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驗收完畢後,劉少卿又視察了豐台新兵營。
這一次的新兵從招募到訓練,都是馮國璋一手經辦。
近衛軍從組建開始,新兵的主要兵源就在直隸、山東一帶。其主要原因一是就近,二是這裏的兵員素質以當時的標準來看,還算甚佳。
所謂山東的好漢、河北的豪傑,這些來自山東、幽燕的子弟,一個個都是身體結實,而且在冀中一帶,民間教育氣氛極其濃厚。按照另一個時空的統計數據,在一九四九年之前,冀中百姓的平均識字率,都遠遠高過全國平均水準。而在這一時空,因為近衛軍的待遇、地位遠遠好於其他練軍,所以這些新兵有的甚至在報名前就參加了培訓班,不少都有簡單的文化。
而且直隸、山東的百姓,武風也相當濃厚,比如說滄州這個地方,都有鏢不喊滄州的說法。民間少林會之類的習武組織,村頭穀場,到處都是。所以近衛軍新兵的素質,可以說在當時大清軍隊當中,也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最主要的是,這支新軍,沒有那些各係軍隊陳腐的關係糾纏,完全是全新的。自然就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劉少卿從士兵的隊列、搏擊、射擊到營房的內務、學習、夥食,各個方麵都不厭其煩的進行了檢查。因為他知道,近衛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以皇帝現在如此器重他,甚至願意自己的妹妹下嫁,其原因無非就是這支軍隊而已。
在豐台新兵營的檢查一直持續到深夜,劉少卿還順便來了一次夜間緊急集合。
這一次的緊急集合讓劉少卿對馮國璋的訓練完全放了心。因為集合的效率完全達到了近衛軍的要求。而且,劉少卿在士兵們集合之後還專門檢查了士兵的服裝已經營房,確認一下這些士兵是不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早有準備。
檢查的結果確定士兵們確實沒有弄虛作假。這從他們的衣服和被褥就能判斷出來。提前做好準備的話衣服一定是皺皺巴巴的。
第二天,劉少卿帶著熬夜做好的折子,進宮去見光緒。
“一個步兵營包括營部及營部直屬連,之外下轄三個步兵連。營部包括包括正、副長官和五名作戰參謀,營部直屬連包括一個十人的醫務隊……。”
念到這裏載湉抬頭看了一看劉少卿:“看來這一次將醫務女兵配置到整訓營讓你受益匪淺啊。”
劉少卿嘿嘿笑道:“還是皇上您高瞻遠矚,創立了醫務兵這一編製。臣以為,這一安排不但能在日常提高士兵的凝聚力和訓練積極性,在戰時更能大大提高戰士的戰地生存性,對部隊的建設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載湉對劉少卿的馬屁自動免疫,但對後麵的話卻很重視,以至於小皇帝,哦不,現在是年輕的皇帝陛下,開始思考要不要開始研製一些消炎和急救藥品以滿足將來戰爭的需要。
就這麽舉著折子愣了一會神兒,最終他決定還是暫緩藥物的開發。畢竟現在大清的工業、科技實力還剛剛起步,現在就拿出這些,容易為他人作嫁衣,反倒便宜了西方啊。
還是繼續看折子。
“營部還有警衛排,不過你這警衛排要編製六十個人,是不是多了?”
劉少卿連忙道:“迴皇上,這警衛排在作戰期間除了要負擔營部的保衛工作,還要負責戰場的偵查和通訊工作,另外,這一個排在關鍵時刻還要作為預備隊上一線,所以,這個人數不多。”
載湉對軍事不太懂,但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好吧。嗯,還要有一個炊事班和一個五十人的營火力支援排。這樣一來營部差不多就要一個連的人數了。”
“是,這裏麵的火力支援排主要裝備新研製的六十毫米迫擊炮,該炮的實驗已經完成,各項數據指標在另外一份折子裏。”
載湉苦笑道:“這些數據朕又不懂,你還是簡單說說吧。”
“嗻。這款炮最大的優點在射速和重量上,可以作為步兵進攻的隨行支援火力,同時也能作為陣地防守的隨行火力。所以,臣在每個步兵營中配置了四門該款火炮。缺點是射程有些短。”
載湉想了想:“你把六十毫米迫擊炮部署到營一級,那麽團一級的就應該是81毫米的了吧?可是按照我們當初的設計,七十五毫米的快炮是作為師屬支援火力的,那麽旅一級的火力你打算怎麽配置?”
劉少卿道:“迴皇上,臣其實是打算將馬克沁機槍部署在團一級,而將七十五毫米炮和八十一毫米炮都放在旅這個層級。目前我們雖然已經開始著手建設師這一級的作戰指揮係統,但當前最靈活的指揮層級其實還是旅,所以在未來五年之內的戰爭中,旅這個層級將會是我們在戰場一線的核心,所以對火炮的需求主要在數量。而師一級的炮火支援,可以在將來整合75毫米野炮甚至105毫米榴彈炮,這樣的火力優勢也比較適合我們和假想敵軍隊的步兵師進行對抗。”
所謂的假想敵自然指的是日本和俄國,根據大清的情報顯示,日本當前的師團編製大約為一萬二千名士兵到一萬四千名士兵,俄國也差不多是如此。劉少卿基於對日本軍隊的訓練和裝備分析,認為一個整編整訓過後的步兵旅應該在陣地防守中能夠抵抗這樣一個師團的進攻。
不過載湉對這一分析顯然不是十分信服。
“我們一個步兵旅有多少兵力?”
“迴皇上,大約是七千多人。”
“七千?!”載湉道:“你打算用七千人去對抗日本的一萬四千人?你以為現在的日本陸軍還是像十年前的法國陸軍那樣的二把刀?他們有極其強烈的戰鬥意誌和全麵的戰術訓練。朕以為,我們能夠用一個師來對抗對方的一個師就不錯了!這也是為什麽朕一定要編組步兵師的原因!這你應該清楚啊!”
光緒設想的一個步兵師差不多一萬六千人,這樣的編製拿來對付日本的一個師團,劉少卿認為有些小題大做了。
“皇上,我們的步兵旅雖然隻有對方兵力的一半兒,但是在火力配置上,我們卻優於對方。首先是火炮。七十五毫米的過山快炮在一個步兵旅中就部署了十二門,同時,在旅一級的編製中還有十二門八十一毫米迫擊炮和三十六門六十毫米迫擊炮,這樣配置的炮火無論是在射程方麵還是在射速和火力密度方麵都大大優於對方。在作戰時步兵旅甚至還可以得到獨立重炮團的支援。”
事實上,在劉少卿規劃的步兵師一級的重炮團中,本身編製的的兩個75野戰炮兵營就是可以分開使用,作為戰時步兵旅的支援火力的。
“而且,”劉少卿繼續道:“在機槍這一持續射擊武器的配置上,日軍就更加不可能和我軍比擬了。我軍僅在營一級的部隊中就部署了六挺輕機槍,而在團屬的火力連中還有六挺馬克沁,這早已遠遠超過日軍配屬的哈氣凱斯機槍的火力了。另外,單兵步槍的火力也大大優於日軍,畢竟,日軍使用的還是單發步槍,而我們不但裝備的是連發步槍,每名士兵還能裝備四枚手榴彈。在這樣壓倒性的火力配置麵前,我認為我們的一個步兵旅足以抵抗敵軍一個師團的進攻。”
“不!”載湉堅定的否定了劉少卿的論述。
“你提供的隻是數據,是紙麵上的數字羅列,這在實際戰爭中根本沒用。如果僅僅擺擺數字就能獲取勝利,那麽擁有四萬萬人民的中國早就成為世界的霸主了。一場戰爭的勝敗,武器隻是其中的一個因素,真正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還是在人,也就是部隊。這包括正確的技戰術的使用,也包括士兵的軍事素養和戰鬥意誌。而日本人我不能說技戰術就一定比你高,但是我知道,日本士兵的軍事素養和戰鬥意誌……”
在這裏載湉頓了頓,以加強他的語氣。
“尤其是戰鬥意誌,絕對絕對不能輕視!”
在這個時空,恐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日本士兵的能力了。如果說抗日戰爭是一個發達工業國對一個農業國的蹂躪,那麽日俄戰爭呢?一個剛剛興起的工業國戰勝了老牌工業帝國,好吧,俄國並沒有全部動員,而且他還有國內的問題,但是別忘了,那可是號稱‘歐洲壓路機’和‘歐洲憲兵’的俄國啊!
因為心情的緣故,載湉甚至沒有發現自己將第一人稱改成了‘我’,但是劉少卿卻發現了,不過這一疏忽讓他以為皇上是暴走了。
皇上如此的堅持,劉少卿自然不可能在反駁,在反駁就屬於找尅了。
“是,臣明白了。不過,如果將馬克沁和七十五毫米步兵炮逐級下放,那麽我們在師屬火力中就很難做出配置了。德國人的重炮雖然能夠在明、後兩年到位,但是一是數量上不足以配備所有的步兵師,另外運輸也很成問題。而且,我們的後勤也難以支撐。這不僅僅指運輸,還包括生產。”
現在因為軍隊的擴編,京師機械總局的產能已經跟不上了,朝廷已經開始動員江南製造總局、安慶軍械廠、濟南軍械局開工生產步槍和子彈了。所以劉少卿新設計的輕型機槍采用的就是步槍彈,其原因就是為了減少後勤壓力。
大清的工業力量畢竟剛剛發展,這一點,就是外掛也幫不上忙。
對於這一點載湉也隻能暫時妥協:“好吧,那麽,火力的配置暫時不變,另外還要加快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試製。”
“一百二十毫米炮現在隻要等設備到了,就能開始試製,皇上放心,臣已經在師屬炮兵團中留了它的位置。”
“好吧,那麽,說說部隊整編的事情吧。”
這一次的新兵從招募到訓練,都是馮國璋一手經辦。
近衛軍從組建開始,新兵的主要兵源就在直隸、山東一帶。其主要原因一是就近,二是這裏的兵員素質以當時的標準來看,還算甚佳。
所謂山東的好漢、河北的豪傑,這些來自山東、幽燕的子弟,一個個都是身體結實,而且在冀中一帶,民間教育氣氛極其濃厚。按照另一個時空的統計數據,在一九四九年之前,冀中百姓的平均識字率,都遠遠高過全國平均水準。而在這一時空,因為近衛軍的待遇、地位遠遠好於其他練軍,所以這些新兵有的甚至在報名前就參加了培訓班,不少都有簡單的文化。
而且直隸、山東的百姓,武風也相當濃厚,比如說滄州這個地方,都有鏢不喊滄州的說法。民間少林會之類的習武組織,村頭穀場,到處都是。所以近衛軍新兵的素質,可以說在當時大清軍隊當中,也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了。最主要的是,這支新軍,沒有那些各係軍隊陳腐的關係糾纏,完全是全新的。自然就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劉少卿從士兵的隊列、搏擊、射擊到營房的內務、學習、夥食,各個方麵都不厭其煩的進行了檢查。因為他知道,近衛軍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以皇帝現在如此器重他,甚至願意自己的妹妹下嫁,其原因無非就是這支軍隊而已。
在豐台新兵營的檢查一直持續到深夜,劉少卿還順便來了一次夜間緊急集合。
這一次的緊急集合讓劉少卿對馮國璋的訓練完全放了心。因為集合的效率完全達到了近衛軍的要求。而且,劉少卿在士兵們集合之後還專門檢查了士兵的服裝已經營房,確認一下這些士兵是不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早有準備。
檢查的結果確定士兵們確實沒有弄虛作假。這從他們的衣服和被褥就能判斷出來。提前做好準備的話衣服一定是皺皺巴巴的。
第二天,劉少卿帶著熬夜做好的折子,進宮去見光緒。
“一個步兵營包括營部及營部直屬連,之外下轄三個步兵連。營部包括包括正、副長官和五名作戰參謀,營部直屬連包括一個十人的醫務隊……。”
念到這裏載湉抬頭看了一看劉少卿:“看來這一次將醫務女兵配置到整訓營讓你受益匪淺啊。”
劉少卿嘿嘿笑道:“還是皇上您高瞻遠矚,創立了醫務兵這一編製。臣以為,這一安排不但能在日常提高士兵的凝聚力和訓練積極性,在戰時更能大大提高戰士的戰地生存性,對部隊的建設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載湉對劉少卿的馬屁自動免疫,但對後麵的話卻很重視,以至於小皇帝,哦不,現在是年輕的皇帝陛下,開始思考要不要開始研製一些消炎和急救藥品以滿足將來戰爭的需要。
就這麽舉著折子愣了一會神兒,最終他決定還是暫緩藥物的開發。畢竟現在大清的工業、科技實力還剛剛起步,現在就拿出這些,容易為他人作嫁衣,反倒便宜了西方啊。
還是繼續看折子。
“營部還有警衛排,不過你這警衛排要編製六十個人,是不是多了?”
劉少卿連忙道:“迴皇上,這警衛排在作戰期間除了要負擔營部的保衛工作,還要負責戰場的偵查和通訊工作,另外,這一個排在關鍵時刻還要作為預備隊上一線,所以,這個人數不多。”
載湉對軍事不太懂,但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好吧。嗯,還要有一個炊事班和一個五十人的營火力支援排。這樣一來營部差不多就要一個連的人數了。”
“是,這裏麵的火力支援排主要裝備新研製的六十毫米迫擊炮,該炮的實驗已經完成,各項數據指標在另外一份折子裏。”
載湉苦笑道:“這些數據朕又不懂,你還是簡單說說吧。”
“嗻。這款炮最大的優點在射速和重量上,可以作為步兵進攻的隨行支援火力,同時也能作為陣地防守的隨行火力。所以,臣在每個步兵營中配置了四門該款火炮。缺點是射程有些短。”
載湉想了想:“你把六十毫米迫擊炮部署到營一級,那麽團一級的就應該是81毫米的了吧?可是按照我們當初的設計,七十五毫米的快炮是作為師屬支援火力的,那麽旅一級的火力你打算怎麽配置?”
劉少卿道:“迴皇上,臣其實是打算將馬克沁機槍部署在團一級,而將七十五毫米炮和八十一毫米炮都放在旅這個層級。目前我們雖然已經開始著手建設師這一級的作戰指揮係統,但當前最靈活的指揮層級其實還是旅,所以在未來五年之內的戰爭中,旅這個層級將會是我們在戰場一線的核心,所以對火炮的需求主要在數量。而師一級的炮火支援,可以在將來整合75毫米野炮甚至105毫米榴彈炮,這樣的火力優勢也比較適合我們和假想敵軍隊的步兵師進行對抗。”
所謂的假想敵自然指的是日本和俄國,根據大清的情報顯示,日本當前的師團編製大約為一萬二千名士兵到一萬四千名士兵,俄國也差不多是如此。劉少卿基於對日本軍隊的訓練和裝備分析,認為一個整編整訓過後的步兵旅應該在陣地防守中能夠抵抗這樣一個師團的進攻。
不過載湉對這一分析顯然不是十分信服。
“我們一個步兵旅有多少兵力?”
“迴皇上,大約是七千多人。”
“七千?!”載湉道:“你打算用七千人去對抗日本的一萬四千人?你以為現在的日本陸軍還是像十年前的法國陸軍那樣的二把刀?他們有極其強烈的戰鬥意誌和全麵的戰術訓練。朕以為,我們能夠用一個師來對抗對方的一個師就不錯了!這也是為什麽朕一定要編組步兵師的原因!這你應該清楚啊!”
光緒設想的一個步兵師差不多一萬六千人,這樣的編製拿來對付日本的一個師團,劉少卿認為有些小題大做了。
“皇上,我們的步兵旅雖然隻有對方兵力的一半兒,但是在火力配置上,我們卻優於對方。首先是火炮。七十五毫米的過山快炮在一個步兵旅中就部署了十二門,同時,在旅一級的編製中還有十二門八十一毫米迫擊炮和三十六門六十毫米迫擊炮,這樣配置的炮火無論是在射程方麵還是在射速和火力密度方麵都大大優於對方。在作戰時步兵旅甚至還可以得到獨立重炮團的支援。”
事實上,在劉少卿規劃的步兵師一級的重炮團中,本身編製的的兩個75野戰炮兵營就是可以分開使用,作為戰時步兵旅的支援火力的。
“而且,”劉少卿繼續道:“在機槍這一持續射擊武器的配置上,日軍就更加不可能和我軍比擬了。我軍僅在營一級的部隊中就部署了六挺輕機槍,而在團屬的火力連中還有六挺馬克沁,這早已遠遠超過日軍配屬的哈氣凱斯機槍的火力了。另外,單兵步槍的火力也大大優於日軍,畢竟,日軍使用的還是單發步槍,而我們不但裝備的是連發步槍,每名士兵還能裝備四枚手榴彈。在這樣壓倒性的火力配置麵前,我認為我們的一個步兵旅足以抵抗敵軍一個師團的進攻。”
“不!”載湉堅定的否定了劉少卿的論述。
“你提供的隻是數據,是紙麵上的數字羅列,這在實際戰爭中根本沒用。如果僅僅擺擺數字就能獲取勝利,那麽擁有四萬萬人民的中國早就成為世界的霸主了。一場戰爭的勝敗,武器隻是其中的一個因素,真正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還是在人,也就是部隊。這包括正確的技戰術的使用,也包括士兵的軍事素養和戰鬥意誌。而日本人我不能說技戰術就一定比你高,但是我知道,日本士兵的軍事素養和戰鬥意誌……”
在這裏載湉頓了頓,以加強他的語氣。
“尤其是戰鬥意誌,絕對絕對不能輕視!”
在這個時空,恐怕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日本士兵的能力了。如果說抗日戰爭是一個發達工業國對一個農業國的蹂躪,那麽日俄戰爭呢?一個剛剛興起的工業國戰勝了老牌工業帝國,好吧,俄國並沒有全部動員,而且他還有國內的問題,但是別忘了,那可是號稱‘歐洲壓路機’和‘歐洲憲兵’的俄國啊!
因為心情的緣故,載湉甚至沒有發現自己將第一人稱改成了‘我’,但是劉少卿卻發現了,不過這一疏忽讓他以為皇上是暴走了。
皇上如此的堅持,劉少卿自然不可能在反駁,在反駁就屬於找尅了。
“是,臣明白了。不過,如果將馬克沁和七十五毫米步兵炮逐級下放,那麽我們在師屬火力中就很難做出配置了。德國人的重炮雖然能夠在明、後兩年到位,但是一是數量上不足以配備所有的步兵師,另外運輸也很成問題。而且,我們的後勤也難以支撐。這不僅僅指運輸,還包括生產。”
現在因為軍隊的擴編,京師機械總局的產能已經跟不上了,朝廷已經開始動員江南製造總局、安慶軍械廠、濟南軍械局開工生產步槍和子彈了。所以劉少卿新設計的輕型機槍采用的就是步槍彈,其原因就是為了減少後勤壓力。
大清的工業力量畢竟剛剛發展,這一點,就是外掛也幫不上忙。
對於這一點載湉也隻能暫時妥協:“好吧,那麽,火力的配置暫時不變,另外還要加快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試製。”
“一百二十毫米炮現在隻要等設備到了,就能開始試製,皇上放心,臣已經在師屬炮兵團中留了它的位置。”
“好吧,那麽,說說部隊整編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