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晴。
藍藍的天空上有小朵棉花狀的白雲,慵懶飄著,讓人看了一陣心曠神怡。
北地安寧了,天下也安寧了。
……
大理寺。
晴天也有人見到了陰雲,不過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他們的眉宇間。
“所以……慕容淵竹早在白州第一次被攻破時,就藏到了東邊的小天塹內?
潛伏了這麽久……
他的心機,未免也太深了吧!”
吳衿聽著周穆說出的從影那裏得到訊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四月的天,涼的隻會是人心。
距大將軍的噩耗傳來已有數日,周穆始終笑不出來,難以釋懷。
“遼庭劍主,慕容淵竹……他太能忍了,是一個可怕的敵人。”
他計若成,幽川界就成了一個牢籠。
吳衿沉默片刻,事後多思已無用,他另起了一個話題:“這幾日,朝堂之上又在各種清算,到處問責。
竇寧的這個安北將軍還沒到前線,就被聖人下令革職了。”
苦中作樂,倒也是一個趣事。
“就他?其他人呢?
白州被圍,十萬火急的情況下,月都州尉李覽可是拒不出兵……”
“這件事上,左相大人一直想落他的罪,但右相的人不同意。
最後會不會追責到他,很難說……”
兩人又是一陣沉默。
“說起來,前段時間打仗的時候,我還去梨園聽了《將軍破陣》……
大將軍當年帶著唐烈騎殺得宇文華大敗,可真讓聽得熱血沸騰。”
吳衿笑了笑,有點牽強。
唐烈騎便是唐家軍早期的精銳騎兵,後來才分為四象,八驃騎。
熊臣,木不將等人,皆是出自於此。
“從征北軍的遭遇來看,遼人太強了……隻是唐家軍在,遮住了他們的光。”
周穆歎了一口氣。
“不錯,也多虧了唐家軍,要不是他們在白州的一把火,遼人也不會退去。”
白州的一把火,不僅“燒”沒了耶律長昭和耶律唿碌休,更是“燒”沒了遼人的大部隊,將他們的野心付之一炬。
不然,白月山大軍是守不住的。
白月山過了,即便雲月關能阻止遼軍深入,但幽川界肯定是生靈塗炭了。
吳衿說到這裏又想起一件事,補充道:“北地現在,人人盡皆素縞。”
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便是上一任聖人,燕定宗,他死時也沒這個排場。
當然,是指這種人們自發。
“他值得!他們值得!”
周穆腦海中閃現出了大將軍那張和藹可親的臉,還想起了他曾說過的話。
“你我二人也算頗有淵源,不必‘下官’此類的客氣……子羨,若你願意,也可稱我為世伯……”
“世伯……”
周穆喃喃自語。
大將軍是個不服老的人,他在自己人麵前一向不用老夫之類的自稱。
但,他終究也會老去……
……
天下,風光雖好,但少了一點生趣,很多人鬱鬱寡歡,昏昏欲睡。
但也有人因此生機勃發……
朝堂上,刮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狂風,黨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見死不救的李覽,路上耽擱的竇寧,反叛賣關的陳鐵……
李覽尚在討論之中。
竇寧已被革職。
陳鐵雖死,但他有家室,因為擔心被大戰禍及,他的家人躲在了穀州。
朝廷這時才展現出了速度,相關人到北塞後不足一日,便將他們捉拿歸案。
陳鐵叛國,其家人知而不報,本來是要被押迴聖都,當眾斬首的。
但他們還沒走出孤川界,暴怒的人群便將他們圍住,吞沒了。
沒有人能容忍叛徒……
將軍山,立了一個碑。
吊唁大將軍的人紛至遝來,摩肩擦踵,絡繹不絕,是漫山遍野的白。
這個碑,不是聖人立的……
他不僅沒有為他立碑,還將所有有關的奏折丟到了紙簍之中。
他苦大將軍久矣……
但大將軍畢竟是為國捐軀,聖人一道令下,追封他為幽白王。
是王爵,但已無後人可承襲。
他不設碑,便是想淡忘大將軍的存在——這天下,隻能有一個受萬民“敬仰”的人。
是他,也隻能是他。
聖都有不少人也明白,他們自發地出城,去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
周穆也與吳衿等人去過了。
在雲山上,有一個插著一把石劍的無名石堆,附近擺滿了鮮花。
這是司農寺卿桃山選的風水寶地。
……
聖都以北。
一輛華貴的馬車向北而去,他們行走官道上,出入城池,沒有人敢阻攔。
馬車上,有皮毛製成的九尾立杆。
是狐家的馬車。
馬車裏麵,主位上是一個黑袍人,他的身前還有一個抱刀人。
“殿下,要出中域了。”
抱刀人看著外麵,說道。
黑袍人是個青年,他背靠著馬車,閉目養神,淡然迴應:“知道了。”
遠處,一個高山上。
有兩個人,其中一人身著墨紫色的錦衣,另一人則是閉目抱劍。
謀公子,狐琰,與孤劍。
“雄家人,好大的膽子。”
狐琰手上握著一個剛看過紙條,他看著飛馳的自家馬車,閃過一絲殺機。
官道上的馬車是他們家的,但是近日被右相雄非魚悄然借走的那一輛。
要不是狐琰機警,他發現雄家人的動作,帶人守株待兔。
他見到了兩個人登上馬車。
兩人的模樣被他手底下的人畫了出來,通過八方樓的渠道,得到了反饋。
其中的黑袍青年,來曆不凡,他是遼帝耶律長舒第三子,耶律建木。
“要不要攔下他們?”
孤劍沒有睜眼。
狐琰想到了另一個人,他搖了搖頭,無奈道:“攔不住的。”
世人隻知遼庭慕容氏的劍主,卻不知道他們氏族內還有一個人物。
慕容刀侍,慕容衡,八衍氣境。
他們來的人手不足,難敵此人——況且,送他們走的是雄家。
他們與雄家是一條道上的……
“大將軍忠義為國,以身赴死,而朝堂上的卻是這麽一些玩意……”
狐琰氣笑了,不僅僅針對“直接”參與此事的右相一夥,也包括了左相一夥。
江攸之等人,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朝堂上的各種爭端,朝堂外的各種掣肘——他們的人也出了一份力。
“小人私利壓於國,則人危矣;大人私利壓於國,則國危矣。
唉,一群目光粗鄙之輩……”
一聲又一聲的低罵,隨風飄散。
藍藍的天空上有小朵棉花狀的白雲,慵懶飄著,讓人看了一陣心曠神怡。
北地安寧了,天下也安寧了。
……
大理寺。
晴天也有人見到了陰雲,不過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他們的眉宇間。
“所以……慕容淵竹早在白州第一次被攻破時,就藏到了東邊的小天塹內?
潛伏了這麽久……
他的心機,未免也太深了吧!”
吳衿聽著周穆說出的從影那裏得到訊息,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四月的天,涼的隻會是人心。
距大將軍的噩耗傳來已有數日,周穆始終笑不出來,難以釋懷。
“遼庭劍主,慕容淵竹……他太能忍了,是一個可怕的敵人。”
他計若成,幽川界就成了一個牢籠。
吳衿沉默片刻,事後多思已無用,他另起了一個話題:“這幾日,朝堂之上又在各種清算,到處問責。
竇寧的這個安北將軍還沒到前線,就被聖人下令革職了。”
苦中作樂,倒也是一個趣事。
“就他?其他人呢?
白州被圍,十萬火急的情況下,月都州尉李覽可是拒不出兵……”
“這件事上,左相大人一直想落他的罪,但右相的人不同意。
最後會不會追責到他,很難說……”
兩人又是一陣沉默。
“說起來,前段時間打仗的時候,我還去梨園聽了《將軍破陣》……
大將軍當年帶著唐烈騎殺得宇文華大敗,可真讓聽得熱血沸騰。”
吳衿笑了笑,有點牽強。
唐烈騎便是唐家軍早期的精銳騎兵,後來才分為四象,八驃騎。
熊臣,木不將等人,皆是出自於此。
“從征北軍的遭遇來看,遼人太強了……隻是唐家軍在,遮住了他們的光。”
周穆歎了一口氣。
“不錯,也多虧了唐家軍,要不是他們在白州的一把火,遼人也不會退去。”
白州的一把火,不僅“燒”沒了耶律長昭和耶律唿碌休,更是“燒”沒了遼人的大部隊,將他們的野心付之一炬。
不然,白月山大軍是守不住的。
白月山過了,即便雲月關能阻止遼軍深入,但幽川界肯定是生靈塗炭了。
吳衿說到這裏又想起一件事,補充道:“北地現在,人人盡皆素縞。”
這種情況非常少見——便是上一任聖人,燕定宗,他死時也沒這個排場。
當然,是指這種人們自發。
“他值得!他們值得!”
周穆腦海中閃現出了大將軍那張和藹可親的臉,還想起了他曾說過的話。
“你我二人也算頗有淵源,不必‘下官’此類的客氣……子羨,若你願意,也可稱我為世伯……”
“世伯……”
周穆喃喃自語。
大將軍是個不服老的人,他在自己人麵前一向不用老夫之類的自稱。
但,他終究也會老去……
……
天下,風光雖好,但少了一點生趣,很多人鬱鬱寡歡,昏昏欲睡。
但也有人因此生機勃發……
朝堂上,刮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狂風,黨爭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見死不救的李覽,路上耽擱的竇寧,反叛賣關的陳鐵……
李覽尚在討論之中。
竇寧已被革職。
陳鐵雖死,但他有家室,因為擔心被大戰禍及,他的家人躲在了穀州。
朝廷這時才展現出了速度,相關人到北塞後不足一日,便將他們捉拿歸案。
陳鐵叛國,其家人知而不報,本來是要被押迴聖都,當眾斬首的。
但他們還沒走出孤川界,暴怒的人群便將他們圍住,吞沒了。
沒有人能容忍叛徒……
將軍山,立了一個碑。
吊唁大將軍的人紛至遝來,摩肩擦踵,絡繹不絕,是漫山遍野的白。
這個碑,不是聖人立的……
他不僅沒有為他立碑,還將所有有關的奏折丟到了紙簍之中。
他苦大將軍久矣……
但大將軍畢竟是為國捐軀,聖人一道令下,追封他為幽白王。
是王爵,但已無後人可承襲。
他不設碑,便是想淡忘大將軍的存在——這天下,隻能有一個受萬民“敬仰”的人。
是他,也隻能是他。
聖都有不少人也明白,他們自發地出城,去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
周穆也與吳衿等人去過了。
在雲山上,有一個插著一把石劍的無名石堆,附近擺滿了鮮花。
這是司農寺卿桃山選的風水寶地。
……
聖都以北。
一輛華貴的馬車向北而去,他們行走官道上,出入城池,沒有人敢阻攔。
馬車上,有皮毛製成的九尾立杆。
是狐家的馬車。
馬車裏麵,主位上是一個黑袍人,他的身前還有一個抱刀人。
“殿下,要出中域了。”
抱刀人看著外麵,說道。
黑袍人是個青年,他背靠著馬車,閉目養神,淡然迴應:“知道了。”
遠處,一個高山上。
有兩個人,其中一人身著墨紫色的錦衣,另一人則是閉目抱劍。
謀公子,狐琰,與孤劍。
“雄家人,好大的膽子。”
狐琰手上握著一個剛看過紙條,他看著飛馳的自家馬車,閃過一絲殺機。
官道上的馬車是他們家的,但是近日被右相雄非魚悄然借走的那一輛。
要不是狐琰機警,他發現雄家人的動作,帶人守株待兔。
他見到了兩個人登上馬車。
兩人的模樣被他手底下的人畫了出來,通過八方樓的渠道,得到了反饋。
其中的黑袍青年,來曆不凡,他是遼帝耶律長舒第三子,耶律建木。
“要不要攔下他們?”
孤劍沒有睜眼。
狐琰想到了另一個人,他搖了搖頭,無奈道:“攔不住的。”
世人隻知遼庭慕容氏的劍主,卻不知道他們氏族內還有一個人物。
慕容刀侍,慕容衡,八衍氣境。
他們來的人手不足,難敵此人——況且,送他們走的是雄家。
他們與雄家是一條道上的……
“大將軍忠義為國,以身赴死,而朝堂上的卻是這麽一些玩意……”
狐琰氣笑了,不僅僅針對“直接”參與此事的右相一夥,也包括了左相一夥。
江攸之等人,也不是什麽好東西。
朝堂上的各種爭端,朝堂外的各種掣肘——他們的人也出了一份力。
“小人私利壓於國,則人危矣;大人私利壓於國,則國危矣。
唉,一群目光粗鄙之輩……”
一聲又一聲的低罵,隨風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