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瑪麗的淚
醒來成了伊麗莎白一世 作者:李瀟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空飄起細雨,宿命的對決已然到來。
“準備迎戰!”伊麗莎白抽出腰間的佩劍,左手拿著箏形盾牌。
雨水滴落在她的鼻尖上,微涼而又濕潤。
她戴上覆麵盔,劍尖散發冰冷的寒光,右肩的王室披風迎風飄搖。
騎士們站在兩側,冷冷注視前方。
中線仍在混戰廝殺,已然抽調不出其他兵力。
“陛下,您不能衝在最前麵!我懇請您,我懇請您待在安全的地方。”重騎士攔住伊麗莎白,語氣十分誠懇。
“安全的地方?”伊麗莎白緊握佩劍,“所有人聽令!隨我衝鋒!”
“陛下!”
重騎士焦急地追了上去,眾人默契地加快速度,爭取擋在女王前麵。
戰馬疾馳飛奔,雙方距離不斷接近,兩百英尺、一百英尺、五十英尺......
“為了女王!”
“為了女王!”
雙方幾乎同時喊出了這句話,為了守護各自的女王,彼此隻剩下無盡的殺意。
細雨拍打著眾人的盔甲,遠處響起一聲悶雷。
大地在馬蹄聲中顫抖,陰雲密布之間,唯有劍光照亮前方。
刹那間,彼此衝入對方陣中,衝撞聲、戰馬摔倒聲、盔甲碰撞聲交織在一起。
“砰——”重騎士揮舞戰錘,猛地砸中攝政王的麵甲。
“啊!”
一聲慘叫,攝政王墜落在地,麵甲滲著鮮血。
他剛想站起來,身體就被馬蹄淹沒。
“陛下當心!不要怕,我馬上就到!”重騎士調轉馬頭,直奔伊麗莎白而去。
兩個騎士聞聲跟了過去,他們一路揮砍,盡可能靠近伊麗莎白。
可是戰場太過混亂,中間隔了太多人。
“伊麗莎白!”瑪麗眼眶紅潤,右手緊握佩劍,頭也不迴地衝了過來。
“瑪麗!”伊麗莎白咬緊牙關,舉劍迎擊。
周圍喊殺震天,戰馬嘶鳴,崩裂聲伴著血湧,在細雨中暈開一個個血圈。
“砰——”
彼此佩劍撞在一起,激起片片火花,劍身迸濺起點點雨滴。
兩朵王國玫瑰,此刻正狠狠地盯著對方,誰都不願鬆開寶劍。
伊麗莎白用盡全力,右手陣陣酥麻,雪白纖細的手腕微微顫抖。
瑪麗美眸微顫,眼底漾著絕美淚光。
“你為什麽不放棄?”瑪麗聲音顫抖,吃力地握住佩劍。
雨勢越來越來,水珠不斷拍打盔甲,發出清脆聲響。
“因為我是英格蘭的女王!”伊麗莎白猛地發力,直接推開了瑪麗的劍刃。
她左手持盾隔擋,右手握劍揮砍,一劍戳進瑪麗頭盔的接縫處。
用力一挑,瑪麗的頭盔頓時飛向一邊。
刹那間,隻見柔美曼妙的棕發隨風飄動,美眸滑落一行清淚。
瑪麗淚眼朦朧地看著伊麗莎白,任憑雨水打濕長發,水珠從脖頸滑落,一直停留在鎖骨上。
“瑪麗,你輸了。”伊麗莎白語氣冰冷,劍尖牢牢抵在瑪麗的脖子上。
磅礴大雨中,兩位女王完成了宿命之舞。
戰鬥漸漸平息,看到瑪麗被俘,蘇格蘭士兵紛紛丟下刀劍。
此時新教軍隊趕到戰場,他們簡單收拾一下殘局,隨後和伊麗莎白會師。
“動手吧。”瑪麗噙著淚花,目光閃動地看著伊麗莎白。
她閉上雙眼,等待命運最後的裁決,死亡似乎就在前方。
從小到大,瑪麗一直都是女王,一直在別人的關照中長大。
而今天,這段童話結束了。
“我不想殺你。”伊麗莎白輕輕一笑,拿起手帕擦拭著瑪麗的淚眼。
如果今天把瑪麗殺了,明天蘇格蘭、法國就得炸鍋。
到時候情況隻會更糟。
“不要碰我。”瑪麗側過身,淚水還是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每次提到你的名字,我就想起我的姐姐。”伊麗莎白輕聲道。
恍惚間,故人早已不在。
......
一周後,雙方在愛丁堡展開談判。
這時倫敦傳來一條壞消息,法國和神羅打了個平手,雙方已經議和。
這樣一來,法國的談判底氣就更足了。
“從今以後,法國不得幹涉蘇格蘭內政,也不得在蘇格蘭駐軍。”伊麗莎白坐在椅子上,從容地看著眾人。
蘇格蘭新教勢力還沒站穩腳跟,未來仍是個未知數。
倘若現在直接接管蘇格蘭,可能會激起很多民變,到時候就會陷入無盡的治安戰中。
關鍵是法國結束了中歐戰爭,現在有空對付英格蘭了。
“難道您想在蘇格蘭駐軍嗎?”法國駐蘇格蘭大使眉頭緊鎖,認真地看著伊麗莎白。
法國隻有一條底線,那就是保住瑪麗的王位。
“不,我對駐軍不感興趣。”伊麗莎白淺笑一下,若無其事地看著大使。
她隻想架空瑪麗,然後扶持自己的勢力,建立一個傀儡政權。
等時機成熟,然後再把蘇格蘭收入囊中。
原以為中歐戰事還能持續幾個月,沒想到這麽快就結束了。
本想徹底控製蘇格蘭,誰知半路冒出這麽個岔子。
“我們希望保持瑪麗的王位。”法國大使補充道。
“這一點有待商榷,但瑪麗必須放棄所謂的繼承權,不得覬覦英格蘭王位。”克萊蒙德沉聲道。
伊麗莎白坐在旁邊,默默思索這些事。
王位隻是水中花、鏡中月,王位不等於權力。
倘若沒人支持,王位就隻是個空架子,和花瓶沒有區別。
“這個問題以後再說,應該先確定蘇格蘭的議會,盡快恢複蘇格蘭的秩序。”伊麗莎白淡淡道。
“我們還是應該討論王位的問題。”法國大使說道。
“先討論議會,這是最緊要的問題。”克萊蒙德強硬駁斥道。
雙方爭吵了三天,最後還是把草案定下來了:
法國承諾不幹涉蘇格蘭內政,同意蘇格蘭舉行議會改革,不駐軍蘇格蘭。
蘇格蘭承認、發行新教的《信條信仰》,羅馬教皇在蘇格蘭境內不再擁有管轄權。
英格蘭承認蘇格蘭議會地位,邀請蘇格蘭女王旅居倫敦。
訂立合約後,伊麗莎白領兵返迴倫敦,然而這事還沒有徹底結束。
“陛下,丹麥那邊出事了。”
“準備迎戰!”伊麗莎白抽出腰間的佩劍,左手拿著箏形盾牌。
雨水滴落在她的鼻尖上,微涼而又濕潤。
她戴上覆麵盔,劍尖散發冰冷的寒光,右肩的王室披風迎風飄搖。
騎士們站在兩側,冷冷注視前方。
中線仍在混戰廝殺,已然抽調不出其他兵力。
“陛下,您不能衝在最前麵!我懇請您,我懇請您待在安全的地方。”重騎士攔住伊麗莎白,語氣十分誠懇。
“安全的地方?”伊麗莎白緊握佩劍,“所有人聽令!隨我衝鋒!”
“陛下!”
重騎士焦急地追了上去,眾人默契地加快速度,爭取擋在女王前麵。
戰馬疾馳飛奔,雙方距離不斷接近,兩百英尺、一百英尺、五十英尺......
“為了女王!”
“為了女王!”
雙方幾乎同時喊出了這句話,為了守護各自的女王,彼此隻剩下無盡的殺意。
細雨拍打著眾人的盔甲,遠處響起一聲悶雷。
大地在馬蹄聲中顫抖,陰雲密布之間,唯有劍光照亮前方。
刹那間,彼此衝入對方陣中,衝撞聲、戰馬摔倒聲、盔甲碰撞聲交織在一起。
“砰——”重騎士揮舞戰錘,猛地砸中攝政王的麵甲。
“啊!”
一聲慘叫,攝政王墜落在地,麵甲滲著鮮血。
他剛想站起來,身體就被馬蹄淹沒。
“陛下當心!不要怕,我馬上就到!”重騎士調轉馬頭,直奔伊麗莎白而去。
兩個騎士聞聲跟了過去,他們一路揮砍,盡可能靠近伊麗莎白。
可是戰場太過混亂,中間隔了太多人。
“伊麗莎白!”瑪麗眼眶紅潤,右手緊握佩劍,頭也不迴地衝了過來。
“瑪麗!”伊麗莎白咬緊牙關,舉劍迎擊。
周圍喊殺震天,戰馬嘶鳴,崩裂聲伴著血湧,在細雨中暈開一個個血圈。
“砰——”
彼此佩劍撞在一起,激起片片火花,劍身迸濺起點點雨滴。
兩朵王國玫瑰,此刻正狠狠地盯著對方,誰都不願鬆開寶劍。
伊麗莎白用盡全力,右手陣陣酥麻,雪白纖細的手腕微微顫抖。
瑪麗美眸微顫,眼底漾著絕美淚光。
“你為什麽不放棄?”瑪麗聲音顫抖,吃力地握住佩劍。
雨勢越來越來,水珠不斷拍打盔甲,發出清脆聲響。
“因為我是英格蘭的女王!”伊麗莎白猛地發力,直接推開了瑪麗的劍刃。
她左手持盾隔擋,右手握劍揮砍,一劍戳進瑪麗頭盔的接縫處。
用力一挑,瑪麗的頭盔頓時飛向一邊。
刹那間,隻見柔美曼妙的棕發隨風飄動,美眸滑落一行清淚。
瑪麗淚眼朦朧地看著伊麗莎白,任憑雨水打濕長發,水珠從脖頸滑落,一直停留在鎖骨上。
“瑪麗,你輸了。”伊麗莎白語氣冰冷,劍尖牢牢抵在瑪麗的脖子上。
磅礴大雨中,兩位女王完成了宿命之舞。
戰鬥漸漸平息,看到瑪麗被俘,蘇格蘭士兵紛紛丟下刀劍。
此時新教軍隊趕到戰場,他們簡單收拾一下殘局,隨後和伊麗莎白會師。
“動手吧。”瑪麗噙著淚花,目光閃動地看著伊麗莎白。
她閉上雙眼,等待命運最後的裁決,死亡似乎就在前方。
從小到大,瑪麗一直都是女王,一直在別人的關照中長大。
而今天,這段童話結束了。
“我不想殺你。”伊麗莎白輕輕一笑,拿起手帕擦拭著瑪麗的淚眼。
如果今天把瑪麗殺了,明天蘇格蘭、法國就得炸鍋。
到時候情況隻會更糟。
“不要碰我。”瑪麗側過身,淚水還是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每次提到你的名字,我就想起我的姐姐。”伊麗莎白輕聲道。
恍惚間,故人早已不在。
......
一周後,雙方在愛丁堡展開談判。
這時倫敦傳來一條壞消息,法國和神羅打了個平手,雙方已經議和。
這樣一來,法國的談判底氣就更足了。
“從今以後,法國不得幹涉蘇格蘭內政,也不得在蘇格蘭駐軍。”伊麗莎白坐在椅子上,從容地看著眾人。
蘇格蘭新教勢力還沒站穩腳跟,未來仍是個未知數。
倘若現在直接接管蘇格蘭,可能會激起很多民變,到時候就會陷入無盡的治安戰中。
關鍵是法國結束了中歐戰爭,現在有空對付英格蘭了。
“難道您想在蘇格蘭駐軍嗎?”法國駐蘇格蘭大使眉頭緊鎖,認真地看著伊麗莎白。
法國隻有一條底線,那就是保住瑪麗的王位。
“不,我對駐軍不感興趣。”伊麗莎白淺笑一下,若無其事地看著大使。
她隻想架空瑪麗,然後扶持自己的勢力,建立一個傀儡政權。
等時機成熟,然後再把蘇格蘭收入囊中。
原以為中歐戰事還能持續幾個月,沒想到這麽快就結束了。
本想徹底控製蘇格蘭,誰知半路冒出這麽個岔子。
“我們希望保持瑪麗的王位。”法國大使補充道。
“這一點有待商榷,但瑪麗必須放棄所謂的繼承權,不得覬覦英格蘭王位。”克萊蒙德沉聲道。
伊麗莎白坐在旁邊,默默思索這些事。
王位隻是水中花、鏡中月,王位不等於權力。
倘若沒人支持,王位就隻是個空架子,和花瓶沒有區別。
“這個問題以後再說,應該先確定蘇格蘭的議會,盡快恢複蘇格蘭的秩序。”伊麗莎白淡淡道。
“我們還是應該討論王位的問題。”法國大使說道。
“先討論議會,這是最緊要的問題。”克萊蒙德強硬駁斥道。
雙方爭吵了三天,最後還是把草案定下來了:
法國承諾不幹涉蘇格蘭內政,同意蘇格蘭舉行議會改革,不駐軍蘇格蘭。
蘇格蘭承認、發行新教的《信條信仰》,羅馬教皇在蘇格蘭境內不再擁有管轄權。
英格蘭承認蘇格蘭議會地位,邀請蘇格蘭女王旅居倫敦。
訂立合約後,伊麗莎白領兵返迴倫敦,然而這事還沒有徹底結束。
“陛下,丹麥那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