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火器其實一直都是領先於世界的,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就是專門掌管火器的軍隊。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大軍長驅直入兵臨北京城下。當時於謙主持的北京保衛戰中,神機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神機營,京城能不能守住都是個未知數。
火器的應用,使得戰爭早已改變了形態。神機營為了能夠保證長時間持續的射擊,通常使用“輪射”戰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段擊。
第一排射擊完畢之後,迅速退到第三排開始裝填火藥。緊接著,第二排站到第一排的位置開始射擊,射擊完畢之後迅速再退到第三排單位置上去。如此反複,使得火器可以不間斷地攻擊。
可是火器的發展一直都是停滯不前,尤其是草原騎兵在與明軍作戰中,逐漸掌握了應對之策。
那就是火器雖犀利,然無論是有效射程還是準確度都欠缺。甚至於和弓箭不相上下,唯一讓韃靼忌憚的,是大明的火炮。
奈何大炮這東西太過笨重,用來守城可以,對付騎兵就不那麽奏效了。
這些草原騎兵長年累月的和明軍作戰,早已習慣了明軍的戰術,他們也找到了明軍火器的缺點。於是利用騎兵機動性優勢,頻繁的滋擾邊境。
韃靼小王子達延汗,一開始和大明關係還算不錯。尤其是弘治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韃靼小王子幾乎是每年都來朝貢。
別以為他們朝貢真的就是為了臣服於大明,說白了,草原遊牧民族的單一性使得他們除了畜牧業幾乎是一無所有。而大明自詡為天朝上國,每當番邦前來朝貢的時候,都會大肆賞賜財物。
於是,這些番邦就嚐到了甜頭。韃靼小王子達延汗,每次來大明朝賀的使團規模宏大,一般都是三千到六千多人,進京人數被控製兩千人左右。這浩浩蕩蕩的兩千多人,光是朝廷給的賞賜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給的少了顯得大明天朝上國沒麵子,給的多了實在是國庫都撐不住,在朝貢期間,雙方還會開市進行貿易。
到了弘治五年到弘治八年,雙方的關係開始逐漸惡化。韃靼小王子進京朝貢,也逐漸的少了起來。弘治九年和弘治十年,韃靼雖然也向明朝朝貢,但同時大肆騷擾明朝邊境。
如今弘治十一年,雙方徹底的決裂。戰爭,一觸即發。
此時乾清宮內的邊關奏疏中,都是韃靼小王子入侵的消息。更要命的是,這些韃靼騎兵搶完就走,明軍對其無可奈何。
火器的粗製濫造,成了明軍的一大短板。這也難怪弘治弘治召見群臣議事,群臣們的建議則是大力發展火器。
內閣首輔劉健,和謝遷一起,更是執意主張在民間招募火器高手。隻要研製出來的火器能夠增加威力,重賞。
其實從永樂時期,到如今的弘治一朝火器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火器的發展,依舊趕不上戰爭的需要。
相比於用來娛樂的煙花,雖然也是火藥。可是煙花的發展卻盛況空前,多彩絢爛的煙花,其製作工藝精良,燃放效果精美。
比起應用於戰爭的火器來,火器的發展顯然太過緩慢了。
自永樂大帝成立了神機營,打仗的時候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弘治皇帝也非常清楚火器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於是欣然采納了群臣的建議。皇帝親自頒布詔書,在全國各地張貼布告,招賢納士。
凡是對火器有著研究的人,一旦改良了火器,除了豐厚的賞賜,甚至還可以加官進爵。
...
公主朱秀榮的病情逐漸好轉,尤其是在打了幾天針之後,已經退了燒。朱世傑也終於不用再進宮打針了,以後隻需要服用一些養元固本的湯藥即可。
獲得了自由的朱世傑,也終於有時間和自己的那幫子狐朋狗友們廝混在一起了。
最高興的莫過於朱厚照,老爹弘治皇帝正在為邊關戰事發愁。張皇後的心思,也全都在剛剛痊愈的公主朱秀榮身上。對於太子朱厚照,則疏於管教了許多。
這就給了朱厚照機會,隻要有時間,他是不肯在宮裏多待哪怕一刻鍾。
紫禁城皇宮宮外,繁華的大街上車來車往。朱厚照等人,找了個小茶館落座,開始商議他們的發財大計。
沒有別的原因,隻因為這小茶館便宜。一壺茶兩文錢,可以坐上半天。
堂堂太子之尊,加上幾個勳貴子弟竟然落魄成這樣子,著實是有些寒磣。
“世傑老兄,咱們再去賭場賭一把,就一把。用你的手段,咱們贏上一迴就洗手。”朱厚照在一旁攛掇著。
徐光祚他們幾個也隨聲附和,這幾個紈絝子弟,都想著碰碰運氣。
朱世傑在和弘治皇帝的談話之後,就知道京城的這些賭場好日子要到頭了。隻是眼下皇帝政務繁忙,騰不出手來整頓而已。
現在這個時候再去賭場碰運氣,無異於自投羅網。
朱世傑堅決的搖搖頭:“萬萬不可,說好的翻了本再也不碰賭。再者說了,幾個跟著殿下的錦衣衛咱們也甩不掉。若是被聖上知道太子殿下又去了賭場,我這顆腦袋還得留著吃飯呢。”
眾人登時意興闌珊了起來,張侖以手支頰:“不去賭銀子也成啊,咱們若是有了錢。就去酒樓吃酒聽書,去勾欄聽曲兒也是好的。”
朱麒歎了口氣:“咱們沒錢啊,我爹個老東西,早早把銀子都藏起來了。賬房看管的更緊,我每個月的例錢還不到二兩銀子。”
馬玠立刻羨慕了起來:“二兩,我爹一年都給不了我半兩,你就知足吧四哥。”
徐光祚也跟著無奈起來:“我爺爺倒是什麽都好說話,就是要銀子,是萬萬不許的。”
為什麽京城這些勳貴子弟們零花錢都這麽少,這就歸咎於明朝的製度了。此外那些諫官們虎視眈眈,勳貴們的爵位都是來之不易,都是祖上拿命換來的。為了保持低調,他們自己都不敢大肆奢靡,生怕被人抓住了把柄上書彈劾。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大軍長驅直入兵臨北京城下。當時於謙主持的北京保衛戰中,神機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神機營,京城能不能守住都是個未知數。
火器的應用,使得戰爭早已改變了形態。神機營為了能夠保證長時間持續的射擊,通常使用“輪射”戰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段擊。
第一排射擊完畢之後,迅速退到第三排開始裝填火藥。緊接著,第二排站到第一排的位置開始射擊,射擊完畢之後迅速再退到第三排單位置上去。如此反複,使得火器可以不間斷地攻擊。
可是火器的發展一直都是停滯不前,尤其是草原騎兵在與明軍作戰中,逐漸掌握了應對之策。
那就是火器雖犀利,然無論是有效射程還是準確度都欠缺。甚至於和弓箭不相上下,唯一讓韃靼忌憚的,是大明的火炮。
奈何大炮這東西太過笨重,用來守城可以,對付騎兵就不那麽奏效了。
這些草原騎兵長年累月的和明軍作戰,早已習慣了明軍的戰術,他們也找到了明軍火器的缺點。於是利用騎兵機動性優勢,頻繁的滋擾邊境。
韃靼小王子達延汗,一開始和大明關係還算不錯。尤其是弘治皇帝剛剛繼位的時候,韃靼小王子幾乎是每年都來朝貢。
別以為他們朝貢真的就是為了臣服於大明,說白了,草原遊牧民族的單一性使得他們除了畜牧業幾乎是一無所有。而大明自詡為天朝上國,每當番邦前來朝貢的時候,都會大肆賞賜財物。
於是,這些番邦就嚐到了甜頭。韃靼小王子達延汗,每次來大明朝賀的使團規模宏大,一般都是三千到六千多人,進京人數被控製兩千人左右。這浩浩蕩蕩的兩千多人,光是朝廷給的賞賜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給的少了顯得大明天朝上國沒麵子,給的多了實在是國庫都撐不住,在朝貢期間,雙方還會開市進行貿易。
到了弘治五年到弘治八年,雙方的關係開始逐漸惡化。韃靼小王子進京朝貢,也逐漸的少了起來。弘治九年和弘治十年,韃靼雖然也向明朝朝貢,但同時大肆騷擾明朝邊境。
如今弘治十一年,雙方徹底的決裂。戰爭,一觸即發。
此時乾清宮內的邊關奏疏中,都是韃靼小王子入侵的消息。更要命的是,這些韃靼騎兵搶完就走,明軍對其無可奈何。
火器的粗製濫造,成了明軍的一大短板。這也難怪弘治弘治召見群臣議事,群臣們的建議則是大力發展火器。
內閣首輔劉健,和謝遷一起,更是執意主張在民間招募火器高手。隻要研製出來的火器能夠增加威力,重賞。
其實從永樂時期,到如今的弘治一朝火器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火器的發展,依舊趕不上戰爭的需要。
相比於用來娛樂的煙花,雖然也是火藥。可是煙花的發展卻盛況空前,多彩絢爛的煙花,其製作工藝精良,燃放效果精美。
比起應用於戰爭的火器來,火器的發展顯然太過緩慢了。
自永樂大帝成立了神機營,打仗的時候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弘治皇帝也非常清楚火器對於戰爭的重要性,於是欣然采納了群臣的建議。皇帝親自頒布詔書,在全國各地張貼布告,招賢納士。
凡是對火器有著研究的人,一旦改良了火器,除了豐厚的賞賜,甚至還可以加官進爵。
...
公主朱秀榮的病情逐漸好轉,尤其是在打了幾天針之後,已經退了燒。朱世傑也終於不用再進宮打針了,以後隻需要服用一些養元固本的湯藥即可。
獲得了自由的朱世傑,也終於有時間和自己的那幫子狐朋狗友們廝混在一起了。
最高興的莫過於朱厚照,老爹弘治皇帝正在為邊關戰事發愁。張皇後的心思,也全都在剛剛痊愈的公主朱秀榮身上。對於太子朱厚照,則疏於管教了許多。
這就給了朱厚照機會,隻要有時間,他是不肯在宮裏多待哪怕一刻鍾。
紫禁城皇宮宮外,繁華的大街上車來車往。朱厚照等人,找了個小茶館落座,開始商議他們的發財大計。
沒有別的原因,隻因為這小茶館便宜。一壺茶兩文錢,可以坐上半天。
堂堂太子之尊,加上幾個勳貴子弟竟然落魄成這樣子,著實是有些寒磣。
“世傑老兄,咱們再去賭場賭一把,就一把。用你的手段,咱們贏上一迴就洗手。”朱厚照在一旁攛掇著。
徐光祚他們幾個也隨聲附和,這幾個紈絝子弟,都想著碰碰運氣。
朱世傑在和弘治皇帝的談話之後,就知道京城的這些賭場好日子要到頭了。隻是眼下皇帝政務繁忙,騰不出手來整頓而已。
現在這個時候再去賭場碰運氣,無異於自投羅網。
朱世傑堅決的搖搖頭:“萬萬不可,說好的翻了本再也不碰賭。再者說了,幾個跟著殿下的錦衣衛咱們也甩不掉。若是被聖上知道太子殿下又去了賭場,我這顆腦袋還得留著吃飯呢。”
眾人登時意興闌珊了起來,張侖以手支頰:“不去賭銀子也成啊,咱們若是有了錢。就去酒樓吃酒聽書,去勾欄聽曲兒也是好的。”
朱麒歎了口氣:“咱們沒錢啊,我爹個老東西,早早把銀子都藏起來了。賬房看管的更緊,我每個月的例錢還不到二兩銀子。”
馬玠立刻羨慕了起來:“二兩,我爹一年都給不了我半兩,你就知足吧四哥。”
徐光祚也跟著無奈起來:“我爺爺倒是什麽都好說話,就是要銀子,是萬萬不許的。”
為什麽京城這些勳貴子弟們零花錢都這麽少,這就歸咎於明朝的製度了。此外那些諫官們虎視眈眈,勳貴們的爵位都是來之不易,都是祖上拿命換來的。為了保持低調,他們自己都不敢大肆奢靡,生怕被人抓住了把柄上書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