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的東征,在不同人的眼裏,意義是不同的。
在十字軍眼裏,自然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化身。
是得到了教皇之命,扞衛基教世界的正義戰士。
不管對方是帝塞爾柱帝國還是法蒂瑪王朝,都是搶奪基教地盤的敵人。
他們不但在400年前搶了基教的聖城耶路撒冷,還搗毀聖墓,罪惡滔天。
十字軍心中懷著神聖使命,是來收複祖輩羅馬帝國失去的領土的。
至於為什麽400年後才來?那不重要。
所有人隻需要一個正義的理由就行。
甚至到了後世,還有一群尤人,拿著《舊經》,指著聖城耶路撒冷說:
這塊土地是我們祖先兩千年前居住的,理當讓我們在此建國。
於是,二戰後第一個以這麽奇葩的理由指定地點,並且成立的國家,就此誕生……
因此按照這種理由,祖宗之地追溯到兩千年以前。
那麽,整個世界將會精彩無比。
尤其是中原政府,簡直要笑得合不攏嘴。
可以往上追溯兩千年的話,領土估計至少能擴大一倍……
至於在伊教教徒眼裏。
十字軍就是入侵者,掠奪者,異教徒,殘暴的屠殺者。
這片土地我們居住了400年了,你們突然說這是你們祖宗的神聖之地?
這誰能退讓?
於是,兩教的矛盾不可調和。
但是,剛號召起來的十字軍雖然打著神聖之名,戰鬥力其實非常一般。
甚至出現過,還未殺敵一千,先自殘八百的笑話。
在第一次東征聖戰開始之前。
有平民一聽到教皇號召,馬上帶著斧頭、鏟子集合到一起,準備去“聖戰”。
甚至有人拖家帶口,帶著老人、小孩前來。
這支隊伍雜亂無章,無法管理。
在沿路的村莊,打砸搶燒。
他們雖然沒有專業的軍事裝備,但人數眾多,又有教皇頒布的“赦免令”。
於是,就用手裏的斧頭鏟子,去掠奪食物錢財,謀財害命。
來到匈牙利的時候,這支平民軍甚至殺死了4000名匈牙利人,與當地軍隊打了起來。
基教領袖一看參加聖戰的戰士如此無法無天。
不得不專門派了一支軍隊去護航。
說是護航,其實就是專門管住這支雜牌軍,不讓他們搞破壞的。
即使這樣,來到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
他們依然在周邊的村莊,打砸搶燒。
最後,拜占庭帝國皇帝的阿萊克修斯實在忍不住了,提前讓他們渡河,送他們進入伊教的地盤。
這支雜牌軍,要紀律沒紀律,要戰力沒戰力,下場可想而知。
塞爾柱人僅僅一次簡單的伏擊,就將他們擊潰,死傷無數。
算是敵我雙方,都喜聞樂見的一個結果。
又有另外一支平民雜牌軍,其行為和結果和前麵那支差不多。
他們沿路燒殺搶掠,又來到了匈牙利。
匈牙利一看,前麵來了一支隊伍禍害還不夠?現在又來一支?
還讓不讓人活了?
於是,匈牙利的軍隊與第2支隊伍展開長達六個星期的交戰。
最後,這支“聖戰”軍隊被殲滅。
若是他們當中有詩人,估計得吟一句類似中原的詩句——啊……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兩支平民隊伍,是十字軍的炮灰。
十字軍第一次東征的主力,還得是貴族騎士團。
他們有錢,有信仰,從小接受訓練。
盼望有一天在沙場上英勇殺敵,建功立業。
因為馬匹、甲胄、裝備是很耗錢的,普通平民根本打造不起。
加上貴族不可能一個人出去征戰,得帶上自己的護衛團。
貴族加上護衛團,還有利用他們財力招募而來的“雇傭兵”。
因此,這支軍團裝備極其精良,人數眾多,擁有10萬人之眾。
10萬人的軍隊,在中亞、歐洲這塊地方是極其恐怖的數字。
像塞爾柱帝國,國土麵積已經不算小了。
要集合十萬大軍,需要舉國之兵才行。
貴族十字軍狂熱舍身、裝備精良、戰鬥力又高。
怎麽看這十萬大軍都要建功立業了。
結果,這支大軍與東羅馬的皇帝,為了還未到手“勝利果實”,爭吵了起來。
兩方歐洲最頂級的勢力,就像是市井愚夫愚婦一樣,為了尚未擁有的“果實”,互相掐架。
東羅馬的皇帝希望這支大軍宣誓效忠自己,打下來的地盤歸東羅馬所有。
十字軍狂熱歸狂熱,但不是傻,豈能答應?
於是,十字軍就在君士坦丁堡城外,與東羅馬帝國僵持起來。
這麽一僵,就是好幾個月。
東羅馬帝國見十字軍帶的糧食不多,就以斷糧相威脅。
十字軍一看,你威脅我是吧?
你家有糧我有槍,你家就是我糧倉。
於是,十字軍雖然不攻城,卻圍著君士坦丁堡周邊劫掠,補充損耗。
最後,東羅馬帝國不得不又恢複糧食供應,但仍然堅決不放行。
十字軍最後有人出了個主意,假意宣誓效忠。
等過了境之後,一概不認。
後來打下伊教地盤後,各方勢力建立了一堆的王國、公國、伯國,就是沒一個承認是東羅馬的領土。
就這樣,鬧了幾個月之後,各方勾心鬥角,傷害了無數平民之後。
貴族十字軍軍團,終於穿過君士坦丁堡,越過海峽,第一次東征正式開始。
由於塞爾柱這邊準備不足,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戰力又強,人數也多。
沒有多少懸念,基教教徒搶迴了耶路撒冷。
之後,是沒有任何憐憫的血腥屠城,連婦女、老人、兒童都不放過。
“十字軍趟著血水,血液淹沒了腳踝,馬路濺著血河,踏過七零八碎的屍體……”
在十字軍的第二次東征。
塞爾柱帝國有了經驗,組織起軍隊對抗。
這次,十字軍鬆散的軍事同盟,不成編製,隻靠各自勇武的弊端就顯現出來。
耶路撒冷重歸塞爾柱之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宣告失敗!
如今,應該是第三次東征了。
張天遠遠望去。
隻見前方的軍隊,幾乎所有人都在肩上、胸膛上,縫有一個大大的“十”字。
這是代表十字架,表示自己是基教戰士。
這支千人騎兵,裝備精良,幾乎每個人都有甲胄,陣形嚴密。
顯然是一支精銳部隊。
經過前麵兩次東征的勝利與失敗,十字軍總結了經驗,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鬆鬆垮垮了。
在戰略上也有所改進,懂得派騎兵試探、騷擾。
見塞爾柱沒有反應,直接切斷各大交通要道。
將耶路撒冷、巴格達等大城的聯係切斷。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塞爾柱將會更加艱難。
張天道:“這次我們依然先禮後兵。”
“鐵東,你護送翻譯上前。”
“跟他們說,我們是東方來的商隊,隻是貿易、旅遊。”
“尊重各教的信仰和習俗,不會幹預各國紛爭。”
“是!”鐵東迴應,正想和翻譯上前。
阿維森納開口道:“神靈,基教的人以拉丁語為通行語。”
“我對拉丁語極為熟悉,可否讓我上前喊話翻譯?”
在十字軍眼裏,自然覺得自己是正義的化身。
是得到了教皇之命,扞衛基教世界的正義戰士。
不管對方是帝塞爾柱帝國還是法蒂瑪王朝,都是搶奪基教地盤的敵人。
他們不但在400年前搶了基教的聖城耶路撒冷,還搗毀聖墓,罪惡滔天。
十字軍心中懷著神聖使命,是來收複祖輩羅馬帝國失去的領土的。
至於為什麽400年後才來?那不重要。
所有人隻需要一個正義的理由就行。
甚至到了後世,還有一群尤人,拿著《舊經》,指著聖城耶路撒冷說:
這塊土地是我們祖先兩千年前居住的,理當讓我們在此建國。
於是,二戰後第一個以這麽奇葩的理由指定地點,並且成立的國家,就此誕生……
因此按照這種理由,祖宗之地追溯到兩千年以前。
那麽,整個世界將會精彩無比。
尤其是中原政府,簡直要笑得合不攏嘴。
可以往上追溯兩千年的話,領土估計至少能擴大一倍……
至於在伊教教徒眼裏。
十字軍就是入侵者,掠奪者,異教徒,殘暴的屠殺者。
這片土地我們居住了400年了,你們突然說這是你們祖宗的神聖之地?
這誰能退讓?
於是,兩教的矛盾不可調和。
但是,剛號召起來的十字軍雖然打著神聖之名,戰鬥力其實非常一般。
甚至出現過,還未殺敵一千,先自殘八百的笑話。
在第一次東征聖戰開始之前。
有平民一聽到教皇號召,馬上帶著斧頭、鏟子集合到一起,準備去“聖戰”。
甚至有人拖家帶口,帶著老人、小孩前來。
這支隊伍雜亂無章,無法管理。
在沿路的村莊,打砸搶燒。
他們雖然沒有專業的軍事裝備,但人數眾多,又有教皇頒布的“赦免令”。
於是,就用手裏的斧頭鏟子,去掠奪食物錢財,謀財害命。
來到匈牙利的時候,這支平民軍甚至殺死了4000名匈牙利人,與當地軍隊打了起來。
基教領袖一看參加聖戰的戰士如此無法無天。
不得不專門派了一支軍隊去護航。
說是護航,其實就是專門管住這支雜牌軍,不讓他們搞破壞的。
即使這樣,來到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
他們依然在周邊的村莊,打砸搶燒。
最後,拜占庭帝國皇帝的阿萊克修斯實在忍不住了,提前讓他們渡河,送他們進入伊教的地盤。
這支雜牌軍,要紀律沒紀律,要戰力沒戰力,下場可想而知。
塞爾柱人僅僅一次簡單的伏擊,就將他們擊潰,死傷無數。
算是敵我雙方,都喜聞樂見的一個結果。
又有另外一支平民雜牌軍,其行為和結果和前麵那支差不多。
他們沿路燒殺搶掠,又來到了匈牙利。
匈牙利一看,前麵來了一支隊伍禍害還不夠?現在又來一支?
還讓不讓人活了?
於是,匈牙利的軍隊與第2支隊伍展開長達六個星期的交戰。
最後,這支“聖戰”軍隊被殲滅。
若是他們當中有詩人,估計得吟一句類似中原的詩句——啊……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兩支平民隊伍,是十字軍的炮灰。
十字軍第一次東征的主力,還得是貴族騎士團。
他們有錢,有信仰,從小接受訓練。
盼望有一天在沙場上英勇殺敵,建功立業。
因為馬匹、甲胄、裝備是很耗錢的,普通平民根本打造不起。
加上貴族不可能一個人出去征戰,得帶上自己的護衛團。
貴族加上護衛團,還有利用他們財力招募而來的“雇傭兵”。
因此,這支軍團裝備極其精良,人數眾多,擁有10萬人之眾。
10萬人的軍隊,在中亞、歐洲這塊地方是極其恐怖的數字。
像塞爾柱帝國,國土麵積已經不算小了。
要集合十萬大軍,需要舉國之兵才行。
貴族十字軍狂熱舍身、裝備精良、戰鬥力又高。
怎麽看這十萬大軍都要建功立業了。
結果,這支大軍與東羅馬的皇帝,為了還未到手“勝利果實”,爭吵了起來。
兩方歐洲最頂級的勢力,就像是市井愚夫愚婦一樣,為了尚未擁有的“果實”,互相掐架。
東羅馬的皇帝希望這支大軍宣誓效忠自己,打下來的地盤歸東羅馬所有。
十字軍狂熱歸狂熱,但不是傻,豈能答應?
於是,十字軍就在君士坦丁堡城外,與東羅馬帝國僵持起來。
這麽一僵,就是好幾個月。
東羅馬帝國見十字軍帶的糧食不多,就以斷糧相威脅。
十字軍一看,你威脅我是吧?
你家有糧我有槍,你家就是我糧倉。
於是,十字軍雖然不攻城,卻圍著君士坦丁堡周邊劫掠,補充損耗。
最後,東羅馬帝國不得不又恢複糧食供應,但仍然堅決不放行。
十字軍最後有人出了個主意,假意宣誓效忠。
等過了境之後,一概不認。
後來打下伊教地盤後,各方勢力建立了一堆的王國、公國、伯國,就是沒一個承認是東羅馬的領土。
就這樣,鬧了幾個月之後,各方勾心鬥角,傷害了無數平民之後。
貴族十字軍軍團,終於穿過君士坦丁堡,越過海峽,第一次東征正式開始。
由於塞爾柱這邊準備不足,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戰力又強,人數也多。
沒有多少懸念,基教教徒搶迴了耶路撒冷。
之後,是沒有任何憐憫的血腥屠城,連婦女、老人、兒童都不放過。
“十字軍趟著血水,血液淹沒了腳踝,馬路濺著血河,踏過七零八碎的屍體……”
在十字軍的第二次東征。
塞爾柱帝國有了經驗,組織起軍隊對抗。
這次,十字軍鬆散的軍事同盟,不成編製,隻靠各自勇武的弊端就顯現出來。
耶路撒冷重歸塞爾柱之手。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宣告失敗!
如今,應該是第三次東征了。
張天遠遠望去。
隻見前方的軍隊,幾乎所有人都在肩上、胸膛上,縫有一個大大的“十”字。
這是代表十字架,表示自己是基教戰士。
這支千人騎兵,裝備精良,幾乎每個人都有甲胄,陣形嚴密。
顯然是一支精銳部隊。
經過前麵兩次東征的勝利與失敗,十字軍總結了經驗,不會再像以前那樣鬆鬆垮垮了。
在戰略上也有所改進,懂得派騎兵試探、騷擾。
見塞爾柱沒有反應,直接切斷各大交通要道。
將耶路撒冷、巴格達等大城的聯係切斷。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塞爾柱將會更加艱難。
張天道:“這次我們依然先禮後兵。”
“鐵東,你護送翻譯上前。”
“跟他們說,我們是東方來的商隊,隻是貿易、旅遊。”
“尊重各教的信仰和習俗,不會幹預各國紛爭。”
“是!”鐵東迴應,正想和翻譯上前。
阿維森納開口道:“神靈,基教的人以拉丁語為通行語。”
“我對拉丁語極為熟悉,可否讓我上前喊話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