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南征開始
最強皇帝係統:劍指全球 作者:山城月半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諾!”辛棄疾知道皇甫衝果決,既然已定下大計,再無更改可能,當即抖擻精神,拱手應命,隨後辛棄疾又轉身向祝融夫人拱手:
“啟稟蠻妃,南下計劃還得依靠蠻兵打主力,微臣需要掌握蠻兵各項情報,以便統籌規劃,這兩日還請蠻妃蒞臨兵部,指導南下計劃部署。”
蠻妃微笑點頭:“辛尚書客氣了,指導不敢,我全力配合你就是。”
眼見南下大計已經定下,眾臣依然處於懵懂狀態,左丞相文天祥掃視眾臣一眼,眾臣神情不一。
有不甘心的,如水陸係將領;有竊喜的,如投靠蠻妃的門閥;也有無所謂的,如科研院、醫學院等人;還有微閉雙眼打瞌睡的,如蕭讓假扮的諸葛亮。
文天祥暗自搖頭:哎,這濫竽充數的西貝貨就是指望不上,同時也暗下決心,等迴重慶一定要好好和真的諸葛亮聊聊,如此賢臣可不能就這麽軟禁著,得勸說他歸降,讓他在渝國發光發熱。
嗯,如果諸葛亮拒不投降,那就讓劉禪去勸降,同時威脅諸葛亮,要麽劉禪死,要麽他降,看他到時怎麽選擇。
對於皇甫衝突然定下的南下計劃,文天祥一開始也覺得有些不靠譜,但現在仔細想想,對比北伐和東出計劃,南下計劃至少有三大優勢:
一是量體裁衣,避免以卵擊石。北伐有秦國,東出有西楚霸王,渝國剛剛全據巴蜀,國力薄弱,對陣這兩個強國必然又是一番苦戰,不利於渝國發展,而南下用蠻兵欺負散亂的部落,既有利於休養生息,還能擴大地盤,一舉兩得。
二是平衡派係,維護國內穩定。作為左丞相,文天祥自然知道這幾日朝臣的動向,對水陸兩係將領的暗中較勁也是略有了解。渝國當前正是用武之時,未來水陸兩係的坐大不可避免,皇甫衝的這一手南下,又將屬於他後宮嫡係的南蠻係扶植起來,有助於平衡朝堂勢力,維護穩定。
三是打破封閉,開拓生存空間。相比其他朝臣,文天祥是去過南海的,知道海洋的廣袤,渝國封閉在西南內陸一隅,發展局限確實太大,如果能南向打通海洋,不管是通商還是開拓海外地盤,都大有作為,未來勢必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想明白這三點,文天祥心底不由得對皇甫衝大聲稱讚:妙,這一招南下之策一舉多得,實在妙極。
同時文天祥又感到汗顏,自己身為左丞相,提不出這樣的方案實在愧對皇甫衝的信任,心念電轉後,文天祥向皇甫衝拱手朗聲道:
“皇上聖明,這南下之策因地製宜,確是良策。為了更好地執行南下之策,微臣覺得更應該做好後方的穩定工作,為此微臣有幾點淺見呈上。”
哦,皇甫衝聞言來了興致,抬手道:“文卿請講。”
文天祥清清嗓子,侃侃而談:
“目前我渝國周邊國家有三,北麵的秦國實力最強,且對我巴蜀沃野也有覬覦的野心,因而秦國對我渝國威脅最大。
其次是東麵的西楚,但兩國僅是領土接壤,尚無利益衝突,且西楚周邊強國不少,自保尚且乏力,暫無對我渝國動武的可能。
西邊高原的吐蕃還是鬆散的部落聯盟,還處於內部整合中,渝國和他們的領土也沒有實質接壤,暫時也不用擔心他們的威脅。
因此,我渝國對於西楚和吐蕃可以派出使節和商貿隊伍,建交和通商即可,以蜀地絲綢、錦緞、茶葉等特產與兩國開展貿易,想來問題不大。
我渝國當前的對外關係重點是秦國,為了安撫和防範秦國,微臣建議從三方麵入手:
一是同樣向秦國派出使節和商貿隊伍,和秦國建交通商。但對秦的貿易不以賺錢為目標,甚至可以讓利給秦國,讓他們嚐到甜頭,以貿易手段穩住秦國。
二是在秦國建立上層關係網,籠絡扶植秦國親渝朝臣。掌握秦國朝政動向的同時,在秦國對渝政策上施加影響,緩和轉移秦渝矛盾,盡量拖延戰爭時間。
三是兩手準備,做好防禦部署。以漢中為渝國北部屏障,打造軍事要塞,訓練士卒、儲備糧草,務求能長期堅守。
如此一來,我渝國才能無後顧之憂,放心大膽地執行南下方略。”
皇甫衝聽得連連點頭,出聲讚道:
“不錯,確是老成謀國之言。準了,對西楚和吐蕃的建交和通商就由禮部和戶部按文卿的提議辦理,想來問題不大。
對秦國的安撫防備工作就交由文卿統領,貿易方麵文卿可以和錢貴妃和陸茶業使商議,貿易上吃點虧沒關係,我渝國現在需要時間積蓄力量,隻要能緩過氣強大起來,別人占我們的便宜遲早都要連本帶利吐出來。
漢中的防禦部署文卿和陳侍郎商議。記住,當下我渝國的戰略是南下,這一點不會改變,北麵隻需要防守,務求將漢中打造成我渝國的北部要塞,扛住秦國攻擊。”
皇甫衝的態度很堅決,堂上朝臣紛紛拱手應命。
大朝會定下渝國北守南攻的戰略大計,渝國上下隨即按照皇甫衝的意願全力運轉。
文天祥很快與相關朝臣擬定計劃,一日後報皇甫衝審閱。為了徹底執行好他的計劃,文天祥特意申請留守陪都成都督辦相關事宜,皇甫衝思索之後欣然同意。
兩日後辛棄疾也向皇甫衝提交了一份詳細的南下戰略規劃,包括蠻兵整編、偵察情報、進攻方案、應急預案等內容。
規劃詳細周全,沒有問題。
皇甫衝看了眼出征的將領名單,除了陳慶之配合文天祥建設漢中要塞、甘寧操練水軍沒有納入將領名單外,其餘將領十數位,涵蓋了水陸係多位將領。
幾路出征路線,辛棄疾還特意把水陸係的將領進行打散混編組合,似是有意淡化派係之爭。
唔,皇甫衝敲起了手指,沉思片刻,問道:
“辛卿,出征將領如此安排,能保證戰力嗎?”
辛棄疾聽明白皇甫衝的顧慮,拱手直言:
“皇上,自古以來朝堂派係難以避免,但黨爭務必控製在最小範圍內。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渝國將領應該忠誠於皇上,忠誠渝國,而不是為他們的小團體爭權奪利。
微臣會全程督查此次南征,任何試圖挑起黨爭的將領都將受到嚴懲,微臣將以此次南征為他們立下規矩——軍中禁止黨爭。”
皇甫衝聞言大喜,撫掌道:“說得好,這個規矩就該早早立下,辛卿盡管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
在辛棄疾的戰略規劃蓋上大印,皇甫衝率領文臣武將迴到都城重慶,南下攻略正式啟動。
“啟稟蠻妃,南下計劃還得依靠蠻兵打主力,微臣需要掌握蠻兵各項情報,以便統籌規劃,這兩日還請蠻妃蒞臨兵部,指導南下計劃部署。”
蠻妃微笑點頭:“辛尚書客氣了,指導不敢,我全力配合你就是。”
眼見南下大計已經定下,眾臣依然處於懵懂狀態,左丞相文天祥掃視眾臣一眼,眾臣神情不一。
有不甘心的,如水陸係將領;有竊喜的,如投靠蠻妃的門閥;也有無所謂的,如科研院、醫學院等人;還有微閉雙眼打瞌睡的,如蕭讓假扮的諸葛亮。
文天祥暗自搖頭:哎,這濫竽充數的西貝貨就是指望不上,同時也暗下決心,等迴重慶一定要好好和真的諸葛亮聊聊,如此賢臣可不能就這麽軟禁著,得勸說他歸降,讓他在渝國發光發熱。
嗯,如果諸葛亮拒不投降,那就讓劉禪去勸降,同時威脅諸葛亮,要麽劉禪死,要麽他降,看他到時怎麽選擇。
對於皇甫衝突然定下的南下計劃,文天祥一開始也覺得有些不靠譜,但現在仔細想想,對比北伐和東出計劃,南下計劃至少有三大優勢:
一是量體裁衣,避免以卵擊石。北伐有秦國,東出有西楚霸王,渝國剛剛全據巴蜀,國力薄弱,對陣這兩個強國必然又是一番苦戰,不利於渝國發展,而南下用蠻兵欺負散亂的部落,既有利於休養生息,還能擴大地盤,一舉兩得。
二是平衡派係,維護國內穩定。作為左丞相,文天祥自然知道這幾日朝臣的動向,對水陸兩係將領的暗中較勁也是略有了解。渝國當前正是用武之時,未來水陸兩係的坐大不可避免,皇甫衝的這一手南下,又將屬於他後宮嫡係的南蠻係扶植起來,有助於平衡朝堂勢力,維護穩定。
三是打破封閉,開拓生存空間。相比其他朝臣,文天祥是去過南海的,知道海洋的廣袤,渝國封閉在西南內陸一隅,發展局限確實太大,如果能南向打通海洋,不管是通商還是開拓海外地盤,都大有作為,未來勢必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想明白這三點,文天祥心底不由得對皇甫衝大聲稱讚:妙,這一招南下之策一舉多得,實在妙極。
同時文天祥又感到汗顏,自己身為左丞相,提不出這樣的方案實在愧對皇甫衝的信任,心念電轉後,文天祥向皇甫衝拱手朗聲道:
“皇上聖明,這南下之策因地製宜,確是良策。為了更好地執行南下之策,微臣覺得更應該做好後方的穩定工作,為此微臣有幾點淺見呈上。”
哦,皇甫衝聞言來了興致,抬手道:“文卿請講。”
文天祥清清嗓子,侃侃而談:
“目前我渝國周邊國家有三,北麵的秦國實力最強,且對我巴蜀沃野也有覬覦的野心,因而秦國對我渝國威脅最大。
其次是東麵的西楚,但兩國僅是領土接壤,尚無利益衝突,且西楚周邊強國不少,自保尚且乏力,暫無對我渝國動武的可能。
西邊高原的吐蕃還是鬆散的部落聯盟,還處於內部整合中,渝國和他們的領土也沒有實質接壤,暫時也不用擔心他們的威脅。
因此,我渝國對於西楚和吐蕃可以派出使節和商貿隊伍,建交和通商即可,以蜀地絲綢、錦緞、茶葉等特產與兩國開展貿易,想來問題不大。
我渝國當前的對外關係重點是秦國,為了安撫和防範秦國,微臣建議從三方麵入手:
一是同樣向秦國派出使節和商貿隊伍,和秦國建交通商。但對秦的貿易不以賺錢為目標,甚至可以讓利給秦國,讓他們嚐到甜頭,以貿易手段穩住秦國。
二是在秦國建立上層關係網,籠絡扶植秦國親渝朝臣。掌握秦國朝政動向的同時,在秦國對渝政策上施加影響,緩和轉移秦渝矛盾,盡量拖延戰爭時間。
三是兩手準備,做好防禦部署。以漢中為渝國北部屏障,打造軍事要塞,訓練士卒、儲備糧草,務求能長期堅守。
如此一來,我渝國才能無後顧之憂,放心大膽地執行南下方略。”
皇甫衝聽得連連點頭,出聲讚道:
“不錯,確是老成謀國之言。準了,對西楚和吐蕃的建交和通商就由禮部和戶部按文卿的提議辦理,想來問題不大。
對秦國的安撫防備工作就交由文卿統領,貿易方麵文卿可以和錢貴妃和陸茶業使商議,貿易上吃點虧沒關係,我渝國現在需要時間積蓄力量,隻要能緩過氣強大起來,別人占我們的便宜遲早都要連本帶利吐出來。
漢中的防禦部署文卿和陳侍郎商議。記住,當下我渝國的戰略是南下,這一點不會改變,北麵隻需要防守,務求將漢中打造成我渝國的北部要塞,扛住秦國攻擊。”
皇甫衝的態度很堅決,堂上朝臣紛紛拱手應命。
大朝會定下渝國北守南攻的戰略大計,渝國上下隨即按照皇甫衝的意願全力運轉。
文天祥很快與相關朝臣擬定計劃,一日後報皇甫衝審閱。為了徹底執行好他的計劃,文天祥特意申請留守陪都成都督辦相關事宜,皇甫衝思索之後欣然同意。
兩日後辛棄疾也向皇甫衝提交了一份詳細的南下戰略規劃,包括蠻兵整編、偵察情報、進攻方案、應急預案等內容。
規劃詳細周全,沒有問題。
皇甫衝看了眼出征的將領名單,除了陳慶之配合文天祥建設漢中要塞、甘寧操練水軍沒有納入將領名單外,其餘將領十數位,涵蓋了水陸係多位將領。
幾路出征路線,辛棄疾還特意把水陸係的將領進行打散混編組合,似是有意淡化派係之爭。
唔,皇甫衝敲起了手指,沉思片刻,問道:
“辛卿,出征將領如此安排,能保證戰力嗎?”
辛棄疾聽明白皇甫衝的顧慮,拱手直言:
“皇上,自古以來朝堂派係難以避免,但黨爭務必控製在最小範圍內。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渝國將領應該忠誠於皇上,忠誠渝國,而不是為他們的小團體爭權奪利。
微臣會全程督查此次南征,任何試圖挑起黨爭的將領都將受到嚴懲,微臣將以此次南征為他們立下規矩——軍中禁止黨爭。”
皇甫衝聞言大喜,撫掌道:“說得好,這個規矩就該早早立下,辛卿盡管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
在辛棄疾的戰略規劃蓋上大印,皇甫衝率領文臣武將迴到都城重慶,南下攻略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