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二日,楊勇師一萬五千餘人到達朝鮮平壤。


    在平壤城外迎接的是被袁世凱挾持來的大院君李昰應、朝鮮平安道觀察使閔丙奭和中國官員袁世凱等人。


    舍棄了繁瑣的禮儀,楊勇迫不及待的詢問:“現在朝鮮的局勢如何?”


    袁世凱上前兩步道:“迴大人的話,據我等探聽的情報來看,日軍現已增兵至兩萬餘人,正在前往平壤的路上,如果正常的話,兩日後,將到達平壤外圍。”


    楊勇看了看這人。“袁大人?”


    他聽剛才的介紹,這人叫袁世凱,是大清派駐朝鮮的大臣。


    袁世凱半彎著腰,沒抬頭,做了個揖禮:“正是下官。”


    楊勇想了想,道:“袁大人客氣了,如果按照大清的官製,我隻是從四品的遊擊,我家公子……對不起,習慣了。就是劉大人,他才是三品。”


    袁世凱微微一笑,道:“無妨。正是因為對劉大人的敬仰之情,袁某禮敬將軍也是應當的。咱們先不說這些,袁某知道朝廷大軍將至,已經在城內安排好了住所,請大人和大軍入城先休息,然後下官將當前情況詳細跟將軍解說。”


    楊勇知道沒有在城外駐足談軍務的道理,於是行了一個軍禮,道:“那就有勞袁大人了。”


    袁世凱道:“無妨,將軍請。”


    “大人請……。”


    倆人嘮得挺好,把大院君等人給忘了。


    楊勇不知道,袁世凱之所以這樣客氣,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楊勇從初生就在黑旗軍,長到十三歲就開始跟著黑旗軍轉戰北圻,之後就跟著劉少卿進了京,然後是軍校、新軍,所以他沒啥感覺。


    但是別人不一樣。


    隻看現在朝鮮大院君和觀察使兩人在近衛軍麵前抖的篩子似的,就知道一支肅殺、威武的大軍在高麗棒子的心中是什麽地位,會給這個國家、這裏的人民和官員帶來什麽樣的心理壓力。


    袁世凱敬的不是楊勇,甚至不是那個他本身就崇拜的劉少卿。而是這支軍隊!


    清軍大隊進城,平壤舉城跪迎,城內鴉雀無聲,隻有近衛軍士兵的腳步聲,整齊,而又沉穩有力。


    袁世凱確實是一個能臣。在短短的時間裏,竟然平壤城內開辟出一塊兒足夠近衛軍紮營的空地。不過營房就別想了。袁世凱倒是想把別人的房子拿過來安置近衛軍官兵,但是之前隨他一起入朝的團長王學兵告訴他,近衛軍有紀律,絕不會接受這樣的安排,所以作罷。


    安頓好士兵,楊勇召集手下兩個旅長還有副師長、參謀長,一起到袁世凱事先安排好的指揮室裏,迫不及待的向袁世凱詢問其朝鮮現在的局勢。


    “日軍已經占了漢城,變起倉促,下官隻來的及帶大院君衝出重圍逃迴平壤,但城內的朝鮮其它官員,包括國王、王後,恐均已就難。”


    朝鮮君臣死不死楊勇才不管:“我隻想知道現在日軍的情況,還有,朝鮮有沒有組織抵抗或者反擊。你的手下呢?之前不是入朝一個團麽,現在在那裏?”


    袁世凱道:“我和王團長突圍時,漢城內有日軍不足五千人,次日即增至七千餘人。五日前,探馬迴報,日軍已增兵至兩萬餘人。其中大部正在北進的路上。至於朝鮮軍兵,腐朽不堪,根本無法抵禦日軍。我部共有近衛軍一個團並慶軍老營兩千餘人,但之前因為全州變亂,一半兒的兵力前往全州平亂,日軍攻漢城時、還有突圍時也損失了一些兄弟,故現在身邊僅有兩千人。”


    “好。再請袁大人給我介紹一下平壤的情況。”


    袁世凱道:“早有準備。將軍請看。”


    說著,示意王學兵將一份地圖取出,攤開在桌子上。


    “平壤是朝鮮平安道首府,城市山環水抱,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再加上城牆高大堅固,因此易守難攻。平壤共有城門六座:南為朱雀門,西南為靜海門,西北為七星門,北為玄武門,東為長慶門,東南為大同門。其中玄武門跨是牡丹峰修築,由於牡丹台緊靠城牆,因而此處十分關鍵。不過我們兵精糧足,隻要我們布置好兵力,足以以逸待勞,擊退來犯之敵。”


    楊勇一邊聽袁世凱講著地形和平壤的基本情況,一邊在地圖上比劃著。這本地圖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近衛軍之手,所有的尺寸、細節甚至海拔、坡度都很清楚的體現了出來,另外,還在圖上標注了若幹適合於炮兵陣地的地方,以備參考,可謂十分詳盡。


    “大致情況我了解了,不過我還需要去親自確認一下地形,所以還得有勞袁大人。”


    袁世凱道:“不妨,不妨。”


    說著話,幾人一起走出房間。參謀長張偉叫來警衛連和十幾名作戰參謀,又叫上了炮團團長,一行人開始考察地形。


    大同門外。


    楊勇看著對岸的船橋裏,對手下的參謀道:“那塊位置十分重要,既可以成為我們防守平壤東麵的前沿陣地,又可以成為之後反攻漢城的橋頭堡,所以必須控製在我軍手中。馬上命令部隊在大同門外大同江麵搭浮橋一座,聯通兩地,同時在大同江南岸構築堡壘,由一旅派遣兩個團把守陣地,旅長劉鋒親自指揮。”


    一旁的參謀飛速的將命令記下來,然後去傳達了。劉鋒則馬上迴城召集士兵,準備渡江。


    “城南外廓也需要建築堡壘、戰壕,作為南麵第一道防線。由一旅剩餘的一個團再加上二旅的一個團駐守,由張參謀長指揮。”


    “是!”


    “城北牡丹台修築堡壘一處,牡丹台外側沿丘陵高地自東北向西北修堡壘四處,由第二旅兩個團駐防,旅長王喜軍指揮。”


    “是!”


    “剩下的內城之景昌門至七星門一線,由我率領師直屬隊駐守。”


    分配完防禦任務,各旅、團便開始構築陣地。袁世凱也請閔丙奭安排朝鮮民夫協助清軍修築堡壘和炮兵陣地,同時為大軍安排夥食。


    近衛軍官兵本身就訓練過土木作業,而且師裏麵還配屬了工兵團,再加上城內的數萬民夫,短短兩天時間,平壤防線便初步建好了。


    24日,由大島義昌少將率領的混成第九旅團約六千人,到達平壤大同江南岸。


    隨後,第五師團本隊由師團長野津道貫親自率領,由江西郡進攻平壤西南麵;陸軍少將立見尚文率領的第十旅團主力由麥田店渡大同江,繞攻平壤東北;步兵第十八聯隊長佐藤正大佐指揮的順安支隊約三千人渡過大同江後,進至平壤西北之順安,意圖切斷清軍向義州的退路。並與立見尚文之朔寧支隊會合,共同擔當平壤北麵的攻擊任務。


    平壤城外。山縣有朋通過望遠鏡遠遠看著清軍修建好的防禦陣地,長歎一聲:“我們來晚了啊……”


    野津道貫一低頭:“非常抱歉,閣下。因為征召的朝鮮夫役在前進途中大量逃跑,使得輜重運輸緩慢,耽誤了時間。”


    日軍在朝鮮所遇到的情況山縣有朋自然清楚的很,事實上北上的日軍在其行進途中所遇到的問題遠不止夫役的問題,還有給養缺乏之苦。例如第五師團,士兵每天的夥食除粗米飯外,副食毫無,僅以一匙鹽佐飯,甚至這勺鹽還是數日的配量。


    山縣有朋並沒有怪野津道貫的意思,“你已經盡力了。不過這樣一來,我們進攻平壤的戰鬥可能會進行的十分艱苦,萬一戰局極端困難,也絕不能為敵人所生擒,寧可清白一死,以示日本男兒之氣節,保全日本男兒之名譽。”


    “嗨!”


    周圍十幾位將、佐官員齊聲道:“為帝國盡忠,是我輩軍人的本分!”


    不過山縣有朋的話雖說是為了激勵日軍將土發揚武士道精神,卻也透露了他作為日軍主帥,對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並無絕對的把握。


    因為日軍缺乏補給——在來平壤的路上,山縣有朋已經知道了海軍在渤海海戰失敗,所以,不可能再像預定計劃那樣,由水路向自己補充補給了——所以戰爭準備的時間越長,就對日本越不利。


    事實上,這場由日本挑起的堵上國運的一戰,自始至終都是因為時間站在了中國一方,而不得不發動。


    經過了一天簡單的休息和準備,26日淩晨,日軍對平壤發動了總攻。戰役在大同江南岸(船橋裏)、玄武門和城西南三個戰場同時展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