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照寺的這次遊玩,讓李信多日來緊張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舒緩。心情不錯的李信迴到自己的軍中想著接下來最重要的事。


    夜色已深,李信的帳中依舊點著燭火,他跨著緩慢的步子在帳中來迴走動。心裏也有所感悟,罵人可以拐彎抹角的,但做軍政大事最好還是直來直去的好,李信如今拿不定主意是因為他以前隻是個謀士,這迴做地方的一把手還是有些缺少經驗。李信告訴戒自己:做文要曲,做人要直,做事要穩。


    自己投靠恆親王葉布舒需要有所表現,但不能為表現麵表現,壞了事情。


    而在同一天夜裏,吳盡忠單獨找來了王輔臣,兩人在大帳裏開始商量事情。


    王輔臣這個人身高長七尺有餘,按明清一尺是31厘米算,他身高就有兩米一,十足的大漢。他人不但身材高大,而且臉麵白皙,嘴上沒什麽胡子,兩條眉毛又濃又黑。和曆史上的溫候呂布相貌很是一樣。加上打仗時也是如同呂布一樣勇冠三軍,少有人能匹敵,因此在吳三桂軍中有了一個活呂布的外號。


    王輔臣外形像呂布,但性格上截然不同與呂布。不但為人謙和還很講義氣。對自己手下的人馬也是有功必賞,從不貪汙軍餉,這在明末清初這個亂世裏,是相當於的難得的,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和王輔臣交往,也有很多人願意為他做事。


    吳盡忠也是因為這點原因,才把王輔臣單獨找來,吳盡忠開門見山的講道:“白天有人來報,說那李信已經到了廣安這裏,依你看該如何?”


    “該如何,這還用問嗎,恆親王派來的上官到了,你不去迎接和我商量個什麽勁。”王輔臣心裏想著。但這話又不好直接說出來,隻得換了一種說詞:“大帥,平剿將軍來了,那就去迎接吧,畢竟名義上他是上官,這表麵的文章還是要做一下的。”


    吳盡忠聽完點點頭說道:“本帥也是這樣想的,可軍中不能一時無帥,我脫不開身,吳之茂和馬寶又性格魯莽,隻有輔臣你文武雙全......”說到這裏,吳盡忠就隻是看著王輔臣的不再說話了。


    “這是要我主動請纓呀”,想到這裏,王輔臣隻好說道:“既然如此,我王輔臣就替大帥和兄弟們去拜會這個李信一趟。”


    話雖然這樣說,王輔臣心裏也是一陣的不高興,心想你吳盡忠不去是怕讓李信折了自己麵子,吳之茂和馬寶去又怕辦砸了差事,最後隻好把我推出去了。


    吳盡忠見王輔臣痛快的答應了,自然是高興,最後還親自把王輔臣送出的自己的大帳。王輔臣剛離開,吳之茂和馬寶就出現在吳盡忠的帥帳裏。


    吳盡忠看著暗自發笑的兩人,板起麵孔略帶訓斥的說道:你們兩個,平時裏就會打仗,這種事一點也用不上你們。”


    馬寶聽完迴不好意思的迴應道:“這彎彎繞的事,隻有輔臣做的來,就算能者多勞吧,等輔臣迴來,我們請他喝酒如何?”說完朝著吳之茂使了一個眼色,吳之茂心領神會趕忙接話:“對,喝酒,我們兄弟陪輔臣喝酒”。


    吳盡忠看著眼前的兩人不住的搖頭,低聲罵道“快滾,別在眼前煩我了。”兩人聽罷嬉笑著跑了出去。


    很快晚上過去,到了第二天早上,王輔臣帶著一隊騎兵,前往廣安慧龍城外李信的駐軍地點。


    李信帶來的大軍雖然是漢軍營,但幾個帶兵的將官卻是從葉布舒鑲紅旗裏派來的滿人,值守的將官見一隊騎兵來到營外,便對著王輔臣大聲喝道:“來都何人,下馬答話。”


    王輔臣趕忙命令自己的士兵下馬,王輔臣下馬後把韁繩交給手下,自己上前對著滿人將官一拱手:“在下廣安駐軍,吳盡忠將軍屬下王輔臣,受吳將軍所托,前來拜見李大人,請勞煩傳報。”


    滿人將官聽完對著王輔臣迴應:“我家大人有令,說若是廣安駐軍有人來訪,直接進去便是。”說完又指著王輔臣身邊的幾十位護衛說道:“他們不能進營,留在外麵等待便是。”


    在一士兵的帶領下,王輔臣走進大營。看著大營裏士兵稚嫩的臉龐,久在戰場的王輔臣知道這全是新兵,雖是新兵身上卻都有火槍裝備,接著又看到十門火炮擺放在大營中,看成這些嶄新的火炮,王輔臣暗想:有這些火器加持,這些新兵打起來不會比老兵差的。


    到了李信的營帳,王輔臣整理的下衣服,邁步進去,剛想行禮拜見,就聽坐在上麵的李信說道:‘‘王輔臣,真的是你嗎?’’


    王輔臣抬起頭向李信看去,一瞬間也覺的很麵熟,遲疑了刹那後激動的說道:“可是李大謀士?”


    “當年在山西一別後,沒想到如今你我還有再見的機會。”李信確認了來人身份後也是有些意外。


    王輔臣為何認識李岩? 這話就要說到王輔臣的經曆,王輔臣是大同人,並不姓王,早年跟著自己的姐夫參加了一支農民軍,被義軍的一名將領王進朝看重,收他為義子,從此改姓了王。


    明末的的農民軍和朝廷打了十幾年,一會接受朝廷招降,一會又起兵複叛,王輔臣因為有軍事才能,被當時的大明山西大同總兵薑鑲收為己用,後來他又隨著薑鑲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因此認識了當時在李自成身邊的李岩,王輔臣二米多高的個子,讓李岩也記憶深刻。


    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王輔臣的義父王進朝和薑鑲鬧翻,就此離開了農民軍,來到山海關投在了吳家的關寧大軍旗下。


    此時的兩人不禁有些唏噓,想不到多年前的故人還有再次相遇的一天。李信站起來走到王輔臣身邊,拉著他坐下,問道:“當年聽人說你離開了薑鑲,我還曾派人找你尋找,可不想你這一去就無蹤跡,你義父可還好嗎?”


    說到自己的義父,王輔臣有些動容的迴答道:“當年我二人到了山海關後不久,義父就病故了,還是吳大帥(吳鑲)出錢厚葬了義父。為報大恩,我便一直跟隨著吳將軍(吳三桂)。”


    “這次受吳三桂將軍指派,跟著將軍的胞弟(吳三輔)一起來到四川,投靠了恆親王。”


    原本李信還想著和吳三輔派來人相互試控一番,這迴不用了。李信拍著王輔臣的肩膀說道:“今天不談正事,你我亂世重逢,便是幾世的緣分,今天大醉一場如何?”


    說罷,李信對著手下說道:“讓軍中送些好的酒肉來,我要與王將軍一醉方休。”


    “李大人,我外麵還有一些弟兄弟。”


    “這好辦,我讓他們進營休息,好灑好肉的招待他們就是了。”


    就這樣意外相適的兩人在李信的大帳裏喝起酒來。兩杯酒下肚,兩人就打開了話匣子,各自把這些年來的經曆講述了一番。原來大家人海浮沉,都是死裏逃生,頗為不易。


    看著眼前的王輔臣,李信一時感懷,想起諸多已經不在人世的故人,拿起筆在紙上寫了一首詩。


    平城一別多年前,今日營中憶舊年。


    此夜傾杯須一醉,餘生能得幾迴緣。


    經曆過亂世的才明白,今日一起喝酒的兄弟,明日卻不知身在何處,這樣痛快喝酒的日子也不知道能有幾迴,所以格外珍惜。


    曾幾何時,那些我們的身邊的好兄弟都不能再出現了,你懷念他們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降落在清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塵世一杯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塵世一杯茶並收藏降落在清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