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葉布舒帶著家人離開京城去往山西的時候,順治在經過母親的同意後也出宮散心去了。
幾個月的爭鬥下來,順治收獲慘淡。每每想到這些,這個心高氣傲的少年天子就有說不出來的委屈。他覺的不是他思慮不周,也不是他應對失策,而是手中一無良將,二無忠臣。所有事都要他這個皇帝親自下場行事。於是他想到了朱由檢,那個埋在京城郊外思陵的大明崇禎皇帝。
種種看似相同的境遇,讓這位大清的小皇帝竟然對崇禎皇帝產生了強烈的共情,於是他帶著人去了思陵,要祭拜一下這個走在自己前麵的大哥。
小皇帝沒有大張旗鼓,而是一隊人輕車簡行的來到了思陵。順治遠遠的望著朱由檢的陵墓情緒不由的激蕩起來。
家國天下、萬裏江山、帝王雄心、生不逢時……像一道從天而降的雷霆,又像一股股從地下湧出的洪水交織在一起,拍打和衝擊著順治的內心世界。
等到了思陵墓前,順治急切的下了大轎。大步穿過山門走進了思陵院落裏,後麵一群太監緊緊的跟著。
思陵做為一座帝王的陵墓來講,他的規格太低,麵積太小了。但做為一個亡國之君,有一處墳頭就算幸運了。從這點來講滿人還是對得起崇楨的,憑誰能想到給明皇收屍的竟然是滿人。
看著這如地主家院落大小的思陵,順治覺的朱由檢太受委屈了,簡直比自己還要委屈。
他來到了朱由檢的墓碑前,看到上麵積落的塵土,竟直接用自己的袖子去擦拭。後麵的太監嚇的全都衝上來要替順治幹活。
這位大清的皇帝擦著擦著,再也抑製不住內的情感,居然抱著墓碑大哭起來。身邊的太監又被嚇到了,這迴他們很茫然,不明白皇帝這是要做什麽。因此沒人上前阻攔皇帝,都裝做看不見的低下了頭。帶隊的老太監叫福壽,一看皇帝這架勢也是心驚肉跳不已。
心想原以為陪主子出來是個輕鬆的差事,可不想卻是個要命的勾當,大清的皇帝在這哭大明的皇帝,這算什麽事呢?這要是傳出去會是怎樣的結果!太後非得把在場的所有太監給殺了滅口不成。
“這可怎麽辦呢?”老太監在這裏急的是直跳腳。而一旁的順治皇帝這時卻是哭的聲淚俱下,如喪考妣。
“……朱大哥,你在裏麵不用費心了,可我這個大清皇帝卻還在日日煎熬。我才十四歲啊!宮裏母親管著,宮外皇叔管著,我這苦日子忍到什麽時候才是頭啊。”
這是什麽虎狼之詞,這種詞能當眾說出來嗎!聽到這話的太監都一個個麵麵相覷,感覺已經有一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
順治哪管得了太監們想什麽,自己怎麽痛快就怎麽來,依舊在發泄著內心的痛苦。
“大哥呀,你當皇帝時心中的苦無人訴說,心中的煩悶無人明白。今天的我也是一樣啊!滿朝廷都趨炎附勢之輩,我的心裏話也隻能和你說說,你一定能明白我的對不對!你我要不是皇帝該多好呀,沒準我們倆還有機會坐在一起喝兩杯呢.......”
管事的老太監福壽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聽到的這些話都夠殺他好幾迴了。心裏一萬頭草泥馬唿嘯而過,張著嘴瞅著皇帝,心想:“這皇帝今天瘋了吧,要和死人喝兩杯。”
不行!必須要有所動作了。老太監福壽拉著兩個小太監上去攙扶皇帝,他嘴裏勸慰著:“大明皇帝泉下有知,我們殺了反賊李自成為他報仇,他一定會感激我大清陛下的。”
福壽邊說邊把順治往邊上的凳子上拽,拽到凳子上後讓人扶著順治休息。也許是發泄完了,順治這時也不再胡說八道了。
福壽立刻把太監們召集在角落,挨個訓斥道:“今天主子哭陵的事一個字都不能傳出去,我不管你們是誰的人,今天的事兒傳出去我們都得死~!明白嗎?”
小太監們一個點頭如搗蒜。麵對生死的時候,大家都不敢有半點馬虎。
“今天但凡跟來的,迴去每人領一匹江南的綢子。是給自個兒做新衣裳過年,還是當褁屍布用你們自己掂量吧。”打一巴掌再給一個甜棗這手段,老太監運用的很是熟練。做為一個忠心的老太監,他為順治今天做的善後就算是盡心竭力了。
的順治麵色漸漸恢複了許多,隻是唿吸間還有一點急促。隻見順治先看了看崇禎皇帝的墓碑,又看了看老太監福壽。
“明皇至死還有個王承恩陪著,福壽你就做個朕的王承恩吧。”
福壽聽完兩腿一軟跪倒在地上,說道:“奴才忠心絕不遜於前朝的王公公,但陛下絕對不會如明皇一般,而是開太平盛世的聖主明君!”
“對,朕要做聖主明君。”
皇帝正常了,老太監眾人也長出了一口氣。要是皇帝再來一段兒哭墳他們就得瘋了。畢竟秘密越大越想告訴別人,憋在心裏它太難受了。
皇帝的失落之感對於葉布舒來說是感受不到的。當他帶著流民到達山西後,早早等待的陝西、四川官員就開始安置流民了。
八萬的流民山西留下了一萬,沒辦法山西耕地不多。陝西的荒地也不太多了,安置了二萬多人,剩下的四萬元多人就全去了四川。
這四萬多人一進入四川,就讓四川恢複了生機,許多原來無人的村落都有了炊煙,無人耕種的土地也有了生機。
葉布舒在大同休息了一日後,一時興起便帶著恢複了身份的恩格德裏和孫雲球一起到了大同的街市上逛一逛。
在一大宅門前,幾十人聚集在門口議論著什麽,原來是這戶人家在門口貼了個告示說高價說鵝毛。不時有人帶著鵝毛來出售,然後拿著高於市場價兩倍的錢高興的離開了。
葉布舒幾人也湊到了人群裏,恩格德裏拉住一個看熱鬧的人問:“這家收鵝毛做什麽?“
“誰知道呢,興許就是錢多騷的。”
孫半球聽到這個迴答對著恩格德裏笑道:“這還用問,肯定是做什麽保暖用的衣物。你不知道,這個用鵝毛製成的衣服可暖和了。”
這時邊上一個看熱鬧的人聽了對著孫半球就是一陣譏笑:“外鄉人吧,沒見過世麵。”
聽有人這樣貶低自己,恩格德裏就要上前和那人打架。葉布舒一個眼神讓恩格德裏停下了手躲在一邊。
葉布舒說道:“說的沒錯我們是外鄉人,但不是沒見過世麵的啊!”
孫半球也搭話說道:“蘇杭,京城在下都遊曆過,你總不能我說沒見識了吧!”
這人聽了一臉不在乎,說道:“蘇杭如何,京城又怎樣?說你沒見識你就是沒見識。”
幾個月的爭鬥下來,順治收獲慘淡。每每想到這些,這個心高氣傲的少年天子就有說不出來的委屈。他覺的不是他思慮不周,也不是他應對失策,而是手中一無良將,二無忠臣。所有事都要他這個皇帝親自下場行事。於是他想到了朱由檢,那個埋在京城郊外思陵的大明崇禎皇帝。
種種看似相同的境遇,讓這位大清的小皇帝竟然對崇禎皇帝產生了強烈的共情,於是他帶著人去了思陵,要祭拜一下這個走在自己前麵的大哥。
小皇帝沒有大張旗鼓,而是一隊人輕車簡行的來到了思陵。順治遠遠的望著朱由檢的陵墓情緒不由的激蕩起來。
家國天下、萬裏江山、帝王雄心、生不逢時……像一道從天而降的雷霆,又像一股股從地下湧出的洪水交織在一起,拍打和衝擊著順治的內心世界。
等到了思陵墓前,順治急切的下了大轎。大步穿過山門走進了思陵院落裏,後麵一群太監緊緊的跟著。
思陵做為一座帝王的陵墓來講,他的規格太低,麵積太小了。但做為一個亡國之君,有一處墳頭就算幸運了。從這點來講滿人還是對得起崇楨的,憑誰能想到給明皇收屍的竟然是滿人。
看著這如地主家院落大小的思陵,順治覺的朱由檢太受委屈了,簡直比自己還要委屈。
他來到了朱由檢的墓碑前,看到上麵積落的塵土,竟直接用自己的袖子去擦拭。後麵的太監嚇的全都衝上來要替順治幹活。
這位大清的皇帝擦著擦著,再也抑製不住內的情感,居然抱著墓碑大哭起來。身邊的太監又被嚇到了,這迴他們很茫然,不明白皇帝這是要做什麽。因此沒人上前阻攔皇帝,都裝做看不見的低下了頭。帶隊的老太監叫福壽,一看皇帝這架勢也是心驚肉跳不已。
心想原以為陪主子出來是個輕鬆的差事,可不想卻是個要命的勾當,大清的皇帝在這哭大明的皇帝,這算什麽事呢?這要是傳出去會是怎樣的結果!太後非得把在場的所有太監給殺了滅口不成。
“這可怎麽辦呢?”老太監在這裏急的是直跳腳。而一旁的順治皇帝這時卻是哭的聲淚俱下,如喪考妣。
“……朱大哥,你在裏麵不用費心了,可我這個大清皇帝卻還在日日煎熬。我才十四歲啊!宮裏母親管著,宮外皇叔管著,我這苦日子忍到什麽時候才是頭啊。”
這是什麽虎狼之詞,這種詞能當眾說出來嗎!聽到這話的太監都一個個麵麵相覷,感覺已經有一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
順治哪管得了太監們想什麽,自己怎麽痛快就怎麽來,依舊在發泄著內心的痛苦。
“大哥呀,你當皇帝時心中的苦無人訴說,心中的煩悶無人明白。今天的我也是一樣啊!滿朝廷都趨炎附勢之輩,我的心裏話也隻能和你說說,你一定能明白我的對不對!你我要不是皇帝該多好呀,沒準我們倆還有機會坐在一起喝兩杯呢.......”
管事的老太監福壽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聽到的這些話都夠殺他好幾迴了。心裏一萬頭草泥馬唿嘯而過,張著嘴瞅著皇帝,心想:“這皇帝今天瘋了吧,要和死人喝兩杯。”
不行!必須要有所動作了。老太監福壽拉著兩個小太監上去攙扶皇帝,他嘴裏勸慰著:“大明皇帝泉下有知,我們殺了反賊李自成為他報仇,他一定會感激我大清陛下的。”
福壽邊說邊把順治往邊上的凳子上拽,拽到凳子上後讓人扶著順治休息。也許是發泄完了,順治這時也不再胡說八道了。
福壽立刻把太監們召集在角落,挨個訓斥道:“今天主子哭陵的事一個字都不能傳出去,我不管你們是誰的人,今天的事兒傳出去我們都得死~!明白嗎?”
小太監們一個點頭如搗蒜。麵對生死的時候,大家都不敢有半點馬虎。
“今天但凡跟來的,迴去每人領一匹江南的綢子。是給自個兒做新衣裳過年,還是當褁屍布用你們自己掂量吧。”打一巴掌再給一個甜棗這手段,老太監運用的很是熟練。做為一個忠心的老太監,他為順治今天做的善後就算是盡心竭力了。
的順治麵色漸漸恢複了許多,隻是唿吸間還有一點急促。隻見順治先看了看崇禎皇帝的墓碑,又看了看老太監福壽。
“明皇至死還有個王承恩陪著,福壽你就做個朕的王承恩吧。”
福壽聽完兩腿一軟跪倒在地上,說道:“奴才忠心絕不遜於前朝的王公公,但陛下絕對不會如明皇一般,而是開太平盛世的聖主明君!”
“對,朕要做聖主明君。”
皇帝正常了,老太監眾人也長出了一口氣。要是皇帝再來一段兒哭墳他們就得瘋了。畢竟秘密越大越想告訴別人,憋在心裏它太難受了。
皇帝的失落之感對於葉布舒來說是感受不到的。當他帶著流民到達山西後,早早等待的陝西、四川官員就開始安置流民了。
八萬的流民山西留下了一萬,沒辦法山西耕地不多。陝西的荒地也不太多了,安置了二萬多人,剩下的四萬元多人就全去了四川。
這四萬多人一進入四川,就讓四川恢複了生機,許多原來無人的村落都有了炊煙,無人耕種的土地也有了生機。
葉布舒在大同休息了一日後,一時興起便帶著恢複了身份的恩格德裏和孫雲球一起到了大同的街市上逛一逛。
在一大宅門前,幾十人聚集在門口議論著什麽,原來是這戶人家在門口貼了個告示說高價說鵝毛。不時有人帶著鵝毛來出售,然後拿著高於市場價兩倍的錢高興的離開了。
葉布舒幾人也湊到了人群裏,恩格德裏拉住一個看熱鬧的人問:“這家收鵝毛做什麽?“
“誰知道呢,興許就是錢多騷的。”
孫半球聽到這個迴答對著恩格德裏笑道:“這還用問,肯定是做什麽保暖用的衣物。你不知道,這個用鵝毛製成的衣服可暖和了。”
這時邊上一個看熱鬧的人聽了對著孫半球就是一陣譏笑:“外鄉人吧,沒見過世麵。”
聽有人這樣貶低自己,恩格德裏就要上前和那人打架。葉布舒一個眼神讓恩格德裏停下了手躲在一邊。
葉布舒說道:“說的沒錯我們是外鄉人,但不是沒見過世麵的啊!”
孫半球也搭話說道:“蘇杭,京城在下都遊曆過,你總不能我說沒見識了吧!”
這人聽了一臉不在乎,說道:“蘇杭如何,京城又怎樣?說你沒見識你就是沒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