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季牙同往常一樣,走下客棧準備閑逛華京城。此時客棧一樓的人都嘰嘰喳喳圍坐在一起,白季牙本來覺得稀鬆平常,這些人不過是說些閑話罷了。白季牙卻聽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人們正在討論當今天子。傳聞周天子,周王姬豐病倒了,一連兩日沒有上朝。
周天子病倒了,甚至兩日沒有上朝。這對於白季牙來說可謂是個不好的消息,他不知道自己跟隨劉無通是為了什麽事情。但他肯定明白,劉無通的關係,來華京城決然不是遊玩取樂的,必然是有重要事情。病倒的周天子,在白季牙看來,怎樣都不會對劉無通等人有好處。
事實上,白季牙錯了。周天子病了,連續兩日不上朝正是大宰樂良和天子本人商議的結果。
第三日,周天子上朝了。朝堂之上,周天子稱自己臥床兩日,也不忘國事。他心中一直想要將一些事情傳達出去,奈何身邊宦官隻能傳達,不擅長文書的寫作,將人唿喚至王宮之中,效率過於低下。
有了天子本人的直言,作為百官之首的樂良當即提議。王宮之中可以尋一角落,派上三五官員專門協助天子本人處理政事。樂良表示協佐天子處理政務,撰寫公文應當是自己的職責。奈何自己雖然是百官之首,但不應該常駐王宮之中。並且,樂良認為關鍵在於,擔任這一職責的人應當先前沒有任何官職,如此一來才可以避免攜帶私利。
故而樂良趁機向天子推薦了自己的一些門生,稱若是天子滿意,則可以任用他們。
這一切,周天子姬豐怎麽會拒絕呢?因為這本來就是樂良和姬豐的計劃。姬豐假裝稱病兩日,第三日便以此為契機,由樂良提議和推舉他的門生。這樣行事自然,必然不會引起趙氏外戚的注意和反對。
果不其然,樂良提議過後。滿朝的文武百官也不過是討論了這些新任官員的職責,明確限定隻能是公文文書的寫作與傳達,沒有人對此表示反對。
大周官員任用,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如同樂良一般,舉薦人員,二是通過入學考核,成為一京四都學宮的學生,學宮每三年有次庭考,若是當今天子滿意,則可以任用為官員。
劉無通原先赴洛京遊學,便是準備通過洛京學宮的入學考核,成為學宮學生,然後參加庭考入朝為官。不過有了樂良的賞識,劉無通自然更樂意於通過樂良的關係入朝為官。樂良做自己的師父,相比他通過庭考入朝為官,這不僅是一個更便捷的方式,他也能夠學到更多和獲得更多的支持。
次日,劉無通和自己的同僚受到樂良的舉薦,一同入朝拜見周天子姬豐。今日,他們八人聚齊,準備一同接受天子的麵見,完成三個多月前早已安排好的組閣大事。
王宮的大門到朝堂的主殿有多少台階,劉無通記不清楚。他隻記得自己當天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從進王宮一刻起,他便看見正前方的主殿。雄偉的大殿高居在北方,猶如上天在凡間的化身,神聖而不可侵犯。
從宮門通往主殿的路,左右兩側每十步就有一名士兵護衛著。每個人都神情肅穆,麵容莊嚴,他們嚴陣以待,謹防任何的威脅。
劉無通和自己的同僚在宮門口一直耐心地等待著,他們不敢高聲言語。聽到天空鳥兒飛過的聲音,劉無通等人也不敢抬頭看一眼。他們都直盯著前方,等候天子的指令。
那一刻,當天子指令到達的時候,劉無通清楚地聽見了自己心髒的跳動聲,他看了兩眼身旁的同僚,也同是大宰樂良的門生的師兄弟。他們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緊張與激動,這是何等的榮譽,為了這一刻,他們等待了太久,久到每個夜晚都在夢中期待這一刻。
劉無通等人踏著小步,跟隨宦官來到了主殿門口。他們一直彎著腰,不敢看向殿內,此刻殿內是什麽模樣,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在等待一聲命令,一個他們期待已久的命令,有了這個命令,他們就能抬起頭,昂首闊步地走進大殿。
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大殿最深處傳來,那是天子身旁的宦官近臣。他聲音響徹了大殿,更是傳到了殿外的廣闊之地。劉無通等人有了這個命令,他們才得以抬起頭,自信地走進殿內。
那是劉無通第一次看見大周天子,周王姬豐。這一幕,他一直忘不了。大周天子的形象一直在他腦海中留存,他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忘記不了那一天的大周天子,對方何等的榮耀,令他如此欽佩!
周王端坐在龍椅之上,他身著雍容華貴的冕服。冕服由冕冠、玄衣和熏裳組成。冕冠是天子最尊貴的象征,冕上麵由木頭製成,裱以細布,上黑下紅,前圓後方,隱喻天與地,前低後高,呈傾斜狀,表示天子的俯狀謙遜;冕的前後垂有旒,名為垂旒,用五彩絲條作繩,上穿五彩圓珠,一串珠玉便是一旒。周天子的冕冠前後各十二旒,用玉二百八十八顆,表示天子不視非、不視邪。冕下是冠,中間穿過玉笄。玉笄兩端有絲帶,固定冠。
玄衣即黑色的上衣,熏裳是淺紅色的下裳。上衣繪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六種圖案,下衣繡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六種圖案,合稱十二章紋。它們各自代表一定的意義。日、月、星辰,表示天子照臨天下,像日、月、星辰那樣光耀;山,象征王者鎮重安定四方;龍,象征人君善於應機變化;華蟲是一種雉鳥,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下裳的宗彝作為禮器,表示人主威猛而有智慧;藻,表示潔淨,象征王者有冰清玉潔的品格;火,表示王者率領百姓歸順天命的意思;粉米即白米,象征人君有濟養眾生之德;黼,畫作斧形,表示王者善於決斷的意思;黻是左右相對的圖案,如弓,是相背的形象,表示王者善於明辨是非曲直,等等。這一切既隱含有規勸人君的意思,更是標榜周天子君德的至高無上。
衣服是大周天子內在的外顯,是榮譽、人格的彰顯!在尊貴的冕服之下,劉無通看見了一位英俊的少年天子。在劉無通的心中,天子是如此的氣宇軒昂,對方是這件冕服的不二人選。
周天子病倒了,甚至兩日沒有上朝。這對於白季牙來說可謂是個不好的消息,他不知道自己跟隨劉無通是為了什麽事情。但他肯定明白,劉無通的關係,來華京城決然不是遊玩取樂的,必然是有重要事情。病倒的周天子,在白季牙看來,怎樣都不會對劉無通等人有好處。
事實上,白季牙錯了。周天子病了,連續兩日不上朝正是大宰樂良和天子本人商議的結果。
第三日,周天子上朝了。朝堂之上,周天子稱自己臥床兩日,也不忘國事。他心中一直想要將一些事情傳達出去,奈何身邊宦官隻能傳達,不擅長文書的寫作,將人唿喚至王宮之中,效率過於低下。
有了天子本人的直言,作為百官之首的樂良當即提議。王宮之中可以尋一角落,派上三五官員專門協助天子本人處理政事。樂良表示協佐天子處理政務,撰寫公文應當是自己的職責。奈何自己雖然是百官之首,但不應該常駐王宮之中。並且,樂良認為關鍵在於,擔任這一職責的人應當先前沒有任何官職,如此一來才可以避免攜帶私利。
故而樂良趁機向天子推薦了自己的一些門生,稱若是天子滿意,則可以任用他們。
這一切,周天子姬豐怎麽會拒絕呢?因為這本來就是樂良和姬豐的計劃。姬豐假裝稱病兩日,第三日便以此為契機,由樂良提議和推舉他的門生。這樣行事自然,必然不會引起趙氏外戚的注意和反對。
果不其然,樂良提議過後。滿朝的文武百官也不過是討論了這些新任官員的職責,明確限定隻能是公文文書的寫作與傳達,沒有人對此表示反對。
大周官員任用,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如同樂良一般,舉薦人員,二是通過入學考核,成為一京四都學宮的學生,學宮每三年有次庭考,若是當今天子滿意,則可以任用為官員。
劉無通原先赴洛京遊學,便是準備通過洛京學宮的入學考核,成為學宮學生,然後參加庭考入朝為官。不過有了樂良的賞識,劉無通自然更樂意於通過樂良的關係入朝為官。樂良做自己的師父,相比他通過庭考入朝為官,這不僅是一個更便捷的方式,他也能夠學到更多和獲得更多的支持。
次日,劉無通和自己的同僚受到樂良的舉薦,一同入朝拜見周天子姬豐。今日,他們八人聚齊,準備一同接受天子的麵見,完成三個多月前早已安排好的組閣大事。
王宮的大門到朝堂的主殿有多少台階,劉無通記不清楚。他隻記得自己當天走過了一段很長的路。從進王宮一刻起,他便看見正前方的主殿。雄偉的大殿高居在北方,猶如上天在凡間的化身,神聖而不可侵犯。
從宮門通往主殿的路,左右兩側每十步就有一名士兵護衛著。每個人都神情肅穆,麵容莊嚴,他們嚴陣以待,謹防任何的威脅。
劉無通和自己的同僚在宮門口一直耐心地等待著,他們不敢高聲言語。聽到天空鳥兒飛過的聲音,劉無通等人也不敢抬頭看一眼。他們都直盯著前方,等候天子的指令。
那一刻,當天子指令到達的時候,劉無通清楚地聽見了自己心髒的跳動聲,他看了兩眼身旁的同僚,也同是大宰樂良的門生的師兄弟。他們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緊張與激動,這是何等的榮譽,為了這一刻,他們等待了太久,久到每個夜晚都在夢中期待這一刻。
劉無通等人踏著小步,跟隨宦官來到了主殿門口。他們一直彎著腰,不敢看向殿內,此刻殿內是什麽模樣,他們並不清楚。他們在等待一聲命令,一個他們期待已久的命令,有了這個命令,他們就能抬起頭,昂首闊步地走進大殿。
一個洪亮的聲音從大殿最深處傳來,那是天子身旁的宦官近臣。他聲音響徹了大殿,更是傳到了殿外的廣闊之地。劉無通等人有了這個命令,他們才得以抬起頭,自信地走進殿內。
那是劉無通第一次看見大周天子,周王姬豐。這一幕,他一直忘不了。大周天子的形象一直在他腦海中留存,他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忘記不了那一天的大周天子,對方何等的榮耀,令他如此欽佩!
周王端坐在龍椅之上,他身著雍容華貴的冕服。冕服由冕冠、玄衣和熏裳組成。冕冠是天子最尊貴的象征,冕上麵由木頭製成,裱以細布,上黑下紅,前圓後方,隱喻天與地,前低後高,呈傾斜狀,表示天子的俯狀謙遜;冕的前後垂有旒,名為垂旒,用五彩絲條作繩,上穿五彩圓珠,一串珠玉便是一旒。周天子的冕冠前後各十二旒,用玉二百八十八顆,表示天子不視非、不視邪。冕下是冠,中間穿過玉笄。玉笄兩端有絲帶,固定冠。
玄衣即黑色的上衣,熏裳是淺紅色的下裳。上衣繪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等六種圖案,下衣繡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六種圖案,合稱十二章紋。它們各自代表一定的意義。日、月、星辰,表示天子照臨天下,像日、月、星辰那樣光耀;山,象征王者鎮重安定四方;龍,象征人君善於應機變化;華蟲是一種雉鳥,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
下裳的宗彝作為禮器,表示人主威猛而有智慧;藻,表示潔淨,象征王者有冰清玉潔的品格;火,表示王者率領百姓歸順天命的意思;粉米即白米,象征人君有濟養眾生之德;黼,畫作斧形,表示王者善於決斷的意思;黻是左右相對的圖案,如弓,是相背的形象,表示王者善於明辨是非曲直,等等。這一切既隱含有規勸人君的意思,更是標榜周天子君德的至高無上。
衣服是大周天子內在的外顯,是榮譽、人格的彰顯!在尊貴的冕服之下,劉無通看見了一位英俊的少年天子。在劉無通的心中,天子是如此的氣宇軒昂,對方是這件冕服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