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不知道自己這一舉動,再次改變了天下大勢。
徐聞那邊。
帶著一千多騎兵,氣勢昂揚地迴到成都城裏。
早有傳令兵提前入城,高聲大喊:“喜報!喜報!”
“上仙顯靈,助徐解元大敗五國聯軍。”
“上仙顯靈,助徐解元大敗五國聯軍。”
成都城裏的守軍百姓士氣為之一振。
守城的士兵站在城頭紛紛歡唿:“徐解元!徐解元!徐解元!”
徐聞臉色沉著,帶著騎兵緩緩入城,熟練地向歡迎的百姓揮手示意。
然後脫離隊伍,帶著鐵東徑自奔向府衙。
原本見到五國聯軍的騎兵潛入蜀中,大家擔心再度遭遇兵禍。
蜀中戰馬較少,騎兵跟五國聯軍更是沒有可比性,出城隻有挨打的份。
成都知府丁黼老成謹慎,嚴令各城池死守不出。
但大城池可以嚴防死守,外麵的村鎮就遭殃了,遭到了五國騎兵的騷擾屠殺。
徐聞年輕,一腔熱血,對五國騎兵這種行為大為憤怒。
於是主動請纓,帶著不多的一千多騎兵就衝出來。
徐聞倒不是盲目衝動,他有北伐的經驗,跟在郭將軍、趙將軍等人身邊,受益良多。
又讀過兵法,知道“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故可百戰不殆”。
已經計算過,即使出現最糟糕的情況,都有後手保證能夠安全撤退。
隻是,戰場變幻莫測。
徐聞萬萬沒想到,大蒙居然帶有哲別隨軍,隔著三箭之地就能向他射箭偷襲。
哲別,是蒙語中神箭手的意思。
在人人善射的大蒙之中,猶能獲得“哲別”稱號,可想而知,箭術會何等高明!
若是沒有張天出手,可能就中招了。
想到這裏,徐聞一陣後怕。
怪不得北伐之時,仙師跟自己說:“想成為名將,光有大智大勇還不夠,還得大吉大利。”
否則,亂軍之中,對方一枝冷箭、自己的馬崴腳、或者一次意外受傷,可能就送了性命,再多的才華也沒機會施展。
北代之時徐聞一直做後勤工作,感觸不深。
如今終於體會到仙師之深意。
大智大勇,為人之資質。
大吉大利,則是上天賜予的氣運。
兩者兼得,方能成就名將。
入了府衙。
徐聞將來龍去脈和知府丁黼說了一遍。
丁黼大喜,撫著胡須道:“有上仙保佑,蜀中無憂矣。”
他是文官,雖然名為成都府最高統帥,但並不擅長打仗。
隻是朝廷“以文製武”的策略,將軍權交到他手裏罷了。
徐聞搖搖頭道:“知府大人,恐怕事情並不簡單。”
“莊子有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仙人長生久視,在他們眼裏,人如蜉蝣,朝生而夕死。說不定一夢醒來,人間已過幾個春秋。”
“因此,未必在意人間世事變遷。”
“仙師打到中都,隻滅了騷擾他的天會帝等幾個核心人物,沒有繼續北上追殺天金殘部,亦不理會大蒙的挑釁。”
“或許在仙師眼裏,一閉一睜之間,他們就已經老死,連令仙師生氣的資格都沒有。”
“嗯……”丁黼手撫胡須,不禁神往。
若按傳說中神仙的視角來看,確實如此。
就像屋內之蚊蟲,若不是在人的耳邊“嗡嗡”直叫,人都沒心思去拍死它們。
丁黼道:“若非徐解元在蜀中遇到危機,恐怕上仙還不會出手相助,徐解元進蜀,真是蜀中之幸也。”
徐聞道:“不敢當丁大人之讚譽,這些都是仙師的庇佑。”
丁黼道:“徐解元不必謙虛。”
“此戰之後,天下人都知道上仙在天上照看著徐解元。”
“去到哪裏,自然連當地一同受益。”
徐聞道:“五國聯軍明知我朝有仙師保佑,仍然敢進蜀挑釁,恐怕他們亦猜想到仙師不理人間俗事。”
“前不久血月當空,恐天地有大變。”
“可惜仙師來去倉促,我未習得望氣之道,不知大變起於何處。”
“如今蝗災未過,連隱世大儒都忍不住出世相助。”
“知府大人,還是早作準備為上策。”
丁黼略一沉吟,臉露難色道:“蜀中為產糧之地,往年的存糧不少,但多數不在百姓手中。”
“如今又有兵禍,若是百姓糧食不繼,恐怕生亂,被五國聯軍有機可趁。”
徐聞一聽,冷冷道:“我奉皇命前來監察西線,若是有豪商大族敢囤積居奇,致百姓餓死。”
“我倒要看看,是糧食重要,還是他們的性命重要。”
丁黼大喜,拉著徐聞的手道:“有徐解元這話,本官自當放手施為,務必讓百姓安然過冬。”
“嗯。”徐聞道,“我上書皇上,看是否能調一些騎兵入蜀。”
“否則,麵對五國騎兵,沒有騎兵製約,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如此甚好。”丁黼道。
兩人商討了一些政事軍事,各自著手安排去了。
徐聞直到離開,都沒察覺到,自己被丁黼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坑。
丁黼在當地為官,不願得罪成都府的豪門大族。
故意麵露難色,說糧食不在百姓手中,引徐聞上勾。
沒想到徐聞缺少經驗,毫無防備就將責任攬了過來。
若是普通的欽差,即使事情做成了,也免不了被一大堆豪門大族記恨。
這些豪門,通常都有族人在朝廷、各地為官。
惹上他們,就相當於無形中得罪了一大批官員,為以後的仕途埋下隱患,甚至有性命之危。
若是丁黼再奸詐狠辣一些,借著徐聞欽差的名頭,打擊異己,巧取豪奪,恐怕徐聞無形中被拉的仇恨更多。
好在徐聞身份特殊。
隻要自己不作死,這輩子已經高枕無憂了。
這些不大不小的坑,可以借助皇家的力量,硬生生給趟平了。
…………
五國聯軍那邊,氣氛就沒有徐聞這邊從容不迫。
五國騎兵中,西遼、西夏、天金殘部等損失不大。
但大蒙和吐蕃的騎兵,被張天的“天火”係統一頓亂轟,又被徐聞追殺了一路,死傷無數。
等遠遠逃到吐蕃和安朝的邊境附近,才有氣無力地開始清點人數。
相比死傷的人數,對一眾人打擊最大的,就是張天的“顯靈”。
大蒙將軍、天金將領,西夏將軍、西遼將軍等首領聚集在一起,商議下一步對策。
至於吐蕃,將軍被張天轟死。
後來的“天火”轟炸中又重點照顧,連兩個千夥長都死光了。
現在不得已,隻有一個百夫長勉強來參加會議。
話語權是不指望了,隻是聽聽其他四位將軍的商量結果,然後將消息帶迴吐蕃,讓上層決策。
天金將軍臉色最為驚懼,道:“既然上仙顯靈警告,不如……此事就到此為止。我先迴去向四皇子複命。”
“不急。”大蒙將軍陰沉,“此事未必沒有轉機。”
徐聞那邊。
帶著一千多騎兵,氣勢昂揚地迴到成都城裏。
早有傳令兵提前入城,高聲大喊:“喜報!喜報!”
“上仙顯靈,助徐解元大敗五國聯軍。”
“上仙顯靈,助徐解元大敗五國聯軍。”
成都城裏的守軍百姓士氣為之一振。
守城的士兵站在城頭紛紛歡唿:“徐解元!徐解元!徐解元!”
徐聞臉色沉著,帶著騎兵緩緩入城,熟練地向歡迎的百姓揮手示意。
然後脫離隊伍,帶著鐵東徑自奔向府衙。
原本見到五國聯軍的騎兵潛入蜀中,大家擔心再度遭遇兵禍。
蜀中戰馬較少,騎兵跟五國聯軍更是沒有可比性,出城隻有挨打的份。
成都知府丁黼老成謹慎,嚴令各城池死守不出。
但大城池可以嚴防死守,外麵的村鎮就遭殃了,遭到了五國騎兵的騷擾屠殺。
徐聞年輕,一腔熱血,對五國騎兵這種行為大為憤怒。
於是主動請纓,帶著不多的一千多騎兵就衝出來。
徐聞倒不是盲目衝動,他有北伐的經驗,跟在郭將軍、趙將軍等人身邊,受益良多。
又讀過兵法,知道“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故可百戰不殆”。
已經計算過,即使出現最糟糕的情況,都有後手保證能夠安全撤退。
隻是,戰場變幻莫測。
徐聞萬萬沒想到,大蒙居然帶有哲別隨軍,隔著三箭之地就能向他射箭偷襲。
哲別,是蒙語中神箭手的意思。
在人人善射的大蒙之中,猶能獲得“哲別”稱號,可想而知,箭術會何等高明!
若是沒有張天出手,可能就中招了。
想到這裏,徐聞一陣後怕。
怪不得北伐之時,仙師跟自己說:“想成為名將,光有大智大勇還不夠,還得大吉大利。”
否則,亂軍之中,對方一枝冷箭、自己的馬崴腳、或者一次意外受傷,可能就送了性命,再多的才華也沒機會施展。
北代之時徐聞一直做後勤工作,感觸不深。
如今終於體會到仙師之深意。
大智大勇,為人之資質。
大吉大利,則是上天賜予的氣運。
兩者兼得,方能成就名將。
入了府衙。
徐聞將來龍去脈和知府丁黼說了一遍。
丁黼大喜,撫著胡須道:“有上仙保佑,蜀中無憂矣。”
他是文官,雖然名為成都府最高統帥,但並不擅長打仗。
隻是朝廷“以文製武”的策略,將軍權交到他手裏罷了。
徐聞搖搖頭道:“知府大人,恐怕事情並不簡單。”
“莊子有雲: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卻,忽然而已。”
“仙人長生久視,在他們眼裏,人如蜉蝣,朝生而夕死。說不定一夢醒來,人間已過幾個春秋。”
“因此,未必在意人間世事變遷。”
“仙師打到中都,隻滅了騷擾他的天會帝等幾個核心人物,沒有繼續北上追殺天金殘部,亦不理會大蒙的挑釁。”
“或許在仙師眼裏,一閉一睜之間,他們就已經老死,連令仙師生氣的資格都沒有。”
“嗯……”丁黼手撫胡須,不禁神往。
若按傳說中神仙的視角來看,確實如此。
就像屋內之蚊蟲,若不是在人的耳邊“嗡嗡”直叫,人都沒心思去拍死它們。
丁黼道:“若非徐解元在蜀中遇到危機,恐怕上仙還不會出手相助,徐解元進蜀,真是蜀中之幸也。”
徐聞道:“不敢當丁大人之讚譽,這些都是仙師的庇佑。”
丁黼道:“徐解元不必謙虛。”
“此戰之後,天下人都知道上仙在天上照看著徐解元。”
“去到哪裏,自然連當地一同受益。”
徐聞道:“五國聯軍明知我朝有仙師保佑,仍然敢進蜀挑釁,恐怕他們亦猜想到仙師不理人間俗事。”
“前不久血月當空,恐天地有大變。”
“可惜仙師來去倉促,我未習得望氣之道,不知大變起於何處。”
“如今蝗災未過,連隱世大儒都忍不住出世相助。”
“知府大人,還是早作準備為上策。”
丁黼略一沉吟,臉露難色道:“蜀中為產糧之地,往年的存糧不少,但多數不在百姓手中。”
“如今又有兵禍,若是百姓糧食不繼,恐怕生亂,被五國聯軍有機可趁。”
徐聞一聽,冷冷道:“我奉皇命前來監察西線,若是有豪商大族敢囤積居奇,致百姓餓死。”
“我倒要看看,是糧食重要,還是他們的性命重要。”
丁黼大喜,拉著徐聞的手道:“有徐解元這話,本官自當放手施為,務必讓百姓安然過冬。”
“嗯。”徐聞道,“我上書皇上,看是否能調一些騎兵入蜀。”
“否則,麵對五國騎兵,沒有騎兵製約,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如此甚好。”丁黼道。
兩人商討了一些政事軍事,各自著手安排去了。
徐聞直到離開,都沒察覺到,自己被丁黼挖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坑。
丁黼在當地為官,不願得罪成都府的豪門大族。
故意麵露難色,說糧食不在百姓手中,引徐聞上勾。
沒想到徐聞缺少經驗,毫無防備就將責任攬了過來。
若是普通的欽差,即使事情做成了,也免不了被一大堆豪門大族記恨。
這些豪門,通常都有族人在朝廷、各地為官。
惹上他們,就相當於無形中得罪了一大批官員,為以後的仕途埋下隱患,甚至有性命之危。
若是丁黼再奸詐狠辣一些,借著徐聞欽差的名頭,打擊異己,巧取豪奪,恐怕徐聞無形中被拉的仇恨更多。
好在徐聞身份特殊。
隻要自己不作死,這輩子已經高枕無憂了。
這些不大不小的坑,可以借助皇家的力量,硬生生給趟平了。
…………
五國聯軍那邊,氣氛就沒有徐聞這邊從容不迫。
五國騎兵中,西遼、西夏、天金殘部等損失不大。
但大蒙和吐蕃的騎兵,被張天的“天火”係統一頓亂轟,又被徐聞追殺了一路,死傷無數。
等遠遠逃到吐蕃和安朝的邊境附近,才有氣無力地開始清點人數。
相比死傷的人數,對一眾人打擊最大的,就是張天的“顯靈”。
大蒙將軍、天金將領,西夏將軍、西遼將軍等首領聚集在一起,商議下一步對策。
至於吐蕃,將軍被張天轟死。
後來的“天火”轟炸中又重點照顧,連兩個千夥長都死光了。
現在不得已,隻有一個百夫長勉強來參加會議。
話語權是不指望了,隻是聽聽其他四位將軍的商量結果,然後將消息帶迴吐蕃,讓上層決策。
天金將軍臉色最為驚懼,道:“既然上仙顯靈警告,不如……此事就到此為止。我先迴去向四皇子複命。”
“不急。”大蒙將軍陰沉,“此事未必沒有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