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楊柳飛絮
年代文邊緣人物的美好生活 作者:餘意喻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們詳細地問林映羨和嚴頤具體情況,兩人不藏私,把自己所了解到告訴她們。
羅新維見牧和娟不怎麽參與這個話題,問:“和娟,你有沒有考研究生的打算?”
“沒有。”牧和娟沒打算去考,現實生活條件不允許,她想要盡快畢業,然後端上鐵飯碗,過與前二十幾年不一樣的人生。
羅新維為牧和娟感到惋惜,可看她這麽堅定的樣子,自己不好多說什麽,畢竟是個人的選擇。
林映羨卻說:“我有聽到一些內部消息,個別專業的79級研究生培養時間隻有兩年,和78級一起畢業,這和我們本科畢業的時間差不多,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嚐試一下,就算失敗,我們也沒有什麽損失,不是嗎?甚至可以鞏固我們的專業知識。”
林映羨覺得宿舍其他人都在考研中,隻有牧和娟沒參與進來,容易產生被孤立感,她怕會因此起什麽矛盾,她不想宿舍再有什麽幺蛾子。
林映羨的話讓牧和娟沒有像剛才那樣堅決說不考研,開始認真考慮起來,政策一年一年的變,不知道明年的研究生招生製度會是什麽,現在這個機會難得……
在大二下學期,207宿舍幾人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她們都要考研,拚命三娘的模樣讓財政係的同學都側目。
林映羨在這個學期每周末都會迴家一趟,不像之前兩個學期那樣有時會不迴去。因為她覺得平時在學校太忙於學習,和鍾述岑不見麵,也不通信,再不迴家,他們的聯係比異地分居的夫妻見麵還少。以前鍾述岑來學校上課,他們都會見麵,每周都會寫信。
而且她迴家也不怎麽耽誤學習,她和鍾述岑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書房裏,也可以有一天相處時間,偶爾說一下話,了解彼此的近況。
鍾述岑也很想林映羨迴去,每周六下課,他都會去接她迴家。
又是一個周六傍晚,鍾述岑準時在宿舍樓下等她,接到她後,兩人慢慢走出校園。鍾述岑今天沒有騎自行車,是搭公交車來的。
現在楊柳飛絮高發時期,林映羨覺得在室外停留好容易打噴嚏,她現在出門都會戴一個口罩。騎或坐自行車更要命,飛絮迎風吹來,眼睛和口鼻中招的機會大大增加。
他們迴到公寓樓下,剛好居委會工作人員莫主任過來,看見兩人,喊住他們,“我剛從你家出來,沒見著人。記得晚上八點去小學的禮堂開會,要全民參與防治楊柳飛絮工作,每戶至少要兩個人過去開會,免得一個人聽到懵懵懂懂,迴去傳達信息的時候傳達錯誤。我已經把你們的宣傳單給四樓一室的陸大娘,你們拿迴去後先好好看一遍,晚上我再仔細宣講……”公寓附近有一所小學,每次居委會開居民會議,居委會坐不下那麽多人,都會把地點定在那裏的禮堂。
莫主任絮絮叨叨囑咐了林映羨和鍾述岑許多,等到遇見下一個沒派發到宣傳單的住戶,兩人才得以脫身,他們感謝莫主任後,連忙上樓。
林映羨讓鍾述岑先進屋,她去找陸大娘拿宣傳單。剛走到陸大娘家門口,她就聽見裏麵傳來爭吵聲,貌似是陸嬸不給陸評和陸大娘抽煙,陸評讓陸嬸監督陸大娘就好,不要監督他,這一下子陸嬸和陸大娘站在同一陣營齊齊罵陸評。
林映羨知道陸大娘是抽煙的,是個老煙民。好像是年輕的時候守寡,帶著一個兒子過活太艱難,聽別人說抽煙可以讓人過得舒服一些,她也就在好奇之下抽了一口煙,後麵慢慢她經常帶著一支煙杆和一袋煙葉子在身上,對抽煙上癮,戒煙就跟要了她的命似的。
既然他們家在吵架,林映羨打算等快要去開會時再來拿。
林映羨迴到家後,鍾述岑見她手上沒有拿宣傳單,還不等他問,林映羨就主動說:“隔壁在為戒煙問題展開大討論,我不方便過去。晚點再拿。”
鍾述岑聽出林映羨的大討論是另有所指,眉眼有些彎,“我偶爾也會聽到他們的大討論。”
兩人笑了起來,隨後林映羨推鍾述岑去換衣服,他身上沾有飛絮。
鍾述岑問她要不要洗澡,家裏有熱水,清洗一下沾在皮膚上的飛絮。
林映羨說好,但她洗完澡後就不下廚做飯,鍾述岑要自己做。
鍾述岑說不要緊,他來就好。
到了晚上七點多,林映羨和鍾述岑去隔壁拿宣傳單,陸大娘把宣傳單給她後,兩家一起下樓去小學禮堂開會。陸家參加會議的代表是陸大娘和陸評。
外麵的飛絮少很多,林映羨不戴口罩都覺得尚可接受。
禮堂裏燈光昏黃,人聲鼎沸,兩家人隨意找位置坐下。居委會兩個工作人員讓大家安靜,大家是遲遲不安靜,兩人喊得嗓子冒煙。
最後經驗老道的莫主任靠她的大嗓門把大家喊安靜下來,隨後她咳一聲清嗓子,把聲音變得平緩,“近日我們首都出現楊柳飛絮爆發,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著不可小覷的威脅,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傍晚的時候我給在座各戶都發防治飛絮的宣傳單,相信都在你們手裏了。
為什麽今年特別重視,還讓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開會呢?是因為前幾日,白楊社區的小公園出現火災,某位居民抽煙,隨意把煙頭扔到地上,點燃了落在地上的飛絮,把小公園的一片草地和灌木燒了,還導致一名幼童被嚴重燒傷。我們一定要汲取這個深痛的教訓,不可以隨地亂扔煙頭,同時更要注意飛絮的易燃性……”
莫主任的話引起底下人的竊竊私語,林映羨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她問坐在旁邊的陸大娘具體情況。
陸大娘和林映羨小聲說著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說到香煙頭時,她不禁轉頭看陸評,“聽到莫主任說的沒有,你趕緊把香煙給戒,這都引起火災,燒傷了人。”
羅新維見牧和娟不怎麽參與這個話題,問:“和娟,你有沒有考研究生的打算?”
“沒有。”牧和娟沒打算去考,現實生活條件不允許,她想要盡快畢業,然後端上鐵飯碗,過與前二十幾年不一樣的人生。
羅新維為牧和娟感到惋惜,可看她這麽堅定的樣子,自己不好多說什麽,畢竟是個人的選擇。
林映羨卻說:“我有聽到一些內部消息,個別專業的79級研究生培養時間隻有兩年,和78級一起畢業,這和我們本科畢業的時間差不多,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嚐試一下,就算失敗,我們也沒有什麽損失,不是嗎?甚至可以鞏固我們的專業知識。”
林映羨覺得宿舍其他人都在考研中,隻有牧和娟沒參與進來,容易產生被孤立感,她怕會因此起什麽矛盾,她不想宿舍再有什麽幺蛾子。
林映羨的話讓牧和娟沒有像剛才那樣堅決說不考研,開始認真考慮起來,政策一年一年的變,不知道明年的研究生招生製度會是什麽,現在這個機會難得……
在大二下學期,207宿舍幾人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她們都要考研,拚命三娘的模樣讓財政係的同學都側目。
林映羨在這個學期每周末都會迴家一趟,不像之前兩個學期那樣有時會不迴去。因為她覺得平時在學校太忙於學習,和鍾述岑不見麵,也不通信,再不迴家,他們的聯係比異地分居的夫妻見麵還少。以前鍾述岑來學校上課,他們都會見麵,每周都會寫信。
而且她迴家也不怎麽耽誤學習,她和鍾述岑大部分時間都會待在書房裏,也可以有一天相處時間,偶爾說一下話,了解彼此的近況。
鍾述岑也很想林映羨迴去,每周六下課,他都會去接她迴家。
又是一個周六傍晚,鍾述岑準時在宿舍樓下等她,接到她後,兩人慢慢走出校園。鍾述岑今天沒有騎自行車,是搭公交車來的。
現在楊柳飛絮高發時期,林映羨覺得在室外停留好容易打噴嚏,她現在出門都會戴一個口罩。騎或坐自行車更要命,飛絮迎風吹來,眼睛和口鼻中招的機會大大增加。
他們迴到公寓樓下,剛好居委會工作人員莫主任過來,看見兩人,喊住他們,“我剛從你家出來,沒見著人。記得晚上八點去小學的禮堂開會,要全民參與防治楊柳飛絮工作,每戶至少要兩個人過去開會,免得一個人聽到懵懵懂懂,迴去傳達信息的時候傳達錯誤。我已經把你們的宣傳單給四樓一室的陸大娘,你們拿迴去後先好好看一遍,晚上我再仔細宣講……”公寓附近有一所小學,每次居委會開居民會議,居委會坐不下那麽多人,都會把地點定在那裏的禮堂。
莫主任絮絮叨叨囑咐了林映羨和鍾述岑許多,等到遇見下一個沒派發到宣傳單的住戶,兩人才得以脫身,他們感謝莫主任後,連忙上樓。
林映羨讓鍾述岑先進屋,她去找陸大娘拿宣傳單。剛走到陸大娘家門口,她就聽見裏麵傳來爭吵聲,貌似是陸嬸不給陸評和陸大娘抽煙,陸評讓陸嬸監督陸大娘就好,不要監督他,這一下子陸嬸和陸大娘站在同一陣營齊齊罵陸評。
林映羨知道陸大娘是抽煙的,是個老煙民。好像是年輕的時候守寡,帶著一個兒子過活太艱難,聽別人說抽煙可以讓人過得舒服一些,她也就在好奇之下抽了一口煙,後麵慢慢她經常帶著一支煙杆和一袋煙葉子在身上,對抽煙上癮,戒煙就跟要了她的命似的。
既然他們家在吵架,林映羨打算等快要去開會時再來拿。
林映羨迴到家後,鍾述岑見她手上沒有拿宣傳單,還不等他問,林映羨就主動說:“隔壁在為戒煙問題展開大討論,我不方便過去。晚點再拿。”
鍾述岑聽出林映羨的大討論是另有所指,眉眼有些彎,“我偶爾也會聽到他們的大討論。”
兩人笑了起來,隨後林映羨推鍾述岑去換衣服,他身上沾有飛絮。
鍾述岑問她要不要洗澡,家裏有熱水,清洗一下沾在皮膚上的飛絮。
林映羨說好,但她洗完澡後就不下廚做飯,鍾述岑要自己做。
鍾述岑說不要緊,他來就好。
到了晚上七點多,林映羨和鍾述岑去隔壁拿宣傳單,陸大娘把宣傳單給她後,兩家一起下樓去小學禮堂開會。陸家參加會議的代表是陸大娘和陸評。
外麵的飛絮少很多,林映羨不戴口罩都覺得尚可接受。
禮堂裏燈光昏黃,人聲鼎沸,兩家人隨意找位置坐下。居委會兩個工作人員讓大家安靜,大家是遲遲不安靜,兩人喊得嗓子冒煙。
最後經驗老道的莫主任靠她的大嗓門把大家喊安靜下來,隨後她咳一聲清嗓子,把聲音變得平緩,“近日我們首都出現楊柳飛絮爆發,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著不可小覷的威脅,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傍晚的時候我給在座各戶都發防治飛絮的宣傳單,相信都在你們手裏了。
為什麽今年特別重視,還讓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開會呢?是因為前幾日,白楊社區的小公園出現火災,某位居民抽煙,隨意把煙頭扔到地上,點燃了落在地上的飛絮,把小公園的一片草地和灌木燒了,還導致一名幼童被嚴重燒傷。我們一定要汲取這個深痛的教訓,不可以隨地亂扔煙頭,同時更要注意飛絮的易燃性……”
莫主任的話引起底下人的竊竊私語,林映羨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她問坐在旁邊的陸大娘具體情況。
陸大娘和林映羨小聲說著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說到香煙頭時,她不禁轉頭看陸評,“聽到莫主任說的沒有,你趕緊把香煙給戒,這都引起火災,燒傷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