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眾大臣感慨的情緒過去了,開始商討國事。
具體事項張天不過多幹涉。
唯有講到酒、布的時候,開口為張百萬提了一下。
安朝、大蒙自無不可。
聽張天說,張家過些日子會辦百日宴,安佑帝、大蒙紛紛在這個日子前,派人趕到襄陽。
於是,才有了張家的一幕。
安朝在張天的授意、徐聞的策劃下,通過交流渠道開始了一係列安排。
通過婚配、交易、傳授文化,逐步滲透、同化大蒙。
張天最希望看到的是,不經過戰爭,就能夠同化大蒙。
就算不能同化,將文化傳播過去,邊境子民又大量通婚,將來民族融合的時候,也能減少殺戮。
大蒙使者隱隱感覺到不妥,但又說不清具體哪裏不好。
交易物資沒問題。
允許邊境子民自由婚配問題也不大。
“允許”大蒙學習中原文化更沒問題,甚至求之不得。
他們的高層統治者,本就自發的要學習中原文化。
此時的大蒙,還理解不了“文化入侵”這種高級手段。
最後經過大半天的商討,一些核心原則都確定下來了。
安佑帝示意徐聞。
徐聞對著半睡半醒的張天輕聲道:“仙師……我們與大蒙的國事商討完畢,可有指示?”
張天睜開眼睛,問道:“之前安朝開農科的事情,準備得如何了?”
大司農聞作民出列道:“稟上仙,朝廷已經在臨安府周邊的鄉縣,提拔了第一批農科童生。”
“他們原來都是種田的好手,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老農。”
“聽說朝廷肯授予他們功名,又分官田給他們耕種,老農亦願意將自己種田的經驗公布開來。”
“並且尊朝廷旨意,指導其他農夫耕作。”
“隻不過,這第一批童生,有許多老農不識字。”
“朝廷為了表示誠意,破格授予他們童生資格,並派識字之人,將他們的經驗記錄下來。”
張天道:“可有用處?”
聞作民黝黑的麵容頓時舒展開了,眼有喜色,道:“根據這些老農的經驗,同樣的良田,畝產可提升一至兩成。”
“若是全天下推廣,產量可期。”
其他官員一聽,亦是臉色欣慰。
他們或許在很多方麵會勾心鬥角,但在糧食增產方麵,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安佑帝道:“若非上仙一年前讓徐聞諫言,勸朕開農科。”
“朕尚不知道,在百姓之中有如此多的種田良法。”
史尚書亦附聲道:“皇上所言極是。”
“如今隻是出了一批農科童生,就有增產一二成之良法。”
“若是將來出現農科秀才、農科舉人,甚至農科狀元。”
“那不知是何等盛世!”
百官聽了,亦是一臉期待。
其實,這些種田經驗,天下懂的老農不少。
隻不過如今這時代,即使隻是種田的一些經驗,都不會輕易公開。
加上官員天然對農夫的歧視,老農更是不會自找麻煩,跑到衙門教官員如何種田。
如今朝廷開了農科,授功名、分官田,頓時大大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張天微微點頭,道:“很好。”
“要度過小冰河時期,最要緊的無非吃飽、穿暖兩方麵。”
“以目前糧食增產的速度來看,還是太慢了。”
“麻煩皇帝找一批農科童生前來,明天上朝,我有一些種子交給他們去種。”
徐聞問道:“仙師,是何種子?”
“明天便知。”
大蒙使者趕緊道:“仙人,這些種子,可允許與大蒙交易?”
“大膽!”一個禦史出列怒道,“上仙所賜必是仙種,大蒙膽敢覬覦?”
安佑帝和其他大臣亦是臉色不善。
上仙的東西,還沒到安朝朝廷手裏呢,大蒙就盯上了?
張天道:“此次種子不多,暫時不能分給大蒙。”
“等種子在安朝普及開來,總結出種植之法,可允許與大蒙交易。”
大蒙使者大喜:“謝仙人。”
雖然不知道是什麽種子,但仙人賜予的種子,豈是凡品?
雖然要落後安朝一步,但能夠得到張天承諾,也是一件大好事。
張天允許大蒙種植,相當於將一部分大蒙子民由遊牧轉為農耕。
這對將來的同化政策很有利,自然不會阻止。
張天離開後,朝廷還不能散朝。
官員立刻派出快馬,去通知附近鄉縣的第一批童生。
朝廷沒來得及問張天要幾個人,幹脆把能找的全部找過來。
此時秋收已過,農活較少,倒不用擔心影響耕作。
有一些鄉縣離得太遠,一日之間抵達不了的,亦統統通知加緊前來,在臨安府等候命令。
…………
第二天一早。
張天帶著蘇兒,迎著晨曦,走入皇宮。
今天是送種子的特別日子,未來注定會在史書上記上一筆。
這些功勞張天已經不需要,出於私心,自然想將功勞分一下給身邊的人。
將來自己老死,張府各人的子孫後代,也能憑著這份榮譽,能夠有一份保障。
入到廣場。
隻見數十個麵色曬得黝黑的農夫,恭恭敬敬站成一個方陣。
這些農夫,最年輕的都是中年模樣。
有大半更是皮膚黝黑,褶皺滿臉,歲數不小。
但身體健朗,手腳粗大,外露的皮膚有一條條虯起的青筋顯露。
應該是常年用力,血管鼓脹導致的。
這副模樣,在後世的城市裏很難看到。
更多的是在素描書籍、語文教科書上,還保留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不過,一眾農夫頭上裹著方巾,身上穿著統一的嶄新錦衣。
應該是為了這次上朝,朝廷特意為他們準備的。
張天上前,很自然打招唿道:“大家早上好,吃早飯了沒有?”
一眾農夫微微騷亂,又是惶恐又是激動。
他們進宮前,接受過短暫的禮儀教導。
例如不能直勾勾地盯著皇上看,見了上仙不必下跪。
講話之前要說“迴皇上、稟上仙”等等。
大家腦海裏已經對皇上、上仙這兩個安朝的天做了無數想象。
想著皇上會如何威嚴,講話可能都會有宏大的迴音。
想著仙人會如何仙氣飄飄,一出場,說不定仙氣會衣服裏亂冒出來。
沒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就像個普通書生一般,信步走到他們麵前。
見麵的第一句話,跟普通鄰裏打招唿別無二致。
平凡到他們來不及震驚。
若不是旁邊有禮儀太監提醒,恐怕他們都不敢相信。
一位壯漢見張天的目光掃過來,條件反應道:“稟上仙。”
“我等為示虔誠,自昨天接到通知後,齋戒沐浴,不敢進食,隻喝了些清水,恐汙了上仙法眼。”
“哦,以後不必如此。”張天道,“你看那些滿朝文武,見我之前,也從來沒齋戒沐浴。”
“待會還有些話跟你們說,餓得頭暈眼花的,恐怕都記不住。”
“咳咳……”附近的官員聽了,微微尷尬。
具體事項張天不過多幹涉。
唯有講到酒、布的時候,開口為張百萬提了一下。
安朝、大蒙自無不可。
聽張天說,張家過些日子會辦百日宴,安佑帝、大蒙紛紛在這個日子前,派人趕到襄陽。
於是,才有了張家的一幕。
安朝在張天的授意、徐聞的策劃下,通過交流渠道開始了一係列安排。
通過婚配、交易、傳授文化,逐步滲透、同化大蒙。
張天最希望看到的是,不經過戰爭,就能夠同化大蒙。
就算不能同化,將文化傳播過去,邊境子民又大量通婚,將來民族融合的時候,也能減少殺戮。
大蒙使者隱隱感覺到不妥,但又說不清具體哪裏不好。
交易物資沒問題。
允許邊境子民自由婚配問題也不大。
“允許”大蒙學習中原文化更沒問題,甚至求之不得。
他們的高層統治者,本就自發的要學習中原文化。
此時的大蒙,還理解不了“文化入侵”這種高級手段。
最後經過大半天的商討,一些核心原則都確定下來了。
安佑帝示意徐聞。
徐聞對著半睡半醒的張天輕聲道:“仙師……我們與大蒙的國事商討完畢,可有指示?”
張天睜開眼睛,問道:“之前安朝開農科的事情,準備得如何了?”
大司農聞作民出列道:“稟上仙,朝廷已經在臨安府周邊的鄉縣,提拔了第一批農科童生。”
“他們原來都是種田的好手,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老農。”
“聽說朝廷肯授予他們功名,又分官田給他們耕種,老農亦願意將自己種田的經驗公布開來。”
“並且尊朝廷旨意,指導其他農夫耕作。”
“隻不過,這第一批童生,有許多老農不識字。”
“朝廷為了表示誠意,破格授予他們童生資格,並派識字之人,將他們的經驗記錄下來。”
張天道:“可有用處?”
聞作民黝黑的麵容頓時舒展開了,眼有喜色,道:“根據這些老農的經驗,同樣的良田,畝產可提升一至兩成。”
“若是全天下推廣,產量可期。”
其他官員一聽,亦是臉色欣慰。
他們或許在很多方麵會勾心鬥角,但在糧食增產方麵,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安佑帝道:“若非上仙一年前讓徐聞諫言,勸朕開農科。”
“朕尚不知道,在百姓之中有如此多的種田良法。”
史尚書亦附聲道:“皇上所言極是。”
“如今隻是出了一批農科童生,就有增產一二成之良法。”
“若是將來出現農科秀才、農科舉人,甚至農科狀元。”
“那不知是何等盛世!”
百官聽了,亦是一臉期待。
其實,這些種田經驗,天下懂的老農不少。
隻不過如今這時代,即使隻是種田的一些經驗,都不會輕易公開。
加上官員天然對農夫的歧視,老農更是不會自找麻煩,跑到衙門教官員如何種田。
如今朝廷開了農科,授功名、分官田,頓時大大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張天微微點頭,道:“很好。”
“要度過小冰河時期,最要緊的無非吃飽、穿暖兩方麵。”
“以目前糧食增產的速度來看,還是太慢了。”
“麻煩皇帝找一批農科童生前來,明天上朝,我有一些種子交給他們去種。”
徐聞問道:“仙師,是何種子?”
“明天便知。”
大蒙使者趕緊道:“仙人,這些種子,可允許與大蒙交易?”
“大膽!”一個禦史出列怒道,“上仙所賜必是仙種,大蒙膽敢覬覦?”
安佑帝和其他大臣亦是臉色不善。
上仙的東西,還沒到安朝朝廷手裏呢,大蒙就盯上了?
張天道:“此次種子不多,暫時不能分給大蒙。”
“等種子在安朝普及開來,總結出種植之法,可允許與大蒙交易。”
大蒙使者大喜:“謝仙人。”
雖然不知道是什麽種子,但仙人賜予的種子,豈是凡品?
雖然要落後安朝一步,但能夠得到張天承諾,也是一件大好事。
張天允許大蒙種植,相當於將一部分大蒙子民由遊牧轉為農耕。
這對將來的同化政策很有利,自然不會阻止。
張天離開後,朝廷還不能散朝。
官員立刻派出快馬,去通知附近鄉縣的第一批童生。
朝廷沒來得及問張天要幾個人,幹脆把能找的全部找過來。
此時秋收已過,農活較少,倒不用擔心影響耕作。
有一些鄉縣離得太遠,一日之間抵達不了的,亦統統通知加緊前來,在臨安府等候命令。
…………
第二天一早。
張天帶著蘇兒,迎著晨曦,走入皇宮。
今天是送種子的特別日子,未來注定會在史書上記上一筆。
這些功勞張天已經不需要,出於私心,自然想將功勞分一下給身邊的人。
將來自己老死,張府各人的子孫後代,也能憑著這份榮譽,能夠有一份保障。
入到廣場。
隻見數十個麵色曬得黝黑的農夫,恭恭敬敬站成一個方陣。
這些農夫,最年輕的都是中年模樣。
有大半更是皮膚黝黑,褶皺滿臉,歲數不小。
但身體健朗,手腳粗大,外露的皮膚有一條條虯起的青筋顯露。
應該是常年用力,血管鼓脹導致的。
這副模樣,在後世的城市裏很難看到。
更多的是在素描書籍、語文教科書上,還保留著一個時代的記憶。
不過,一眾農夫頭上裹著方巾,身上穿著統一的嶄新錦衣。
應該是為了這次上朝,朝廷特意為他們準備的。
張天上前,很自然打招唿道:“大家早上好,吃早飯了沒有?”
一眾農夫微微騷亂,又是惶恐又是激動。
他們進宮前,接受過短暫的禮儀教導。
例如不能直勾勾地盯著皇上看,見了上仙不必下跪。
講話之前要說“迴皇上、稟上仙”等等。
大家腦海裏已經對皇上、上仙這兩個安朝的天做了無數想象。
想著皇上會如何威嚴,講話可能都會有宏大的迴音。
想著仙人會如何仙氣飄飄,一出場,說不定仙氣會衣服裏亂冒出來。
沒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就像個普通書生一般,信步走到他們麵前。
見麵的第一句話,跟普通鄰裏打招唿別無二致。
平凡到他們來不及震驚。
若不是旁邊有禮儀太監提醒,恐怕他們都不敢相信。
一位壯漢見張天的目光掃過來,條件反應道:“稟上仙。”
“我等為示虔誠,自昨天接到通知後,齋戒沐浴,不敢進食,隻喝了些清水,恐汙了上仙法眼。”
“哦,以後不必如此。”張天道,“你看那些滿朝文武,見我之前,也從來沒齋戒沐浴。”
“待會還有些話跟你們說,餓得頭暈眼花的,恐怕都記不住。”
“咳咳……”附近的官員聽了,微微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