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作為這地球上的主人,對於其他的物種具有統治權的話,那其實統治權是微乎其微的,盡管人類自己認為自己很聰明。如果這一點得到認同的話,那麽神仙和菩薩們收服妖怪就不奇怪了,很顯然,神仙和菩薩們作為人和其他物種之間的調解人,在暗中保護各方不起致命的衝突,維持一個極其脆弱的平衡。
在如此多的生物種類和生物數量下,想要維持各方麵的對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隻有在生物鏈的頂端尋找較高位置的物種,在同一物種中尋找具有話語權的科目生物,在具有話語權的科目生物中尋找能鎮得住局麵的幾個妖怪,還要在鎮得住局麵的幾個妖怪之中挑選合適並且願意聽從神仙菩薩調遣的,隻有這樣,人類在生物鏈最頂端的位子才算是基本的安穩確立。
想要說明問題,光有理論不行,總得拿出點證據來。為此,本人專門列舉一個代表性的例子。當然,這個例子不是現實中有確實記載的,而是在西遊記中的原文中就出現過的,並且在相關的經典中也都出現過,本文的目的不是引用原文湊字數,而是換個角度看,讓大家來看看是不是這個事!
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隻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裏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隻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
如今的問題是為什麽如來不僅僅沒有將孔雀殺死,還尊其為佛母,並且連那金翅大鵬雕都跟著沾光,按照西遊記中的說法,那可不是什麽好鳥,那可是吃人的行家,同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吃起人來那可是一條龍的服務,甚至連唐僧怎麽吃都知之甚詳!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重新梳理一遍!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解釋。
按照中土佛經的說法,孔雀出生後,生性兇殘,好食人肉,且能從四五十裏外吸人食肉,他居住的大雪山,方圓五百裏沒有人煙。一天佛祖遊曆來到大雪山,被孔雀張口鯨吞,將佛祖的丈六金身吸入腹中。佛祖無奈,隻得破其背而出,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本欲從其便門而出,卻恐有汙佛體,故破其背而出,踏至靈山。”
後來佛祖將孔雀“踏至靈山”後,心中起了殺意,想想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對手下說:“吾欲為眾生降滅之”。一幹眾佛一聽,那還了得,先不說這孔雀的父母鳳凰出世時,連佛祖的菩提樹都還不知在何處,光是那孔雀的兄弟大鵬金翅鳥,也不是一個善相的主。(大鵬金翅鳥以善吃龍而著稱)於是一千菩薩,佛陀,羅漢,尊者,齊聲勸告說:“尊從其體出,傷之如傷尊母。”我們的釋迦牟尼尊者權衡了利弊,找了個台階下,照他後來宣揚的說法是“故寬之,且封為‘孔雀大明王菩薩’,受無上自在加持,以空乏其性。”
以上為網絡中解釋,本人給予的解釋是如來根本就沒有打算殺死孔雀,當然,即便是殺死孔雀,也是有正當和合理的理由,手段也是多的是,那個什麽......什麽......毀屍滅跡什麽的,如來是完全可以抹殺的一點沒有痕跡,即便是鳳凰追查,那也什麽查不到,即便是鳳凰追問,如來完全可以說自己什麽也沒有看見,即便是鳳凰懷疑並且找到證據,如來也完全可以狡辯說:“我沒有招誰惹誰,他吃了我,又消化不了我,不是自己找死嗎,還有,她將大雪山周圍五百裏吃的沒有人煙,罪大惡極,完全是罪有應得!”即便是鳳凰率領自己的子女前來砸場,那也絕對不會占到一丁點的便宜。
那為什麽如來沒有這樣做呢?那是因為如來意識到如果真的這樣做了,事情一但有了開頭,那事情就會像多股諾米牌一樣沒完沒了的繼續下去,最後不僅會牽涉到人界和妖界,甚至連毫不相關的天界都牽涉進來,總之,最後的結局會有多慘烈,如來都沒有辦法給以眾多的假設做一個界限。
既然如來沒有殺死孔雀,那肯定是將結局都考慮過了,下一步就是該考慮怎麽收場了。一個是將孔雀打一頓出出氣,然後放了,一個是收服她,讓她從此之後再不作惡。如果是放了的話,還會有好幾種結果,一種是孔雀沒有收斂,還是繼續吃人,隻是不敢再吃如來就是了,到時候如來想要阻攔,那孔雀會說:“我吃的又不是你家親戚,你管什麽閑事!”一種是孔雀迴到鳳凰的身邊撒嬌哭訴說:“如來欺負我,打了我一頓,母後你要為我出氣啊!”鳳凰明理還好說,自然會對孔雀嚴加管教,若是不明理,火氣一來,說不定會立即召集幾個重量級別的子女到跟前說:“孩兒們,操家夥,咱們到靈山找如來討個說法去!”
---------------------分割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
在如此多的生物種類和生物數量下,想要維持各方麵的對話,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隻有在生物鏈的頂端尋找較高位置的物種,在同一物種中尋找具有話語權的科目生物,在具有話語權的科目生物中尋找能鎮得住局麵的幾個妖怪,還要在鎮得住局麵的幾個妖怪之中挑選合適並且願意聽從神仙菩薩調遣的,隻有這樣,人類在生物鏈最頂端的位子才算是基本的安穩確立。
想要說明問題,光有理論不行,總得拿出點證據來。為此,本人專門列舉一個代表性的例子。當然,這個例子不是現實中有確實記載的,而是在西遊記中的原文中就出現過的,並且在相關的經典中也都出現過,本文的目的不是引用原文湊字數,而是換個角度看,讓大家來看看是不是這個事!
西遊記中的人神仙佛怪,以如來佛的神通最廣最大,不能不讓如來出手降伏者,大約隻有三“人”:孫悟空;六耳獼猴;大鵬金翅雕。悟空與獼猴本是一家親,而大鵬與如來竟也是沾親帶故的“一家”。且聽如來的自白:
“自那混沌分時,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又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世之時最惡,能吃人,四十五裏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從他便門而出,恐汙真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大鵬與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親處。”
孫猴子卻也機靈幽默,接著如來的話,譏嘲了一句:“如來,若這般比論,你還是妖精的外甥哩。”
那如來並不反駁,隻是說:“那怪須是我去,方可收得。”----瞧,大鵬鳥真是好神通:外甥如來佛不親自來拜訪我這個舅舅,你孫猴子豈能收伏我?
如今的問題是為什麽如來不僅僅沒有將孔雀殺死,還尊其為佛母,並且連那金翅大鵬雕都跟著沾光,按照西遊記中的說法,那可不是什麽好鳥,那可是吃人的行家,同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吃起人來那可是一條龍的服務,甚至連唐僧怎麽吃都知之甚詳!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重新梳理一遍!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解釋。
按照中土佛經的說法,孔雀出生後,生性兇殘,好食人肉,且能從四五十裏外吸人食肉,他居住的大雪山,方圓五百裏沒有人煙。一天佛祖遊曆來到大雪山,被孔雀張口鯨吞,將佛祖的丈六金身吸入腹中。佛祖無奈,隻得破其背而出,用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本欲從其便門而出,卻恐有汙佛體,故破其背而出,踏至靈山。”
後來佛祖將孔雀“踏至靈山”後,心中起了殺意,想想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對手下說:“吾欲為眾生降滅之”。一幹眾佛一聽,那還了得,先不說這孔雀的父母鳳凰出世時,連佛祖的菩提樹都還不知在何處,光是那孔雀的兄弟大鵬金翅鳥,也不是一個善相的主。(大鵬金翅鳥以善吃龍而著稱)於是一千菩薩,佛陀,羅漢,尊者,齊聲勸告說:“尊從其體出,傷之如傷尊母。”我們的釋迦牟尼尊者權衡了利弊,找了個台階下,照他後來宣揚的說法是“故寬之,且封為‘孔雀大明王菩薩’,受無上自在加持,以空乏其性。”
以上為網絡中解釋,本人給予的解釋是如來根本就沒有打算殺死孔雀,當然,即便是殺死孔雀,也是有正當和合理的理由,手段也是多的是,那個什麽......什麽......毀屍滅跡什麽的,如來是完全可以抹殺的一點沒有痕跡,即便是鳳凰追查,那也什麽查不到,即便是鳳凰追問,如來完全可以說自己什麽也沒有看見,即便是鳳凰懷疑並且找到證據,如來也完全可以狡辯說:“我沒有招誰惹誰,他吃了我,又消化不了我,不是自己找死嗎,還有,她將大雪山周圍五百裏吃的沒有人煙,罪大惡極,完全是罪有應得!”即便是鳳凰率領自己的子女前來砸場,那也絕對不會占到一丁點的便宜。
那為什麽如來沒有這樣做呢?那是因為如來意識到如果真的這樣做了,事情一但有了開頭,那事情就會像多股諾米牌一樣沒完沒了的繼續下去,最後不僅會牽涉到人界和妖界,甚至連毫不相關的天界都牽涉進來,總之,最後的結局會有多慘烈,如來都沒有辦法給以眾多的假設做一個界限。
既然如來沒有殺死孔雀,那肯定是將結局都考慮過了,下一步就是該考慮怎麽收場了。一個是將孔雀打一頓出出氣,然後放了,一個是收服她,讓她從此之後再不作惡。如果是放了的話,還會有好幾種結果,一種是孔雀沒有收斂,還是繼續吃人,隻是不敢再吃如來就是了,到時候如來想要阻攔,那孔雀會說:“我吃的又不是你家親戚,你管什麽閑事!”一種是孔雀迴到鳳凰的身邊撒嬌哭訴說:“如來欺負我,打了我一頓,母後你要為我出氣啊!”鳳凰明理還好說,自然會對孔雀嚴加管教,若是不明理,火氣一來,說不定會立即召集幾個重量級別的子女到跟前說:“孩兒們,操家夥,咱們到靈山找如來討個說法去!”
---------------------分割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書簽,投推薦票,精選票,加關注,做評論,作者在這裏表示感謝,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