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父在北街那邊擺攤已經有好幾年了,最開始的兩年,因為攤子上的東西齊全,而且物美價廉,生意一直頗為不錯。
隻可惜時間越久,跟風賣雜貨的人越來越多,競爭的人多了,葉父這一年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的。
小到大兒子這邊的雜貨鋪,因為新的夥計還沒培養好,他暫時也走不開去縣裏開雜貨鋪。
葉父想著書院那邊的兩個小鋪子,要是一直空著就浪費了。
還不如他早些過去把雜貨鋪開起來,順便看看有沒有其他賺錢的門路。
葉父雖說兒女都成親了,甚至孫子孫女都一大群,早就到了含孫弄娃的年紀。
不過人老心不老,心裏不服輸,還想著再找入門賺錢的營生。
書院那邊人多,而且手上都不缺錢,正好正是一個好機會呢。
而且小七和晨晨在書院的這幾個月,已經得了明夫子好幾迴的誇獎。
兩家人信心滿滿,覺得兩個小家夥肯定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鎮上還是太小了,雖說安穩,但也賺不了多少錢。
以後家裏的小輩要科考,需要的錢可不少,葉父還是盡早在縣裏布置一些家業,以後也好給孩子們鋪路。
下午北街這邊沒什麽人,他思前想後想了一個下午,決定早些去縣裏把雜貨鋪開起來。
吃了飯的時候,葉父直接在飯桌上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書院那邊新買的宅子和鋪子一則空著,實在是太浪費了。北街這邊生意也不太好,我想著早些去縣裏把雜貨鋪開起來。”
旁邊的葉母將手裏的碗筷放下來,一臉讚同地應和道:
“我看這樣就挺好的,小七他們現在每天去學堂讀書,還要東林接送呢,他走了就沒人盯著小七這小皮猴了。”
而且老大家現在有三個孩子,還都是需要人照料的年紀,葉母並不希望他單獨去縣裏開展貨鋪。
而葉東林也是讚同的,迴來的路上兩人早就聊過了。
畢竟鎮上的雜貨鋪現在還離不了他,空著也實在是可惜。
早些把雜貨鋪開起來,也好早些賺錢。
最高興的反倒是葉西林,樂嗬嗬地看著葉父:
“爹,我這邊有不少的臘肉臘腸呢,書院那邊有錢人家多,你早點把雜貨鋪開起來,幫我賣臘肉唄,省著我再拿去碼頭一趟。”
葉父鄙視地瞪了他一眼,不過還是點頭同意了,以後家裏的臘肉和幹貨,也拿出一些放到新開的雜貨鋪那裏。
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並沒有發表意見,兩人如今已經退居幕後,隻要不走彎路,一般不會反駁小輩們的意見。
於是葉父就直接拍板,明天就過去把兩間鋪子收拾好。
王小福和葉平安雖說還不能獨立照看鋪子,不過兩人一起也能勉強應付一兩天。
把鋪子托付給兩人照看一天,第二天一早,葉父和葉東林就趕著驢車去了書院那邊。
除了要收拾鋪子,兩人還要順便看查看一下附近的情況,想想這雜貨鋪以後的定位。
像在鎮上的雜貨鋪,葉家主要是以各種新鮮蔬菜、糧食幹貨為主。
用這些每天必須要吃的東西,把附近的婦人吸引過來,順便再賣一些物美價廉的雜貨。
除了新鮮蔬菜,像鋪子裏麵的雜書租賃和文房四寶,也是一個小支柱,吸引了不少書院的學子過來。
書院這邊的鋪子實在是太遠了,王小福和葉平安兩家的新鮮蔬菜估計沒辦法供應了。
而且附近的青鬆書院,又是縣裏最大的書院,父子倆覺得雜貨鋪以後的客人估計要以書院那邊的學子為主。
不過附近的具體情況還不太了解,謹慎起見,還是要去到那邊再決定。
路過南街的時候,隻見街上的叫賣聲絡繹不絕,賣吃食的小攤子、書鋪以及賣文房四寶鋪子,生意看著都挺好的。
新買的宅子離南街不遠,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父子倆信心大增。
從南街的中間位置往左走,經過七間大宅子就來到了葉家新買的宅子。
這個宅子位於燕子巷的巷頭,不管是巷子裏麵的人,還是要去南街或者是書院的,都會經過葉的鋪子,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
從驢車下來後,父子倆沒有著急收拾東西,而是站在門口觀察往來的人。
男女老少,各種穿著打扮的人都有。站了大約一刻鍾,鋪子跟前有不下20個人路過了。
這些人當中,不乏打扮貴氣的貌美女子,以及帶著小廝公子哥。
葉父十分滿意,感覺在這附近住的人,比鎮上北街那邊的人還要有錢,人也更多一些。
看了一會兒,葉東林就拿出一大串鑰匙,試了好久才打開了靠近外麵大街的大鋪子。
鋪子裏麵有好幾扇大窗戶,盡管今天是陰天,裏麵的光線還是挺不錯的。
這鋪子原本也是開雜貨鋪的,東西雖然搬走了,不過貨架和櫃台這些大件的東西還留著。
50平米左右的鋪子看著十分寬敞,裏麵有20個一模一樣貨架,整齊地擺放在各個角落。
葉東林仔細看了看這些貨,都還挺新的,擦擦還能繼續用。
鋪子是青磚瓦房,地上還鋪著青石板,上次過來尋寶的時候,已經簡單的收拾過一遍,這時看起來特別幹淨舒服。
不過也過了好幾個月了,鋪子到處都是灰塵。
葉父把幾處的大窗戶打開通風透氣,葉東林則在門口的驢車上拿出幾塊抹布和水桶出來。
鋪子和後麵宅子是不相通的,葉東林從側門那邊進去宅子,打了半桶水過來。
兩人細心地將鋪子裏的架子和櫃台,一一擦拭幹淨。
把地也掃幹淨後,父子兩人把這些貨架挪了挪位置,分成了三個區域,另外還在櫃台的附近留了好大一塊的空地。
緊接著兩人又去了隔壁小一些的鋪子,麻利地把裏麵打掃得一塵不染。
這個小的鋪子,是留給王春雨開糕點鋪子的。
在鎮上的雜貨鋪,王春雨做的糕點一向賣得不錯,父子倆附近的小孩比較多,糕點應該挺受歡迎的。
隻可惜時間越久,跟風賣雜貨的人越來越多,競爭的人多了,葉父這一年的生意一直不溫不火的。
小到大兒子這邊的雜貨鋪,因為新的夥計還沒培養好,他暫時也走不開去縣裏開雜貨鋪。
葉父想著書院那邊的兩個小鋪子,要是一直空著就浪費了。
還不如他早些過去把雜貨鋪開起來,順便看看有沒有其他賺錢的門路。
葉父雖說兒女都成親了,甚至孫子孫女都一大群,早就到了含孫弄娃的年紀。
不過人老心不老,心裏不服輸,還想著再找入門賺錢的營生。
書院那邊人多,而且手上都不缺錢,正好正是一個好機會呢。
而且小七和晨晨在書院的這幾個月,已經得了明夫子好幾迴的誇獎。
兩家人信心滿滿,覺得兩個小家夥肯定是個讀書的好苗子。
鎮上還是太小了,雖說安穩,但也賺不了多少錢。
以後家裏的小輩要科考,需要的錢可不少,葉父還是盡早在縣裏布置一些家業,以後也好給孩子們鋪路。
下午北街這邊沒什麽人,他思前想後想了一個下午,決定早些去縣裏把雜貨鋪開起來。
吃了飯的時候,葉父直接在飯桌上說起了自己的想法。
“書院那邊新買的宅子和鋪子一則空著,實在是太浪費了。北街這邊生意也不太好,我想著早些去縣裏把雜貨鋪開起來。”
旁邊的葉母將手裏的碗筷放下來,一臉讚同地應和道:
“我看這樣就挺好的,小七他們現在每天去學堂讀書,還要東林接送呢,他走了就沒人盯著小七這小皮猴了。”
而且老大家現在有三個孩子,還都是需要人照料的年紀,葉母並不希望他單獨去縣裏開展貨鋪。
而葉東林也是讚同的,迴來的路上兩人早就聊過了。
畢竟鎮上的雜貨鋪現在還離不了他,空著也實在是可惜。
早些把雜貨鋪開起來,也好早些賺錢。
最高興的反倒是葉西林,樂嗬嗬地看著葉父:
“爹,我這邊有不少的臘肉臘腸呢,書院那邊有錢人家多,你早點把雜貨鋪開起來,幫我賣臘肉唄,省著我再拿去碼頭一趟。”
葉父鄙視地瞪了他一眼,不過還是點頭同意了,以後家裏的臘肉和幹貨,也拿出一些放到新開的雜貨鋪那裏。
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並沒有發表意見,兩人如今已經退居幕後,隻要不走彎路,一般不會反駁小輩們的意見。
於是葉父就直接拍板,明天就過去把兩間鋪子收拾好。
王小福和葉平安雖說還不能獨立照看鋪子,不過兩人一起也能勉強應付一兩天。
把鋪子托付給兩人照看一天,第二天一早,葉父和葉東林就趕著驢車去了書院那邊。
除了要收拾鋪子,兩人還要順便看查看一下附近的情況,想想這雜貨鋪以後的定位。
像在鎮上的雜貨鋪,葉家主要是以各種新鮮蔬菜、糧食幹貨為主。
用這些每天必須要吃的東西,把附近的婦人吸引過來,順便再賣一些物美價廉的雜貨。
除了新鮮蔬菜,像鋪子裏麵的雜書租賃和文房四寶,也是一個小支柱,吸引了不少書院的學子過來。
書院這邊的鋪子實在是太遠了,王小福和葉平安兩家的新鮮蔬菜估計沒辦法供應了。
而且附近的青鬆書院,又是縣裏最大的書院,父子倆覺得雜貨鋪以後的客人估計要以書院那邊的學子為主。
不過附近的具體情況還不太了解,謹慎起見,還是要去到那邊再決定。
路過南街的時候,隻見街上的叫賣聲絡繹不絕,賣吃食的小攤子、書鋪以及賣文房四寶鋪子,生意看著都挺好的。
新買的宅子離南街不遠,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父子倆信心大增。
從南街的中間位置往左走,經過七間大宅子就來到了葉家新買的宅子。
這個宅子位於燕子巷的巷頭,不管是巷子裏麵的人,還是要去南街或者是書院的,都會經過葉的鋪子,位置還是非常不錯的。
從驢車下來後,父子倆沒有著急收拾東西,而是站在門口觀察往來的人。
男女老少,各種穿著打扮的人都有。站了大約一刻鍾,鋪子跟前有不下20個人路過了。
這些人當中,不乏打扮貴氣的貌美女子,以及帶著小廝公子哥。
葉父十分滿意,感覺在這附近住的人,比鎮上北街那邊的人還要有錢,人也更多一些。
看了一會兒,葉東林就拿出一大串鑰匙,試了好久才打開了靠近外麵大街的大鋪子。
鋪子裏麵有好幾扇大窗戶,盡管今天是陰天,裏麵的光線還是挺不錯的。
這鋪子原本也是開雜貨鋪的,東西雖然搬走了,不過貨架和櫃台這些大件的東西還留著。
50平米左右的鋪子看著十分寬敞,裏麵有20個一模一樣貨架,整齊地擺放在各個角落。
葉東林仔細看了看這些貨,都還挺新的,擦擦還能繼續用。
鋪子是青磚瓦房,地上還鋪著青石板,上次過來尋寶的時候,已經簡單的收拾過一遍,這時看起來特別幹淨舒服。
不過也過了好幾個月了,鋪子到處都是灰塵。
葉父把幾處的大窗戶打開通風透氣,葉東林則在門口的驢車上拿出幾塊抹布和水桶出來。
鋪子和後麵宅子是不相通的,葉東林從側門那邊進去宅子,打了半桶水過來。
兩人細心地將鋪子裏的架子和櫃台,一一擦拭幹淨。
把地也掃幹淨後,父子兩人把這些貨架挪了挪位置,分成了三個區域,另外還在櫃台的附近留了好大一塊的空地。
緊接著兩人又去了隔壁小一些的鋪子,麻利地把裏麵打掃得一塵不染。
這個小的鋪子,是留給王春雨開糕點鋪子的。
在鎮上的雜貨鋪,王春雨做的糕點一向賣得不錯,父子倆附近的小孩比較多,糕點應該挺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