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目前各軍工廠、局均以戰事為重,加班加點,並以此連帶紡織、運輸、鋼鐵、煤炭甚至飲食各行業產量大大增加,因此,戶部初步預測,今年朝廷的年總收入約在一億五千萬兩庫平銀。但戰事一起,軍餉、撫恤、運輸、購買等方麵支出也大大增加,僅朝鮮用兵一項,就預計支出兩千萬兩白銀,海軍方麵,造船、購艦、彈藥、兵餉等,也不下兩千萬。這還僅是當前的支出。如戰事再深,用銀恐要翻倍。另外,陣亡、傷殘士兵的撫恤、安置,都需要銀子所以,今年的國庫,恐剩不下多少。”


    載湉道:“戰爭債券呢?”


    那桐道:“戰爭債券共發行一千五百萬兩,除美、英、德三國購買五百餘萬兩,其餘多由工商各界人士購買。其中晉商、粵商購買最多。”


    “洋人隻買了五百萬兩?”


    “是。倒是有洋商認為,我大清必可獲勝,因此願意多買一些,但戶部認為,朝廷的財政或可支撐,而債券利息較大,如無必要,最好不發。”


    載湉搖搖頭:“等到你們認為有必要的時候,恐怕就沒人買了。而且債券雖然利息較高,可也高不過我們的工商稅收增值率,即使朝廷國庫有盈餘,我們也可以將這些錢投入到基建和教育等方麵,這樣可以在未來保證我們的經濟增量持續高速增長,這可是那一點點利息換不來的。這樣,朕預計戰爭還需進行一年,正好近期我軍海、陸兩方麵都會有一場大勝,趁這個機會,在增發一千萬兩白銀的債券。”


    “嗻!”那桐答應道。


    “最好讓哪些洋商,不,最好是各國政府多買一些!”


    那桐猶豫了一下,點頭應是。


    “好了,現在唯一的變數,就是各國的態度了。”


    奕訢立刻道:“俄國人正在遊說英、法、德、奧匈、意大利等國,希望他們能夠支持俄國出兵,幹涉我國和日本的戰爭。其中英、德、奧匈三國已經明確拒絕,法國、意大利則在猶豫。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因為德、奧兩國的掣肘,至少俄國的黑海艦隊無法參與。而波羅的海艦隊如果想要來遠東,一是路途遙遠,同時也要看英國人的臉色。”


    載湉搖頭道:“恐怕俄國人真要調動艦隊,英國也好、德國也罷,也頂多是譴責或者觀望,絕對不會立即和俄國人動手。這些洋人都靠不住的很,一切隻能靠我們自己啊。”


    奕訢也道:“是啊,關鍵是眼前這兩仗,海上也好,陸上也好,要是勝了,一切都好說,要是敗了,後麵的局勢,恐怕就有些難了。”


    “陸上朕倒是不擔心,不過現在的關鍵,還是在海上。算了,海上的消息怎麽也得再有十天半個月才能到,先看朝鮮這頭吧。”


    二十三日,劉少卿接到來自國內的密電:由於日軍艦隊南下,朝廷將通過海路運送一萬名接受過係統訓練的士兵進入朝鮮,並直接從仁川登陸。時間,9月24日!


    集團軍指揮部,劉少卿連夜召集各部隊主官開會,宣布開始全麵反攻。


    9月24日淩晨,集團軍第二師聶士成部突然穿插至日軍第四師團及第九師團第六旅團結合部,將第四師團和第六旅團分隔開,配合第七師穆勒部、東線段祺瑞部,完成了對日軍第四師團的包圍;同時,科爾沁第一騎兵旅,第二、第七、第八師騎兵團組成的第二騎兵旅分別從龍興裏左、右兩翼切入敵軍。


    隨後,第二十一旅、第七師及東線段祺瑞部開始對日軍第四師團發起總攻。另一麵,第二十二旅、第一一二旅、第三師一部和第一、第二騎兵旅,則開始攻擊第九師團。


    同一天,在海軍艦隊的掩護下,清軍援兵開始在仁川登陸。


    大清海軍這一次派出的艦隊由維修好的平遠號為旗艦,包括經過改造的寰泰、開濟、南琛、南瑞四艦和四艘鎮字號魚雷艇。此時日本海軍艦隊能夠出航的已經全部隨‘富士’、‘八島’兩艦南下,剩下的艦船均為守備艦隊老式木船或者魚雷艇,根本無法攔截清軍四艘加裝了簡單防護並換裝了速射炮的巡洋艦。


    早上六點,近衛軍暫編第十三旅的先頭部隊在永宗島北部登岸,由於日軍在永宗島幾乎沒有守備部隊,全島在半小時內被占領。隨後登陸部隊一直等待至下午17時50分潮漲,令其他部隊可以登陸。在這段時間內,清軍艦隊一直使用艦炮轟炸日軍在仁川沿岸的布防。


    日軍事先沒有預計清軍會從海上進攻仁川,在永宗島的戰事前,日軍大本營曾預計清軍會將增援部隊通過海運輸送到大同江口,再由平壤南下。所以隻有一個大隊的少量部隊駐守仁川,而且這支守衛部隊幾乎沒有重武器,日軍也沒有在仁川設置複雜的防禦陣地。因此,在艦炮的打擊下,日軍完全讓出了海岸陣地,使得清軍船隊得以順利在仁川登陸。清軍僅僅付出了8人陣亡和28人受傷的代價,就搶占了仁川。


    看著身後不斷在集結的士兵,江朝宗終於鬆了一口氣。自光緒十六年被外派,和他一起的所有的一期士官生都盼著有一個能夠建功立業、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而不是日複一日的征兵、訓練,征兵、訓練。現在好了,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到了,相比之下,在海上漂泊的那幾天和之前的三年都沒有白費。


    他整了整衣冠,對身邊的參謀、也是對自己說道:“軍人,就應該屬於戰場!”


    次日,完成登陸的暫編第十三旅開始向漢城推進,留守漢城的日軍統帥小鬆宮傽仁親王立即調派留守漢城的第一師團第四十九聯隊於富川阻擊登陸清軍。但沒多久,北線日軍被清軍反攻的消息就傳迴了漢城。


    得到清軍開始反擊的消息後,小鬆宮以親王的身份立即傳令在汶山的川上操六,一方麵將清軍已經自仁川登陸,威逼漢城;另一方麵,小鬆宮示意川上操六判斷前線形勢。如日軍能夠頂住清軍的反攻當然最好,但如果有較大風險,建議日軍立即退迴臨津江以南,以臨津江為防線,駐守錦山裏、汶山、東鬥川一線,等待支援。同時提醒川上操六,清軍可能會於他的背後包抄。


    傳令給川上操六後,小鬆宮還命令四十九聯隊放棄富川,退迴漢城。此時在漢城內還有日軍一個聯隊的步兵,合計兵力近八千人,足以固守。而且小鬆宮已經知道,自國內補充的第十、第十一師團不日就要登陸朝鮮。


    日本內閣在第一階段的作戰失利後,根據戰爭態勢,立即於國內啟動應急預案,征召了五個師團的第二批部隊。分別是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師團。其中第七師團因為俄國人得到了室蘭港的緣故,被留在了北海道,其它四個師團則按計劃分批被運送到朝鮮。不過在第十、第十一兩個師團準備運送的時候,日軍常備艦隊奉命南下,所以日本又開始了之前的辦法,準備將部隊通過尚未被大清海軍控製的海域,部署到朝鮮。


    26日,川上操六在分析了當前的作戰形式後認為,日軍已經不可能在臨津江以北地區抵擋住清軍的進攻,於是他立即命令仍在堅持作戰的第三、第四兩個師團及第九師團第十八旅團突圍,撤迴臨津江南岸。隨後,日軍開始向南突圍。


    但是日軍的行動有些晚了。


    在24日的反攻中,劉少卿的原計劃是由第一、第二兩個騎兵旅先配合步兵殲滅敵第九師團,然後兩個騎兵旅於板門店匯合,插入大城垌、板門一線,切斷日軍第三師團的退路。


    但隨後劉少卿發現,開城根本不是短時間能攻得下來的。


    開城古稱開京,曾是朝鮮高麗時代的京城,即使到了李朝,也曾作為京都存在過一段時間。對於這樣一座大城,而且裏麵至少有一萬兩千名精銳士兵駐守,所以想要在兩三天內攻克,以近衛軍目前的火力配置,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第一天的行動後,劉少卿就果斷放棄了拿下開城的行動計劃,將第二騎兵旅調往東線,沿臨津江包抄敵第四師團。這樣在中線包圍第四師團的部隊就變成三個步兵師、一個步兵旅加一個騎兵旅五萬餘人。考慮到這麽多兵力實在有些浪費,劉少卿隨即將第一一一步兵旅調往臨津江以南。對敵第十八旅團的圍殲則由第三師分出兩個團來,協助第一一二步兵旅、第一騎兵旅共同完成。


    26日,自高浪浦裏渡江的第一一一旅開始向西運動,準備對駐守汶山、栗穀裏的日軍第一師團第二旅團發動進攻。同時,該旅派出一支偵查小分隊繞過日軍防線,希望聯係上正在向漢城進發的暫編第十三旅。


    27日,隨著北岸的日軍逐漸被吃掉,越來越多的清軍渡過了臨津江。川上操六明白,他已經不可能再見到黑川通軌和大島久治兩位師團長了。為了避免第二旅團麵臨同樣的命運,川上操六命令日軍向漢城撤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