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傍晚時分,孫六和衛風兩人騎著駿馬,帶了十多個隨從前往江都城外。
江都城外,東向江水,水中有畫船。
一艘高大的遊船停靠在江水岸邊,此時正值太陽落下,衛風遠遠望去,就見一道白影自船上跳躍而出,隨後又穩穩落地,站到大地之上。
這是個身材纖細的年輕男子,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他看起來二十歲左右的模樣,一襲青色衣衫,長發如墨,身材瘦削修長。
此人並非是衛風和孫六所見過的王姓男子。
男子手持一把青色短劍,身上背負長刀,一雙黑眸深邃無比,眼神中透露著睿智與果斷。
“來者可是哥秀會衛長老?”男子走近衛風等人身前問道。
“在下正是。敢問兄台姓名?”衛風端坐在馬上,不卑不亢地迴應道。
男子眉毛輕挑,見得衛風並不下馬迴答自己,對方似乎充滿著不屑。男子對此不以為意,他也不迴答衛風的問題。他隻需要確認衛風是誰便可,故而隻道是衛風且隨他上船,其他人等在岸邊等候。
對於男子的要求,衛風等人自然是不會答應的。
見得衛風遲遲不肯下馬,青衣男子走在衛風身旁,做出鞠躬邀請的友好手勢,奈何衛風巋然不動,猶如泰山。
“我們哥秀會所有人都要上船。”衛風身旁的孫六徑直說出了他們的主張,“否則,今日我們沒有可以談判的餘地。”
青衣男子隻能尷尬一笑,他繼續對衛風保持著微笑,希望能夠得到衛風的寬諒與理解。
“衛長老,小人隻是個打雜的,還望衛長老體諒一下,莫要為難我了。”
衛風不理會青衣男子,他早就看見船上有人注視著他們,這人隱藏在夕陽下,落日的光輝遮擋著他,不為人所輕易發現。
“你若同意,我們就不會為難。”衛風說完便勒馬轉頭往迴走去。
一切都在衛風的預料中,這位青衣男子絕不會讓衛風輕易離開。伴隨衛風等人的轉身,青衣男子終於開口了。
價格總不是一次性談成的,往往需要多方麵的運作。青衣男子同意衛風可以再帶幾個人上船,但不能所有人都上船。
事實上,衛風也不希望所有人都上了船,若是將所有人都帶上了船,他們在船下沒有照應,衛風也難以確保會發生什麽事情,不能得到有效的照應。
談判也在衛風的預料中,衛風明白自己觀察到船上有人的時刻,他就清楚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衛風和孫六帶了一半的人上船。在走上船的那一刻,衛風心裏很沒有著落,當他看著西側江都城方向落日落下之時,衛風心中忽然有點感慨,想起了陶淵明的一句詩。
情感到位,衛風走不動路,他站立甲板上,任由青衣男子說勸,也不迴應。龐九龍等人瞧得衛風異樣,也不敢上前說動,隻能任由衛風臨風而立。
“衛兄,你怎麽呢?”孫六好奇地打探道。
“無他,心中突然湧起了一股情緒,想要吟詩一首。”
聽得衛風想要吟詩,哥秀會眾人無不樂了,衛風讓他們的緊張情緒一下子消散了不少。隻是苦了這個青衣男子,人已經到船上,卻遲遲走不動路。
孫六一番恭維,衛風理了理衣襟,朗聲道出了陶淵明的詩句。
“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衛風隻是說了這一句,沒有再說更多。
好一個“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聽得一旁的孫六等人一頭霧水,不知衛風是什麽意思。
衛風隻是苦笑說:“最近太累了。夜幕降臨盼天亮,日出卻願日落山。”
“衛兄此句甚妙,其中滋味令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不知道衛兄此詩全貌如何?”
孫六並非是刻意恭維,他的確感受到了這句詩詞中的情感。盼日出,又想日落,這也正是他前些日子的寫照。
全詩?衛風自然知道全詩,隻是這詩歌題目和內容於情於景都是說不通的。
這首詩是為陶淵明的《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全文則為“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結發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衛風心裏反複琢磨,知道自己這詩中內容與自己並不貼切,誠然有些詩句可以勉為其難地說上符合自己,但是整體上相差甚遠。
見得衛風不答,孫六又誇讚起幾句來。衛風沉吟片刻後笑道:“這首詩我一直沒有想好題目,不如就叫江上感懷吧。孫兄,你且想知道我全詩嗎?”
作為招待衛風的青衣男子早就想讓衛風眾人隨他離去,但是他幾番插畫都被龐九龍等人惡狠狠地製止了,他也隻有自討沒趣地站在一旁,不再說話,而是默默等待衛風和孫六兩人自說自話。
在青衣男子眼中,衛風不過就是仗著長老身份裝逼罷了,而孫六則是樂於一個勁地捧對方。
對於青衣男子的看法,衛風孫六兩人自是不知。但是就事實而言,衛風和孫六很可能更多是出於真心才說此話。
至於陶淵明這首《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衛風曬取了後半段內容,也去掉了最後一句。畢竟這一世的人可是不知道鍾期的存在。
“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
衛風輕聲地誦出了詩歌。對於這首詩,衛風直接從焚火句開始選取,會顯得過於直白,缺少鋪墊。但是對於孫六等人而言,衛風這首詩恰到好處。
孫六龐九龍等人不需要那麽多鋪墊,對於他們而言,直擊人心的詩句是最好的。故而當衛風感歎“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之時,聽得衛風解釋,孫六則是叫好。
在場一群人雖然多是哥秀會成員,生活也算滋潤。但是多多少少都經曆過一些苦日子,故而他們聽得衛風感歎一番苦難後,更是“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他們聽得內心深表認同,十分讚同。
“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孫六反複感歎著衛風最後一句詩詞。孫六十分認同衛風的詩詞,準確說,孫六是認同陶淵明的詩詞。
陶淵明詩歌名氣所在,自然脫離不了其本人的思想境界。若是陶淵明沒有深厚的思想境界,那麽怎麽會折服這麽多人?流傳千古自是有深厚原因所在。
追求功名,這在孫六看來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現實的。孫六認為浮煙二字,很好地闡述了世間許多東西存在的意義。它們就是浮煙罷了,隻是漂泊易散,不切實際地存在。
那麽我們人在世,應當追求什麽呢?對這個問題,孫六也沒有答案。
或許說,孫六也不清楚。追求什麽?在孫六二十多年的人生中,他似乎從未有過片刻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同許多人一樣,一直在行走,一直在行走,也正如同許多人一樣,他和他們在行走過程中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甚至也未思考過自己是否需要停留。正因如此,從未停下腳步的孫六在此刻停下了腳步,環顧起四周。
巨大的畫船停靠在岸邊,江水的風浪很大,但是船隻很穩,孫六等人沒有感覺到一絲的搖曳晃蕩。
夕陽映照下,船體也呈現出了暗紅色,朱紅色的漆料放在白日裏格外顯眼,此時此刻卻是格外的和諧舒適。
船有多長,多寬,這是孫六說不清楚的答案。他和衛風等人在岸邊看見畫船時,知曉自己若是不有意眺望,很難看清畫船的全貌。走到甲板上,孫六、衛風等人也很難估量起船隻的長度,即便這寬度,他們也拿不準,心中沒有一個定數,不知道自己走個一百步能否走到另一邊。
“衛兄,你這詩真不錯。”
聽得孫六真心實意的誇讚,衛風頗覺得不好意思,他隻是笑笑不語。若是仔細觀察衛風,你或許能發現他的臉頰有些紅潤。
坐上了哥秀會大長老位置的衛風,這些日子被人誇得不少。但縱使如此,他也還是沒有受夠這些稱讚,無論如何誇讚,衛風定然不會臉紅。可是今日孫六這番誇讚,衛風卻是承受不住。
因為這些誇讚不是對他說的,是對衛風口中的這首詩歌所說。衛風明白,孫六誇讚的是陶淵明,而不是他。無法說明這是陶淵明所作詩歌的衛風,自然不好意思承受這番誇讚。故而此刻的衛風難免感到一絲害臊臉紅。
“衛兄,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你這詩收尾力道很強。你說我們是否應當求名呢?”
麵對孫六真誠的發問,衛風一時間也不知如何作答。對於這個問題,他似乎有過思考,又似乎沒有過思考……
江都城外,東向江水,水中有畫船。
一艘高大的遊船停靠在江水岸邊,此時正值太陽落下,衛風遠遠望去,就見一道白影自船上跳躍而出,隨後又穩穩落地,站到大地之上。
這是個身材纖細的年輕男子,臉上掛著淡淡的笑意,他看起來二十歲左右的模樣,一襲青色衣衫,長發如墨,身材瘦削修長。
此人並非是衛風和孫六所見過的王姓男子。
男子手持一把青色短劍,身上背負長刀,一雙黑眸深邃無比,眼神中透露著睿智與果斷。
“來者可是哥秀會衛長老?”男子走近衛風等人身前問道。
“在下正是。敢問兄台姓名?”衛風端坐在馬上,不卑不亢地迴應道。
男子眉毛輕挑,見得衛風並不下馬迴答自己,對方似乎充滿著不屑。男子對此不以為意,他也不迴答衛風的問題。他隻需要確認衛風是誰便可,故而隻道是衛風且隨他上船,其他人等在岸邊等候。
對於男子的要求,衛風等人自然是不會答應的。
見得衛風遲遲不肯下馬,青衣男子走在衛風身旁,做出鞠躬邀請的友好手勢,奈何衛風巋然不動,猶如泰山。
“我們哥秀會所有人都要上船。”衛風身旁的孫六徑直說出了他們的主張,“否則,今日我們沒有可以談判的餘地。”
青衣男子隻能尷尬一笑,他繼續對衛風保持著微笑,希望能夠得到衛風的寬諒與理解。
“衛長老,小人隻是個打雜的,還望衛長老體諒一下,莫要為難我了。”
衛風不理會青衣男子,他早就看見船上有人注視著他們,這人隱藏在夕陽下,落日的光輝遮擋著他,不為人所輕易發現。
“你若同意,我們就不會為難。”衛風說完便勒馬轉頭往迴走去。
一切都在衛風的預料中,這位青衣男子絕不會讓衛風輕易離開。伴隨衛風等人的轉身,青衣男子終於開口了。
價格總不是一次性談成的,往往需要多方麵的運作。青衣男子同意衛風可以再帶幾個人上船,但不能所有人都上船。
事實上,衛風也不希望所有人都上了船,若是將所有人都帶上了船,他們在船下沒有照應,衛風也難以確保會發生什麽事情,不能得到有效的照應。
談判也在衛風的預料中,衛風明白自己觀察到船上有人的時刻,他就清楚自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衛風和孫六帶了一半的人上船。在走上船的那一刻,衛風心裏很沒有著落,當他看著西側江都城方向落日落下之時,衛風心中忽然有點感慨,想起了陶淵明的一句詩。
情感到位,衛風走不動路,他站立甲板上,任由青衣男子說勸,也不迴應。龐九龍等人瞧得衛風異樣,也不敢上前說動,隻能任由衛風臨風而立。
“衛兄,你怎麽呢?”孫六好奇地打探道。
“無他,心中突然湧起了一股情緒,想要吟詩一首。”
聽得衛風想要吟詩,哥秀會眾人無不樂了,衛風讓他們的緊張情緒一下子消散了不少。隻是苦了這個青衣男子,人已經到船上,卻遲遲走不動路。
孫六一番恭維,衛風理了理衣襟,朗聲道出了陶淵明的詩句。
“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衛風隻是說了這一句,沒有再說更多。
好一個“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聽得一旁的孫六等人一頭霧水,不知衛風是什麽意思。
衛風隻是苦笑說:“最近太累了。夜幕降臨盼天亮,日出卻願日落山。”
“衛兄此句甚妙,其中滋味令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不知道衛兄此詩全貌如何?”
孫六並非是刻意恭維,他的確感受到了這句詩詞中的情感。盼日出,又想日落,這也正是他前些日子的寫照。
全詩?衛風自然知道全詩,隻是這詩歌題目和內容於情於景都是說不通的。
這首詩是為陶淵明的《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全文則為“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結發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喪其偏。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衛風心裏反複琢磨,知道自己這詩中內容與自己並不貼切,誠然有些詩句可以勉為其難地說上符合自己,但是整體上相差甚遠。
見得衛風不答,孫六又誇讚起幾句來。衛風沉吟片刻後笑道:“這首詩我一直沒有想好題目,不如就叫江上感懷吧。孫兄,你且想知道我全詩嗎?”
作為招待衛風的青衣男子早就想讓衛風眾人隨他離去,但是他幾番插畫都被龐九龍等人惡狠狠地製止了,他也隻有自討沒趣地站在一旁,不再說話,而是默默等待衛風和孫六兩人自說自話。
在青衣男子眼中,衛風不過就是仗著長老身份裝逼罷了,而孫六則是樂於一個勁地捧對方。
對於青衣男子的看法,衛風孫六兩人自是不知。但是就事實而言,衛風和孫六很可能更多是出於真心才說此話。
至於陶淵明這首《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衛風曬取了後半段內容,也去掉了最後一句。畢竟這一世的人可是不知道鍾期的存在。
“炎火屢焚如,螟蜮恣中田。風雨縱橫至,收斂不盈廛。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
衛風輕聲地誦出了詩歌。對於這首詩,衛風直接從焚火句開始選取,會顯得過於直白,缺少鋪墊。但是對於孫六等人而言,衛風這首詩恰到好處。
孫六龐九龍等人不需要那麽多鋪墊,對於他們而言,直擊人心的詩句是最好的。故而當衛風感歎“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之時,聽得衛風解釋,孫六則是叫好。
在場一群人雖然多是哥秀會成員,生活也算滋潤。但是多多少少都經曆過一些苦日子,故而他們聽得衛風感歎一番苦難後,更是“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他們聽得內心深表認同,十分讚同。
“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孫六反複感歎著衛風最後一句詩詞。孫六十分認同衛風的詩詞,準確說,孫六是認同陶淵明的詩詞。
陶淵明詩歌名氣所在,自然脫離不了其本人的思想境界。若是陶淵明沒有深厚的思想境界,那麽怎麽會折服這麽多人?流傳千古自是有深厚原因所在。
追求功名,這在孫六看來是不切實際的,也是不現實的。孫六認為浮煙二字,很好地闡述了世間許多東西存在的意義。它們就是浮煙罷了,隻是漂泊易散,不切實際地存在。
那麽我們人在世,應當追求什麽呢?對這個問題,孫六也沒有答案。
或許說,孫六也不清楚。追求什麽?在孫六二十多年的人生中,他似乎從未有過片刻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同許多人一樣,一直在行走,一直在行走,也正如同許多人一樣,他和他們在行走過程中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甚至也未思考過自己是否需要停留。正因如此,從未停下腳步的孫六在此刻停下了腳步,環顧起四周。
巨大的畫船停靠在岸邊,江水的風浪很大,但是船隻很穩,孫六等人沒有感覺到一絲的搖曳晃蕩。
夕陽映照下,船體也呈現出了暗紅色,朱紅色的漆料放在白日裏格外顯眼,此時此刻卻是格外的和諧舒適。
船有多長,多寬,這是孫六說不清楚的答案。他和衛風等人在岸邊看見畫船時,知曉自己若是不有意眺望,很難看清畫船的全貌。走到甲板上,孫六、衛風等人也很難估量起船隻的長度,即便這寬度,他們也拿不準,心中沒有一個定數,不知道自己走個一百步能否走到另一邊。
“衛兄,你這詩真不錯。”
聽得孫六真心實意的誇讚,衛風頗覺得不好意思,他隻是笑笑不語。若是仔細觀察衛風,你或許能發現他的臉頰有些紅潤。
坐上了哥秀會大長老位置的衛風,這些日子被人誇得不少。但縱使如此,他也還是沒有受夠這些稱讚,無論如何誇讚,衛風定然不會臉紅。可是今日孫六這番誇讚,衛風卻是承受不住。
因為這些誇讚不是對他說的,是對衛風口中的這首詩歌所說。衛風明白,孫六誇讚的是陶淵明,而不是他。無法說明這是陶淵明所作詩歌的衛風,自然不好意思承受這番誇讚。故而此刻的衛風難免感到一絲害臊臉紅。
“衛兄,在己何怨天,離憂淒目前。籲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你這詩收尾力道很強。你說我們是否應當求名呢?”
麵對孫六真誠的發問,衛風一時間也不知如何作答。對於這個問題,他似乎有過思考,又似乎沒有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