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翻譯不懂當地土話,如此一來,就需要經過兩個人的翻譯。


    阿維森納將當地人的話用波斯語複述出來,翻譯再轉成漢語。


    “阿努納奇迴到尼比魯星後,與人間斷了聯係……”


    “兩千年前,河的下遊出現了大洪水,逆流而上,吞噬了整個烏爾城。”


    “風暴咆哮了6天6夜,整個城市大都淹沒了。”


    “洪水過後,城市的人想重建家園,但此時河流已經改道。”


    “沒有河流的滋養,城市開始衰落,人們離開這裏,人口慢慢減少……”


    “從此之後,烏爾城再也沒有人迴來居住,隻有我們祖祖輩輩守在這裏,等等阿努納奇的迴歸……”


    張天一邊聽一邊與自己掌握的資料作對比。


    上古時期的大洪水又在這裏再一次聽到,而且更加離奇,是從下遊逆流而上的。


    那麽,也就是說,是波斯灣的水倒灌上來的。


    至於原因,那當地老者也不知道。


    另一個關鍵信息,就是烏爾城衰落之前,都是與阿努納奇神靈聯係在一起的。


    這與著名的上古文物——“蘇美爾王表”記述的差不多。


    “蘇美爾王表”是一份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一個上古文獻,使用楔形文字書寫。


    上麵除了一些中亞兩河流域的一些城市記載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記載蘇美爾統治者及其統治時期。


    根據“王表”的記載,“王權”乃是自天而降,然後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個城市。


    最令人費解的是,王表最早的君主,都是神話人物,統治時間長得離譜。


    例如前期的君主,動不動就是10薩爾,8薩爾,也就是3600年再乘以10倍、8倍。


    如果僅僅是神話傳說倒也罷了。


    偏偏這個“蘇美爾王表”,後期的記載又十分準確。


    後期記載的凡人君主,統治時期都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符合人類的生命周期。


    並且考古學家還找到了這些君主的佐證文物。


    說明“王表”的後期,記錄是十分準確的。


    既然“王表”後期準確,那麽前期記載的神話人物,有沒有可能存在呢?


    後世眾說紛紜,有著各種猜測,但皆無實證。


    就連天文學領域想尋找傳說中的第9個行星,也一直沒有結果。


    張天耐心聽完當地老者的述說。


    發現跟後世已經掌握的資料差不多,頓時略有失望。


    後世那麽多考古學家、天文學家都沒有新發現,自己也不能憑著同樣的資料,作出新的突破。


    張天道:“阿維森納,你問一下他們,有沒有什麽石板之類的上古之物?”


    “有多少要多少,價格好商量。”


    阿維森納轉述。


    那十幾個當地人臉色興奮,開始跟阿維森納爭吵了好一會。


    最終,交易達成。


    阿維森納對張天道:“神靈,他們要求每一件物品,不分大小,都要一塊金幣或者三塊銀幣。”


    “並且,無論最後交易多少塊物品,他們要車隊的一車糧食。”


    這個價格或許對當地人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對張天卻不值一提:“可以,叫他們將上古物品盡管搬來。”


    阿維森納轉述張天意思,十幾個當地人頓時大喜。


    急急地跑著離開了。


    沒過多久,上百人浩浩蕩蕩,或用手提,或用頭頂,帶著無數物品前來。


    張天在烏爾古城麵前的平地,叫他們將所有物品一字擺開。


    這些物品,有石板,有青銅器,有陶罐,甚至還有很多當地人的生活用品。


    林林總總、真真假假、大大小小有幾百件。


    顯然是希望張天看走眼,蒙混過關。


    張天也不生氣。


    俗話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人性皆是如此。


    很多時候,“奸計”隻是出於生存需要,有“良心”也未必是真的善人。


    看透了之後,就沒什麽值得生氣的了。


    隻需要因勢利導,維護好自己的權益就行了。


    平白憤怒,感慨人性之惡什麽的,實在沒必要。


    張天一件一件地看過去。


    他對文物真假的興趣不大,主要是看找找有沒有楔形文字,或者有圖案的物品。


    這群本地人,已經完全看不懂楔形文字,想造假也造不了。


    張天看到有楔形文字的物品,就點頭示意,可以交易。


    一些有圖案的,也勉強可以收下。


    張天每一次點頭,那些本地村民就有一人大喜。


    前麵的物品雖然有很多真品,但沒有引起任何波瀾,直到一塊石板的出現。


    隻見上麵有圖案有楔形文字。


    石板頂部刻著一顆拖著尾巴的星星飛過,下麵是一位君主,旁邊刻著幾行注釋。


    張天急忙啟用ai翻譯。


    “天上,一周為百分之二一薩爾的飛星又來了。”


    “飛星與尼比魯一同消失在天際。”


    “地上,阿萬被打敗,王權轉移到了基什。”


    這短短的幾句話,猶如一把關鍵的鑰匙,打開了整座神秘的大門。


    張天迅速對照手上所有關於蘇美爾的資料。


    “一周為百分之二一薩爾的飛星”,按1薩爾為3600年計算,差不多為76年。


    結合這顆“飛星”的形狀,基本上可以確定為哈雷彗星了。


    有了哈雷彗星這個參照物,計算出尼比魯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更關鍵的是,石板給出了精確的時間線。


    “地上,阿萬被打敗,王權轉移到了基什。”


    這是“蘇美爾王表”上記錄的一個統治王朝,叫做:阿萬王朝。


    它的統治時間後世已經考據確定,是公元前28世紀左右。


    後來300多年後,被基什王朝取代。


    公元前28世紀,減去約300年,也就是公元前2500年。


    距離21世紀4500年,距離現在中世紀是3500年。


    考慮到一些上古時期的誤差,剛好是尼比魯星3600年的一個公轉周期。


    如果蘇美爾人在3600年前看到了尼比魯星離去。


    那麽,現在這個年代,剛好是尼比魯星迴歸的時期。


    結合哈雷衛星76年的運行周期,反推到3600年前。


    可以將時間精確到個位數的“年”。


    張天顧不得看其他物品,當場打開全息投影。


    將太陽係的所有行星數據調取出來,在眼前投射出一個方圓3米大小的模型。


    隻見全息投影中間,一個大日為中心,周邊有十幾顆大大小小的天體,不斷運行。


    這些天體,除了八大行星外,還有月球、冥王星、木星衛星等較大的天體。


    這些天體引力相對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影響其他天體的運行軌跡。


    張天道:“小九,同步這個時代的八大行星軌道。”


    “同時,將哈雷彗星軌道模擬上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說你不是神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磨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磨磨並收藏還說你不是神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