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山的屋裏迴來,唐肖景左思右想,覺得銀首飾好像太多了。
葉青青雖然愛美,但是平時並不喜歡戴簪子和手鐲這些貴重的首飾出門,覺得太礙事了。
而且葉青青也怕首飾丟了或者被搶了,畢竟財不露眼。
唐肖景敢肯定,葉家那邊肯定也會給葉青青準備首飾做陪嫁的。
要是他這邊再準備4樣銀首飾,葉青青也帶不過來呀。
其實他這邊的聘禮,準備一根銀簪子再加上一隻銀鐲子就夠了。
省下來的錢,他再添一些銀子進去,可以買一個金鐲子或者是金的簪子。
村裏娶媳婦,聘禮裏麵的首飾都是銀的,但是終究沒有金的首飾,好看大氣。
在唐肖景眼裏,葉青青值得更好的。
葉東林給王春雨的聘禮,裏麵就有一對金耳環。
唐肖景覺得,他準備的聘禮,不能比葉東林準備的差,這金首飾肯定要有的。
村裏有重男輕女的人家,男方的給的彩禮和聘禮,一般都是被扣下來,給家裏的男孩娶妻用。
但是也有不少寵愛女兒的人家,不僅讓女方把男方的彩禮和聘禮帶都迴去,還會準備豐厚的嫁妝。
像葉青青這種受全家寵愛,而且自己又能賺錢的,葉家給葉青青準備的嫁妝,肯定要比葉東林的聘禮要多。
葉父的不小心說漏嘴,也有可能並非真的不小心,可能是在敲打他。
一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普通的銀鐲子或者銀簪子也要三五兩銀子。
一件金的首飾大概就要四十兩銀子左右,唐肖景打算自己再拿50兩出來。
要是銀子有剩的,唐肖景打算再給葉青青買一對金耳環,上麵的金吊墜要比葉家的大。
王春雨有的,葉青青不能沒有,而且還要更好。
再說了,葉家還給葉青青陪嫁一座宅子,那宅子怎麽也要100兩,再說還有田地呢。
而且葉青青有一手好繡技,雖說他沒有特意去打聽繡品的價格。
但是他終究是在縣裏長大的,也知道那些高門大戶的夫人和小姐都喜歡繡品,這價格肯定不便宜。
能娶到葉青青,是他們唐家占了便宜,他多出一些聘禮和彩禮也是應該的。
不過他自己出50兩銀子買金首飾這個想法,唐肖景暫時不打算和唐山說。
一來,這個錢他完全有能力自己出。二來,現在離成親還有兩年多,現在說也早了一些。
想當初他和青青剛定親的時候,他們家隻有石頭山和還沒開荒的山穀。
置辦家產花光了唐山這些年來的積蓄,父子倆當初身上的銀子也不多。
當時他還想著攢20兩銀子,就足夠用來成親了。
也沒想到葉家和他們家在這三年裏,不僅這開荒了50畝的水田,還在鎮上就買了宅子。
兩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預想的聘禮也水漲船高。
唐肖景覺得家裏的田地,如今打理得不錯,他在山上種的草藥,今年開始也可以陸續大量采摘了。
再加上山下的兔棚和豬圈,家裏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葉家的情況和他們家差不多,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到時候兩家的家產增加了,給葉青青的聘禮,他肯定還要再增加的。
唐肖景暢想著迎娶葉青青的美事,而葉家則忙著生豆芽菜。
自從王春雨生出了第一批豆芽菜,深受大家的歡迎,緊接著又生了第二批第三批的豆芽菜。
葉家所有的大水缸和木桶、木盆,都被王春雨用來生豆芽菜了。
第二批的豆芽菜生了滿滿的兩大水缸,一缸是綠豆芽,另外一缸黃豆芽。
這第二批的豆芽菜已經有四天了,王春雨換水的時候,發現豆芽菜都快有食指長了。
明天就可以拿到雜貨鋪去賣了,兩缸的豆芽菜,大概能賣上兩天。
第三批豆芽菜,比第二批晚了兩天才開始生的,到時候剛好續上。
自從前兩天在雜貨鋪賣了豆芽菜,這兩天陸續有婦人過來雜貨鋪問,什麽時候有豆芽菜賣。
葉東林覺得王春雨做的豆芽菜不夠賣,昨天又從雜貨鋪搬了兩個大水缸和幾個大陶罐迴來。
今天剛好可以做第四批的豆芽菜。
王春雨算著時間,這第四批的豆芽菜,生好的時間正好是大年初一的前兩天。
過年期間極少有人去擺攤賣菜的,因此大家都會在年前多準備一些菜,過年的時候吃。
這一批豆芽菜正好趕上好時候,王春雨打算把葉東林帶迴來的,兩個水缸和4個大陶罐都生滿豆芽菜。
王春雨一個人忙不過來,葉青青和葉母,還有葉老太太都來幫忙了。
王春雨拿了一簸箕的綠豆和一簸箕的黃豆出來,細心和葉青青她們解釋道:
“做豆芽菜的第一步就是挑豆子,把壞的和特別小的豆子都挑出來,隻留好的。”
“這樣生出來的豆芽菜,才會整齊,看起來也更加好看。”
這次要生的豆芽菜不少,因此要挑選的豆子也不少,不過能賺錢,大家都充滿了幹勁。
幾人在院子裏挑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豆子,才將才把所有壞的豆子和瘦瘦小小的豆子給挑走了。
水缸裏麵的水,葉東林出門前已經裝好了,就等豆子泡好放進去。
睡覺前,王春雨和葉東林又給豆芽菜換水。這時,第二批的豆芽菜已經有手指那麽長了。
水缸裏的豆芽菜白白胖胖的,王春雨用手折了一根,又脆又嫩。
這次的豆芽菜,生得非常成功。小夫妻看著剛生好的豆芽,心裏一陣歡喜。
葉東林看著王春雨,樂嗬嗬地說道:
“我明天帶一半的豆芽菜過去雜貨鋪,冬天新鮮的蔬菜少,今天又有好幾個婦人過來問豆芽菜呢。”
雖說那些婦人是過來問豆芽菜的,但是鋪子裏的各種雜貨以及糧食、幹貨,而且還有臘肉。
經過葉東林的三寸不爛之舌,這些婦人迴去時,都是大包小包地走出雜貨鋪的。
雜貨鋪的生意好了,這幾天葉東林都是樂嗬嗬的,走路都帶著風一樣。
葉青青雖然愛美,但是平時並不喜歡戴簪子和手鐲這些貴重的首飾出門,覺得太礙事了。
而且葉青青也怕首飾丟了或者被搶了,畢竟財不露眼。
唐肖景敢肯定,葉家那邊肯定也會給葉青青準備首飾做陪嫁的。
要是他這邊再準備4樣銀首飾,葉青青也帶不過來呀。
其實他這邊的聘禮,準備一根銀簪子再加上一隻銀鐲子就夠了。
省下來的錢,他再添一些銀子進去,可以買一個金鐲子或者是金的簪子。
村裏娶媳婦,聘禮裏麵的首飾都是銀的,但是終究沒有金的首飾,好看大氣。
在唐肖景眼裏,葉青青值得更好的。
葉東林給王春雨的聘禮,裏麵就有一對金耳環。
唐肖景覺得,他準備的聘禮,不能比葉東林準備的差,這金首飾肯定要有的。
村裏有重男輕女的人家,男方的給的彩禮和聘禮,一般都是被扣下來,給家裏的男孩娶妻用。
但是也有不少寵愛女兒的人家,不僅讓女方把男方的彩禮和聘禮帶都迴去,還會準備豐厚的嫁妝。
像葉青青這種受全家寵愛,而且自己又能賺錢的,葉家給葉青青準備的嫁妝,肯定要比葉東林的聘禮要多。
葉父的不小心說漏嘴,也有可能並非真的不小心,可能是在敲打他。
一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普通的銀鐲子或者銀簪子也要三五兩銀子。
一件金的首飾大概就要四十兩銀子左右,唐肖景打算自己再拿50兩出來。
要是銀子有剩的,唐肖景打算再給葉青青買一對金耳環,上麵的金吊墜要比葉家的大。
王春雨有的,葉青青不能沒有,而且還要更好。
再說了,葉家還給葉青青陪嫁一座宅子,那宅子怎麽也要100兩,再說還有田地呢。
而且葉青青有一手好繡技,雖說他沒有特意去打聽繡品的價格。
但是他終究是在縣裏長大的,也知道那些高門大戶的夫人和小姐都喜歡繡品,這價格肯定不便宜。
能娶到葉青青,是他們唐家占了便宜,他多出一些聘禮和彩禮也是應該的。
不過他自己出50兩銀子買金首飾這個想法,唐肖景暫時不打算和唐山說。
一來,這個錢他完全有能力自己出。二來,現在離成親還有兩年多,現在說也早了一些。
想當初他和青青剛定親的時候,他們家隻有石頭山和還沒開荒的山穀。
置辦家產花光了唐山這些年來的積蓄,父子倆當初身上的銀子也不多。
當時他還想著攢20兩銀子,就足夠用來成親了。
也沒想到葉家和他們家在這三年裏,不僅這開荒了50畝的水田,還在鎮上就買了宅子。
兩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預想的聘禮也水漲船高。
唐肖景覺得家裏的田地,如今打理得不錯,他在山上種的草藥,今年開始也可以陸續大量采摘了。
再加上山下的兔棚和豬圈,家裏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葉家的情況和他們家差不多,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到時候兩家的家產增加了,給葉青青的聘禮,他肯定還要再增加的。
唐肖景暢想著迎娶葉青青的美事,而葉家則忙著生豆芽菜。
自從王春雨生出了第一批豆芽菜,深受大家的歡迎,緊接著又生了第二批第三批的豆芽菜。
葉家所有的大水缸和木桶、木盆,都被王春雨用來生豆芽菜了。
第二批的豆芽菜生了滿滿的兩大水缸,一缸是綠豆芽,另外一缸黃豆芽。
這第二批的豆芽菜已經有四天了,王春雨換水的時候,發現豆芽菜都快有食指長了。
明天就可以拿到雜貨鋪去賣了,兩缸的豆芽菜,大概能賣上兩天。
第三批豆芽菜,比第二批晚了兩天才開始生的,到時候剛好續上。
自從前兩天在雜貨鋪賣了豆芽菜,這兩天陸續有婦人過來雜貨鋪問,什麽時候有豆芽菜賣。
葉東林覺得王春雨做的豆芽菜不夠賣,昨天又從雜貨鋪搬了兩個大水缸和幾個大陶罐迴來。
今天剛好可以做第四批的豆芽菜。
王春雨算著時間,這第四批的豆芽菜,生好的時間正好是大年初一的前兩天。
過年期間極少有人去擺攤賣菜的,因此大家都會在年前多準備一些菜,過年的時候吃。
這一批豆芽菜正好趕上好時候,王春雨打算把葉東林帶迴來的,兩個水缸和4個大陶罐都生滿豆芽菜。
王春雨一個人忙不過來,葉青青和葉母,還有葉老太太都來幫忙了。
王春雨拿了一簸箕的綠豆和一簸箕的黃豆出來,細心和葉青青她們解釋道:
“做豆芽菜的第一步就是挑豆子,把壞的和特別小的豆子都挑出來,隻留好的。”
“這樣生出來的豆芽菜,才會整齊,看起來也更加好看。”
這次要生的豆芽菜不少,因此要挑選的豆子也不少,不過能賺錢,大家都充滿了幹勁。
幾人在院子裏挑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豆子,才將才把所有壞的豆子和瘦瘦小小的豆子給挑走了。
水缸裏麵的水,葉東林出門前已經裝好了,就等豆子泡好放進去。
睡覺前,王春雨和葉東林又給豆芽菜換水。這時,第二批的豆芽菜已經有手指那麽長了。
水缸裏的豆芽菜白白胖胖的,王春雨用手折了一根,又脆又嫩。
這次的豆芽菜,生得非常成功。小夫妻看著剛生好的豆芽,心裏一陣歡喜。
葉東林看著王春雨,樂嗬嗬地說道:
“我明天帶一半的豆芽菜過去雜貨鋪,冬天新鮮的蔬菜少,今天又有好幾個婦人過來問豆芽菜呢。”
雖說那些婦人是過來問豆芽菜的,但是鋪子裏的各種雜貨以及糧食、幹貨,而且還有臘肉。
經過葉東林的三寸不爛之舌,這些婦人迴去時,都是大包小包地走出雜貨鋪的。
雜貨鋪的生意好了,這幾天葉東林都是樂嗬嗬的,走路都帶著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