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山裏麵的竹蓀昨天已經采過一些了,今天采到的竹蓀明顯比昨天少了。
幾人一個早上也才摘了十來斤的竹蓀。
采完竹蓀,葉青青幾人下午就開始采其他的蘑菇了。
竹林山不全是竹林,上還有三分之一的山是生長著其他樹木的。
竹林山的蘑菇不算多,但是采到的蘑菇裏麵有一半都是雞樅菌。
又發現一窩雞樅菌的葉青青笑得都合不攏嘴。“這麽多的雞樅菌,迴去都熬成雞樅油,夠吃許久了。”
摘完雞樅菌,剛起身的葉青青餘光看到身旁的枯木裏有幾朵肥大的木耳。
葉青青美滋滋地將長出來的木耳都摘下來,然後把木頭拖到山腳。
家裏的木耳棚子,已經放了十來根長木耳的枯木,這段時間下來已經長出來的木耳已經有好幾斤了。
葉父哼著小曲來到竹林山時,葉青青幾人正圍在一起挑雞樅菌。
葉父心情不錯地問道:“這麽多的雞樅菌,是要做雞樅油嗎?”
聽到聲音的葉老太太轉過身,看到葉父眉開眼笑的樣子,心想這麻辣鴨貨應該賣得不錯。
葉青青樂嗬嗬地說道:“這麽多的雞樅菌不做雞樅油不就浪費了,雞樅油不僅好吃,而且也耐放。”
“等這雞樅油做好了,爹你可以拿一些到碼頭上去賣,碼頭上這麽多的客商,運貨迴去時要坐許多天的船,這雞樅油剛好可以在路上吃。”
葉父拍著大腿樂嗬嗬地說道:“這主意不錯,青青這小腦袋瓜子就是機靈,像我。”
葉母翻了個白眼,在心裏吐槽道:“你一個人能生出來呀,還不是老娘的功勞。”
葉青青惦記著葉父做的麻辣鴨貨,看向葉父問道:“爹,今天的麻辣鴨貨賣得怎麽樣?這麽好吃,生意應該不錯吧?”
葉父神氣地看著葉青青,“你爹做的麻辣鴨貨生意肯定好呀,剛擺出來就被一搶而光了。”
葉老爺子見葉父又開始飄了,敲打道:“你在碼頭上賣鹵肉和鹵肉飯也有一段時間了,碼頭上有沒有人跟風,學著咱家賣鹵肉的?”
說到這,葉父臉上的笑容瞬間沒了,“賣鹵肉的倒是沒有,不過旁邊的賣餅子的大叔好幾天沒來碼頭上擺攤了,我總感覺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葉父原本是沒有注意到那大叔沒有過來賣餅子的,還是經常來他攤子上買鹵肉飯的一位捕快說的,這兩天都看到大叔去買豬下水。
好好的攤子不開,天天去買豬下水,葉父感覺這個大叔要搞事情。
雖說攤子上多了麻辣鴨貨,可是如果碼頭上多了一家賣鹵肉的攤子,葉父的鹵肉攤,生意肯定會有影響的。
不過還沒影的事情,葉父不想家裏人擔心,笑嘻嘻地說道:
“我在碼頭上擺攤也有一段時間了,積累了不少的熟客,就算有搶生意的,我也不怕。”
第二天一早,葉老爺子帶著十來位村民一起去竹林山裏麵采竹筍,小後山則交給唐一林和唐二林負責。
唐家兄弟長期給葉家打零工,之前就經常在小後山挖竹筍和采蘑菇,熟門熟路的也不用葉老爺子操心。
吃過早飯,葉老太太帶著葉青青和葉母來到後院摘棗子。
這次沒有葉東林和葉西林的幫忙,祖孫三人隻能拿著開口的竹竿將掛滿棗子的樹枝折下來,再慢慢摘。
這樣雖然會損壞一些棗樹枝,但是等到明年春天,這些枝條又會重新長出來的。
折下來的小樹枝堆成了一座小山,三人又將樹枝上紅彤彤的棗子一個個摘下來。
紅彤彤的大棗子,一個接一個落到背簍裏麵,最後背簍都裝不下了,直接將棗子放在蘆葦編織的大席子上麵。
摘完棗子,葉母見已經有些晚了,趕緊起身去廚房做午飯。
午餐飯葉母打算做個臘肉豆角悶飯,簡單又好吃。
臘肉切成薄片和米一起下鍋,飯煮開後將豆角平鋪在飯裏,再燜煮到米飯熟了,簡單又好吃的臘肉豆角悶飯就好了。
吃過午飯,葉青青三人又開始清洗棗子。
葉老太太先將後院的水池清洗幹淨,然後放上半水池的水,再將棗子倒進水池裏清洗幹淨。
洗幹淨的棗子倒在蘆葦編織的巨大墊子上麵晾曬,要是天氣好,曬上三四天紅棗就做好了。
祖孫三人剛剛將棗子在後院裏晾曬好,葉姥姥和二表姐就過來了。
葉姥姥和二表姐一人拿著一個小籃子,葉姥姥手上的籃子裝的是紅棗發糕,而二表姐手中的籃子則是紅糖饅頭。
葉姥姥笑眯眯地說道:“家裏後院的兩棵紅棗大豐收了,結了將近900斤的棗子呢。”
“這些紅棗是去年吃剩的,我見有新的棗子下來了,就把舊的紅棗都做成了紅棗發糕和紅棗饅頭。親家母快嚐嚐。”
葉老太太拿起一塊紅棗發糕,笑道:“親家母這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這紅棗發糕綿軟香甜,一點也不比點心鋪子的糕點差。”
葉青青拿了也一塊紅棗發糕,拉著二表姐到一邊說起了悄悄話。
葉母拿起一個紅棗饅頭吃了起來,樂嗬嗬地說道:“後院的兩棵棗子樹也大豐收了,早上在後院摘了800斤左右的棗子,剛剛才洗幹淨晾曬上。”
葉姥姥又說道:“除了後院種的棗子,家裏的坡地種的棗樹今年也開始掛果了,不過坡地地肥力不足,棗子的個頭比後院種的要小一點。”
葉家買了小後山用來種金銀花和棗樹,葉姥爺和二舅舅覺得種棗樹和金銀花,比種地劃算。
葉姥爺特意買了十畝的坡地,一半種金銀花,一半用來種棗樹,5畝的棗子可不少呢。
葉姥姥聞葉母,“小後山上麵的棗子今年也開始掛果了,這棗子你們打算怎麽處理?是和金銀花一樣找客商過來收嗎?還是自己拉到碼頭上去賣?”
葉母:“村長之前找客商問過,客商隻肯給十六文一斤,價格太低了,我們打算自己賣。”
“豐收不是每天在碼頭上賣鹵肉嗎?順便可以把棗子一起賣了,另外西林年底就不去學堂上課了,年底剛好可以讓他去集市上擺攤賣棗子。”
葉姥姥這下也有主意了,“你家和村長家主要還是想往縣裏和碼頭上麵去賣棗子,那家裏的這五畝的棗子我就在鎮上賣吧。”
“5畝地的棗子也不算多,鎮上應該能吃得下。”
幾人一個早上也才摘了十來斤的竹蓀。
采完竹蓀,葉青青幾人下午就開始采其他的蘑菇了。
竹林山不全是竹林,上還有三分之一的山是生長著其他樹木的。
竹林山的蘑菇不算多,但是采到的蘑菇裏麵有一半都是雞樅菌。
又發現一窩雞樅菌的葉青青笑得都合不攏嘴。“這麽多的雞樅菌,迴去都熬成雞樅油,夠吃許久了。”
摘完雞樅菌,剛起身的葉青青餘光看到身旁的枯木裏有幾朵肥大的木耳。
葉青青美滋滋地將長出來的木耳都摘下來,然後把木頭拖到山腳。
家裏的木耳棚子,已經放了十來根長木耳的枯木,這段時間下來已經長出來的木耳已經有好幾斤了。
葉父哼著小曲來到竹林山時,葉青青幾人正圍在一起挑雞樅菌。
葉父心情不錯地問道:“這麽多的雞樅菌,是要做雞樅油嗎?”
聽到聲音的葉老太太轉過身,看到葉父眉開眼笑的樣子,心想這麻辣鴨貨應該賣得不錯。
葉青青樂嗬嗬地說道:“這麽多的雞樅菌不做雞樅油不就浪費了,雞樅油不僅好吃,而且也耐放。”
“等這雞樅油做好了,爹你可以拿一些到碼頭上去賣,碼頭上這麽多的客商,運貨迴去時要坐許多天的船,這雞樅油剛好可以在路上吃。”
葉父拍著大腿樂嗬嗬地說道:“這主意不錯,青青這小腦袋瓜子就是機靈,像我。”
葉母翻了個白眼,在心裏吐槽道:“你一個人能生出來呀,還不是老娘的功勞。”
葉青青惦記著葉父做的麻辣鴨貨,看向葉父問道:“爹,今天的麻辣鴨貨賣得怎麽樣?這麽好吃,生意應該不錯吧?”
葉父神氣地看著葉青青,“你爹做的麻辣鴨貨生意肯定好呀,剛擺出來就被一搶而光了。”
葉老爺子見葉父又開始飄了,敲打道:“你在碼頭上賣鹵肉和鹵肉飯也有一段時間了,碼頭上有沒有人跟風,學著咱家賣鹵肉的?”
說到這,葉父臉上的笑容瞬間沒了,“賣鹵肉的倒是沒有,不過旁邊的賣餅子的大叔好幾天沒來碼頭上擺攤了,我總感覺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葉父原本是沒有注意到那大叔沒有過來賣餅子的,還是經常來他攤子上買鹵肉飯的一位捕快說的,這兩天都看到大叔去買豬下水。
好好的攤子不開,天天去買豬下水,葉父感覺這個大叔要搞事情。
雖說攤子上多了麻辣鴨貨,可是如果碼頭上多了一家賣鹵肉的攤子,葉父的鹵肉攤,生意肯定會有影響的。
不過還沒影的事情,葉父不想家裏人擔心,笑嘻嘻地說道:
“我在碼頭上擺攤也有一段時間了,積累了不少的熟客,就算有搶生意的,我也不怕。”
第二天一早,葉老爺子帶著十來位村民一起去竹林山裏麵采竹筍,小後山則交給唐一林和唐二林負責。
唐家兄弟長期給葉家打零工,之前就經常在小後山挖竹筍和采蘑菇,熟門熟路的也不用葉老爺子操心。
吃過早飯,葉老太太帶著葉青青和葉母來到後院摘棗子。
這次沒有葉東林和葉西林的幫忙,祖孫三人隻能拿著開口的竹竿將掛滿棗子的樹枝折下來,再慢慢摘。
這樣雖然會損壞一些棗樹枝,但是等到明年春天,這些枝條又會重新長出來的。
折下來的小樹枝堆成了一座小山,三人又將樹枝上紅彤彤的棗子一個個摘下來。
紅彤彤的大棗子,一個接一個落到背簍裏麵,最後背簍都裝不下了,直接將棗子放在蘆葦編織的大席子上麵。
摘完棗子,葉母見已經有些晚了,趕緊起身去廚房做午飯。
午餐飯葉母打算做個臘肉豆角悶飯,簡單又好吃。
臘肉切成薄片和米一起下鍋,飯煮開後將豆角平鋪在飯裏,再燜煮到米飯熟了,簡單又好吃的臘肉豆角悶飯就好了。
吃過午飯,葉青青三人又開始清洗棗子。
葉老太太先將後院的水池清洗幹淨,然後放上半水池的水,再將棗子倒進水池裏清洗幹淨。
洗幹淨的棗子倒在蘆葦編織的巨大墊子上麵晾曬,要是天氣好,曬上三四天紅棗就做好了。
祖孫三人剛剛將棗子在後院裏晾曬好,葉姥姥和二表姐就過來了。
葉姥姥和二表姐一人拿著一個小籃子,葉姥姥手上的籃子裝的是紅棗發糕,而二表姐手中的籃子則是紅糖饅頭。
葉姥姥笑眯眯地說道:“家裏後院的兩棵紅棗大豐收了,結了將近900斤的棗子呢。”
“這些紅棗是去年吃剩的,我見有新的棗子下來了,就把舊的紅棗都做成了紅棗發糕和紅棗饅頭。親家母快嚐嚐。”
葉老太太拿起一塊紅棗發糕,笑道:“親家母這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這紅棗發糕綿軟香甜,一點也不比點心鋪子的糕點差。”
葉青青拿了也一塊紅棗發糕,拉著二表姐到一邊說起了悄悄話。
葉母拿起一個紅棗饅頭吃了起來,樂嗬嗬地說道:“後院的兩棵棗子樹也大豐收了,早上在後院摘了800斤左右的棗子,剛剛才洗幹淨晾曬上。”
葉姥姥又說道:“除了後院種的棗子,家裏的坡地種的棗樹今年也開始掛果了,不過坡地地肥力不足,棗子的個頭比後院種的要小一點。”
葉家買了小後山用來種金銀花和棗樹,葉姥爺和二舅舅覺得種棗樹和金銀花,比種地劃算。
葉姥爺特意買了十畝的坡地,一半種金銀花,一半用來種棗樹,5畝的棗子可不少呢。
葉姥姥聞葉母,“小後山上麵的棗子今年也開始掛果了,這棗子你們打算怎麽處理?是和金銀花一樣找客商過來收嗎?還是自己拉到碼頭上去賣?”
葉母:“村長之前找客商問過,客商隻肯給十六文一斤,價格太低了,我們打算自己賣。”
“豐收不是每天在碼頭上賣鹵肉嗎?順便可以把棗子一起賣了,另外西林年底就不去學堂上課了,年底剛好可以讓他去集市上擺攤賣棗子。”
葉姥姥這下也有主意了,“你家和村長家主要還是想往縣裏和碼頭上麵去賣棗子,那家裏的這五畝的棗子我就在鎮上賣吧。”
“5畝地的棗子也不算多,鎮上應該能吃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