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之爭,輕則言語交鋒,重則生死相向。
從來不是超然物外,不吃人間煙火的。
白玉蟾身為開宗祖師,自然不是什麽傻白甜。
借著打壓密宗的名義,使得自己道教隱隱壓佛門一頭。
慧圓看出白玉蟾的心思,但此時不好多說什麽,畢竟這是張天早就安排好的。
密宗那邊。
不斷傳話下去。
不一會,找到一個皮膚白皙的漢子出來。
高原之上,氣候寒冷,很多人常年不洗澡,自然也沒有多少人會遊泳。
但密宗勢力龐大,又是在聖湖旁邊,找個會遊泳的人還是不難的。
岡仁波齊山離聖湖有一段距離。
一大群人紛紛從山腳下,走到瑪旁雍錯湖邊上。
白玉蟾打一稽首,抬頭望天道:“福生無量天尊,貧道今日代表中原道門,前來拯救吐蕃苦命之人。”
“望天尊賜福,望聖湖應允。”
說完,對密宗之人道:“請……”
那漢子也不猶豫,“撲通”一下,跳進湖裏,徑直朝對岸遊去,速度居然不慢。
瑪旁雍錯湖呈鴨梨形,北寬南窄,最寬處長達26公裏,最窄的南部,亦有好幾公裏長。
那漢子也精明,沒有朝最中間遊去,而是選擇最窄的地方。
大家以為白玉蟾會跟上,沒想到他居然對著湖麵開始念起《度人經》來:
“上品妙首。十迴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朗三景。是為天根。上氣複祖。唯道為身……”
念了一陣,密宗之人已經遊過湖中心。
中原三家之人不急,周圍觀戰的吃瓜群眾忍不住了。
“中原道士,你到底走不走?”
“對方就快到岸了,再不遊就沒機會了。”
“哼,最好站著不動,讓吐蕃密宗贏了最好。”
他們一邊希望吐蕃密宗贏下這一迴合,一邊又替白玉蟾心急。
白玉蟾哈哈一笑,腳下突然發力,將地麵蹬出幾個泥坑。
正是——縮地成寸步!
隻見白玉蟾飛出岸邊,借力在水麵虛點幾下,然後雙腳開始沉下去。
大家先是驚喜,然後失落。
有人道:“還以為這道士有大法力,原來還是會沉水……”
話未說完,白玉蟾沒入水下的雙腳,突然“汩汩”而響,湧起大量水花。
猶如一個水花編織而成的蒲團,將白玉蟾給托住。
白玉蟾腳踩水花蒲團,人比飛奔還要快上幾分,朝前破水而去。
白玉蟾雙手背在身後,道袍飄飄,鬢發迎風而動。
仿佛仙人一般,遊曆天下。
不少無教派的朝聖者,當場就跪拜下來。
到了湖中心區域,忽然水下噴出大股水流,似龍似魚,不斷在白玉蟾身邊跳躍。
似乎在歡迎,又似在護行。
縱使沒有言語,岸邊之人也能從這些水流的節奏中,感受到一種喜悅之情。
“聖湖顯靈了,聖湖顯靈了!”
“那是湖中神龍,神靈為這個中原道士伴遊,神龍認可了中原道士。”
“辛饒祖師啊,原來《十萬龍經》裏講的是真的,神龍真的在聖湖水下。”
《十萬龍經》,是苯教最原始的經典。
在在雍仲本教的教義中,傳說瑪旁雍措是龍神的宮殿。
隻不過他們口中的龍,跟中原所說的“龍”有所不同,不是特定某種動物。
而是可以幻化為多種不同動物的人格神。它可以是魚,也可以是蛇。
正好跟眼前噴出來的水流對應上了。
白玉蟾雖然表現得仙風道骨,實則心中亦是大驚。
不知道張天是真的請了湖中神龍來助力,還是有什麽未聽說過的仙法。
不過,想到張天身為仙人,有此手段也不奇怪。
就連慧圓、傅瑾瑜兩人看了,也有些羨慕。
昨天晚上,張天給他們安排的任務,過聖湖這一段指定要白玉蟾完成。
倒不是張天偏向道教,而是踩著水下之物過湖,需要有極高的平衡力。
恰巧白玉蟾會縮地成寸步,武道高強,又是道教代表人物。
是不二人選。
白玉蟾很快追上密宗之人。
經過那漢子身邊的時候,水中神龍似乎調皮了一下,不斷朝那漢子噴水,打亂他遊泳的節奏。
密宗漢子大驚,以為是聖湖攻擊他,居然開始手腳抽筋。
“咕嚕咕嚕”地喝著湖水,向下沉去。
眾人驚唿:“快救人,他沉下去了。”
“不能救,他投機取巧,沒有遊最中心。”
“這是聖湖責罰於他,是他應得的懲罰。”
“這……”
張天在千裏眼見到真沒有人去救人,不禁氣結。
不得不控製水花載著白玉蟾折返迴來。
白玉蟾會意。
經過那漢子身邊時,身形一矮,將他提起來,提在半空。
水下之物承載兩人之重量,驟然下壓一截,水已滑過白玉蟾的膝蓋。
嚇得岸邊的人本能地驚唿一聲。
接下來再無懸念。
白玉蟾穩穩當當地提著人,來到岸邊。
忽然感覺腳下一震,支撐他腳下的物體突然向上一拱,將他高高拋起水麵。
白玉蟾反應迅速,將密宗漢子往岸邊一扔,同時縮地成寸步發動。
借著這股拋力,踏幾朵浪花,瀟灑落地。
除了褲腳因為救密宗漢子弄濕了半截,身上衣服,居然滴水不沾。
白玉蟾落地後,轉身一看,湖中那團水花往中心遊去,最終消失。
那漢子掙紮幾下,從岸邊爬上來,匍匐在白玉蟾腳下。
“謝上師救我一命,按照吐蕃的規矩,我這條命自此之後就歸屬上師。”
白玉蟾猜到是張天的旨意,於是道:“聖湖讓我迴頭救你,便是你的機緣。”
“你若願意,以後可入我道教修行。”
漢子道:“上師,信徒願意。”
白玉蟾道:“我這一教,隻稱道長,不稱上師。”
“是,道長。信徒願意從此信奉道長。”
話音一落,馬上又有十幾個跑過來,跪在地上,表示願意成為白玉蟾的信徒。
白玉蟾勉勵幾句,說清自己的來曆,便讓他們先退下。
經此一戰,其他教徒頓時對中原三家大為改觀。
能夠得到聖湖顯靈認可,還顯現神龍水流的,不可再言語輕辱。
否則,便是對聖湖不敬。
如此一來,中原這邊用瑪旁雍錯聖湖,對密宗的岡仁波齊神山,總算將氣勢扳了迴來。
因為聖湖上的異象過於驚人,又是水花,又是水龍水魚跳躍,更勝密宗一籌。
從來不是超然物外,不吃人間煙火的。
白玉蟾身為開宗祖師,自然不是什麽傻白甜。
借著打壓密宗的名義,使得自己道教隱隱壓佛門一頭。
慧圓看出白玉蟾的心思,但此時不好多說什麽,畢竟這是張天早就安排好的。
密宗那邊。
不斷傳話下去。
不一會,找到一個皮膚白皙的漢子出來。
高原之上,氣候寒冷,很多人常年不洗澡,自然也沒有多少人會遊泳。
但密宗勢力龐大,又是在聖湖旁邊,找個會遊泳的人還是不難的。
岡仁波齊山離聖湖有一段距離。
一大群人紛紛從山腳下,走到瑪旁雍錯湖邊上。
白玉蟾打一稽首,抬頭望天道:“福生無量天尊,貧道今日代表中原道門,前來拯救吐蕃苦命之人。”
“望天尊賜福,望聖湖應允。”
說完,對密宗之人道:“請……”
那漢子也不猶豫,“撲通”一下,跳進湖裏,徑直朝對岸遊去,速度居然不慢。
瑪旁雍錯湖呈鴨梨形,北寬南窄,最寬處長達26公裏,最窄的南部,亦有好幾公裏長。
那漢子也精明,沒有朝最中間遊去,而是選擇最窄的地方。
大家以為白玉蟾會跟上,沒想到他居然對著湖麵開始念起《度人經》來:
“上品妙首。十迴度人。百魔隱韻。離合自然。混洞赤文。無無上真。
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朗三景。是為天根。上氣複祖。唯道為身……”
念了一陣,密宗之人已經遊過湖中心。
中原三家之人不急,周圍觀戰的吃瓜群眾忍不住了。
“中原道士,你到底走不走?”
“對方就快到岸了,再不遊就沒機會了。”
“哼,最好站著不動,讓吐蕃密宗贏了最好。”
他們一邊希望吐蕃密宗贏下這一迴合,一邊又替白玉蟾心急。
白玉蟾哈哈一笑,腳下突然發力,將地麵蹬出幾個泥坑。
正是——縮地成寸步!
隻見白玉蟾飛出岸邊,借力在水麵虛點幾下,然後雙腳開始沉下去。
大家先是驚喜,然後失落。
有人道:“還以為這道士有大法力,原來還是會沉水……”
話未說完,白玉蟾沒入水下的雙腳,突然“汩汩”而響,湧起大量水花。
猶如一個水花編織而成的蒲團,將白玉蟾給托住。
白玉蟾腳踩水花蒲團,人比飛奔還要快上幾分,朝前破水而去。
白玉蟾雙手背在身後,道袍飄飄,鬢發迎風而動。
仿佛仙人一般,遊曆天下。
不少無教派的朝聖者,當場就跪拜下來。
到了湖中心區域,忽然水下噴出大股水流,似龍似魚,不斷在白玉蟾身邊跳躍。
似乎在歡迎,又似在護行。
縱使沒有言語,岸邊之人也能從這些水流的節奏中,感受到一種喜悅之情。
“聖湖顯靈了,聖湖顯靈了!”
“那是湖中神龍,神靈為這個中原道士伴遊,神龍認可了中原道士。”
“辛饒祖師啊,原來《十萬龍經》裏講的是真的,神龍真的在聖湖水下。”
《十萬龍經》,是苯教最原始的經典。
在在雍仲本教的教義中,傳說瑪旁雍措是龍神的宮殿。
隻不過他們口中的龍,跟中原所說的“龍”有所不同,不是特定某種動物。
而是可以幻化為多種不同動物的人格神。它可以是魚,也可以是蛇。
正好跟眼前噴出來的水流對應上了。
白玉蟾雖然表現得仙風道骨,實則心中亦是大驚。
不知道張天是真的請了湖中神龍來助力,還是有什麽未聽說過的仙法。
不過,想到張天身為仙人,有此手段也不奇怪。
就連慧圓、傅瑾瑜兩人看了,也有些羨慕。
昨天晚上,張天給他們安排的任務,過聖湖這一段指定要白玉蟾完成。
倒不是張天偏向道教,而是踩著水下之物過湖,需要有極高的平衡力。
恰巧白玉蟾會縮地成寸步,武道高強,又是道教代表人物。
是不二人選。
白玉蟾很快追上密宗之人。
經過那漢子身邊的時候,水中神龍似乎調皮了一下,不斷朝那漢子噴水,打亂他遊泳的節奏。
密宗漢子大驚,以為是聖湖攻擊他,居然開始手腳抽筋。
“咕嚕咕嚕”地喝著湖水,向下沉去。
眾人驚唿:“快救人,他沉下去了。”
“不能救,他投機取巧,沒有遊最中心。”
“這是聖湖責罰於他,是他應得的懲罰。”
“這……”
張天在千裏眼見到真沒有人去救人,不禁氣結。
不得不控製水花載著白玉蟾折返迴來。
白玉蟾會意。
經過那漢子身邊時,身形一矮,將他提起來,提在半空。
水下之物承載兩人之重量,驟然下壓一截,水已滑過白玉蟾的膝蓋。
嚇得岸邊的人本能地驚唿一聲。
接下來再無懸念。
白玉蟾穩穩當當地提著人,來到岸邊。
忽然感覺腳下一震,支撐他腳下的物體突然向上一拱,將他高高拋起水麵。
白玉蟾反應迅速,將密宗漢子往岸邊一扔,同時縮地成寸步發動。
借著這股拋力,踏幾朵浪花,瀟灑落地。
除了褲腳因為救密宗漢子弄濕了半截,身上衣服,居然滴水不沾。
白玉蟾落地後,轉身一看,湖中那團水花往中心遊去,最終消失。
那漢子掙紮幾下,從岸邊爬上來,匍匐在白玉蟾腳下。
“謝上師救我一命,按照吐蕃的規矩,我這條命自此之後就歸屬上師。”
白玉蟾猜到是張天的旨意,於是道:“聖湖讓我迴頭救你,便是你的機緣。”
“你若願意,以後可入我道教修行。”
漢子道:“上師,信徒願意。”
白玉蟾道:“我這一教,隻稱道長,不稱上師。”
“是,道長。信徒願意從此信奉道長。”
話音一落,馬上又有十幾個跑過來,跪在地上,表示願意成為白玉蟾的信徒。
白玉蟾勉勵幾句,說清自己的來曆,便讓他們先退下。
經此一戰,其他教徒頓時對中原三家大為改觀。
能夠得到聖湖顯靈認可,還顯現神龍水流的,不可再言語輕辱。
否則,便是對聖湖不敬。
如此一來,中原這邊用瑪旁雍錯聖湖,對密宗的岡仁波齊神山,總算將氣勢扳了迴來。
因為聖湖上的異象過於驚人,又是水花,又是水龍水魚跳躍,更勝密宗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