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後的幾天,鬧騰起來了。
這個鬧騰,是從下至上——大燕的下(南邊),到上(北邊)。
當然,東西兩邊也不寧靜。
……
西邊,孤月教在遠西域有動作,他們集結起了大軍,向東進犯。
金王洛歆與安西將軍狐連率軍至前線抵抗,三戰三敗,不得不後退。
孤月教人乘勝追擊,在奪得西北域一角之後,才放緩腳步。
他們駐守在這裏不退,並修繕起防禦工事,是要與金王大軍長期對峙。
而盧珧等人早已潛入了西北域,他們在後方時不時騷擾,也讓人心煩。
金王洛歆沒有法子,隻能派出一個又一個的快馬,向朝廷求援。
需要兵,那就給兵!
就這樣,許多之前多疑的大臣放下了戒備,將目光挪到了其他地方。
隻有亓亞夫,他的眼皮仍然在跳——事情,恐怕不會如此簡單。
孤月教在等一個機會!
……
東邊,江湖上的紛爭不斷。
武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廝殺,千奇百怪的理由也讓人們早已麻木。
這裏,拳頭才是硬道理。
不僅僅是個人,便是各大小勢力也免不了,他們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
東邊的局麵,洗牌了又洗。
單單不說別的,就最近新冒頭的黑土樓,一出手便滅了數個大勢力。
能被稱為大勢力的存在,那必然是規模不小,有上境高手坐鎮的。
而黑土樓一下子滅了數個,且他們出手毫無規律,一時間讓人人心惶惶。
生怕自己就是黑土樓的下一個目標。
東邊的江湖上比以往亂了不少,但其他方麵有好消息——倭寇,少了。
倭寇自海上來,來時隱蔽,去時難以追蹤,讓大燕上下無比頭疼。
尤其是海川界,他們緊臨東海,更是將它們視為心腹大患。
不過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倭寇幾乎沒咋來人了,來也是零零散散的幾個人。
鎮海司出手抓了幾個人,從它們的口中才得知了東海上的變故:
征東軍的叛將,藺浮生等人“逃走”之後,竟橫渡到了倭島。
到了倭島,他們稍稍休整一番便開戰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他們自號罰罪軍,所向披靡。
倭島西部的一個大名聽到消息後前來鎮壓,卻被罰罪軍打得落花流水。
那個大名死裏逃生,迴去之後找上其他大名組建了聯軍,想要反撲迴來。
結果,它們又被打崩了。
這一下子元氣大傷,無人敢與罰罪軍作對,被他們攆著到處跑。
自然而然,倭寇少了。
……
南邊,是雄覽與白林族的“恩怨”,他們在南疆打得十分火熱。
倒不是雙方勢均力敵,而是白林族避戰,一下子躲到了林子裏。
雄覽縱有“無敵”軍隊,但麵對東躲西藏的白林族也隻能無能狂怒。
山地作戰,他們不精。
白林族在暗處,還時不時出現襲擾他們,他們也報以一波又一波的箭雨。
雙方的收獲都不大。
所以,他們僵持住了。
……
北邊,則是熊熊戰火。
十座星城受到了遼軍不同程度的襲擊,但總體上處於可控的情況。
縱然有星城告急的時候,但在大將軍的調度下,也都轉危為安了。
此番交戰的主戰場是裕州,遙輦遠與公羊舒在這裏打得有來有迴。
但,遼軍遲遲拿不下裕州。
……
中間,聖都。
天下雖然大亂,但還不涉生死,眾人也就將之拋在腦後了。
他們現在在聖都鬧得是滿城風雨,一點也不比其他的地方安寧。
隨著周穆的立場明確,九皇子派係的人不甘被人當猴耍,開始反擊了。
刑部,懸劍司接連下場,他們動作頻頻,對太子一方的人步步緊逼。
必然是有一些證據的……或革職,或入獄,他們處理了不少人。
左相江攸之見狀也有氣了,他提供了不少案卷,讓周穆與吳衿進行反製。
這樣一來,雙方“殺”得是血流遍地,但天空卻在這之間更加幹淨了。
……
入夜,大理寺,涼亭下。
周穆被黎清,陸前等人圍在中間,他們一個二個不懷好意,死死盯著他。
“今晚,你別想著走出去!”
“……”
黎狀也背靠著涼亭的柱子,用餘光瞟向周穆,露出了“冷笑”。
周穆看著他們眼中的“兇光”,縮了縮脖子,將可憐的目光投向了吳衿。
吳衿站在一旁聳了聳肩,愛莫能助。
咕咕咕——
陸前單手倒酒,給周穆倒了滿滿一大碗,放在了他的麵前。
這可是天仙醉,而非一般的酒。
周穆看著碗中倒映出來的自己的臉,眼皮狂跳,嘴角微微抽搐。
黎清按著周穆坐了下來,嚴肅道:“子羨,你可瞞老夫瞞得好苦呐!
今夜,你自罰三杯……碗!”
周穆暗暗吞了一下口水,他看著麵前碗大的臉,還沒喝都感覺到醉了。
陸前也“惡狠狠”地看著周穆:“黎大人,你快別嚇子羨了,他都快哭了……
不過子羨你很不老實,今夜不醉不歸……不,就睡這裏了!
一定,一定要再讓你吐點秘密出來!”
黎清聞言,緊繃著臉一下子鬆了,仿佛吹散了陰霾,他也露出了笑容。
“子羨,之前老夫之所以阻止你查案,是因為你無依無靠……
要是你同時將太子和九皇子得罪太深了,恐自身難保,所以我才讓你休息。
但現在,你既是太子要保的人,自然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
“黎大人,我倒是無所謂,但就是怕給你們添麻煩……”
周穆留在大理寺內,大理寺便會被貼上太子派係的標簽 。
這對黎清等中立的人來說不是一個好事。
“怕什麽?子羨秉公辦事,查的也是一個個貪官汙吏,難道有錯嗎?!”
黎清一邊說著,一邊將酒杯湊了過來——隻有周穆的是酒碗。
“對!這些個不幹淨的人,該查!”
陸前畢竟是個武人,他酒量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又滿上了。
吳衿,黎狀則是與黎清對視一眼,十分默契,同時抿了一小口。
吳衿呢,是酒量不行。
黎狀作為一個仵作,他不喜歡飲酒,更不喜歡喝多了腦袋昏昏沉沉的感覺。
至於黎清,純粹是歲數大了。
五個人作為大理寺的核心人員,在這個夜裏,開懷“暢飲”。
酒逢知己,千杯少。
這個鬧騰,是從下至上——大燕的下(南邊),到上(北邊)。
當然,東西兩邊也不寧靜。
……
西邊,孤月教在遠西域有動作,他們集結起了大軍,向東進犯。
金王洛歆與安西將軍狐連率軍至前線抵抗,三戰三敗,不得不後退。
孤月教人乘勝追擊,在奪得西北域一角之後,才放緩腳步。
他們駐守在這裏不退,並修繕起防禦工事,是要與金王大軍長期對峙。
而盧珧等人早已潛入了西北域,他們在後方時不時騷擾,也讓人心煩。
金王洛歆沒有法子,隻能派出一個又一個的快馬,向朝廷求援。
需要兵,那就給兵!
就這樣,許多之前多疑的大臣放下了戒備,將目光挪到了其他地方。
隻有亓亞夫,他的眼皮仍然在跳——事情,恐怕不會如此簡單。
孤月教在等一個機會!
……
東邊,江湖上的紛爭不斷。
武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廝殺,千奇百怪的理由也讓人們早已麻木。
這裏,拳頭才是硬道理。
不僅僅是個人,便是各大小勢力也免不了,他們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
東邊的局麵,洗牌了又洗。
單單不說別的,就最近新冒頭的黑土樓,一出手便滅了數個大勢力。
能被稱為大勢力的存在,那必然是規模不小,有上境高手坐鎮的。
而黑土樓一下子滅了數個,且他們出手毫無規律,一時間讓人人心惶惶。
生怕自己就是黑土樓的下一個目標。
東邊的江湖上比以往亂了不少,但其他方麵有好消息——倭寇,少了。
倭寇自海上來,來時隱蔽,去時難以追蹤,讓大燕上下無比頭疼。
尤其是海川界,他們緊臨東海,更是將它們視為心腹大患。
不過最近很長一段時間,倭寇幾乎沒咋來人了,來也是零零散散的幾個人。
鎮海司出手抓了幾個人,從它們的口中才得知了東海上的變故:
征東軍的叛將,藺浮生等人“逃走”之後,竟橫渡到了倭島。
到了倭島,他們稍稍休整一番便開戰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他們自號罰罪軍,所向披靡。
倭島西部的一個大名聽到消息後前來鎮壓,卻被罰罪軍打得落花流水。
那個大名死裏逃生,迴去之後找上其他大名組建了聯軍,想要反撲迴來。
結果,它們又被打崩了。
這一下子元氣大傷,無人敢與罰罪軍作對,被他們攆著到處跑。
自然而然,倭寇少了。
……
南邊,是雄覽與白林族的“恩怨”,他們在南疆打得十分火熱。
倒不是雙方勢均力敵,而是白林族避戰,一下子躲到了林子裏。
雄覽縱有“無敵”軍隊,但麵對東躲西藏的白林族也隻能無能狂怒。
山地作戰,他們不精。
白林族在暗處,還時不時出現襲擾他們,他們也報以一波又一波的箭雨。
雙方的收獲都不大。
所以,他們僵持住了。
……
北邊,則是熊熊戰火。
十座星城受到了遼軍不同程度的襲擊,但總體上處於可控的情況。
縱然有星城告急的時候,但在大將軍的調度下,也都轉危為安了。
此番交戰的主戰場是裕州,遙輦遠與公羊舒在這裏打得有來有迴。
但,遼軍遲遲拿不下裕州。
……
中間,聖都。
天下雖然大亂,但還不涉生死,眾人也就將之拋在腦後了。
他們現在在聖都鬧得是滿城風雨,一點也不比其他的地方安寧。
隨著周穆的立場明確,九皇子派係的人不甘被人當猴耍,開始反擊了。
刑部,懸劍司接連下場,他們動作頻頻,對太子一方的人步步緊逼。
必然是有一些證據的……或革職,或入獄,他們處理了不少人。
左相江攸之見狀也有氣了,他提供了不少案卷,讓周穆與吳衿進行反製。
這樣一來,雙方“殺”得是血流遍地,但天空卻在這之間更加幹淨了。
……
入夜,大理寺,涼亭下。
周穆被黎清,陸前等人圍在中間,他們一個二個不懷好意,死死盯著他。
“今晚,你別想著走出去!”
“……”
黎狀也背靠著涼亭的柱子,用餘光瞟向周穆,露出了“冷笑”。
周穆看著他們眼中的“兇光”,縮了縮脖子,將可憐的目光投向了吳衿。
吳衿站在一旁聳了聳肩,愛莫能助。
咕咕咕——
陸前單手倒酒,給周穆倒了滿滿一大碗,放在了他的麵前。
這可是天仙醉,而非一般的酒。
周穆看著碗中倒映出來的自己的臉,眼皮狂跳,嘴角微微抽搐。
黎清按著周穆坐了下來,嚴肅道:“子羨,你可瞞老夫瞞得好苦呐!
今夜,你自罰三杯……碗!”
周穆暗暗吞了一下口水,他看著麵前碗大的臉,還沒喝都感覺到醉了。
陸前也“惡狠狠”地看著周穆:“黎大人,你快別嚇子羨了,他都快哭了……
不過子羨你很不老實,今夜不醉不歸……不,就睡這裏了!
一定,一定要再讓你吐點秘密出來!”
黎清聞言,緊繃著臉一下子鬆了,仿佛吹散了陰霾,他也露出了笑容。
“子羨,之前老夫之所以阻止你查案,是因為你無依無靠……
要是你同時將太子和九皇子得罪太深了,恐自身難保,所以我才讓你休息。
但現在,你既是太子要保的人,自然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
“黎大人,我倒是無所謂,但就是怕給你們添麻煩……”
周穆留在大理寺內,大理寺便會被貼上太子派係的標簽 。
這對黎清等中立的人來說不是一個好事。
“怕什麽?子羨秉公辦事,查的也是一個個貪官汙吏,難道有錯嗎?!”
黎清一邊說著,一邊將酒杯湊了過來——隻有周穆的是酒碗。
“對!這些個不幹淨的人,該查!”
陸前畢竟是個武人,他酒量好,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又滿上了。
吳衿,黎狀則是與黎清對視一眼,十分默契,同時抿了一小口。
吳衿呢,是酒量不行。
黎狀作為一個仵作,他不喜歡飲酒,更不喜歡喝多了腦袋昏昏沉沉的感覺。
至於黎清,純粹是歲數大了。
五個人作為大理寺的核心人員,在這個夜裏,開懷“暢飲”。
酒逢知己,千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