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的戰局隨著赤塔的陷落而告一段落。在伊爾庫茲克,十萬近衛軍和二十萬俄軍在貝加爾湖到安加拉河之間上百公裏寬的戰線上對峙。一時半會兒,誰也奈何不了誰。


    雖然近衛軍最終沒能拿下這座軍事重鎮。但是遠東的作戰目標,也可以說基本達成了。相比而言,在西北的戰爭,則表現的對近衛軍極為不利。


    “父親,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遠處的槍炮聲越來越近,買買提甚至已經能聽到戰馬的嘶鳴和女人淒慘的哭泣了。俄國人看來已經進了城,但是老父親卻不願意離開。


    艾哈邁德摸了摸兒子的頭:“走不了的,我的孩子。”


    買買提大聲道:“走的了得。我們還有馬,家裏的東西不要了,我們可以像那些漢人一樣,去迪化……”


    艾哈邁德搖搖頭:“去了又能怎麽樣?孩子,我們和那些漢人不一樣。我們屬於這裏!離開了這裏,我們就不再是維吾爾了!”


    玉門關以東的民族很難理解維吾爾人對天山的情感。對他們來說,這裏既是他們的根,也是他們的希望。如果非要做個比喻,天山對於維吾爾人來說,就像黃河對於漢人。


    他們願意為了這片美麗而富饒的牧場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可是父親,我們抵擋不了俄國人的鐵騎和戰刀……”買買提理解父親,他流著淚道。


    在中亞,沒有了英國人的羈絆,這一次尼古拉二世可以說是傾盡全力。五十萬俄軍從布魯特、霍罕、伊爾該圖山南麓和塔爾巴哈台四個方向向新疆發起攻擊。


    清政府先是丟了烏茲別裏山口,隨後在薩雷塔什、喀什噶爾、伊犁、塔城節節敗退。11月,又陸續丟了巴楚、阿合奇、額敏、裕民、托裏和博樂。一路上,俄軍極盡燒殺搶掠之能事。可謂大軍過處,雞犬不留。


    俄軍在南線已經攻到了阿克蘇,北線也占領了阿勒泰,現在,連烏蘇和奎屯也守不住了。


    從沒有過的,買買提無比的盼望著朝廷的大軍。


    朝廷的大軍在哪兒?


    載湉一邊穿著朝服,一邊聽劉少卿講解。“我軍布置在西北方向的,主要是王世珍的第四集團軍、王占元的第十三集團軍、馮國璋的第十四集團軍和曹錕的第十五集團軍……”


    近衛軍在1904年以前,一共編組了11個集團軍。其中有四個集團軍駐地在朝鮮、九州和爪哇。另有一個集團軍拱衛京畿。1904年後,根據新的軍備條令,同時也為了應對俄國的壓力,近衛軍又組建了四個集團軍,分別投放在蒙古和西北地區。即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集團軍。


    “現在在前線作戰的,主要是第四和第十三集團軍。馮國璋和曹錕的部隊,一個在哈密,另一個還在甘肅……”


    載湉道:“這恐怕是你故意安排的吧?”


    劉少卿道:“迴皇上,這裏麵主要是因為戰備物資的問題。咱們的主要戰略方向現在是西伯利亞,所以戰備物資會向第二、三、五、六、七、十二六個集團軍傾斜……”


    “屁!”


    這已經是載湉第二次打斷劉少卿的話了。


    “第二、第五集團軍能遇到多少俄軍?恐怕現在在龍嶺和北海兩省以北,所有的俄國人加起來也沒有二十萬吧?赤塔和上烏金斯克已經拿下來了,現在那裏已經是蒙古王爺們的天下。還能用多少戰備物資?況且,就算是王世珍和王占元的兩個軍,朕看來也沒有盡全力吧?否則,俄國人能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就向東推進一千公裏?”


    劉少卿不說話了。


    載湉不耐煩的擺擺手:“算了,你有你的打法和戰略,朕很久以前就說過,打仗的事情朕不過問,全都交給你。但是你別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算是穆斯林,也是中國的穆斯林!”


    劉少卿低頭道了聲‘嗻’。


    整理好朝服的載湉看了看他,歎了口氣。他知道,劉少卿這麽做,也是為了今後的西北。而且,俄國人在西北兵力正盛,這時候如果近衛軍硬纓其鋒,恐怕也會折損過多。


    載湉沒有過多的說什麽,扭頭走了。今天是1908年的正月十六,大清朝廷開工的第一天,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1908年2月17日。清光緒三十四年。


    這一天,在大清戊申年的第一次大朝會上,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向全國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消息:預備立憲!


    立憲這個話題,在大清已經談論了十年了。1885年,清政府暗地裏扶植華人勢力在蘭芳擊敗了荷蘭人,建立了第一個議會製共和國。這是載湉在這種新的政治體製上的第一次嚐試。十幾年後,1902年,清政府在爪哇擊敗荷蘭人,建立了南華共和國,算是對之前蘭芳共和國製度的一次檢驗,也算是一次新的嚐試。


    在03年廣州辯論後,關於立憲的思路逐漸成熟。1905年,朝廷利用日本社會主義者的勢力,在四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議會製政府。這屆政府全麵推行了自1885年以來在蘭芳共和國和1902年在南華共和國施行的各項製度,並加以改進,使其更符合一個傳統的封建帝國的文化背景。


    到現在,四國的議會政權已經成功運行了兩年,並開始影響到本州。這說明,載湉的憲政方案完全可行。


    但是中國不是四國,也不是日本。中國太大了,也太古老了。在這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延續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文明。想要改變它,其難度萬倍於日本。


    所以即使已經建立了完備的立憲方案,載湉仍然不準備立刻在全國範圍強行推廣。而預備立憲,就是為將來全麵的政治體製改革在所做的緩衝。


    預備立憲的工作也相當艱巨,非一朝一夕。其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麵的內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製改革;二是設立議會;三是確定憲法。


    載湉公布的預備立憲時間為兩年。在這兩年中,首先要設立谘議局和籌建資政院。


    谘議局將作為各省的議事機構,其權限是討論本省應興應革事宜,討論本省的預決算、稅收、公債以及單行章程規則的增刪和修改,選舉資政院議員,申複資政院或督撫的諮詢等。資政院的宗旨則是議定憲法,預立上下議院基礎。


    同時,由梁啟超、蔡元培、鄭孝胥、康有為和孫文分別在盛京、天津、上海、cd廣州五地成立‘預備立憲公會’,頒布地方谘議局選舉章程,編輯國民選舉必讀課本,宣傳立憲精神。


    官製改革方麵,首先將現有的一些衙門進行了改革。中樞六部,除了吏部基本不變外,禮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教育部。而禮部的‘禮’之一職,被劃為民政部的禮賓司。


    兵部改為國防部,基本職能不變,但作戰方麵的權利基本在陸軍部——即總參謀部和海軍部。並不主要的職能是軍費預算、兵役、後勤、考功和軍官的任免等。


    刑部更名為國土及公共安全警備監察部。同時大理寺變更為司法部,成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完成司法改革。


    工部分為三塊,成立輕工業部、重工業部和交通運輸部。


    變化最大的是戶部,被拆分為民政部、農業部、商務部、財政部和郵傳電信部。另外還分出來了中央銀行。


    另外,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交部。


    預備裁撤軍機處等機構,公布內閣官製,成立內閣。


    從17號開始,各地的報紙就連篇累牘的宣傳預備立憲,各地熱議的話題都是這個,但實際上,立憲也許對於皇族來說是天一般大的事,但對於大清的一般老百姓來說,這件事遠遠沒有大清和俄國人的戰爭來的引人注目。在老百姓的心中,所謂立憲也好、專製也好,反正都是皇上說了算。


    中國不能沒有皇上,這一點毋庸置疑,至於其他的,那是官員和文人們的事情。和平頭老百姓無關。


    而對於歐洲各國,這件事就更無關緊要了。與其關注虛無的‘立憲’,倒不如多抽出點兒精力研究研究亞洲的戰局。


    的確。亞洲的戰局讓歐洲的軍事觀察家門看不懂。


    在西伯利亞,中國軍隊消滅了了沙皇的近三十萬軍隊,現在中、東西伯利亞的重鎮僅有伊爾庫茨克還掌握在沙皇的手中,貝加爾湖以東則已經是黃種人的天下。


    而在中亞,沙皇的五十萬大軍卻在勢如破竹的向東挺進。如果順利的話,在夏天到來之前,他們就能占領整個新.疆!


    沙皇將這樣的結果歸罪於西伯利亞的指揮官指揮不得力。而德國人和英國人則判斷,這是清政府的補給能力局限造成的。畢竟,從京師到迪化的路途更遠一些。


    巴黎,法國的政客們正在討論向中國派遣部隊的時機。


    雖然胡燏棻在去年秋天展示的‘大帝’級戰列艦的確帶給法國人極大的震撼。但是法國人認為憑借自己龐大的艦隊——當然,還要加上俄國人的——完全可以對中國艦隊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即使中國人已經擁有了4艘這一型號的戰列艦。


    一些法國的政客和將軍認為,如果放任中國的海軍力量發展不管,那麽在五年以後,法國可能就在有沒有在印度支那的發言權了。到那個時候,中國肯定已經擁有更多的‘無畏’級戰艦,法國想管也管不了了。


    所以,他們認為趁著現在中、俄正在交戰的時候和俄國攜手進攻中國,是最好的選擇。“就像在1860年那樣……”法國的一些將軍們——包括亨利.貝當這樣的學院派和達爾郎、甘末林這樣的年輕軍官——信心滿滿。


    但是仍然有人不這麽看。


    尼格裏參加過中法戰爭,在他的認識裏,那個年輕的東方小子的手段絕對不是這麽簡單。


    “什麽後勤問題,這隻是假象!”尼格裏道:“在07年初,中國的清政府就向美國拋出了采購50個師的裝備的訂單。而當時,中國已經至少裝備了50個師了。這說明什麽?說明中國人早有準備!西伯利亞那邊,清軍用四個集團軍,幾乎將俄國人打的體無完膚。而在新疆,俄軍不過多了十萬步兵而已,難道就能扭轉乾坤?”


    “這中間的原因絕不是什麽後勤問題。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清軍故意為之。就像在鎮南關之前。”


    作為現在法國軍界少有的幾個和清軍有過作戰經驗的老將。尼格裏的話也許是正確的。但是可惜,這位老人家畢竟已經70歲了,他已經離開軍界退休啦,所以,他的話沒有幾個人聽得進去。


    霞飛曾在1884年隨部隊入侵越南,當時他加入孤拔海軍上將的參謀部,在台灣建造一條防禦工事,以防止中國軍隊劉銘傳部的反攻。為此,他曾獲得孤拔授予的榮譽十字勳章。


    因為同樣有過在東方的作戰經驗,霞飛認為尼格裏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他看來,中國人在西南布置的軍隊還都按兵未動,這說明清政府的戰爭能力還遠遠沒有發揮。而且,正因為這些軍隊還牢牢地盤踞在東南數省,所以霞飛認為現在派遣兵力進入中國還遠遠沒到時候。


    除了尼格裏和霞飛,比碩家族、何羅芒家族和盧眉家族也在法國政界積極展開遊說,希望阻止法國介入中、俄之間的戰爭。


    中法戰爭之後,因為和劉少卿秘密達成的協議,當時認交趾支那總督的盧眉、行政官何羅芒和法軍將領比碩聯合在北圻投資了一座煤礦和一座鐵礦,並為此修建了一段鐵路和一座碼頭。


    二十多年過去了,因為大清帝國在這些年裏大興鐵路、造船以及電廠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北圻當初投資的鐵礦和煤礦給三個家族帶來了極其巨大的利益,讓三個原本在法蘭西屬於二流甚至不入流的小家族,一躍成為了法國社會人人羨豔的一流家族。


    所以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的阻止中、法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因為那將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在中國的生意。


    但也正因為如此,更多的家族則不遺餘力的想要推動戰爭,尤其是一些二流家族,因為隻有這樣,他們才可能會在新一輪的洗牌中在中國這塊兒大蛋糕中分一杯羹,甚至擠掉三大家族。


    這些家族通過家族產業控製著法蘭西一半以上的經濟,他們聯合起來,在政壇上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在這些家族的支持下,更多的將領——包括米歇爾.莫努裏、約瑟夫.加裏艾尼等實權將領——認為應該向中國派遣部隊。


    這是利益之爭。


    同時另一方麵,在1906年法國曾向俄國承諾,俄、法同盟同樣適用於遠東。在這一條約下,法國有義務采取一切方式幫助俄國。


    同樣,華人在亞洲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


    於是,1908年春天,在英國人的默許和暗地裏的支持下,法國政府開始秘密的準備向中國出兵的行動。


    載湉最擔心的事情,即將發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