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握手言和
最強皇帝係統:劍指全球 作者:山城月半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呂不韋哼了一聲,麵帶桀驁:
“孔明,談判就談判,不用在這兒離間我和皇上的關係,我一手輔佐皇上登基,自然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
再說了,我和皇上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不是父子勝似父子,豈是你一言就能挑撥的。
皇上現在逼迫我,也隻是想親政罷了,我大不了把權力還給他便是。”
諸葛亮上下打量呂不韋一遍,擺擺手歎息一聲:
“罷了,良言苦口,不說也罷,咱們還是迴到談判上來。
你們用街亭、上邽、鹵城、岐山城換斜峪關一地,看似四城換一關是我們占了便宜。
但沒了陳倉的糧草供應,你們祁山道的大軍根本守不住這四城,這四城遲早都會交出來。
而斜峪關易守難攻,我軍是可以堅守的,所以換城這一點上,不存在誰吃虧誰占便宜。
商稅改為三成,這已經是我能給出的最大誠意,不容更改。
同樣三十萬兩白銀賠款一分不能少,這個條件也不容再變,這是你們好戰必須付出的代價。”
呂不韋沉默半晌,終於抬頭道:
“我最多能出二十萬兩白銀,剩下的我用一個情報代替,這個情報事關貴國皇帝的安危,絕對值十萬兩!”
諸葛亮眯眼看向呂不韋,語氣有些不善:
“我國皇帝的安危?呂相莫不是覺得我好糊弄?”
呂不韋拱拱手:“豈敢,經此一役,諸葛丞相的手段我也是大為佩服,你乃老夫生平之敵,豈敢糊弄。
你放心,我的這個情報千真萬確,它是我的暗探無意中探知。”
呂不韋抿了一口茶,把身子湊近諸葛亮壓低聲音道:“對貴國皇帝的威脅來自東邊!”
“東邊?西楚、明國還是越國啊?”
諸葛亮根本不信,搖著羽扇輕笑:
“呂相可能有所不知,我們渝國現在的實力若說在神州南方的勢力中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西楚已是喪家之犬,項羽再是萬人敵也翻不起大浪了。
至於明國和越國,別說這兩國正在鏖戰,就算他們聯合起來也不是我國的對手,他們還威脅不到我國。”
呂不韋嚴肅的臉龐罕見露出一絲壞笑:“不是他們,威脅來自更東邊!”
更東邊?
嘶,那不就是小矮子國了嗎!
想到皇帝身邊最近新納了倭國的巫女做妃子,諸葛亮瞳孔猛地一縮:“此話何解?”
見諸葛亮終於動容,呂不韋略有得意地直起身,伸出手掌做發誓狀:
“你同意用這個情報抵十萬兩白銀我就告訴你,我呂不韋可以對呂氏祖宗發誓,此事不虛,絕對物超所值!”
諸葛亮沉著臉審視呂不韋,呂不韋毫不退讓地和他對視。
良久,諸葛亮終於點頭:“好,成交。”
······
渝國問鼎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渝國丞相諸葛亮和秦國丞相呂不韋在斜峪關經過一日的激烈舌戰,終於定下和平條約,史稱渝秦斜峪關和約,和約內容如下:
一、渝秦兩國立刻結束戰爭狀態,渝國交還斜峪關,秦國交還岐山城、鹵城、上邽、街亭等城寨,雙方軍隊退迴到開戰之前的邊界。
二、雙方互換戰俘、軍械、糧草等因戰爭占有的人員和物資。
三、雙方重啟商路貿易,開放軍械交易,互為商稅優惠國,貿易商稅定為交易額的三成,不得隨意加征其他稅費。
四、雙方互派使臣駐京,定期召開會議,協商解決政治、外交、經貿方麵等問題。
還有一條不記載在和約內的秘密條款:秦國丞相呂不韋私人向渝國支付戰爭賠款二十萬兩白銀,以及一份事關渝國皇帝安危的絕密情報。
和約簽訂,渝秦兩國間爆發二十餘日的戰爭隨即宣告結束,雙方又磋商了撤軍和換俘的細節,軍隊將陸續退迴開戰前的邊境線,算是打了個平手。
這一戰交戰時間雖短,但戰爭烈度不小,各方傷亡均過萬,秦國是主攻方,傷亡更大一點。
這份和約其實兩邊都不太滿意。
呂不韋很不甘心,戰爭是他一手策劃的,他的最低戰略目標也是要吞下漢中盆地,建立對渝國的戰略優勢。
但沒想到盡管渝國已經重心南移,己方精銳出擊仍沒能取得大勝,反而被渝國偷家奪了斜峪關。
更沒想到渝國暗中串聯了周邊國家針對秦國,要不是發現得早及時叫停,秦國恐怕會陷入四戰境地。
事實上的伐渝失敗讓呂不韋威信大損,不但麵上無光,更肉疼的是錢財損失。
諸葛亮的話讓呂不韋嗅到了一絲危機。
除了賠給渝國二十萬兩白銀,呂不韋準備再拿出三十萬兩白銀上供給秦皇,對國內宣稱是來自渝國的賠款。
隻有這樣,呂不韋才能平息秦國內部的非議,也隻有拿出更多的錢,才能熄滅秦皇的怒火。
這五十萬兩白銀幾乎是呂不韋一半的家產,但隻要能買個平安,剩下的一半養老也綽綽有餘了。
諸葛亮也覺得不甘,這一仗,秦國軍隊確實強悍,但渝國軍隊的表現更驚豔,如果皇帝把重心北移,讓他的兵員充足、補給充足,他有信心一舉殺穿關中平原拿下鹹陽。
不過好在事先製定的速戰速決戰略目標已達成,算是圓滿完成了皇帝交辦的任務。
然而諸葛亮的喜悅沒能持續太久,當呂不韋說出那個事關皇帝安危的情報後,諸葛亮臉色大變。
和談剛一結束,諸葛亮立即屏退左右,奮筆疾書寫下兩封奏折,一是交待和約情況,二是稟告重要情報。
幾乎沒有絲毫停頓,諸葛亮一寫完奏折立刻把趙雲叫到身旁,鄭重地將一個插著三根羽毛的信封交到趙雲手中:
“子龍,這裏麵是倭國刺殺我國皇帝的絕密情報,事關重大,必須立刻上報朝廷。
此去廣州城足足有四千餘裏距離,我不敢相信其他人,思來想去,隻有你能受此重托。
我要你立刻騎馬南下,千裏加急,換馬不換人,五天內務必將此信親手交給右相文天祥。
這是皇上禦賜給我的尚方寶劍,我把它暫交給你,如有任何阻攔,皆可便宜行事。”
趙雲不敢大意,當即單膝跪地接過信封和寶劍,朗聲道:
“丞相放心,隻要雲有一口氣在,此信一定及時送達!”
駕!駕!駕!
就在呂不韋啟程迴鹹陽的同時,趙雲單騎衝出斜峪關,拚命抽動馬鞭,向南麵疾馳。
“孔明,談判就談判,不用在這兒離間我和皇上的關係,我一手輔佐皇上登基,自然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
再說了,我和皇上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不是父子勝似父子,豈是你一言就能挑撥的。
皇上現在逼迫我,也隻是想親政罷了,我大不了把權力還給他便是。”
諸葛亮上下打量呂不韋一遍,擺擺手歎息一聲:
“罷了,良言苦口,不說也罷,咱們還是迴到談判上來。
你們用街亭、上邽、鹵城、岐山城換斜峪關一地,看似四城換一關是我們占了便宜。
但沒了陳倉的糧草供應,你們祁山道的大軍根本守不住這四城,這四城遲早都會交出來。
而斜峪關易守難攻,我軍是可以堅守的,所以換城這一點上,不存在誰吃虧誰占便宜。
商稅改為三成,這已經是我能給出的最大誠意,不容更改。
同樣三十萬兩白銀賠款一分不能少,這個條件也不容再變,這是你們好戰必須付出的代價。”
呂不韋沉默半晌,終於抬頭道:
“我最多能出二十萬兩白銀,剩下的我用一個情報代替,這個情報事關貴國皇帝的安危,絕對值十萬兩!”
諸葛亮眯眼看向呂不韋,語氣有些不善:
“我國皇帝的安危?呂相莫不是覺得我好糊弄?”
呂不韋拱拱手:“豈敢,經此一役,諸葛丞相的手段我也是大為佩服,你乃老夫生平之敵,豈敢糊弄。
你放心,我的這個情報千真萬確,它是我的暗探無意中探知。”
呂不韋抿了一口茶,把身子湊近諸葛亮壓低聲音道:“對貴國皇帝的威脅來自東邊!”
“東邊?西楚、明國還是越國啊?”
諸葛亮根本不信,搖著羽扇輕笑:
“呂相可能有所不知,我們渝國現在的實力若說在神州南方的勢力中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西楚已是喪家之犬,項羽再是萬人敵也翻不起大浪了。
至於明國和越國,別說這兩國正在鏖戰,就算他們聯合起來也不是我國的對手,他們還威脅不到我國。”
呂不韋嚴肅的臉龐罕見露出一絲壞笑:“不是他們,威脅來自更東邊!”
更東邊?
嘶,那不就是小矮子國了嗎!
想到皇帝身邊最近新納了倭國的巫女做妃子,諸葛亮瞳孔猛地一縮:“此話何解?”
見諸葛亮終於動容,呂不韋略有得意地直起身,伸出手掌做發誓狀:
“你同意用這個情報抵十萬兩白銀我就告訴你,我呂不韋可以對呂氏祖宗發誓,此事不虛,絕對物超所值!”
諸葛亮沉著臉審視呂不韋,呂不韋毫不退讓地和他對視。
良久,諸葛亮終於點頭:“好,成交。”
······
渝國問鼎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渝國丞相諸葛亮和秦國丞相呂不韋在斜峪關經過一日的激烈舌戰,終於定下和平條約,史稱渝秦斜峪關和約,和約內容如下:
一、渝秦兩國立刻結束戰爭狀態,渝國交還斜峪關,秦國交還岐山城、鹵城、上邽、街亭等城寨,雙方軍隊退迴到開戰之前的邊界。
二、雙方互換戰俘、軍械、糧草等因戰爭占有的人員和物資。
三、雙方重啟商路貿易,開放軍械交易,互為商稅優惠國,貿易商稅定為交易額的三成,不得隨意加征其他稅費。
四、雙方互派使臣駐京,定期召開會議,協商解決政治、外交、經貿方麵等問題。
還有一條不記載在和約內的秘密條款:秦國丞相呂不韋私人向渝國支付戰爭賠款二十萬兩白銀,以及一份事關渝國皇帝安危的絕密情報。
和約簽訂,渝秦兩國間爆發二十餘日的戰爭隨即宣告結束,雙方又磋商了撤軍和換俘的細節,軍隊將陸續退迴開戰前的邊境線,算是打了個平手。
這一戰交戰時間雖短,但戰爭烈度不小,各方傷亡均過萬,秦國是主攻方,傷亡更大一點。
這份和約其實兩邊都不太滿意。
呂不韋很不甘心,戰爭是他一手策劃的,他的最低戰略目標也是要吞下漢中盆地,建立對渝國的戰略優勢。
但沒想到盡管渝國已經重心南移,己方精銳出擊仍沒能取得大勝,反而被渝國偷家奪了斜峪關。
更沒想到渝國暗中串聯了周邊國家針對秦國,要不是發現得早及時叫停,秦國恐怕會陷入四戰境地。
事實上的伐渝失敗讓呂不韋威信大損,不但麵上無光,更肉疼的是錢財損失。
諸葛亮的話讓呂不韋嗅到了一絲危機。
除了賠給渝國二十萬兩白銀,呂不韋準備再拿出三十萬兩白銀上供給秦皇,對國內宣稱是來自渝國的賠款。
隻有這樣,呂不韋才能平息秦國內部的非議,也隻有拿出更多的錢,才能熄滅秦皇的怒火。
這五十萬兩白銀幾乎是呂不韋一半的家產,但隻要能買個平安,剩下的一半養老也綽綽有餘了。
諸葛亮也覺得不甘,這一仗,秦國軍隊確實強悍,但渝國軍隊的表現更驚豔,如果皇帝把重心北移,讓他的兵員充足、補給充足,他有信心一舉殺穿關中平原拿下鹹陽。
不過好在事先製定的速戰速決戰略目標已達成,算是圓滿完成了皇帝交辦的任務。
然而諸葛亮的喜悅沒能持續太久,當呂不韋說出那個事關皇帝安危的情報後,諸葛亮臉色大變。
和談剛一結束,諸葛亮立即屏退左右,奮筆疾書寫下兩封奏折,一是交待和約情況,二是稟告重要情報。
幾乎沒有絲毫停頓,諸葛亮一寫完奏折立刻把趙雲叫到身旁,鄭重地將一個插著三根羽毛的信封交到趙雲手中:
“子龍,這裏麵是倭國刺殺我國皇帝的絕密情報,事關重大,必須立刻上報朝廷。
此去廣州城足足有四千餘裏距離,我不敢相信其他人,思來想去,隻有你能受此重托。
我要你立刻騎馬南下,千裏加急,換馬不換人,五天內務必將此信親手交給右相文天祥。
這是皇上禦賜給我的尚方寶劍,我把它暫交給你,如有任何阻攔,皆可便宜行事。”
趙雲不敢大意,當即單膝跪地接過信封和寶劍,朗聲道:
“丞相放心,隻要雲有一口氣在,此信一定及時送達!”
駕!駕!駕!
就在呂不韋啟程迴鹹陽的同時,趙雲單騎衝出斜峪關,拚命抽動馬鞭,向南麵疾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