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從托克馬克出發的近衛軍第十三集團軍主力攻克了伏龍芝,隨後,繼續向塔拉茲方向攻擊前進。同時,鐵路兵團也在搶修由伊犁至伏龍芝的鐵路。之前因為作戰,這段鐵路暫時隻修到了奇力克,之後在俄軍撤離阿拉木圖之後,才逐漸修至阿拉木圖。


    南線的第十七集團軍主力也開始向西攻擊,不過因為南線的道路情況是所有攻擊方向中最差的,因此王占元在作戰時可不能像王世珍那麽奢侈。而且補給的困難也使他不敢過於快速挺進。不過好在費爾幹納盆地還算富足,至少在糧食和飲水方麵不用發愁。


    8月3日,第十七集團軍占領了納曼幹,隨後的幾天裏相繼占領丘斯特、恰達克、安格連等沿途小鎮,並於8月7日到達塔什幹東南。


    王占元希望趕在俄軍援兵到來之前占領塔什幹。


    在近衛軍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一則噩耗傳來。8月9日,因為年事過高,且這一年來兵馬勞頓,再加上氣候和水土問題,第十二集團軍軍長、西伯利亞方麵軍副總指揮董福祥病故。


    董福祥的死打亂了載湉原本的布置,清政府隻得臨時抽調薑桂題的第八集團軍前往新疆,同時命令何宗蓮加緊北上,接手董福祥的部隊。


    在董福祥傳來噩耗之前半年,第二集團軍軍長聶士成就已經上表申訴,希望致仕迴鄉。現在暗歎董福祥的去世,朝廷也考慮聶士成確實也年事已高,隨後準了他的陳情,由程允合接替任第二集團軍軍長。


    中國軍隊在對俄戰爭所取得的勝利震驚了歐洲。如果說第一次俄華戰爭中,俄軍的失敗還可以歸罪於輕敵大意、準備不足。那麽第二次俄華戰爭的結果就不是‘輕敵’可以解釋的了。


    如果說在1908年上半年之前,中、俄兩國在中亞和西伯利亞還算是互有攻守,歐洲的陸軍將領們還能保持一點兒理智的話。那麽從夏天開始以來,戰爭則完全是處在中國軍隊單方麵進攻的態勢中了。


    現在在歐洲坐立不安的遠遠不止是俄國的將軍們。德國、奧匈、意大利、土耳其、塞爾維亞、法國和英國的陸軍甚至海軍的將領們都開始嚴密關注這場戰事。


    俄國在1907年前已經基本完成了他在中亞的鐵路係統。由外裏海經馬裏抵達阿富汗邊境庫什卡的鐵路在1898年完工;隨後又建成了一條從奧倫堡經塔什特、撒馬爾罕到奧克薩斯河岸查理依的鐵路線。而從撒馬爾罕至阿富汗邊境提爾梅茲的鐵路線也即將完工。對於1907年前的國際形勢來說,俄國的數百萬軍隊在需要時可以不受限製的從歐洲直抵阿富汗邊境。這對英國來說無疑是場噩夢。


    英國的印度西北邊界是他的軟肋。俄國是陸軍大國,僅有海上優勢的英國未免相形見拙。為了應對俄國的陸地威脅,曆屆英國政府都堅持所謂的‘興都庫什防線’,即視阿富汗的坎大哈至喀布爾一線為保證印度安全的門戶。而波斯陴路支斯坦,尤其是赫爾曼德河下遊、嵌入阿富汗西南部的那個三角地帶更是英國的必爭之地。


    這塊兒地區在傳統上為英國在波斯南部地區的勢力範圍,但長期以來受到俄國霍罕方向的滲透。十九世紀末,尼古拉二世曾經聲稱,‘整個土耳其斯.坦的陸軍動員起來,奔赴前線,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也不能阻擋我們在英國最薄弱的一環清算同他的宿怨。’


    而布爾戰爭則讓英國人認識到,自己已經無力支持在遙遠的東方同俄國這樣的龐然大物進行一場陸地上的較量了。正是基於這樣的一個前提,英國人才不得不在中亞對俄國妥協,進而實現了英、俄之間的合作。


    這樣的合作,也就意味著英國將中國完全拋棄。這也是為什麽俄國敢於在1907年下半年開始全麵發起對華戰爭的前提。


    然而,當英國拋棄了中國而完全倒向俄國後才突然發現,原來他們拋棄的隊友,遠遠比他們剛剛傍上的‘土豪’牛逼。如果說對於英、俄之間,‘興都庫什防線’是保證印度安全的門戶。那麽,當中國人在中亞不斷擊敗俄羅斯軍隊之後,他的這顆英王皇冠上最璀璨的寶石,已經完全對中國敞開了大門!


    如果中國人願意,他們可以從中亞,從西藏,從緬甸各個方向向印度發動攻擊,而憑借中國軍隊目前在對俄戰爭中的表現,英國人根本不相信他們在印度的部隊能擋得住中國人的腳步。


    怎麽辦?


    “毫無疑問,我們需要立刻開始修複和清政府的關係!”陸軍部少將黑格道。他現在的工作就是協助完成總參謀部和地方自衛隊的組建工作,印度殖民地軍隊無疑是這次改組的重點之一。


    商務大臣丘吉爾搖頭道:“赫德已經在4月份離開了中國,雖然他推薦了繼任者,但是清政府並沒有接受,很明顯,他們希望通過這一契機收迴海關的管理權。我們正在為此事和中國人交涉。在這個時候考慮修複關係,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失去對大清海關的控製權。而一旦失去這個,我們的在華利益將完全失去。”


    陸軍總監弗倫奇上將顯然支持黑格的觀點:“嗬嗬,我尊敬的先生們,難道你們看不到現在的中國可以輕易的將我們從遠東抹去麽?在華利益,當我們連最關鍵的殖民地都在中國人的軍事力量下顫抖時,還在大談在華利益不覺得可笑麽?”


    黑格的另一個重要職責是為和德國之間可能出現的戰爭建設一支英國遠征軍,所以他進一步道:“而且我需要提醒大家。德國人和奧匈帝國,甚至土耳其人,都已經開始積極的和中國展開合作了。你們應該比我清楚,我們現在的對華貿易額已經落後於美國和德國了,難道你們還想讓它落後於土耳其麽?而且中、德之間的軍事合作將有可能大破在巴爾幹的力量平衡。我們都知道,中國人之所以在對俄戰爭中連連取勝,必然是采用了新的作戰手段和武器。一旦這些被德國人掌握,那麽無疑將大大增加我們在歐洲的壓力!”


    阿斯奎斯首相將目光轉向費舍爾。


    費舍爾知道阿斯奎斯想要問什麽,但是他搖搖頭:“海軍無能為力。要想摧毀中國艦隊,我們需要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水麵力量和法國、俄國組成聯合艦隊。但是這樣一來,勢必會讓我們在和德國人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如果和中國人的戰爭拖延下去,那麽就不可能在和德國人爭奪大西洋控製權的戰爭中獲勝。而且,即使是我們不考慮這些,我也必須提醒您,即使海軍取得了勝利,沒有強大的陸軍,也完全無法使清政府屈服。”


    費舍爾說到這一點的時候對著弗倫奇聳聳肩:“畢竟現在不是1840年。我並不是認為我們的軍隊沒有作戰能力,但是我們無法跨越半個地球運送足夠在中國作戰的部隊。那至少得是30十個步兵師的兵力。光想想為這些士兵運輸補給,我就快要自殺了!”


    陸海兩軍的表態讓阿斯奎斯不得不慎重考慮。也許,是該考慮放手所謂的‘在華利益’的時候了。


    德國陸軍的將軍們則沒有英國人的糾結。他們現在考慮的是如何能夠讓中國人接受自己的請求——前往東方觀摩華、俄戰爭。


    正向黑格所說的,隻要是有一些眼光的將領都能想到,中國人一定在這場戰爭中運用了他們所沒有掌握的武器或者戰術。對於陸軍的將軍們來說,鬧懂原本軟弱可欺的中國為什麽會在短短二十年之後就變的如此強大也許不容易,但是知道中國軍隊到底掌握了什麽新式武器卻是可行的。


    這種情緒就像一隻小貓,不停地在心理麵撓啊撓。讓哪些將軍們心裏癢的要死。


    “我們能想到的武器不外乎是新式的火炮、機槍和步槍。根據清政府向美國人訂購的陸軍裝備訂單可以發現,中國軍隊的一個步兵師火炮和機槍的比重遠遠大於我們,自然也大於俄國和歐洲的任何一支陸軍。毫無疑問,這需要強大的財力和工業實力支撐。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它將會使我們的軍隊獲勝。”


    小毛奇再給威廉二世的報告中寫道。


    “除了我們能看到的數量上的優勢,通過對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的地形分析,我們也可以知道中國人必然已經改進了他們的大炮和機槍,否則他們的後勤將會被摧垮。另外鐵路的建設在這次戰爭中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要支持如此大量的彈藥的損失的補給,沒有鐵路是無法想像的。”


    “而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推測中國軍隊必然還使用了其它的新式武器。這從他們在國內的工業生產可以判斷出來。但是我們隻能看到大量的發動機和汽車底盤、卡車等被生產出來,至於如何運用,我們則不清楚。”


    “包括在戰術上的運用等。這些未知的東西我們都需要了解。我相信,當我們掌握了中國人在對俄戰爭中致勝的秘密的時候,我們也就掌握了在歐洲戰場上獲勝的鑰匙。這至關重要!”


    提爾皮茲也認為應該立即加強和中國之間的軍事合作。他認為:“當我們在土耳其取得勝利後(指支持親德的恩維爾帕夏的青年土耳其黨政變),我們的盟友(指土耳其)必然會有發展海上軍事力量的需求。而在當前,德國的盟友們因為英國人的競爭而無力應付他們的早間需求。在07年我們看到,中國人在建造軍艦的水平上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他們因為目前和俄國人之間的戰爭,將成為我們的天然盟友。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依托他們的能力來幫助土耳其人獲得他們想要達到的海上力量!”


    “土耳其擁有強大的艦隊不僅僅關係到地中海的安全,還將——也必然影響到非洲東海岸和印度。而後者在英國戰略體係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們必須幫助土耳其人取得在海上的軍事優勢!”


    小毛奇和提爾皮茨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要盡可能的支持中國人將和俄國之間的戰爭繼續進行下去,至少要將這場戰爭繼續維持一年到兩年的時間。”


    因為“對俄國兵力的牽製和消耗,以及對俄、法乃至英國人財政、工業能力的牽製和消耗,複合德意誌帝國的利益。並且必然將影響到帝國在歐洲的軍事行動。”


    當然,他們也認識到“華、俄之間的戰爭必然會讓中國背上沉重的戰爭包袱,這其中主要是財政上的壓力。如果帝國能夠在這時采取一定程度的對華援助——例如貸款,將有助於促使清政府將戰爭繼續下去。同時,對華的貸款也有助於我們在將來加強對中國這一亞洲帝國的牽製。就像英國人在十年前所做的那樣!”


    威廉二世相當重視兩位軍事首腦的報告,他指示伯恩哈特·馮·比洛,讓他務必立刻建立起和中國之間的軍事溝通途徑,並且積極討論對華援助的方案。


    最熱衷於讓中國和俄國的戰爭狀態維持下去的莫過於奧匈帝國了。


    在巴爾幹,奧匈帝國正在積極準備同塞爾維亞的戰爭。


    6月,因為奧匈帝國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事件,塞爾維亞意圖采取軍事行動來遏製奧匈帝國的吞並行為,甚至已經開始在邊界部署軍隊。但是因為當時俄國在對華戰爭無法抽身,因此無法提供塞爾維亞所需求的軍事援助。這才讓塞爾維亞的企圖流產。


    但是塞爾維亞這種敢於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行為深深觸怒了奧匈帝國。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一方麵積極準備和塞爾維亞的戰爭,一方麵強烈建議約瑟夫一世“不惜一切代價促使中國繼續和俄國之間的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