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日本駐朝鮮公使花房義質搭乘英國人的船隻,匆匆迴到了長崎。隨後,他又乘船匆匆迴到京都,拜見外務卿井上馨。


    “朝鮮兵變到底是怎麽迴事?”


    “是因為朝鮮舊軍鬧餉引起的。”花房義質幹脆的說,“因為閔妃想要進一步擴充‘別技軍’,又不舍得從自己的花費中節省開支,就將主意打到了舊軍頭上。她打算裁撤舊軍,因此一直以來都沒有給那些舊軍發餉,士兵們氣憤,所以激起了兵變。”


    自1876年同日本簽訂《江華條約》,被迫開港以後,朝鮮各種社會矛盾迅速激化。為緩和社會矛盾,當權的閔妃集團表示要“開化自強”,效仿清朝正在實行的“洋務運動”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他們對內按照清朝總理衙門的模式設立了統理機務衙門,對外分別派使團赴中國和日本訪問和學習。


    但事實上,閔妃集團的這些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措施隻是其維持權力、打擊反對派的手段。他們醉生夢死,根本沒想過為了朝鮮的未來而實行真正的改革。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大力排斥異己,從中央到地方任人唯親,扶植親信。閔妃集團的骨幹人物閔謙鎬、閔台鎬、李最應等人都竊弄威權、貪汙腐化,地方官吏更是巧立名目、橫征暴斂。


    1881年,朝鮮創立了一支新式軍隊——別技軍。這支軍隊由閔妃的侄子閔泳翊掌管,並且延聘日本人充任教官。這支在日本人的威逼下成立的,以排擠清朝為根本目的的軍隊,卻因為是由閔妃的侄子掌管,反而成為了閔妃集團的寵兒和依仗。


    1881年7月,日本武官堀本禮造致信閔妃集團骨幹閔謙鎬、沈舜澤,闡述了建立新軍之必要及新式軍製。並稱設立別技軍兩個月以來,“隊伍略整,行止旋轉漸得如意,稍足以見其緒然”,建議“聯各科教員於我國,速設兵學校,先立其基,而或教士官,或訓兵卒,俾之益擴張,則今日之舉終不空”。


    在堀本的建議下,閔妃集團打算進一步增加別技軍的人數,從京城班常子弟中選出“士官生徒”,前往日本戶山軍校接受軍事教育和訓練,以作為別技軍軍官的後備力量。


    加強軍備也好,派員去日本學習也好,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閔妃集團不願犧牲既得利益,反而變本加厲地剝削人民,從而使朝鮮普通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階級矛盾空前尖銳,騷動的跡象已經出現。


    與此同時,朝鮮舊式軍隊的地位也在迅速下降,與別技軍形成鮮明對比。


    別技軍裝備先進,衣裝整齊,軍餉豐厚;而舊式軍隊的待遇則十分糟糕,竟13個月欠發軍餉。不僅如此,閔妃集團還決定擴充別技軍,減少舊軍隊,將京軍訓練都監、龍虎營、禁衛營、禦營廳、總戎廳五營縮編為武衛、壯禦兩營,半數舊式軍人被迫解甲。


    在這種情況下,別技軍與舊式軍隊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在井上馨麵前,花房義質將朝鮮情況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同時力主對朝鮮用兵。


    聽完花房的匯報,井上馨追問道:“使館的其他人員現在如何?”


    花房義質沉聲道:“在下都監別技軍被攻擊時死了7人,離開漢城的過程中死了6人,一共十三人玉碎。”


    井上馨獲得了全部資料後,隨即道:“你就在這裏等著,我立刻去向天皇匯報。”


    明治天皇立即召集太正大臣三條美實、右大臣嚴倉俱視、內閣顧問黑田清隆、參議山縣有朋等人商議對策。


    黑田清隆和山縣有朋都是激進的戰爭派,聽說朝鮮事變後立即建議出兵控製朝鮮,但右大臣嚴倉俱視卻詳細的分析了在東北亞中國、日本和俄國三國之間的戰略關係,認為自身目前羽翼未豐,應該低調行事,將自己偽裝成受害方,博取國際輿論同情,以便取得更加廣泛地支持。


    此時,日本國內民眾通過新聞報紙,也都知道了朝鮮殺死日本使館人員的事,一時群情激奮,紛紛要求立即對朝宣戰。頓時,日本上空,戰雲密布。


    漢城。


    起初,朝鮮政府麵臨變生肘腋的這種情況,並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把這次兵變當作一般的變亂處理,在暴動蔓延時隻讓武衛大將李景夏再度出麵,去曉諭解散。


    沒想到李景夏被起義軍民給轟走了。隨後,閔妃派去鎮壓嘩變的一點兵力竟也全部倒戈,終於使閔妃集團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漢城的軍隊和政權機構一日之內全部癱瘓。


    朝鮮高宗李熙麵對這種突發狀況驚慌失措,被迫急召大院君入宮隨侍,並宣布歸政於大院君以挽迴局麵。


    李昰應終於如願以償,在起義士兵和市民的擁護下第二次掌權攝政。


    大院君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宮廷的亂局。


    此時宮中湧入成千上萬的士兵和市民,搜尋閔妃,捕殺官吏,刹那間變得腥風血雨、混亂不堪。


    大院君先命令士兵撤出宮廷,不料士兵們表示:“閔妃還沒有被抓到,如果不把她抓住,我們絕不退兵!”


    為了安撫起義士兵和民眾,大院君詐稱閔妃已死於亂軍中。同時,他頒布法令,赦免了起義士兵和市民;釋放了因反對開放國門而下獄的鄭顯德、李晚孫、金平默等官員和儒生;又宣布恢複五營軍和三軍府,廢除別技軍,並發給士兵積欠的軍餉。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起義士兵和市民這才放下武器,從昌德宮撤走。


    隨後,大院君起用自己的親信和申應朝等保守士大夫,讓自己的長子李載冕兼任武衛大將、戶曹判書、宣惠廳堂上等重要職務,掌握兵權和財政。


    除了人事的安排外,大院君亦立即著手推行改革以緩解社會危機。


    他下令把京城附近郡邑的糧米運往京城,作為軍士的俸米及民眾的糧食。此後,又下令嚴禁私自鑄造貨幣,以維護國家的利益;廢除都賈製度,強調人人均須納稅;將地方物產直接運至漢城,以免各地豪強從中取得非法利益。


    隨著李昰應的一項項措施的推行,壬午兵變暫時平息下去。


    壬午兵變雖然平息下去,但它引起的政治事件卻並未完全結束。


    8月5日,鑒於國內的輿論,明治政府下達戒嚴令,8日又下達了征兵令,積極進行戰爭準備。


    但此時的日本羽翼未豐,也不敢輕易發動大戰。隨後,在天皇的授意下,井上馨將日本政府的各種條件及應對朝鮮的策略詳細闡釋在一份“機密訓令”中,交給花房義質,由花房義質率領一部分軍隊前往朝鮮接觸大院君政權,以期脅迫其簽訂不平等條約。井上馨自己則坐鎮下關遙控指揮,另有代理陸軍卿山縣有朋率大軍待命。


    8月10日,直隸總督署。


    因為慈禧的死亡而被一擼到底的薛福辰,又迴到了北洋,仍舊在總督署中任幕僚。此時他手持一封電報,急匆匆的跑來找張樹聲。


    看到一向沉穩的薛福辰焦急地表情,張樹聲立即道:“可是黎庶昌那裏有消息了?”


    “不錯。大人所料不差,日本人果然不肯善罷甘休。黎庶昌急電,日本已經發兵前往朝鮮,蓴齋在電報中建議朝廷立即派兵。”


    張樹聲聽了一拍桌子:“傳令丁汝昌,著其會同道員****忠和滯留中國的朝鮮問議官魚允中,搭乘威遠、超勇、揚威三艘軍艦趕赴朝鮮,調查事件,了解敵情。還有,告訴他,朝廷還未下旨,如遇敵艦,暫且避讓。”


    薛福辰領命而去,張樹聲隨即將日本準備出兵朝鮮的消息報告給了軍機處、總理衙門,申請出兵朝鮮。


    得知日本出兵的消息,朝中原本主和的大臣見日本根本沒有跟朝廷談判的打算,不得已,也同意了張樹聲的出兵計劃。


    11日,總理衙門上奏稱:據張樹聲函報,日本現有水兵七百餘,陸軍七百,奔赴朝鮮,我國似宜派兵前往,以觀其變。


    此時的光緒,在日本出兵的壓力下反而堅定了起來。下旨給張樹聲及軍機處、總理衙門道:“既然日本人咄咄逼人,和平已不可得,便應全力以赴,積極備戰。北洋水師立即北上赴朝,同時嚴令直隸、山東、奉天、吉林等省立即整理勇營,隨時準備由海、路兩邊出兵朝鮮。如北洋水師不敷調派,即調南洋水師北上支援;如兵船不敷調派,即調招商局民船運兵。”


    卻說丁汝昌當日接到張樹聲的命令,但因為隻是前去探查而非作戰,又有‘切勿接敵’一說,所以並沒有著急。8月11日北洋水師出發,一路晃晃悠悠,12日下午,丁汝昌等方才到達仁川,然而此時,日本軍艦“金剛”號等已先一步到達。


    8月12日,花房義質會同陸軍少將高島鞆之助、海軍少將仁禮景範,率領1500名士兵氣勢洶洶地抵達朝鮮仁川港,開赴漢城“問罪”,準備脅迫大院君政權簽訂不平等條約。


    看著仁川港中的日艦,丁汝昌轉身和****忠商議:“如今日本人封鎖了仁川港,如果我軍強製進入,勢必和日軍發生衝突。不如暫且迴去,看朝廷旨意,再做打算。”


    ****忠想了想,隨即說:“不妥,中堂大人派我等前來刺探虛實,若是連岸都沒上,便倉促返迴,恐怕不好交代,不如由我和魚允中留在朝鮮進一步探查敵情,軍門則迴國搬請救兵。”


    丁汝昌見****忠自請留下,正中下懷,隨即將船駛離仁川,在馬山浦登陸。留下兩百水兵保護二人之後,丁汝昌便啟程離開。


    因為日本人已經到達朝鮮,丁汝昌迴去的路上便快了許多。8月13日晨,迴國後的丁汝昌帶來了日本軍艦封鎖仁川港及****忠極力主張出兵朝鮮的報告書:“乘迅雷之勢,直取王京,掩執逆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於187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此時魚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此時魚躍並收藏生於187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