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學院迴憶與思索

    位於省城的音樂學院,是項前舟向往幾十年的聖地。現在他以省教委抓美育師資培訓的工作人員的身份來這裏,與音樂學院商談辦美育師資培訓之事。根據工作需要他在招待所住了下來。他在校園走了一圈,發現全院規模並不很大,他感到在翠綠的一列列 柏與剛下的白雪之間彌漫著一種神秘的氛圍;似乎每株白楊樹,每根枝條都透出優美的旋律……提著手提琴的、背著手風琴的,邊走邊哼唱的少年班的學生們,使項前舟想起了自己,也許是十一歲吧,身列在學生合唱團的隊列裏,親愛的母校啊,市重點小學的地位使你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有一台黑漆閃閃發亮的鋼琴,也使他現在有了一段美妙的迴憶:

    朋友,你能想象嗎?我這個“老夫子”童年竟有綽號“仙鶴腿”,那是打群架的首領加封我的。那時的舊書攤上的武俠小說使我入迷,入迷的的結果是打群架充英雄,而學習上卻成了狗熊,有時在課堂上故意氣老師,讓他把我叫起來,就是為了“風光風光”“英雄英雄”。感謝政府大掃舊書攤,而我新來的班主任是個音樂愛好者,他發現了我有個好嗓子,他因勢利導,讓音流來衝刷我心靈上的汙泥濁水。

    我一生將不會忘記《小貓釣魚》裏的句子:“不愛勞動不學習,我們大家不學他。”我也不會忘記在卡吉德洛古老森林有一股清水泉,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弄髒了清水泉,使大家不能飲,大家都說她不美,心靈不美!

    音樂對於兒童時期的我,不僅有德育作用,有塑造人格的作用,也使我頭腦形成表象,對的想象能力,對我的情感反應都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從小到現在,隻要我一聽到音樂,情感就跟著旋律起伏,或喜氣洋洋手舞足蹈,或愁腸百結或泣然淚下,有時我就進入了一個想象的世界,在我沒去江浙以前,我從音樂感受到水鄉的秀麗,我似乎身臨月光蕩漾的二泉;我現在也沒去過廣東,可是一聽到廣東音樂,我就仿佛置身於夢幻般的熱帶風景之中,啊,音樂給我多少藝術享受啊……在苦難中,音流是洗滌我精神創傷的良劑:在我疲倦和軟弱時,音樂給我以奮進的力量……音樂將是我終身的愛好!

    在音樂學院小住,看那手彈出優美的旋律、聽那男高音高亢的歌唱,我多願來生能從事音樂事業啊……也許我現在從事美學原理美育概論教學,是為來生作過渡

    他又想起當前的工作,在調查中他發現:在北國,某些校園,幾年來連連下著細雨,是江南的黃梅雨嗎?年輕的心靈浸在雨中……細雨綿綿不斷下著,纏綿了靈魂;令人惆悵的細雨,早早晚晚與中午,盡在飄灑……

    校園的音樂天地該由陰轉晴了吧!總是周而複始地放愛情通俗歌曲,是不是過於單調了;我們並不一概拒絕通俗歌曲,有些我們也愛聽;但音樂世界無限豐富,因為人心是博大而豐富的,請放出明朗的天空吧,請放出明麗的霞光吧,請放出生活的七彩,請放出人生的亮彩吧!請放出“百靈鳥”,讓她“從藍天飛過”,借她婉轉的歌喉,唱出我們赤誠的情感:“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我愛你青鬆氣質,我愛你紅梅品格,我愛你家鄉的甜蔗,好象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我愛你碧波滾滾的南海,我愛你白雪飄飄的北國,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我要把最美的歌兒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請放出“風煙滾滾”吧,我們也像“四麵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隻手擎,兩腳熊熊淌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我們跟著唱著,唱得熱血沸滾,唱得豪情滿懷,唱得自己也頂天立地起來,而不象某些愛情通俗歌曲 ,把人的靈魂縮小,使人鑽進小如蝸牛的殼裏。

    壯誌淩雲的歌曲,使男兒的陽剛之氣得到發揚,使人壯美,而某些流行歌曲似乎非要把浩然之氣陽剛之氣從男兒心上排擠得幹幹淨淨……讓《黃河大合唱》《長江之歌》的洪大音流橫貫校園吧!

    愛情是誠摯的,愛情是崇高的,請放中外優秀的愛情歌曲放陝北民歌,兩相對照,就聽出某些流行歌曲裏的愛情是多麽虛假,多麽淺薄!愛情是美麗的,多少智者的人生的箴言都告訴我們:愛情要附麗於事業才會放射光彩!在校園裏有些歌使人沉浸在糊塗的愛中……讓《金梭和銀梭》從黃梅雨的灰網中解放出來吧:太陽太陽象一把金梭,月亮月亮象一把銀梭,交給你,交給我,看誰織出最美的生活?金梭和銀梭,日夜在穿梭,時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輕人,別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金梭和銀梭,匆匆眼前過,光陰快似箭,提醒你和我,年輕人快發奮,黃金時代莫錯過。太陽太陽象一把金梭,月亮月亮象一把銀梭,你來織,我也來做,織出青春最美的花朵。

    閃著金光銀光的人生旋律,該是校園的主旋律!但,這隻是我的期盼,在審美趣味、審美觀等方麵要說服別人,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審美是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看法,是不是偏激呢?

    願和青年同誌共同討論。但我聲明,現在流行的愛情通俗歌曲中,有一些是能給人以美感享受與心靈啟迪的,我也愛唱,這些歌曲是生命的真切體驗深刻的感悟理解……唱法有創造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騷一百年啊,青年為什麽如此喜愛,要和音樂界專家研究。。。。。   項前舟迴到房間,看到招待所的桌上有當天報紙,他翻閱起來,竟發現有一篇是寫他的。。。。。。

    在省電教館大樓的一間教室裏,項前舟在給中專教師講授美育課,他的兩鬢已染上白霜,但近視鏡片後的雙眼裏仍燃燒著熱情,項前舟與書結緣,由讀書到著書,這個過程整整用了半生的時間,令人感慨!他從70年代開始研究美學與美育;

    1982年省美學研究會成立,他是首批會員;

    1991年,他主編的《美之實施》一書出版;

    他主編的《美育》一書出版。收入中國百年美育書目選。

    受父母的熏陶,李良玉從童年開始就喜愛文學藝術,嗜書如命,以致於“文革”的風暴劈頭蓋臉地打來時,他敏感的神經備受摧殘。為了排解內心的痛苦與困惑,他開始讀哲學書、讀馬列原著,這成全了他,使他長於形象化的思維轉向了邏輯思維,為日後進行理論研究打下了基礎。

    十年浩劫終於過去,在某中學任語文教研組長的他,由於語文教學和提高文學創作水平的需要,大量閱讀文藝理論著作、美學著作,並認識到美學是站在哲學的高度來研究文學藝術的學科。1979年冬天,他帶著論文《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美學初探》參加了省文學學會第一屆年會,被破格吸收為會員。

    事研究工作有許多實際困難,如:缺乏資料、時間不夠等……時間不夠用,就隻好起大早了,他通常清晨三四點鍾起床看書,做晚飯時也要看書;妻子在農村的那幾年,他幾次燒漏了鍋底。1984年以前,他家在大雜院裏住下屋,夏秋時節人家就在他家窗前打撲克,為了看書,他用紙團堵住耳朵來抵擋隔窗的歡聲笑語,1984年調中專後,後又進入大學,條件才有改善。

    1991年,他主編的書籍出版了,他建立了自己的美學美育體係。與以往國內出版的談藝術欣賞的美育書相比,他把美育與人的發展,人的創造聯係起來。在《美之實施》一書中,他對美學界爭論的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美學是研究在創造世界過程中美的創造與人的自我生成自我確證的科學。他認為,美的本質在於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自我確證。

    項前舟在他的詩歌中寫道:“就用那巨痛難忍的手/撐起了一個對命運的反抗”、“不老的靈魂啊!/象那青山每天捧出一輪亮麗的太陽”、“真實的生命何時何地都要射出強烈的光束 ……這樣一位學者,他的進取之心永遠不會停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情刻滄浪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景芳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景芳子並收藏情刻滄浪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