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已經開打了,京師、sh巴黎,到處都在叫喊著戰爭,但是在戰爭的真正一線福州馬尾,氣氛卻是詭異的和睦。
8月16日,當天正好是光緒皇帝15歲的生日,為此馬江內的十一艘中國軍艦都掛上了滿旗,恭祝吾皇萬歲。根據國際慣例,停泊在馬江內的各國軍艦也扯上了滿旗,連法國軍艦也不例外。庫爾貝甚至很到位的命令法艦鳴21響禮炮向大清皇帝致敬,接著別的外國軍艦也鳴響了禮炮,船政軍艦也鳴21響禮炮作為迴禮,一時間馬江內禮炮聲隆隆,親善友誼的氣氛達到了極致。
不過兩家相親相愛也就到此為止了。
次日,一份來自tj的急電被送到張佩綸的手裏:“台援絕,法援來。廷議三十五疏上,戰釁將成,杞憂何極!尊處好自支持!鴻”。
發來電報的是已經下崗的李鴻藻,作為張佩綸的恩師,在中法開戰前的關鍵時刻,他設法提醒了自己的得意門生。
緊接著,聖旨下達了:“法使似此驕悍,勢不能不以兵戎相見。著沿江、沿海將軍、督撫、統兵大臣,極力籌防,嚴行戒備,不日即當明降諭旨,聲罪致討。目前法人如有蠢動,即行攻擊,毋稍顧忌”。
20日,朝廷通電各督撫並越南前線,要求各地積極備戰。同時,謝滿祿接到了總理衙門對最後通牒的最後答複:“今貴國不願顧全和局,專以賠償為詞,試問基隆之役,中國又將向誰索償耶?總之,貴國一麵會商,一麵尋釁,實出情理公法之外”。
這就意味著談判失敗了,21日,法國公使謝滿祿離京南下,法國國內驅逐李鳳苞離開巴黎,以示正式決裂。
李鳳苞被驅逐一點兒也不冤枉。
在此之前的19日是個關鍵的日子,這一天,駐華公使謝滿祿——巴德諾專職sh談判,因此公使職位交由謝滿祿——走進了總理衙門,遞交了最後一次“艾德美敦書”。
因為利士比在基隆沒能達成作戰目標,這一次在賠款數額上,法國人做出了較大的讓步。從7月末的2億法郎直接降為8000萬法郎。
這是這個數字依然不能讓中國方麵接受。要知道連左宗棠上報的50萬兩白銀的撫恤載恬都沒批準呢,更何況是8000萬法郎呢?
與此同時在巴黎,茹費裏向駐法公使李鳳苞拋出了一個更加實惠的解決方案——法國同意以50萬兩撫恤金的方式結束兩國之間的爭吵,打仗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至於其他的,可以再談嘛。
李鳳苞不敢怠慢,趕緊將這個解決方案電告國內。可是沒想到的是,原本當天就能到的電報,居然鬼使神差的耽擱了兩天,而這不算長的兩天,就注定了中、法之間的命運。
你說平常再怎麽出錯都沒事兒,但在這關鍵的節骨眼兒上你耽誤事,別說驅逐,槍斃你都是輕的。
臨行前,李鳳苞前去拜會茹費裏,茹費裏表情冷淡,因為他認為他已經把條件壓得那麽低了,居然還沒有得到迴複,簡直是太不給麵子了。
也在同一天,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也是人去樓空,謝滿祿一行登上火車離開了bj中法斷交了。然而詭異的是,謝滿祿剛一上火車,李鳳苞在19日發出的電報就被送到了tj直隸總督衙門!
8月22日,總理衙門亡羊補牢似的給李鳳苞發去一封電報,但是已然於事無補。
當晚,tj城內發生一起離奇命案,兩名在租界水電報房工作的男子被發現死在家中。經勘查,死前兩人似乎在一起喝酒,但不知為何事爭吵,竟然互相掐著脖子,同時掐死了對方。
8月23日上午,法國駐fj領事白藻泰送來照會,通知福州的最高長官、閩浙總督何璟——四個小時後,將與中國開戰。
閩浙總督何璟平日裏素來信佛,收到白藻泰送來的最後通牒後,這位仁兄沒有將戰報及時通知張佩倫、穆圖善等,而是將退敵的砝碼壓在了佛祖的頭上。總督衙門裏,何璟虔誠的對著佛祖的金身磕頭膜拜,口誦佛經,然後在香爐中焚燒了那份最後通牒,希望那尊金身能夠施法把法國人趕迴歐洲大陸去。
當年兩廣總督葉銘琛對英法的戰爭通牒視而不見,這位總督更牛,直接燒給佛祖了。
直到午後,望眼欲穿的等待朝廷下發搶先動手的指示的張佩倫,從何璟的一名親兵口中,得到了法軍將在14點發起進攻的消息,但此時法國軍艦已經開炮了。
庫爾貝之所以將發動襲擊的時間定在午後,是因為此時正是退潮的時候。因為江水的影響,處在上遊的福州水師艦船將會以船尾對著法軍艦艇。當時的中國艦船船尾均無火炮,所以對法軍發動襲擊最為有利。
當時在馬江上的法軍有九艘軍艦,包括先期到達的‘窩兒達’號和“益士弼”號,還有一等巡洋艦“杜居士路因”號、二等巡洋艦“維拉”號、“德斯丹”號、“雷諾堡”號、炮艦“野貓”號、“蝮蛇”號、“梭尼”號以及“第四十五號”和“第四十六號”兩條杆雷艇。總排水量一萬五千噸,馬力一萬五千匹。而且有兩艘是最新式的鐵甲艦。
再看fj水師。船倒是也有十一艘,可是‘永保’號和‘琛航’號是商船,不具備戰鬥力。其餘九艘都是十年前中國自造的木製帆船。總噸位不過六千多,馬力更是可憐的一千多匹。
因為軍力對比極為懸殊,這場仗完全是一個以大欺小的局麵。
但庫爾貝不知道的是,此時的fj水師早的了小皇帝的錦囊妙計。隨著法艦的炮聲一響,fj水師官兵立即將船上早已準備好的魚/雷發射了出去。
沒錯,不是水雷,是魚/雷。
由於日意格源源不斷的提供情報,fj船政所造軍艦的性能法國軍方已經了若指掌,不足為懼。
在法軍眼裏,唯一令他們頭疼的是清政府於1881年向德國訂購的兩艘正在伏爾鏗廠棲裝的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這兩艘堪稱遠東第一的巨艦一旦在中法交戰的當口上交付大清的話,勢必對法國遠東海上力量帶來極大威脅。經過法國向德國方麵施壓,終於排除了兩艘鐵甲艦在1884年底之前建成迴華的可能性。
但是百密終有一疏,法國人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在伏爾鏗的兩艘鐵甲艦身上,而忽略了對眼前變化的注意。因為這一疏漏,庫爾貝和他的艦隊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實際上這也不能完全怨庫爾貝,他已經準備得很全麵了,甚至全麵到江水的水流影響都考慮到了。為了防備清軍的杆雷艇攻擊,庫爾貝甚至專門帶了兩艘小艇應對。
至於魚/雷,鑒於當時的魚/雷水平實在是不值得一提,所以選擇性的無視了。
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魚/雷是由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的。該魚/雷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製魚/雷的航行深度。
可是當時魚/雷的航速僅6節/小時——比帆船快不了哪兒去,射程還不過幾百米。而且沒有導向裝置,發射後不知道會跑到哪兒去。
這樣的東西,有誰會在意?
載恬在意!李鴻章也在意!
李鴻章對魚/雷的關注完全是因為小皇帝。當去年法國開始向遠東派遣艦隊時,載恬就緊急召見了李鴻章、左宗棠、奕?、奕譞等輔政大臣,緊急商討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來自海上的威脅。
清朝的海防在當下幾近於無,沿岸的炮台大都年久失修,火炮基本都是老式的青銅前膛炮,士兵更是手潮到軍艦擺在麵前也打不中。
至於海軍,抱歉,直到10年後,大清朝才建起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海軍,現在麽,那叫‘水師’。
指望幾艘一、兩千噸的木殼小艦來防禦萬裏海疆,無異於癡人說夢。
萬般無奈下,小皇帝忽然提起了魚/雷這種大家幾乎沒怎麽聽說過的武器。
一開始,李鴻章也和其他大臣一樣,完全沒有放在心上,隻是出於好奇,這才采購了一些魚/雷,並讓北洋水師的洋教員演習魚/雷的用法。
當李鴻章弄明白了魚/雷的用法後他發現,這他麽就是專門為馬江這樣的水域交戰量身打造的利器啊!
法國海軍現役最先進的鐵甲艦當屬庫爾貝的旗艦‘巴雅’號和其同級兩艘裝甲巡洋艦。這種代表當今世界最先進戰艦的側麵裝甲厚達254mm,足以承受210mm火炮的近距離射擊,而清軍水師最大口徑的火炮也僅有203mm。但唯一不幸的是,裝甲防護的重點僅在水線以上,水線以下則逐漸變薄。
針對這一情況,光緒皇帝敏銳的感覺到,要想擊沉此類鐵甲艦,惟一的辦法隻能通過水下攻擊——即魚/雷來實現。
魚/雷雖然有諸多的弊端,根本不能自海戰中發揮作用,但馬江的水文情況極其特殊。於是在張佩綸被發配福州路過tj時,老先生還專門為張佩綸演示並且著重介紹了這款讓他自己也十分著迷的新玩具。
於是,好學的乖寶寶張佩綸在來福州同時,也帶來了少量的魚/雷。
正像戰前所預料的那樣,缺乏火力優勢的fj水師在法艦的猛烈炮火打擊下紛紛沉沒,但fj水師將士抱著必死的決心英勇奮戰。
fj水師的3艘炮艦“振威”、“飛雲”和“濟安”與法國“凱旋”號裝甲巡洋艦和“德斯丹”號木製巡洋艦對峙。海戰開始後,“振威”艦最快做出反應。管帶許壽山令士兵砍斷錨鏈應戰,立即發射魚/雷,並冒著炮火登上望台指揮,炮轟擊附近的法艦“德斯丹”號。同泊的“飛雲”、“濟安”兩艦,還沒有來得及啟錨就中炮起火,但也射出船上的魚/雷向法艦攻擊。
“飛雲”和“濟安”號相繼沉沒後,法軍集中3艘軍艦的火力攻擊頑強抵抗的“振威”艦。“振威”艦船身多處中彈,遭到重創,輪葉被擊毀。
最後關頭,“振威”號開足馬力向法艦“德斯丹”號衝去,意欲同歸於盡。法艦“費勒斯”號急忙以側舷炮攔擊。“振威”艦鍋爐中炮爆炸,船身開始下沉。許壽山仍繼續指揮頑強奮戰,直到船身最後額斜下沉時,還重創敵艦長和兩名法國士兵。
另有‘福星’號管帶陳英,見發出去的魚/雷未能擊中敵艦,竟率艦衝入敵陣,意圖以本艦和敵艦同歸於盡,但終未能達成心願,壯烈犧牲。
“永保”和“琛航”兩艘運輸艦也毫不示弱,同樣開足馬力撞擊敵艦。相繼被擊沉後,艦上官兵全部殉難。
但法軍同樣也被清軍的魚/雷戰術打了一個出其不意。
‘揚武’號在沉沒前打出了船上所有的炮彈和魚/雷,一方麵是馬江江麵本就狹窄,另一方麵是早有準備的fj水師采用船盯船的戰術。導致“窩兒達”號根本無從躲避,船體水線以下被炸出兩個大洞,江水洶湧而入,一個多小時後,“窩兒達”號沉沒。
跟他同樣命運的還有被特別關照的‘益士弼’號。在用艦炮擊沉“福勝”號和“建勝”號後,‘益士弼’號也隨即被一枚魚/雷擊中而沉沒。
是役,fj水師除‘藝新’、‘伏波’兩艦中炮後駛往上遊,其餘艦隻均被擊沉,官兵760人全部戰死。但憑借魚/雷戰術,fj水師也擊沉敵艦三艘(其中一艘是杆雷艇),重傷兩艘。
事後張佩綸悔恨非常,如果他的水師艦船能夠提前得到法軍即將開戰的消息,早做準備,也許能擊沉、擊傷更多的法艦。
當日,庫爾貝因旗艦被擊沉而受傷落水,隨即被自己的部隊救起。因為參戰艦艇的損失遠超預計,遂立即命令在外海的東京支隊旗艦——裝甲巡洋艦“巴雅”號以及裝甲巡洋艦“凱旋”號、“拉加利桑尼亞”號從媽祖島起錨增援。
得到增援後的法國艦隊開始對馬尾船廠進行報複性攻擊,但張佩倫早得了李鴻章的指示,已提前將人員機械撤出,法軍隻是轟塌兩日搬不走的廠房而已。
早在8月1日,李鴻章就致電張佩綸,給了他一個建議:“滬議無成,難保不即動兵,探確敵情,以馬尾以上水淺,兵船難進,不遽攻奪省城,若與接戰,即燒船廠,擄兵輪。我自度兵輪不敵,莫如全調他往,騰出一座空廠,彼即暫據,事定仍必原物交還,否則一經轟毀,從此海防根本埽盡,力難興複”。
根據李叔叔的建議,張佩綸和馮如璋提前就搬空了船廠,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損失。
此後幾天,法艦駛向下遊,逐次轟擊閩江兩岸炮台,炸毀無數民房。fj軍民雖然奮勇接戰,但因為長門、金牌兩地炮台都有明顯的射擊死角,不能應對閩江口內之敵艦。
8月27日,法軍艦隊擊毀所有炮台後魚貫而出,退至馬祖澳。
8月16日,當天正好是光緒皇帝15歲的生日,為此馬江內的十一艘中國軍艦都掛上了滿旗,恭祝吾皇萬歲。根據國際慣例,停泊在馬江內的各國軍艦也扯上了滿旗,連法國軍艦也不例外。庫爾貝甚至很到位的命令法艦鳴21響禮炮向大清皇帝致敬,接著別的外國軍艦也鳴響了禮炮,船政軍艦也鳴21響禮炮作為迴禮,一時間馬江內禮炮聲隆隆,親善友誼的氣氛達到了極致。
不過兩家相親相愛也就到此為止了。
次日,一份來自tj的急電被送到張佩綸的手裏:“台援絕,法援來。廷議三十五疏上,戰釁將成,杞憂何極!尊處好自支持!鴻”。
發來電報的是已經下崗的李鴻藻,作為張佩綸的恩師,在中法開戰前的關鍵時刻,他設法提醒了自己的得意門生。
緊接著,聖旨下達了:“法使似此驕悍,勢不能不以兵戎相見。著沿江、沿海將軍、督撫、統兵大臣,極力籌防,嚴行戒備,不日即當明降諭旨,聲罪致討。目前法人如有蠢動,即行攻擊,毋稍顧忌”。
20日,朝廷通電各督撫並越南前線,要求各地積極備戰。同時,謝滿祿接到了總理衙門對最後通牒的最後答複:“今貴國不願顧全和局,專以賠償為詞,試問基隆之役,中國又將向誰索償耶?總之,貴國一麵會商,一麵尋釁,實出情理公法之外”。
這就意味著談判失敗了,21日,法國公使謝滿祿離京南下,法國國內驅逐李鳳苞離開巴黎,以示正式決裂。
李鳳苞被驅逐一點兒也不冤枉。
在此之前的19日是個關鍵的日子,這一天,駐華公使謝滿祿——巴德諾專職sh談判,因此公使職位交由謝滿祿——走進了總理衙門,遞交了最後一次“艾德美敦書”。
因為利士比在基隆沒能達成作戰目標,這一次在賠款數額上,法國人做出了較大的讓步。從7月末的2億法郎直接降為8000萬法郎。
這是這個數字依然不能讓中國方麵接受。要知道連左宗棠上報的50萬兩白銀的撫恤載恬都沒批準呢,更何況是8000萬法郎呢?
與此同時在巴黎,茹費裏向駐法公使李鳳苞拋出了一個更加實惠的解決方案——法國同意以50萬兩撫恤金的方式結束兩國之間的爭吵,打仗也不是他想看到的結果。至於其他的,可以再談嘛。
李鳳苞不敢怠慢,趕緊將這個解決方案電告國內。可是沒想到的是,原本當天就能到的電報,居然鬼使神差的耽擱了兩天,而這不算長的兩天,就注定了中、法之間的命運。
你說平常再怎麽出錯都沒事兒,但在這關鍵的節骨眼兒上你耽誤事,別說驅逐,槍斃你都是輕的。
臨行前,李鳳苞前去拜會茹費裏,茹費裏表情冷淡,因為他認為他已經把條件壓得那麽低了,居然還沒有得到迴複,簡直是太不給麵子了。
也在同一天,東交民巷法國公使館也是人去樓空,謝滿祿一行登上火車離開了bj中法斷交了。然而詭異的是,謝滿祿剛一上火車,李鳳苞在19日發出的電報就被送到了tj直隸總督衙門!
8月22日,總理衙門亡羊補牢似的給李鳳苞發去一封電報,但是已然於事無補。
當晚,tj城內發生一起離奇命案,兩名在租界水電報房工作的男子被發現死在家中。經勘查,死前兩人似乎在一起喝酒,但不知為何事爭吵,竟然互相掐著脖子,同時掐死了對方。
8月23日上午,法國駐fj領事白藻泰送來照會,通知福州的最高長官、閩浙總督何璟——四個小時後,將與中國開戰。
閩浙總督何璟平日裏素來信佛,收到白藻泰送來的最後通牒後,這位仁兄沒有將戰報及時通知張佩倫、穆圖善等,而是將退敵的砝碼壓在了佛祖的頭上。總督衙門裏,何璟虔誠的對著佛祖的金身磕頭膜拜,口誦佛經,然後在香爐中焚燒了那份最後通牒,希望那尊金身能夠施法把法國人趕迴歐洲大陸去。
當年兩廣總督葉銘琛對英法的戰爭通牒視而不見,這位總督更牛,直接燒給佛祖了。
直到午後,望眼欲穿的等待朝廷下發搶先動手的指示的張佩倫,從何璟的一名親兵口中,得到了法軍將在14點發起進攻的消息,但此時法國軍艦已經開炮了。
庫爾貝之所以將發動襲擊的時間定在午後,是因為此時正是退潮的時候。因為江水的影響,處在上遊的福州水師艦船將會以船尾對著法軍艦艇。當時的中國艦船船尾均無火炮,所以對法軍發動襲擊最為有利。
當時在馬江上的法軍有九艘軍艦,包括先期到達的‘窩兒達’號和“益士弼”號,還有一等巡洋艦“杜居士路因”號、二等巡洋艦“維拉”號、“德斯丹”號、“雷諾堡”號、炮艦“野貓”號、“蝮蛇”號、“梭尼”號以及“第四十五號”和“第四十六號”兩條杆雷艇。總排水量一萬五千噸,馬力一萬五千匹。而且有兩艘是最新式的鐵甲艦。
再看fj水師。船倒是也有十一艘,可是‘永保’號和‘琛航’號是商船,不具備戰鬥力。其餘九艘都是十年前中國自造的木製帆船。總噸位不過六千多,馬力更是可憐的一千多匹。
因為軍力對比極為懸殊,這場仗完全是一個以大欺小的局麵。
但庫爾貝不知道的是,此時的fj水師早的了小皇帝的錦囊妙計。隨著法艦的炮聲一響,fj水師官兵立即將船上早已準備好的魚/雷發射了出去。
沒錯,不是水雷,是魚/雷。
由於日意格源源不斷的提供情報,fj船政所造軍艦的性能法國軍方已經了若指掌,不足為懼。
在法軍眼裏,唯一令他們頭疼的是清政府於1881年向德國訂購的兩艘正在伏爾鏗廠棲裝的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這兩艘堪稱遠東第一的巨艦一旦在中法交戰的當口上交付大清的話,勢必對法國遠東海上力量帶來極大威脅。經過法國向德國方麵施壓,終於排除了兩艘鐵甲艦在1884年底之前建成迴華的可能性。
但是百密終有一疏,法國人的注意力過於集中在伏爾鏗的兩艘鐵甲艦身上,而忽略了對眼前變化的注意。因為這一疏漏,庫爾貝和他的艦隊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實際上這也不能完全怨庫爾貝,他已經準備得很全麵了,甚至全麵到江水的水流影響都考慮到了。為了防備清軍的杆雷艇攻擊,庫爾貝甚至專門帶了兩艘小艇應對。
至於魚/雷,鑒於當時的魚/雷水平實在是不值得一提,所以選擇性的無視了。
世界上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魚/雷是由英國工程師羅伯特·懷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的。該魚/雷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通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製魚/雷的航行深度。
可是當時魚/雷的航速僅6節/小時——比帆船快不了哪兒去,射程還不過幾百米。而且沒有導向裝置,發射後不知道會跑到哪兒去。
這樣的東西,有誰會在意?
載恬在意!李鴻章也在意!
李鴻章對魚/雷的關注完全是因為小皇帝。當去年法國開始向遠東派遣艦隊時,載恬就緊急召見了李鴻章、左宗棠、奕?、奕譞等輔政大臣,緊急商討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來自海上的威脅。
清朝的海防在當下幾近於無,沿岸的炮台大都年久失修,火炮基本都是老式的青銅前膛炮,士兵更是手潮到軍艦擺在麵前也打不中。
至於海軍,抱歉,直到10年後,大清朝才建起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海軍,現在麽,那叫‘水師’。
指望幾艘一、兩千噸的木殼小艦來防禦萬裏海疆,無異於癡人說夢。
萬般無奈下,小皇帝忽然提起了魚/雷這種大家幾乎沒怎麽聽說過的武器。
一開始,李鴻章也和其他大臣一樣,完全沒有放在心上,隻是出於好奇,這才采購了一些魚/雷,並讓北洋水師的洋教員演習魚/雷的用法。
當李鴻章弄明白了魚/雷的用法後他發現,這他麽就是專門為馬江這樣的水域交戰量身打造的利器啊!
法國海軍現役最先進的鐵甲艦當屬庫爾貝的旗艦‘巴雅’號和其同級兩艘裝甲巡洋艦。這種代表當今世界最先進戰艦的側麵裝甲厚達254mm,足以承受210mm火炮的近距離射擊,而清軍水師最大口徑的火炮也僅有203mm。但唯一不幸的是,裝甲防護的重點僅在水線以上,水線以下則逐漸變薄。
針對這一情況,光緒皇帝敏銳的感覺到,要想擊沉此類鐵甲艦,惟一的辦法隻能通過水下攻擊——即魚/雷來實現。
魚/雷雖然有諸多的弊端,根本不能自海戰中發揮作用,但馬江的水文情況極其特殊。於是在張佩綸被發配福州路過tj時,老先生還專門為張佩綸演示並且著重介紹了這款讓他自己也十分著迷的新玩具。
於是,好學的乖寶寶張佩綸在來福州同時,也帶來了少量的魚/雷。
正像戰前所預料的那樣,缺乏火力優勢的fj水師在法艦的猛烈炮火打擊下紛紛沉沒,但fj水師將士抱著必死的決心英勇奮戰。
fj水師的3艘炮艦“振威”、“飛雲”和“濟安”與法國“凱旋”號裝甲巡洋艦和“德斯丹”號木製巡洋艦對峙。海戰開始後,“振威”艦最快做出反應。管帶許壽山令士兵砍斷錨鏈應戰,立即發射魚/雷,並冒著炮火登上望台指揮,炮轟擊附近的法艦“德斯丹”號。同泊的“飛雲”、“濟安”兩艦,還沒有來得及啟錨就中炮起火,但也射出船上的魚/雷向法艦攻擊。
“飛雲”和“濟安”號相繼沉沒後,法軍集中3艘軍艦的火力攻擊頑強抵抗的“振威”艦。“振威”艦船身多處中彈,遭到重創,輪葉被擊毀。
最後關頭,“振威”號開足馬力向法艦“德斯丹”號衝去,意欲同歸於盡。法艦“費勒斯”號急忙以側舷炮攔擊。“振威”艦鍋爐中炮爆炸,船身開始下沉。許壽山仍繼續指揮頑強奮戰,直到船身最後額斜下沉時,還重創敵艦長和兩名法國士兵。
另有‘福星’號管帶陳英,見發出去的魚/雷未能擊中敵艦,竟率艦衝入敵陣,意圖以本艦和敵艦同歸於盡,但終未能達成心願,壯烈犧牲。
“永保”和“琛航”兩艘運輸艦也毫不示弱,同樣開足馬力撞擊敵艦。相繼被擊沉後,艦上官兵全部殉難。
但法軍同樣也被清軍的魚/雷戰術打了一個出其不意。
‘揚武’號在沉沒前打出了船上所有的炮彈和魚/雷,一方麵是馬江江麵本就狹窄,另一方麵是早有準備的fj水師采用船盯船的戰術。導致“窩兒達”號根本無從躲避,船體水線以下被炸出兩個大洞,江水洶湧而入,一個多小時後,“窩兒達”號沉沒。
跟他同樣命運的還有被特別關照的‘益士弼’號。在用艦炮擊沉“福勝”號和“建勝”號後,‘益士弼’號也隨即被一枚魚/雷擊中而沉沒。
是役,fj水師除‘藝新’、‘伏波’兩艦中炮後駛往上遊,其餘艦隻均被擊沉,官兵760人全部戰死。但憑借魚/雷戰術,fj水師也擊沉敵艦三艘(其中一艘是杆雷艇),重傷兩艘。
事後張佩綸悔恨非常,如果他的水師艦船能夠提前得到法軍即將開戰的消息,早做準備,也許能擊沉、擊傷更多的法艦。
當日,庫爾貝因旗艦被擊沉而受傷落水,隨即被自己的部隊救起。因為參戰艦艇的損失遠超預計,遂立即命令在外海的東京支隊旗艦——裝甲巡洋艦“巴雅”號以及裝甲巡洋艦“凱旋”號、“拉加利桑尼亞”號從媽祖島起錨增援。
得到增援後的法國艦隊開始對馬尾船廠進行報複性攻擊,但張佩倫早得了李鴻章的指示,已提前將人員機械撤出,法軍隻是轟塌兩日搬不走的廠房而已。
早在8月1日,李鴻章就致電張佩綸,給了他一個建議:“滬議無成,難保不即動兵,探確敵情,以馬尾以上水淺,兵船難進,不遽攻奪省城,若與接戰,即燒船廠,擄兵輪。我自度兵輪不敵,莫如全調他往,騰出一座空廠,彼即暫據,事定仍必原物交還,否則一經轟毀,從此海防根本埽盡,力難興複”。
根據李叔叔的建議,張佩綸和馮如璋提前就搬空了船廠,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損失。
此後幾天,法艦駛向下遊,逐次轟擊閩江兩岸炮台,炸毀無數民房。fj軍民雖然奮勇接戰,但因為長門、金牌兩地炮台都有明顯的射擊死角,不能應對閩江口內之敵艦。
8月27日,法軍艦隊擊毀所有炮台後魚貫而出,退至馬祖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