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改朝換代,建立大明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標反了 作者:大夢道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大明也要開國了,對這個有二心的混賬,咱要不要學漢高祖?
算了,劉夫子如果真心輔佐標兒,就留給標兒吧,如果你能比咱長壽。
想到劉伯溫表麵上仙風道骨,實際上病歪歪的樣子,朱元璋竟然忍不住笑了。
咱一頓吃兩隻燒鵝,他指定沒有咱活的時間長,你想輔佐標兒,恐怕是很難了。
李善長出去之後,就把老朱的意思給大夥說了。
老朱是不打算當皇帝,可是三次勸進的流程還是要走。
在年前,大夥又集體勸進過一次,而且還是眾位官員聯名勸進。
這迴李善長不再推辭,當仁不讓的率先寫下自己的名字。
不僅如此,在前線的徐達和常遇春不僅寫了攻下山東全境,準備攻打河南的賀表。還在前線聯名所有將士一起敦促老朱繼皇帝位,他們也好率王者之師,平定中原。
隻是老朱說自己德少才薄,堅持不收,他給大夥發放了諸多的福利,讓大家過一個好年。
原本老朱一直都是奉小明王為正朔,采用龍鳳年號。如今小明王死了,再用龍鳳年號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所以,朱元璋雖然沒有改元稱帝,卻把年號改成了吳元年。
年號是我國古代皇帝紀年用的名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時期。武王即位後,不再尊商朝為正朔,開始用自己的曆法。
以後的周天子都是第二年改元,因為諡號都是死後才有,所以一般都稱某某年。
秦始皇時期,希望大秦千秋萬代,萬世為君,就開始有了稱號,比如始皇元年,二世三年。
漢武帝時候,因為崇尚儒家,儒家又和周禮一脈相承。
年號進一步發展,開始給自己取吉利的名字定為年號。諸如: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等等。
受傳統中庸思想的影響,統治者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年號不僅成為帝國統一、君主權威的標誌,也是藩屬國臣服的標誌。
地方性政權,一旦改元,就是要關起門來割據或者是反叛的標誌。三國時期,遼東的公孫淵父子幾十年都相安無事,就改了個元,曹睿拚了老命也要滅掉他。
年號是皇帝統治天下合法性的象征,代表了家國天下。
老朱改元,也意味著他要自立門戶了,改朝換代了。
果不其然,第二年三月,也就是1366年,在上天的一再警示和群臣的再三懇求下,朱元璋也上順天命,下應民心,即皇帝位。
在君權神授的年代,改朝換代,不是你自己在屋裏,換一身幹淨光鮮的衣服,說自己是皇帝那麽簡單,這是要有一套繁瑣的禮儀。
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在秦末戰爭的時候,項羽在鹹陽的一把大火,把所有的典籍\/記錄都毀了,所以當時情況,無從考究。
漢高祖劉邦在即位的時候,忙著和項羽作戰,他本人也看不上儒生,也沒有製定禮儀。
魏晉之後,大多數是接受禪讓,所以登基大典都是禪位大典。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也是個野蠻人,沒有什麽文化。隻是在統一天下的的時候,接受百官的朝賀。
朱元璋是文明人,自然不會搭草台班子,他專門讓左丞相李善長製定了禮儀。
三月初三這一日,朱元璋還帶著文武百官,去應天城南郊祭天。
因為李善長要主持大局,所以汪廣洋讀了祭文:“為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紛爭···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按照原定計劃,老朱是要讓小明王禪位,現在小明王死了,而且還有被自己害死的嫌疑。
小明王死後,老朱由原本的奉韓宋為正朔,變成承認元廷為正統。
由當初仇視元廷為不共戴天仇敵的義軍頭領,變成一個承天景命,吊民伐罪的救世主。
元廷雖然可惡,卻統治了華夏近百年。
它實行了萬惡的民族等級製度,把人分成四個等級,蒙古人為第一等,西夏、西域地區為第二等,女真、契丹和金國統治下的為漢人,為第三等,南宋故地為第四等,是為南人。
不承認元廷為正朔,那政權就是來自於宋,最低等的男人成為皇帝,會拉大北方漢人的歸屬感。
承認元朝正朔,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管元朝的領土,顯示出他遠邁唐漢的野心。
最後老朱,還耍了個小心機:他不承認自己是反叛弑君的叛逆,而是說元朝由於他不休仁政,它的氣運在群雄征伐中,已經耗盡了。
祭天結束,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
李善長率領文武百官和應天的老百姓,有德行的老年人,一起手舞足蹈的拜賀,高唿三聲萬歲。
在老百姓的朝拜中,由拱衛司的儀仗隊引導著,到太廟追封四代先人為帝。
老朱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把冊封的金冊,玉璽一一呈現給先祖。封完先祖,由禱告了土地神和穀神。
拜祭玩天地、先祖,老朱才換上冕服,準備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賀。
奉天殿內這時候已經擺好了表案,案子旁邊有捧表官、展表官和讀表官,表案兩邊則是禦史。
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拱衛司的人,恭恭敬敬的站在大殿四周。
大殿門口是儀鸞司的八個千戶,往下是四個精壯小夥拿著鞭子立在殿外,在往下是文武百官。
大典開始,兩個禮部郎官舉著賀表走進奉天殿。接著第一聲鼓響起,文武百官整理好朝服站好,通讚、讚禮、宮中侍衛和尚寶卿等侍從,開始入內。
三聲鼓響,李善長帶著文武百官慨然入內。
鼓樂響起,老朱也穿著冕服,登上皇帝寶座。
音樂演奏完,一個將軍卷起簾子,尚寶卿拿著皇帝玉璽放到案子上。
拱衛司的小夥在外麵揮舞起鞭子,讓人們肅靜,禮儀官引導百官到丹陛前,對著朱元璋四拜,然後起身。
捧表官跪著把勸進表獻上,受表官把笏板插在腰帶上,跪著接受了勸進表,恭恭敬敬的放在桌子上,然後拿出笏板,站起上倒退著退到一邊。
讀表官也把笏板插在腰帶上,走上前,恭恭敬敬的跪著。展表官跪著把表打開,讀表官跪著把表讀表。
讀完之後,兩人把把表恭恭敬敬的放在案子上,也躬身退到一邊。
吹鼓手接著奏樂,百官再一次對著老朱四拜。
最後,所有人對老朱行三拜九叩大禮,賀禮才算正式完成。
從此之後大元成為過去,一個嶄新的王朝,大明建立了。
算了,劉夫子如果真心輔佐標兒,就留給標兒吧,如果你能比咱長壽。
想到劉伯溫表麵上仙風道骨,實際上病歪歪的樣子,朱元璋竟然忍不住笑了。
咱一頓吃兩隻燒鵝,他指定沒有咱活的時間長,你想輔佐標兒,恐怕是很難了。
李善長出去之後,就把老朱的意思給大夥說了。
老朱是不打算當皇帝,可是三次勸進的流程還是要走。
在年前,大夥又集體勸進過一次,而且還是眾位官員聯名勸進。
這迴李善長不再推辭,當仁不讓的率先寫下自己的名字。
不僅如此,在前線的徐達和常遇春不僅寫了攻下山東全境,準備攻打河南的賀表。還在前線聯名所有將士一起敦促老朱繼皇帝位,他們也好率王者之師,平定中原。
隻是老朱說自己德少才薄,堅持不收,他給大夥發放了諸多的福利,讓大家過一個好年。
原本老朱一直都是奉小明王為正朔,采用龍鳳年號。如今小明王死了,再用龍鳳年號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所以,朱元璋雖然沒有改元稱帝,卻把年號改成了吳元年。
年號是我國古代皇帝紀年用的名號,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武王時期。武王即位後,不再尊商朝為正朔,開始用自己的曆法。
以後的周天子都是第二年改元,因為諡號都是死後才有,所以一般都稱某某年。
秦始皇時期,希望大秦千秋萬代,萬世為君,就開始有了稱號,比如始皇元年,二世三年。
漢武帝時候,因為崇尚儒家,儒家又和周禮一脈相承。
年號進一步發展,開始給自己取吉利的名字定為年號。諸如: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等等。
受傳統中庸思想的影響,統治者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年號不僅成為帝國統一、君主權威的標誌,也是藩屬國臣服的標誌。
地方性政權,一旦改元,就是要關起門來割據或者是反叛的標誌。三國時期,遼東的公孫淵父子幾十年都相安無事,就改了個元,曹睿拚了老命也要滅掉他。
年號是皇帝統治天下合法性的象征,代表了家國天下。
老朱改元,也意味著他要自立門戶了,改朝換代了。
果不其然,第二年三月,也就是1366年,在上天的一再警示和群臣的再三懇求下,朱元璋也上順天命,下應民心,即皇帝位。
在君權神授的年代,改朝換代,不是你自己在屋裏,換一身幹淨光鮮的衣服,說自己是皇帝那麽簡單,這是要有一套繁瑣的禮儀。
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在秦末戰爭的時候,項羽在鹹陽的一把大火,把所有的典籍\/記錄都毀了,所以當時情況,無從考究。
漢高祖劉邦在即位的時候,忙著和項羽作戰,他本人也看不上儒生,也沒有製定禮儀。
魏晉之後,大多數是接受禪讓,所以登基大典都是禪位大典。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也是個野蠻人,沒有什麽文化。隻是在統一天下的的時候,接受百官的朝賀。
朱元璋是文明人,自然不會搭草台班子,他專門讓左丞相李善長製定了禮儀。
三月初三這一日,朱元璋還帶著文武百官,去應天城南郊祭天。
因為李善長要主持大局,所以汪廣洋讀了祭文:“為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紛爭···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
按照原定計劃,老朱是要讓小明王禪位,現在小明王死了,而且還有被自己害死的嫌疑。
小明王死後,老朱由原本的奉韓宋為正朔,變成承認元廷為正統。
由當初仇視元廷為不共戴天仇敵的義軍頭領,變成一個承天景命,吊民伐罪的救世主。
元廷雖然可惡,卻統治了華夏近百年。
它實行了萬惡的民族等級製度,把人分成四個等級,蒙古人為第一等,西夏、西域地區為第二等,女真、契丹和金國統治下的為漢人,為第三等,南宋故地為第四等,是為南人。
不承認元廷為正朔,那政權就是來自於宋,最低等的男人成為皇帝,會拉大北方漢人的歸屬感。
承認元朝正朔,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接管元朝的領土,顯示出他遠邁唐漢的野心。
最後老朱,還耍了個小心機:他不承認自己是反叛弑君的叛逆,而是說元朝由於他不休仁政,它的氣運在群雄征伐中,已經耗盡了。
祭天結束,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
李善長率領文武百官和應天的老百姓,有德行的老年人,一起手舞足蹈的拜賀,高唿三聲萬歲。
在老百姓的朝拜中,由拱衛司的儀仗隊引導著,到太廟追封四代先人為帝。
老朱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把冊封的金冊,玉璽一一呈現給先祖。封完先祖,由禱告了土地神和穀神。
拜祭玩天地、先祖,老朱才換上冕服,準備去奉天殿接受百官的朝賀。
奉天殿內這時候已經擺好了表案,案子旁邊有捧表官、展表官和讀表官,表案兩邊則是禦史。
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拱衛司的人,恭恭敬敬的站在大殿四周。
大殿門口是儀鸞司的八個千戶,往下是四個精壯小夥拿著鞭子立在殿外,在往下是文武百官。
大典開始,兩個禮部郎官舉著賀表走進奉天殿。接著第一聲鼓響起,文武百官整理好朝服站好,通讚、讚禮、宮中侍衛和尚寶卿等侍從,開始入內。
三聲鼓響,李善長帶著文武百官慨然入內。
鼓樂響起,老朱也穿著冕服,登上皇帝寶座。
音樂演奏完,一個將軍卷起簾子,尚寶卿拿著皇帝玉璽放到案子上。
拱衛司的小夥在外麵揮舞起鞭子,讓人們肅靜,禮儀官引導百官到丹陛前,對著朱元璋四拜,然後起身。
捧表官跪著把勸進表獻上,受表官把笏板插在腰帶上,跪著接受了勸進表,恭恭敬敬的放在桌子上,然後拿出笏板,站起上倒退著退到一邊。
讀表官也把笏板插在腰帶上,走上前,恭恭敬敬的跪著。展表官跪著把表打開,讀表官跪著把表讀表。
讀完之後,兩人把把表恭恭敬敬的放在案子上,也躬身退到一邊。
吹鼓手接著奏樂,百官再一次對著老朱四拜。
最後,所有人對老朱行三拜九叩大禮,賀禮才算正式完成。
從此之後大元成為過去,一個嶄新的王朝,大明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