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關係史上,日本方麵一直非常重視情報工作,他們成功地在中國尋找到眾多中國間諜,為日本製定對華政策提供最有效的服務,這類業績至今仍備受史家甚至影視娛樂界的關注——比如‘色戒’中愛國少女想要刺殺的‘易先生’。
而在晚清駐日使臣中,居然也有成功地雇用日本間諜的,這實屬鳳毛麟角。
田辺太一出身於幕府儒學者家庭,受到被稱為後世幕府三傑之一的水野忠德的器重,參與幕末與法國等國的鎖港談判等,慶應3年任駐法公使館書記官。明治政府成立後,應新政府之請,明治3年正月委以外務少丞之重任,明治7年任外務省新設立的紀錄局長之職。明治7年在中日台灣事件交涉中,曾隨大久保利通來華協助談判。明治10年任外務大書記官、公信局長。明治12年供職駐華使館,一度出任駐華代理公使,明治15年迴國,明治16年9月任元老院議官。
從他的履曆可以看出來,田辺太一和中國的聯係在徐承祖赴日之前就已經很深入了,當時他接觸的是前任大清駐日大使黎庶昌。
1883年,時任日本外務大書記官的田辺太一曾來中國使署訪問黎庶昌,交談中法越事上的前景,這便是常為人道的‘黎——田辺會談’。這次會談中,田辺首次提出兩國或中日美三國共同保護朝鮮以防俄,並說這是當今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
但黎庶昌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處理‘琉球’問題,同時他認為俄國在朝鮮也無甚大利可圖,其國勢偏重西方,因而可以預見,俄國不至於對朝鮮輕易發難。
此時的中國上到光緒,下到群臣,都還不知道俄國已經開始調整國策。所以黎庶昌仍然認為如果俄國有吞噬朝鮮的誌向,那麽‘以一國保護不見為少,以兩國保護亦未必即見為多’。同時指出中日兩國“現因琉球之故,尚齟齬未協,又安能為此說乎?”進而提出:“如貴國能退還琉球,或有商議,亦未可定。”
日本人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為了占便宜,哪能便宜沒占著反倒失了琉球?自然不可能答應黎庶昌的要求。
雖然此次交談無果而終,但由此可見在兩年前日本就已經提出了‘共同應對’的思路,作為日本政界的第一人,伊藤博文又怎麽能不清楚這一策略。
既然日本國內對朝鮮早有策略,那麽始作俑者的田辺太一為什麽‘出賣情報’給徐承祖就顯而易見了——這不過是一個圈套而已。
而李鴻章很明顯已經落進了圈套裏。
之後的幾天,伊藤博文開始興致勃勃的和李鴻章商談如何共同撤兵,暫且不提“以前之事”了。
因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撤兵談判一度相當順利。
談判期間,李鴻章還特意提到上年“駐日欽差徐大人”與外務卿井上馨有關撤兵問題的會談,以及對清政府的影響,表明清政府已改變立場,潛台詞中希望重提共同防禦的策略。
李鴻章的想法正中伊藤博文的下懷。
伊藤博文對李鴻章和清廷的研究可謂透徹至極。他知道,如果直接談‘共同防禦’,很可能像當年對黎庶昌一樣,直接被否決,最後日本竹籃打水一場空。倒不如談撤兵,讓朝鮮真空。這樣一來,清廷反而會擔心俄國人趁虛而入。
退一步講,就算是清廷不同意‘共同防禦’,至少伊藤博文可以達到朝鮮真空的政治目的,這也為他的後繼‘扶植一個親日的政黨,作為日本代言人登上朝鮮政治舞台,用朝鮮人為日本謀求利益’的政策留下了空間。
一切水到渠成,李鴻章和整個大清官場已經一步步走近了伊藤博文精心設計的陷阱。然而就在伊藤博文準備更進一步,和李鴻章就‘共同防禦’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的時候,一封電報卻使即將簽約的中日談判蒙上了不可預知的變數。
電報是總理衙門發來的——英國人決定派兵占領朝鮮巨文島,並在島上修築工事,以防備俄羅斯海軍南下、侵擾香港。
英國占領巨文島的決定是在四月初定下來的,清朝駐英國大使曾紀澤一獲知這一消息,就立即發報迴國告知了總理衙門。
養心殿,軍機處五位大臣齊聚,加上毓慶宮侍講、大學士、帝師翁同龢,現在在京的核心朝臣都聚齊了。
英國人突然插手朝鮮,這件事兒影響太大了,奕譞根本無法獨自處理,必須上奏皇帝,召集所有軍機大臣一同議事。
“1882年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締結三國同盟,進一步阻礙俄國的西進。至此俄國全麵將目標盯準亞洲,並製訂了所謂“南下政策”。沙俄的南下政策不可避免的與在亞洲有傳統優勢的英國的利益產生嚴重抵觸,於是在亞洲形成了英俄爭霸的局麵。”
在總理衙門幹了這麽久,奕譞雖然在處理外交上仍顯能力不足,但是在各國事務上麵多少也初窺門徑,不再是完全的兩眼一抹黑。對這次英國人準備在朝鮮采取的行動,他多少收集了一些背景材料,以便於討論和皇上做出抉擇。
廳堂的地上鋪著一幅巨大的亞洲地圖,這是根據英國人出版的地圖用織錦的方法等比例擴大的。奕譞粘在地圖上,手持一根細杖指了指新疆以西的地方,道:“首先是俄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逼近英國勢力範圍波斯和阿富汗,而在東亞地區,俄國則竭力謀取南方的不凍港……”
1884年與朝鮮締結《朝俄修好通商條約》後,利用朝鮮王室產生的親俄傾向開始向朝鮮半島滲透。同年,俄國出兵占領了阿富汗北部的莫夫,進而與英國支持的阿富汗王國發生軍事衝突,俄國獲勝。
1885年3月底,俄軍進逼班吉綠洲,英俄在阿富汗的矛盾日益尖銳,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向議會提出了撥款1100萬英鎊的要求,並計劃由黑海進攻俄國。隨後,作為戰略上的配合,英國計劃聲東擊西,在東亞采取軍事行動,以牽製俄國在亞洲的擴張,緩解俄國對阿富汗及印度的壓力,並構築對俄作戰的軍事基地。
這也是為什麽英國會不遺餘力的推動中、法和談,因為它需要遠東有一個平穩、安全的後方,以便於自身和俄國之間的角力。
“這麽說,英國人很可能會和俄國開戰了?”
中法戰爭好不容易才進入到和談階段,士鐸最擔心的就是可能到來或者爆發的另一場戰爭。士鐸的能力本就不足以領導軍機處,被趕鴨子上架硬挺在這個位置上,這一年來實在是難熬,要是在爆發一場大戰,他懷疑自己會不會就這樣‘英年早逝’。
許庚身想了想,插話道:“未必。英國人擺出這個樣子來,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俄國人知難而退。如果真想打仗,在阿富汗就可以和俄國開戰了,不用非等到現在。”
孫毓汶也道:“臣也是如此看。俄國人號稱‘歐洲蒸汽壓路機’,其陸軍實力堪稱世界第一,英國雖然強大,但在內陸也不敢獨自和俄國開戰。文宗三年,歐洲各國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製權而爆發了一場大戰,英國聯合法國、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等多個國家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尚且一直持續三年才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期間英、法聯軍共投入六十餘萬兵力,而俄國人竟然投入了一百二十萬人!俄國陸軍的實力可見一斑!”
孫毓汶出入軍機時隻是見習行走,沒想到短短一年的時間,其在軍事和各國關係上麵竟然能有如此深的認知,可見其用心。包括載湉在內,眾人心中頓時有了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
“英法聯軍竟然投入了六十餘萬兵力?”額勒和布驚訝的重點在這兒,作為年齡最大的軍機大臣,他對當年英法聯軍侵華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感受似乎比其他人都要深一些,而那一次,英法不過投入了一萬多人,便能將大清打的狼狽不堪。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全軍覆沒,鹹豐皇帝倉惶北狩,帝都被占領,圓明園等三大皇家園林被搶劫一空並被付之一炬。這樣的經曆,任何一個有心之人都不可能輕易忘懷。
兩相一對比,俄國陸軍的作戰能力讓幾位軍機大臣倒抽了一口冷氣。
士鐸最擔心的就是打仗,此時忍不住道:“那這麽說來,俄國人根本就不拍英國,這樣一來,如果英國強要派兵,俄國豈不是也會派兵?”
“朝鮮不同……”許庚身補充道:“朝鮮和俄國並不相連,俄國如果要想派兵,必須要通過海運。而且俄國意圖染指朝鮮,其目的也是為了港口。而在海上,英國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所以這一次英國興師動眾想要在巨文島修建基地,也正是存著以海製陸的打算。在這方麵,俄國比英國人差很多,所以臣以為俄國未必會同時派兵。”
許庚身是兵部尚書,軍事方麵,他的眼光和見識在幾位軍機大臣中可以說是最好的。
士鐸鬆了一口氣。此時翁同龢道:“那麽若是俄國人退縮了,英國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占領巨文島?”
而在晚清駐日使臣中,居然也有成功地雇用日本間諜的,這實屬鳳毛麟角。
田辺太一出身於幕府儒學者家庭,受到被稱為後世幕府三傑之一的水野忠德的器重,參與幕末與法國等國的鎖港談判等,慶應3年任駐法公使館書記官。明治政府成立後,應新政府之請,明治3年正月委以外務少丞之重任,明治7年任外務省新設立的紀錄局長之職。明治7年在中日台灣事件交涉中,曾隨大久保利通來華協助談判。明治10年任外務大書記官、公信局長。明治12年供職駐華使館,一度出任駐華代理公使,明治15年迴國,明治16年9月任元老院議官。
從他的履曆可以看出來,田辺太一和中國的聯係在徐承祖赴日之前就已經很深入了,當時他接觸的是前任大清駐日大使黎庶昌。
1883年,時任日本外務大書記官的田辺太一曾來中國使署訪問黎庶昌,交談中法越事上的前景,這便是常為人道的‘黎——田辺會談’。這次會談中,田辺首次提出兩國或中日美三國共同保護朝鮮以防俄,並說這是當今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
但黎庶昌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處理‘琉球’問題,同時他認為俄國在朝鮮也無甚大利可圖,其國勢偏重西方,因而可以預見,俄國不至於對朝鮮輕易發難。
此時的中國上到光緒,下到群臣,都還不知道俄國已經開始調整國策。所以黎庶昌仍然認為如果俄國有吞噬朝鮮的誌向,那麽‘以一國保護不見為少,以兩國保護亦未必即見為多’。同時指出中日兩國“現因琉球之故,尚齟齬未協,又安能為此說乎?”進而提出:“如貴國能退還琉球,或有商議,亦未可定。”
日本人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為了占便宜,哪能便宜沒占著反倒失了琉球?自然不可能答應黎庶昌的要求。
雖然此次交談無果而終,但由此可見在兩年前日本就已經提出了‘共同應對’的思路,作為日本政界的第一人,伊藤博文又怎麽能不清楚這一策略。
既然日本國內對朝鮮早有策略,那麽始作俑者的田辺太一為什麽‘出賣情報’給徐承祖就顯而易見了——這不過是一個圈套而已。
而李鴻章很明顯已經落進了圈套裏。
之後的幾天,伊藤博文開始興致勃勃的和李鴻章商談如何共同撤兵,暫且不提“以前之事”了。
因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撤兵談判一度相當順利。
談判期間,李鴻章還特意提到上年“駐日欽差徐大人”與外務卿井上馨有關撤兵問題的會談,以及對清政府的影響,表明清政府已改變立場,潛台詞中希望重提共同防禦的策略。
李鴻章的想法正中伊藤博文的下懷。
伊藤博文對李鴻章和清廷的研究可謂透徹至極。他知道,如果直接談‘共同防禦’,很可能像當年對黎庶昌一樣,直接被否決,最後日本竹籃打水一場空。倒不如談撤兵,讓朝鮮真空。這樣一來,清廷反而會擔心俄國人趁虛而入。
退一步講,就算是清廷不同意‘共同防禦’,至少伊藤博文可以達到朝鮮真空的政治目的,這也為他的後繼‘扶植一個親日的政黨,作為日本代言人登上朝鮮政治舞台,用朝鮮人為日本謀求利益’的政策留下了空間。
一切水到渠成,李鴻章和整個大清官場已經一步步走近了伊藤博文精心設計的陷阱。然而就在伊藤博文準備更進一步,和李鴻章就‘共同防禦’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的時候,一封電報卻使即將簽約的中日談判蒙上了不可預知的變數。
電報是總理衙門發來的——英國人決定派兵占領朝鮮巨文島,並在島上修築工事,以防備俄羅斯海軍南下、侵擾香港。
英國占領巨文島的決定是在四月初定下來的,清朝駐英國大使曾紀澤一獲知這一消息,就立即發報迴國告知了總理衙門。
養心殿,軍機處五位大臣齊聚,加上毓慶宮侍講、大學士、帝師翁同龢,現在在京的核心朝臣都聚齊了。
英國人突然插手朝鮮,這件事兒影響太大了,奕譞根本無法獨自處理,必須上奏皇帝,召集所有軍機大臣一同議事。
“1882年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締結三國同盟,進一步阻礙俄國的西進。至此俄國全麵將目標盯準亞洲,並製訂了所謂“南下政策”。沙俄的南下政策不可避免的與在亞洲有傳統優勢的英國的利益產生嚴重抵觸,於是在亞洲形成了英俄爭霸的局麵。”
在總理衙門幹了這麽久,奕譞雖然在處理外交上仍顯能力不足,但是在各國事務上麵多少也初窺門徑,不再是完全的兩眼一抹黑。對這次英國人準備在朝鮮采取的行動,他多少收集了一些背景材料,以便於討論和皇上做出抉擇。
廳堂的地上鋪著一幅巨大的亞洲地圖,這是根據英國人出版的地圖用織錦的方法等比例擴大的。奕譞粘在地圖上,手持一根細杖指了指新疆以西的地方,道:“首先是俄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逼近英國勢力範圍波斯和阿富汗,而在東亞地區,俄國則竭力謀取南方的不凍港……”
1884年與朝鮮締結《朝俄修好通商條約》後,利用朝鮮王室產生的親俄傾向開始向朝鮮半島滲透。同年,俄國出兵占領了阿富汗北部的莫夫,進而與英國支持的阿富汗王國發生軍事衝突,俄國獲勝。
1885年3月底,俄軍進逼班吉綠洲,英俄在阿富汗的矛盾日益尖銳,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向議會提出了撥款1100萬英鎊的要求,並計劃由黑海進攻俄國。隨後,作為戰略上的配合,英國計劃聲東擊西,在東亞采取軍事行動,以牽製俄國在亞洲的擴張,緩解俄國對阿富汗及印度的壓力,並構築對俄作戰的軍事基地。
這也是為什麽英國會不遺餘力的推動中、法和談,因為它需要遠東有一個平穩、安全的後方,以便於自身和俄國之間的角力。
“這麽說,英國人很可能會和俄國開戰了?”
中法戰爭好不容易才進入到和談階段,士鐸最擔心的就是可能到來或者爆發的另一場戰爭。士鐸的能力本就不足以領導軍機處,被趕鴨子上架硬挺在這個位置上,這一年來實在是難熬,要是在爆發一場大戰,他懷疑自己會不會就這樣‘英年早逝’。
許庚身想了想,插話道:“未必。英國人擺出這個樣子來,其實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俄國人知難而退。如果真想打仗,在阿富汗就可以和俄國開戰了,不用非等到現在。”
孫毓汶也道:“臣也是如此看。俄國人號稱‘歐洲蒸汽壓路機’,其陸軍實力堪稱世界第一,英國雖然強大,但在內陸也不敢獨自和俄國開戰。文宗三年,歐洲各國因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製權而爆發了一場大戰,英國聯合法國、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等多個國家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戰爭尚且一直持續三年才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期間英、法聯軍共投入六十餘萬兵力,而俄國人竟然投入了一百二十萬人!俄國陸軍的實力可見一斑!”
孫毓汶出入軍機時隻是見習行走,沒想到短短一年的時間,其在軍事和各國關係上麵竟然能有如此深的認知,可見其用心。包括載湉在內,眾人心中頓時有了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
“英法聯軍竟然投入了六十餘萬兵力?”額勒和布驚訝的重點在這兒,作為年齡最大的軍機大臣,他對當年英法聯軍侵華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感受似乎比其他人都要深一些,而那一次,英法不過投入了一萬多人,便能將大清打的狼狽不堪。僧格林沁的蒙古鐵騎全軍覆沒,鹹豐皇帝倉惶北狩,帝都被占領,圓明園等三大皇家園林被搶劫一空並被付之一炬。這樣的經曆,任何一個有心之人都不可能輕易忘懷。
兩相一對比,俄國陸軍的作戰能力讓幾位軍機大臣倒抽了一口冷氣。
士鐸最擔心的就是打仗,此時忍不住道:“那這麽說來,俄國人根本就不拍英國,這樣一來,如果英國強要派兵,俄國豈不是也會派兵?”
“朝鮮不同……”許庚身補充道:“朝鮮和俄國並不相連,俄國如果要想派兵,必須要通過海運。而且俄國意圖染指朝鮮,其目的也是為了港口。而在海上,英國是當之無愧的霸主,所以這一次英國興師動眾想要在巨文島修建基地,也正是存著以海製陸的打算。在這方麵,俄國比英國人差很多,所以臣以為俄國未必會同時派兵。”
許庚身是兵部尚書,軍事方麵,他的眼光和見識在幾位軍機大臣中可以說是最好的。
士鐸鬆了一口氣。此時翁同龢道:“那麽若是俄國人退縮了,英國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占領巨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