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軍講究軍民一家,要求隻要是老百姓有要求,必須給出答複,所以衛兵明知道裏麵在開軍事會議,依然進來通報。


    馬金旭隨即道:“正好,我們這邊會議也開的差不多了,大家各自準備吧,我去看看鄉親們有什麽要求。”


    走出門外,隻見兩個老大爺領著幾個小夥子,正在那兒候著,看到馬金旭出來,雖然大家不知道這是多大的官,但看到人人都向他敬禮,知道起碼不會比縣太爺小了,便立刻上去磕頭。


    馬金旭疾走兩步扶起兩位老人,並示意其他幾個小夥子也起來,這才道:“大爺,咱之前不是都說過了麽,我們近衛軍不興磕頭。”


    老頭道:“你們當兵的講究敬禮,老漢知道,可老漢不是當兵的,見了大人怎能不磕頭?那不是亂了禮數,萬萬使不得。”


    馬金旭知道老人家一時半會兒轉不過這個彎兒來,也就不再堅持,隨即問道:“不知幾位來找我,所為何事?”


    老漢看了看身後,隨後道:“迴大人的話。今日老漢們看到抬下來那麽多的後生,知道這仗打的艱難。村裏的老娘們兒們都去幫著照顧傷員了,我們粗手粗腳的也幫不上忙,所以就想著,既然前麵傷了那麽多士兵,可能會缺人,所以老漢就帶著後生們來看看,看能不能幫上點兒忙。”


    後麵的年青人聽了老人講完話,也七嘴八舌的道:“是啊大人,我們也想跟著你們打東洋人,收下我們吧。”“是啊,我們能幫得上忙的,請收下我們吧。”


    近衛軍自光緒十三年第一次征兵以來,現在已經過去六年多了,新軍的政策早已通過各級衙門的宣傳深入人心——至少在直隸地區是這樣。所以很多農村的青年為了出人頭地,或者是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都踴躍報名。但之前皇帝也好、劉少卿也罷,都秉承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將近衛軍士兵的門檻設的比較高,所以很多青年雖然想吃這口飯,奈何不夠格。但現在這些青年踴躍參軍想必不是為了混口飯吃,是真的想要報國殺敵!


    但是馬金旭卻拒絕了。


    近衛軍的待遇極好,餉銀豐厚而且絕不欠餉。在軍營裏還有機會不斷學習,如果能憑借自身能力考進軍校,可以說全家不愁。就算是戰死沙場,家人也有專門的機構照顧。所以,直隸周邊地區希望能夠加入近衛軍的年青人極多。之前皇帝也好、劉少卿也罷,都秉承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將近衛軍士兵的門檻設的比較高,所以很多青年雖然想吃這口飯,奈何不夠格。但現在馬金旭拒絕他們,卻不是因為怕這些人的加入敗壞近衛軍的名頭或者說壞了規矩。


    對麵的日本人極不好打!雖然對方的戰術、裝備都不如近衛軍,而且近衛軍既占了地利、還以逸待勞,更不要提得道、失道的問題。可一天的交戰下來,近衛軍仍然傷亡三百多人。可見對方的實力。


    近衛軍的士兵都是久經訓練的戰士,尚且這樣,而這些年青人僅僅是身強力壯而已,不要說上戰場打仗,就連槍都沒有摸過。如果馬金旭同意他們加入,不是眼看著這些年輕人上去送死麽!


    可馬金旭越是不同意,老鄉們反而越是要上前線!


    這個老漢看上去也許是他們的頭,是族長或者鄉紳什麽的。此時道:“大人,請聽老漢一言。老漢等活了大半輩子,不是不知好賴的人。大人您是為了我們著想,鄉親們心裏都明鏡似得。但是請大人想一想,如果東洋小鬼子打破了灤南城,能不能給我們這些鄉裏人留一條活路?您的士兵都是好樣的,一個頂倆肯定沒問題,但是畢竟數量有限,而城外的小東洋,可是咱們的四五倍人數。老漢不是落自己的威風,但是像今天這樣下去,能撐多久?小老兒就是一句話,左右是個死,若是能拉兩個墊背的,值了!”


    老頭的話馬金旭竟然無法反駁。


    是啊,他知道城外的敵人是自己的數倍,也知道這場仗不好打,更是抱著成仁的決心來打這場仗的。可正向老人家說的,城破之日,這些戰火中活下來的鄉民,是不是還能繼續活下去?如果近衛軍沒有選擇在灤南抵抗,也許日軍會放過這些升鬥小民,但是既然仗打到這個份兒上,馬金旭可以肯定,日軍破城後,必定屠城!


    就像老頭說的,左右是個死,不如拉個墊背的!


    “好!既然這樣,那我就謝謝大家了!趙金東!”


    馬金旭說著,喊來了自己的警衛連長。“跟著大爺去,將願意扛槍一起打鬼子的漢子們都組織起來,抓緊時間教會他們使用槍械,做預備隊,隨時準備分往各個連隊!”


    趙金東一聽胸膛:“保證完成任務!”說完敬了個禮,轉身帶著鄉親們離開了旅部。


    日軍第二天的進攻更加兇猛。


    黑木為楨明顯已經放棄的所謂一個旅團的承諾。他將所屬第六師團的四個聯隊輪番拉上前線,從早至晚,不間斷的進行攻擊!


    清軍在當天晚上的後撤讓黑木為楨產生了錯誤的判斷,他認為,清軍所蒙受的損失不低於、甚至高於自身所受的損失,所以清軍迫不得已放棄了堅守了一天的陣地,在夜色中後撤。


    既然清軍已經出現了疲態,那麽如果自己進一步對其施加壓力,灤南城的清軍必然會潰敗,而黑木為楨堅信,隻要清軍的第一場潰敗出現,之後就必然會一場接著一場,出現連鎖反映,直至完全失敗。


    而且,黑木為楨計劃在攻克灤南後進行屠城,以加深清軍的恐懼,為今後的戰鬥創造對己方有利的客觀氛圍。


    當然,也算是為在第一天戰鬥中死去的戰士複仇!


    清軍的確是因為戰線的壓力主動後撤的,但撤到了第二條防線的清軍,其發揮出來的阻擊能力卻更加恐怖。


    第二天的防禦,馬金旭改變了一下戰術。他將近衛軍的火力進行了層級分派,七五炮和馬克沁負責在一千至一千五百米處進行戰場遮斷,並且負責打擊敵方間射火力;八二迫和六零迫負責一千至五百米處的戰場遮斷,並且負責打擊敵軍的直瞄火力或者機槍;步槍和輕機槍則負責五百米內的敵軍進攻。考慮到在和日軍進行刺刀搏殺時的高戰損率,馬金旭要求前沿陣地盡可能的使用彈藥壓製,避免和敵軍進行肉搏。


    馬金旭的戰術是盡可能的發揮近衛軍的火力優勢,打擊敵軍。從第二天的戰果來看,馬金旭的戰術無疑是成功的,日軍的傷亡人數接近第一天的一倍。但是,這一戰術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對彈藥的依賴!


    近衛軍從光緒十三年開始建立,到今年年初滿打滿算總共整編了大約十五個師不到二十萬人,但是按照載湉之前給劉少卿的規劃,到甲午之前至少要編製二十個師。而之所以現在的差距這麽大,其原因當然不是缺人,而是缺武器。準確的說,是缺少武器彈藥。


    京師機器局或者叫京師軍械總廠是伴隨著近衛軍一起發展起來的,從光緒十三年到現在,已經擴大了三次,尤其是在1892-1893這一年,京師軍械總廠的月產量已經達到七五炮三十門,六零、八二迫擊炮上百門,步槍三千支,馬克沁機槍十餘挺,輕機槍數十挺,各型炮彈上萬發,各種子彈三百多萬發。


    這些數據看上去很多,但如果考慮到京師軍械總廠需要供給黃河以北十多萬新軍所需,你就知道這一產量之不足了。


    就說步槍子彈,一名士兵的標準配置是八十發子彈,十萬新軍就需要八百萬發子彈,而八十發子彈在這樣的一場戰鬥中也就夠一名士兵打幾個小時的。


    至於機槍這樣的耗彈大戶,那就更沒辦法算了。


    當然,如果能夠再多兩年時間,清朝的彈藥儲備也許能獲得極大的改觀,但日本人偏偏沒有給大清這兩年的時間。


    所以,現在馬金旭的部隊開始出現彈藥危機!


    然而黑木為楨現在也同樣麵臨著嚴重的危機!他的部隊被打殘了!


    在白天,每一次發動對敵軍的衝鋒,都似乎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然而,日軍壓了一次、兩次……,最後一次,已經打紅了眼的黑木為楨甚至組織了一個聯隊的士兵頭綁白布進行敢死衝鋒,但這頭駱駝卻始終沒有倒!


    兩天的戰鬥下來,日軍的兵力損失達到五千多人,即使是對以擅打硬仗著稱的黑木為楨和第六師團來說,這樣的戰損率也足夠傷筋動骨了。騎兵部隊被全殲,炮兵在和清軍的炮兵進行炮戰時也基本損失殆盡,現在工兵和其他輔助兵種已經全部編入一線部隊了。而且,日軍也同樣存在彈藥不足的問題。


    在出征時,因為考慮到運力的問題,第二軍攜帶的彈藥並不充足,而兩天的強攻,黑木為楨的士兵現在人均僅有八發子彈了!


    攻占灤南,已經變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黑木為楨並沒有氣餒,而且他相信,正是因為自己的師團在這裏牽製了清軍大量的兵力,才有可能為大山大將占領唐山創造良機。


    是的,黑木為楨到現在依然相信,對麵的清軍至少是一萬人的兵力……也許,是兩萬人!那麽,以帝國之前所獲得的情報來看,直隸守軍的三分之一已經在這裏了。再考慮北京、天津這樣的地方所需要的守備力量,唐山的守軍必然不會太多。


    當然,即使是黑木,現在也認為大山大將已經無法進一步進攻天津或者北京了。


    日軍第二軍在樂亭沿海地區的登陸用了三天的時間,同時從樂亭整軍向唐山地區行進,路途上也用去了兩天的時間。五天的時間,足夠章高元的第五師乘火車增援唐山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接到命令,確認章高元部一定能夠趕在日軍前麵駐防唐山,馬金旭也不可能離開唐山到灤南來打阻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