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雪,有風,天寒,不一定非要打架來取暖,還可以喝酒。”


    “我去取一壇50年的茅台來。”


    天狼避重就輕用酒代替決鬥,來表達她的態度和誠意,唐陽羽微微一愣,隨後哈哈大笑。


    “怎麽,不敢動手?要跟我拚酒麽?來啊。”


    天狼看他一眼,微微皺眉,“茅台可不是這麽喝的,華府的酒也不是用來拚的,酒是最好的東西。”


    唐陽羽抬手摸摸鼻子,頓了頓,“想不到你還喜歡喝酒……不過你這麽一提我倒是有點想念我的那個酒蒙子導師了,要是他在就好了,他在喝酒才更熱鬧更有味道。”


    “楚千杯,這名字天生為酒而生,有機會我也想跟他喝一次酒。”天狼知道楚千杯,並且是尊重好奇的態度。


    這讓唐陽羽愈加奇怪。


    “你跟酒蒙子楚老師喝酒?嗯……也許還真是個好主意……他老人家就喜歡跟年輕漂亮的女人喝酒,肯定興奮的不得了,能從清晨喝到黃昏再從黃昏喝到清晨,循環往複沒有終止。”


    唐陽羽還是很了解他自己的導師的,盡管這導師和唯一的弟子在京大正兒八經上課的時間加起來都沒有十天。


    可是他們就是互相了解。


    雖然唐陽羽早已經知道楚千杯在龍族內的身份,但是他內心深處還是承認,還是尊重他這個酒仙老師的。


    這點從未改變過。


    其間有兩個男人的互相吸引,有龍族一脈的天然親近,也有華府酒文化的傳承和共享。


    華府的酒從來不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種文化,從上至下,從古到今,華府文明五千年,除了四大發明,就是酒了。


    酒是禮節,是態度。


    酒文化,華府的文化。


    華府的酒文化,從最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采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


    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商代釀酒業發達,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


    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遊牧民族,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很大的提高。


    秦朝經濟的繁榮,釀酒業自然也就興旺起來。


    兩漢時期,飲酒逐漸與各種節日聯係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酒日,酒曲的種類也更多了。,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秦漢年間提倡戒酒,到魏晉時期,酒才有合法地位,酒禁大開,允許民間自由釀酒,私人自釀自飲的現象相當普遍,酒業市場十分興盛,並出現了酒稅,酒稅成為國家的財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財文化”。


    唐宋時期的酒文化是酒與文人墨客大結緣。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當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


    然而華府的酒文化實則是一種社會文化。在當今華府,酒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不管是不是喝酒,家中總會放兩瓶,雖然不一定是好酒,但是總會放著,以便不時之需。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華府的酒文化已漸漸演變成華府特有的政治文化、華府特有的人情文化、華府商業權利尋租文化以及華府特有的公關飯局文化。朋友來了,聚會喝酒,在酒桌上推杯換盞,相互敬酒,仿佛朋友之間的感情隻有在酒裏才能體現。


    當客人來了,請喝一杯酒,以顯主人家的待客之道,對客人的尊重,就算客人不喝酒,也會把酒拿出來。商業應酬,酒成了必不可少的東西,酒能讓人變大方,三杯下肚,便成了兄弟。


    中古的紅白事,酒也必不可少,因為酒是社會風俗的體現,是社會勞動人民的禮節體現。


    對於國人來說,仍然有很多的疑惑,難道非得有酒嗎?


    答案是--不一定。


    因為就算華府沒有酒,總會有人創造的。還有人認為: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其實也對,科學證實,老年人如果喝酒,葡萄酒為佳,不宜過多,因為葡萄酒有軟化血管的作用,老年人血管老化,高血壓,極易出現栓賽,而葡萄酒裏麵有一種物質,可以抗血管硬化。


    現在華府的酒文化已經走向世界,在很多國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豪爽和禮節成了華府國人在國際立足的基本現象,勤勞的華府在影響著世界,讓更多的人接受華府文化,了解華府文化,發揚華府文化!


    在華府大戶人家,有身份有知識的人家,自然是要藏著幾瓶茅台的,所以天狼說去拿一壇50年的茅台唐陽羽一點都不奇怪。


    他的確沒怎麽離開過雷州,尤其是跟著老頭子一起。


    但是僅有的少數幾次其中一次就是老頭子用全部身家帶著他去了茅台產地貴州,他說他去買酒,實際上是去見了一個女人,一個中年女人。


    而唐陽羽印象最深的還是酒廠,國酒酒廠。


    貴州是個天氣濕寒的地方,因此當地人無論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一大共同特點便是好酒。


    遵義市與赤水河是與新華府密切相關的重要地標,茅台鎮藏在遵義的群山中,傍著蜿蜒的赤水河,借著一小瓶白酒,成為了貴州另類的存在。


    在茅台鎮中多走幾步就會發現,整個鎮陣子儼然已經為“酒”而生。大大小小的酒廠和作坊鋪滿了山坡,每一條巷子裏都能聞到醬香與酒香混合的清冽氣息。售酒的店鋪數量甚至超過了販售日雜百貨的小商鋪。


    買過白酒的人都知道,市麵上一瓶真茅台千金難求。一瓶“飛天”的價格有時甚至都會上萬。懂得各中行道的人則都知道,真正的好酒貴在匠心。


    作為國酒的製造者,茅台人反而沒有硬勸人“悶一個”的習慣。相反,如果在酒桌上,當著一個茅台人的麵大口喝白酒,會被看成“不懂酒”甚至“不尊重”。茅台人自己的酒文化,用官方的宣傳語概括是“喝出健康”“喝出歲月的滋味”,若是用白話來說,那便是“對酒有尊敬心”。


    他們喝酒有一個習慣:每抿一口酒後,都要喝一大口礦泉水,這樣能夠讓喝下的每一口都有初嚐的香味。朋友間把酒言歡隻需慢慢抿、慢慢品,共同欣賞酒的香氣和口感。


    也許,隻有製造者才知道一樣事物的來之不易。


    茅台鎮有一座龐大的酒文化博物館,搜羅了各個朝代的釀酒技藝和酒文化。


    在博物館旁不遠處就有一座茅台的老廠房。這座老廠房提醒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每一滴酒,從發酵到出廠,至少需要5年時間,曆經30道工序、165個工藝環節。匠人之心至,藝精而不俗,道恆而守本,心到之處便是藝成之時,這就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


    茅台至今仍然沿用古法釀酒,這也是唐陽羽最感興趣的部分,是茅台酒的靈魂所在,她去了工廠,真正的茅台工廠,不對外開放的工廠。


    在工廠裏,機器隻是輔助,最關鍵的工序還是靠人來完成。酒糟的手感和溫度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機器無法衡量酒糟手感,而對於經驗豐富的師傅來講,隻要把手插進酒糟,就可以知道一切。


    茅台酒的釀造工藝被稱為自然、科學的傑出生物工程,是曆代國酒人心血的結晶。


    高溫製曲、高溫堆積、高溫餾酒、長期貯存、精心勾兌是茅台酒的工藝核心;“崇本守道、堅守工藝、貯足陳釀、不賣新酒”是茅台酒的質量理念;


    知古鑒今,傳統與創新結合則是茅台酒的靈魂。


    那一刻唐陽羽,年少的少年,發自內心的笑了出來,在陽光下的廠房裏。


    根據茅台酒的工藝特點,一年隻投兩次料,高粱經過破碎處理後,要分別通過“下沙”和“糙沙”的過程,通過加水潤糧、母槽蒸糧、攤涼拌曲、堆積發酵、入窖發酵、開窖去醅等工序,經曆六次循環後接取不同步驟的原酒。


    製曲是釀造工藝中的關鍵環節。市麵上有許多種高效的製曲機器,然而在茅台,整個製曲過程仍然以手工為主,員工赤足采曲,以耙翻曲,頗有漢唐古風。


    更讓唐陽羽敬佩的則是茅台仍然主要以“師帶徒”的方式來培養新的釀酒師傅。


    廠子裏每一位製酒師傅釀造的酒都各不相同。


    最關鍵的勾兌階段便是要將不同年份、不同輪次、不同香型的酒勾兌成統一口感。在這個階段中,機器隻管記錄數據,而反複品嚐和調試的,仍然是人。


    茅台還有個聽起來匪夷所思的規定——新招進來的工人都必須是貴州戶口,並且是全日製本科及以上學曆。


    茅台每年隻招幾百個工人,然而有數十萬的應聘者蜂擁而至。外地人自然是被排除在外,即使對於一個貴州的年輕人來說,進茅台當工人也幾乎比考公務員的難度還要大。


    這樣的規定也不是除了卡人之外便毫無道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工人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領悟能力參加茅台技術崗位的考試,從普通工人調至技術崗位,接受專業的酒品釀造及鑒定知識。


    走在酒廠裏唐陽羽很明顯的能感受到茅台酒廠的員工都有一種隱隱的自信與自豪。


    這種驕傲是有底氣的:由於始終堅持采用傳統釀造工藝,因此茅台酒並不能毫無上限地生產,加上市麵假酒泛濫,一瓶真正的茅台是用錢都不一定能買得到的“硬通貨”。作為製造者的他們,親眼見證了一瓶又一瓶的真茅台誕生。


    包裝車間展現得最為直觀。


    這裏的安防措施極為嚴格,門口設有保安和警衛,進車間前必須換製服戴鞋套以防塵,並且特地開通了用於一般訪客參觀的通道,不能錄音、不能拍照。


    采用如此嚴密的保護措施是因為這裏有著茅台關於配方與防偽措施的重要秘密。


    唐陽羽到現在都認為要想喝出茅台真正的味道一定要去過酒廠車間,一定是看過釀酒古法的人,否則就是囫圇吞棗暴殄天物。


    “去拿酒啊,剛好我們四個對飲。”唐陽羽開始催促,因為那邊羅綺帶著淩雨晴迴來了,從地下室,他聽見了她們的腳步聲。


    道法自然就是這麽神奇,這麽無所不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級修複高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神並收藏神級修複高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