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有結果了。執政的自由貿易黨為了實現這一次的競選勝利,做出了妥協,同意了我們的方案!”


    早在年初,清政府就和澳大利亞的執政黨自由貿易黨就購買澳大利亞西部荒地一事展開了談判。自由貿易黨原本是一個小黨,但是自1904年以來,清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不斷的支持該黨的發展,光政治獻金就投入了數十萬英鎊,終於在04年年底將該黨推向了執政黨寶座。為此,該黨在西部問題上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沒有什麽問題是金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說明砸的錢還不夠多!


    但是喬治.裏德總理向許景澄表示,無論如何澳大利亞也不可能通過出售土地的議案,但是,他可以說服內閣,通過一個租賃土地的議案。在這一議案中,中國政府可以租賃澳大利亞西部——南迴歸線以北、東經120度以西土地——用以安置自己的人員,進行開墾、耕種和建設。議案規定,租期為五十年,年租金為三百萬英鎊。


    但是載湉對這一議案並不滿意。


    載湉想要的,隻是澳大利亞東經120度以西的土地。這塊兒土地上有一些季節性河流,可以發展一些農業或者畜牧業,同時還有一個港口可以利用。而在東經130度於120度之間,除了荒漠,什麽也沒有。


    但正因為如此,澳大利亞人才不會出租這塊土地。在南迴歸線以南,不但有眾多的季節性河流,還有眾多的湖泊和平原。另外最關鍵的是,在帕斯港以東地區,還有金礦的存在。而南迴歸線以北地區,卻隻有荒山峻嶺和沙漠戈壁。


    當然,沿海地區還是可以修建港口和具有少量的耕地的,否則中國人也不是冤大頭。


    載湉自然不想當冤大頭,於是他命令軍機處重新草擬了一份議案。


    清政府願意為此支付三百萬英鎊。但是要求澳大利亞政府要麽用三百萬英鎊一年的租金向中國出租想要的土地,要麽在三百萬英鎊租金的基礎上,將東經130度以西的地區也租給中國。


    同時,載湉的租賃期限要求是99年!


    一開始,澳大利亞政府並不同意這一議案。但是,隨著選舉的臨近,執政的自由貿易黨為了保住執政地位,必須獲得更多的選票支持。而在二十世紀初,獲得選票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金錢交易。


    於是,喬治.裏德最終同意了中國方麵的議案。但是條件是他們能夠獲得大選的勝利,並由中國人自己出資,買通那些非自由貿易黨的議員。


    為此,清政府又多付出了二十幾萬英鎊。


    不過,載湉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中國獲得了在澳大利亞西北部99年的土地使用權。在這99年中,中國人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種植、畜牧、開礦。


    當然,澳大利亞人認為在這裏不可能有任何礦產,因為他們早就在50年前的淘金熱中將這一片搜遍了。


    “馬上命令海軍,配合戶部、工部,準備開始在澳大利亞西北部沿海地區尋找合適的港口進行建設。命令戶部安排人員遷徙,墾殖、放牧和漁獵;同時命令工部派出得力人員,沿澳大利亞西北海岸,沿著河道向內陸地區尋找礦產!告訴他們,要多安排人員,不惜代價。我們越早一天找到礦床,就能越早的收迴租地的成本!”


    “遵旨!”


    中國正在積極的向外尋求發展,而俄國的革命還在繼續。1905年10月和1905年11月,革命鬥爭繼續轟轟烈烈地發展著。工人的罷工仍在繼續。


    在許多城市,如梯弗裏斯、塔什幹、撒馬爾汗、庫爾斯克、蘇胡姆、華沙、基輔、裏加等,士兵中的騷動也更厲害了。在喀琅施塔得,在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艦隊水兵中,都爆發了起義。但這些起義由於彼此分散,都被沙皇政府鎮壓下去了。


    12月,因為英國、法國決定聯合起來抵製德國在北非的政治冒險。使得在歐洲形成了麵對德國的大多數。這樣一來,俄國在西線的戰爭壓力就大大減輕了。隨後,尼古拉二世從西線抽調了一些兵力迴到國內。


    12月中旬,沙皇政府在農民起義的許多省份宣布戒嚴,頒布了“就地正法”、“格殺勿論”的殘暴命令,並下令逮捕革命運動的領導人和驅散工人代表蘇維埃。


    在這種情況下,烏裏揚諾夫指示莫斯科的布爾什維克和莫斯科工人立刻準備武裝起義。


    12月18日,莫斯科委員會通過決議:向蘇維埃提議宣布政治總罷工,並在鬥爭進程中把它轉變為起義。起義者方麵總共約有兩千戰鬥隊員,他們希望在莫斯科的衛戍部隊保持中立,甚至指望把一部分衛戍部隊分化和爭取過來。


    20日,莫斯科開始了政治罷工,但這次罷工沒能擴展到全國。尼古拉鐵路仍然留在沙皇政府手中。這條線路上的運行沒有中斷,這導致尼古拉二世能夠把近衛團從彼得堡調到莫斯科來鎮壓起義。同時,來自邊境的部隊也把衛戍部隊的騷動鎮壓下去了。


    22日,起義工人在莫斯科街道上修築了街壘。但是沙皇政府出動了火炮,還從彼得堡、特維爾和西部邊區調來了超過起義者數倍的兵力。而此時各區的起義領導機關在戰鬥開始前不是被破獲,便是被隔絕。統一的武裝起義變成了彼此沒有聯係的各個區的起義。


    各區失去了領導它們的中心,又沒有全市共同的鬥爭計劃,隻能局限於防禦。麵對沙俄政府的優勢兵力和強大火力,僅僅裝備了輕機槍和少量迫擊炮的幾千武裝工人在進行了九天英勇的鬥爭後,被鎮壓了下去。


    在莫斯科爆發武裝起義的同時,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莫托維裏哈、諾沃羅西斯克、索爾莫沃、塞瓦斯托波爾和喀琅施塔得等城市,都爆發過武裝起義。格魯吉亞起義幾乎席卷全境。


    在烏克蘭的頓巴斯一帶——即戈爾洛夫卡、亞曆山大羅夫斯克、魯幹斯克,起義的規模也很大。在拉脫維亞,在芬蘭,工人都成立了赤衛隊,並舉行了起義。


    但所有這些起義,也如莫斯科起義一樣,都被沙皇政府鎮壓下去了。


    俄國1904年革命雖然失敗,但是他讓俄國社會主義者找到了未來的道路。同時,為了撲滅遍布全國的起義和芬蘭、愛沙尼亞、波蘭、格魯吉亞等公國的獨立運動,沙皇俄國根本無暇他顧。這也為中國的軍事準備,贏得了兩年的緩衝時間。


    在歐洲,因為在摩洛哥問題上英國表現出了對法國的明確支持,使得德國在摩洛哥問題上完全失敗。在06年初的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上,隻有奧匈帝國一家支持德國的議案。


    同時,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的海軍改革基本完成。


    費舍爾一心想使皇家海軍現代化,為此,他不知疲倦地積極工作,實行了一係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他支持軍官教育,通過積極淘汰被他稱為“守財奴的垃圾堆”的廢舊艦隻,實現了裝備現代化,並讚同能使備用軍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的核心船員製度。他還通過削減海外駐軍而強化本土周邊的艦隊實力。


    通過這一係列不懈的努力,英國海軍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得到了鞏固。以至於英國海軍情報處處長自信地宣布英國對德國的海上優勢是“壓倒性”的。


    費舍爾帶來的英國海軍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以及《誠摯協定》後英德關係的疏遠,加深了柏林對皇家海軍發動一場突如其來的海上總體戰的擔憂。於是,也是在1906年,德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海軍發展計劃。


    1905年夏季,正當整個世界都將目光聚焦到摩洛哥危機和俄國革命的時候。幸德秋水這個俄國革命的幕後推手之一迴到了四國。


    同時,在載湉的密旨授意下,榮祿安排九州自衛隊第一師的一個旅在夜色的掩護下,從四國島的土佐灣登陸。


    有了清政府在財力和軍事上的支持,幸德秋水聯合其他日本社會黨人於05年8月發動了政變。起義軍驅逐了天皇政府派駐四國的官員,宣布四國脫離日本天皇政府自治,成立自主的民選政權。隨後,采用了新的議會製度,進行了全民普選。


    四國島的自治毫無意外的招來了日本天皇的聲討。在廣島的第二十五師團奉命前往四國剿滅叛亂。然而日本政府尷尬的發現,嚴重缺乏海軍的他們根本無法發起有效的登陸作戰。


    中日戰爭後,日本所剩的不多的軍艦,也在和俄國人的戰爭中損失殆盡。之後,日本政府僅僅保留了幾艘木質巡洋艦和十幾艘魚雷艇。在戰後長達十年的時間裏,因為中國政府的壓製,日本政府幾乎沒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海軍力量。很簡單,因為債務問題——你既然有錢建設海軍,為何沒錢還債?


    因此,直到1905年,日本政府的海上力量依然僅有幾艘千噸級的三等巡洋艦和一些海岸巡邏艇。這樣的水麵力量,維護一下沿海的基本安全尚可,就連海盜都對付不了,更何況進行登陸作戰?


    更何況幸德秋水在就有所準備。為了應對日本政府的登陸,專門向九州總督榮祿請求了十幾門大口徑岸防炮。


    很明顯,四國島的自治行為背後是來自中國的支持。否則他們不可能有如此充足的資金和完備的軍事力量。但是,因為歐洲目前的局勢大有一觸即發的態勢,列強們根本無心他顧。對這個東方的破敗小國發生的政變選擇了集體無視。


    不,也不能說是集體無視。至少法國人做出了行動。


    中日戰爭之後,來日本打醬油的不知是俄國,當時,和俄國一同占領北海道的還有法國的艦隊。俄國的陸軍在本州戰敗後,不得不簽訂了有條件使用室蘭港的協議後。法國政府也同日本政府簽訂了有條件使用函館港的協議。在此之後,法國的一支小型艦隊就一直停留在函館。而日本政府為了避免四麵受敵,也為了能夠從法國獲得貸款,隻能漠視這一存在。


    十年的時間裏,在北海道一手遮天的桂太郎沒少和法國人打交道。


    四國島宣布脫離日本天皇政府自治後,北海道也宣布脫離中央政府自治。但是桂太郎沒有采用清政府提供的“議會製”,而是設立了獨裁的軍政府。這背後要說沒有法國人的活動,打死載湉也不信!


    “皇上,我們要不要答應日本政府的條件?”


    在四國、北海道相繼宣布自治後,日本天皇政府苦於沒有海軍,隻能向其它列強國家求助。在東亞,首當其衝的強國,自然是中國。因此,日本政府向清政府發出了求助,希望清政府出動海軍力量協助日本政府剿滅叛軍。


    而善耆、王文韶等人也希望利用日本政府的邀請,來敲打敲打北海道的桂太郎,迫使其取消軍政府,成立議會製政權。


    這件事,載湉已經想了很久。


    “不妥。”


    載湉否定了善耆等大臣的提議。


    “從長期的戰略來看,一個分裂的日本明顯更加符合帝國的利益。從這一角度出發,日本的政權形式越複雜,將來統一的難度就越大,分裂的時間也就會越久。雖然北海道出現了法國人的影子,甚至四國的背後也可能有美國人在操作。但是隻要他們沒有形成統一的力量,那麽就符合我們的長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靜觀其變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許景澄有些擔心的道:“那麽,如果英國或者法國、美國出手幹預呢?”


    載湉道:“法國人能夠暗中控製北海道,以他現在的精力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畢竟,北非和歐洲才是他的戰略核心。至於美國人,現在應該還沒有勇氣和力量走到爭奪遠東殖民地的前台上來。唯一可能會做出反映的,就是英國。英國人始終將遠東的軍力平衡視作首要任務。在我們殲滅了俄國遠東艦隊後,這一平衡已經被打破,所以這兩年英國人始終希望能夠限製我們的海軍發展。不過因為德國的牽製,英國人應該不會貿然的派遣艦隊來日本。他最可能的做法,就是通過法國暗地裏支持俄國,重返遠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