差別,那才是禪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上的內容有點晦澀難懂,也不需要一定懂,因為隻要講清楚為什麽語言文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就可以了。語言是人類發明的最大的交流工具,他讓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溝通認知,展開合作,實現群體的最大合作。
伴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入明細,便需要越來越大的詞匯量,詞匯量的增大雖然可以解決新鮮事物的命名問題並將其相對區分,但是有的問題卻不是詞匯量所可以解決的,比如,在同一種語言文字之下,僅僅是‘美麗’一詞,因為每個人的認知理解是不同的,所以美麗的對象也不同,有的是花,有的是畫,有的是風景,有的是美女......
如果這個比喻無法理解,還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七分之一,多簡單的數字,但是若是用具體的數字就得是:0.14285714......這個無限循環小數可以無限接近七分之一,但是永遠也達不到七分之一。
而且這還要考慮語言的語境不要發生變化,若是語境變了,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舉個例子,在上世紀6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她還沒有男朋友的話,說不定直接就能將其領迴家去,即使他有了男朋友,你也將會成為她一輩子牽掛的人。為什麽?因為,這是一種極為尊敬的尊稱,人家都喊丫頭片頭,你稱唿小姐,那種震撼應當是8.8級地震級別的。
7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會衝你一笑,心理暗想:你這人真流氓!
8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會點頭,然後禮貌的問:“你有什麽事?”
90年代你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會有點不耐煩,然後給你2塊錢拿你當要飯的打發了。
00年代以後稱唿別人為小姐,她或者迴敬句:‘......’碰上好脾氣的或許會提醒說:“以後小姐都過時了,改稱美女了!”碰上女漢子,或者直接被ko,因為屬於‘正當防衛’,所以基本上連民事糾紛都算不上,雙方直接調解算了。不過如果運氣好的話,對方會直截了當的告訴你‘價格!’
如今小姐都放下高貴的身份下海,同誌都放下共同的理想去結婚......她們本來就有自己的專門詞匯,幹嘛非要打橫炮,弄的語言一片烏煙瘴氣,以後他們自己就是想要從良,看來都沒詞可用了。小姐都倒下了,一個美女能挺多久?
以上為語境的變化,即使考慮語境沒有變化,那麽其實有很多抽象的、非具體的東西用語言也是沒有辦法來形容的。比如‘戀愛’,這個詞梁啟超創造的,因為漢語沒有可以表達‘愛情’這種意思的專屬詞,所以靈機一動,為漢語增加了一個詞匯。
如果戀愛是愛情的姊妹詞匯的話,看來,這種意思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了,變成了男女雙方結婚前漫長而痛苦的談判過程。即使是同一過程,有的人形容是酸酸的感覺,有的人形容是觸電的感覺,有的人會寢食難安,有的人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而有的人也認為它是毒藥!這點我以前不理解,現在是認可的!
如果沒有戀愛經驗的人想要了解談戀愛究竟是什麽感覺,給他說是酸酸的感覺,就像是喝酸奶的感覺,這簡直就是在糊弄他,如果他沒有喝過酸奶或是就不喜歡那個味道的話,然後再跟他講酸奶的味道就和醋有那麽一點想象,那這簡直就是差了十萬八千裏了。
看來語言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他是萬萬不能的。因為他不是萬能的,所以有的意思就隻能通過有限的幾個詞匯來描述個大概,剩下的就要靠我們領悟體會了。比如,林黛玉臨死時說:“寶玉,你好......”
囉嗦了這麽多,繞了這麽一個圈,終於可以將其中的一層意思給描述出來了。看來,那無字真經真的不是沒有文字,而是已經用沒有文字的文字寫在了書上,擺脫了文字的束縛,將意思直接傳達給取經團隊。而一但用文字書寫,意思往往會被文字局限,無法表達全部的意思,並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意境的扭曲。等到扭曲到了180度,誰知道寫的究竟是什麽?咦!竟然還有損人的詞???!!!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由此可見,無字真經同有字真經相比,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他沒有文字,你想歪曲,門都沒有。歪嘴和尚都沒有辦法,就好比‘口’字,無論從前後左右看,都是個口字,就算是從背麵看,也念個‘口’字,總之一句話,沒有可顛覆性,你也顛覆不了。
可是有字真經就不一樣,即便是真經,傳的年代越多,就像是毛衣,洗的次數越多,縮水縮的越厲害,到最後會讓人懷疑這件毛衣是否‘大人’穿的。
---------------------分割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