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父和葉母正打算去櫃台給錢,書鋪的夥計從角落裏抱了一大疊書出來放在櫃台上。
“掌櫃的,李秀才昨日賣到書鋪的舊書我已經整理好了,科考方麵的書已經收好,剩下的這些都是一些遊記、雜書。”
掌櫃隨意翻了幾本書,都是一些不值錢的雜書,“這些書有點舊,你擦拭一下收拾幹淨,明日一早擺在門口甩賣,就按半價來出售。”
葉母剛好站在櫃台旁邊,一眼看到最上麵的是一本山水圖冊。
葉母:“掌櫃,這些舊書我們可以看看嗎?”
“可以可以,這些書舊是舊了點,但是都沒有損壞的也不影響觀看,而且隻要半價,非常劃算。”
這些雜書掌櫃用極低的價格收迴來的,掌櫃巴不得葉母將這一堆書都買迴去呢,樂嗬嗬地指揮夥計將一大疊的舊書搬到一旁的桌子上,讓葉母挑選。
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帶著三個孩子在一旁等著葉父付錢,看到葉母和葉父在挑舊書,又圍了過來。
葉老太太因為要記賬,特意跟葉父學了一點常用的字和簡單的算數,葉老太太學的時候還有點不好意思,葉老爺子也被拉了過來當壯丁,被迫一起學習。
而葉母因為跟著葉老太太學記賬,也跟著葉父學了一段時間的字,現在也會一點簡單的字。
葉青青小的時候是跟著葉東林一起啟蒙的,東林去學堂的時候,葉青青還想跟著一起去,奈何學堂不收女學生,葉父隻好讓葉東林迴家後教葉青青。
可憐的小東林,從學堂迴來後除了要去打豬草,還要教葉青青識字。
葉青青跟著葉東林學了一年的字,雖然字寫得醜了一些,但是常用的字都認全了。
說起來葉家七口人都是識字的,隻不過隻有葉父和葉東林懂得多一點,其他幾人都是半桶水,一知半解的。
葉母拿起最上方的那本山水畫冊,前麵幾頁都是畫的名山,有比較知名的黃山、華山、廬山等等。繼續往後翻,大部分都是山水畫。
葉母越看越喜歡,裏麵的畫改改剛好用來做繡樣,葉母美滋滋地將畫冊放在一旁,想再翻翻有沒有其他的畫冊。
葉東林和葉西林看上了一本遊記,寫的是北方的一些風土人情,半大的孩子正是好奇的時候,兄弟倆看得津津有味的。
等得有些無聊的葉老太太也隨意地拿了一本舊書翻看,“這不是地裏的野菜嗎?書上麵怎麽還有金銀花,這個和這個看著有點眼熟好像在山上見過。”
聽到葉老太太的話,葉父也好奇地湊了過來。“這是草藥圖,上麵畫的都是中草藥,下麵寫的這些草藥的名字和作用。”
葉父又看了看金銀花的那頁,基本上和藥鋪說的一樣,葉老太太又翻開剛剛覺得眼熟的那兩樣植物給葉父看。
葉父興奮地說道:“這兩種植物在山上有看到過的,我們把這本草藥圖買了吧。”
“先找找哪些植物在附近的山可以找到的,待會路過藥鋪的時候我去問問這些藥材藥鋪是收不收,然後我們再去山上找藥材。”
一旁的葉青青在翻看著一本鬼怪故事集,該書比其他的書要厚不少,裏麵收錄著各種精彩刺激的鬼怪故事。
葉母沒有找到其他圖冊,但是找到了一本關於農桑的書,葉母對農桑不是很懂,但覺得這本書葉老爺子應該會喜歡,就將書給了葉老爺子。
老爺子種了一輩子的地,對農桑非常重視,書上的內容有一些是葉老爺子這種老農民知道的,但也有許多是葉老爺子不曾想到的。
葉家人挑挑揀揀得看了大半個時辰,最後挑出了五本出來。
有葉母挑的山水圖冊,有葉老太太和葉父挑的草藥圖,葉青青挑的鬼怪故事集,有葉東林葉西林兄弟倆挑的遊記,還有葉老爺子挑的農書。
“雜書基本上都是100文左右的,舊書半價,就收你們50文一本吧,五本一共是250文。”
幾人挑挑揀揀了老半天,沒想到一下要買下五本書,掌櫃樂得將大白牙都露了出來。
聽到這舊書居然要50文一本,葉老太太差點就將書扔了迴去,最後咬著牙跟掌櫃砍了半天的價,最終用230文買下了這五本書。
從書鋪出來後,天色已經不早了,葉母招唿三個孩子趕緊上驢車,準備迴家了。
路過藥鋪時,葉父特意拿著草藥圖去藥鋪打聽,葉父之前經常來藥鋪賣金銀花和蜂蜜,和藥鋪的掌櫃比較熟。
“王掌櫃,您幫我看看這幾種草藥,藥鋪收不收?”葉父指出的七八種草藥都是桃花村附近的山或者田裏可以找到的。
王掌櫃接過草藥圖,仔細地看著上麵的草藥,“金銀花藥鋪是長期都收的,要而且的量也比較大,這個你是知道的。這個、這個、還有這個,是需要泡製的,而且泡製的辦法比較複雜,你處理不了。”
“剩下的三種藥材藥鋪是可以收的,而且隻需要簡單地曬幹就可以了,不過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藥材,價格都是十來文一斤。”
知道到尋常的草藥隻有十來文一斤,葉父就泄氣了。
十多文一斤聽著不少,但是曬幹的草藥比較輕,通常三四斤的草藥曬幹隻有一斤,而且草藥又不像野菜整片整片地長。
有這時間葉父還不如繼續做他的小貨郎呢。
掌櫃又說道:“你指出的這些藥材都是最常見的普通藥材,不值什麽錢。其實草藥圖裏麵還有許多藥材是在附近的山上可以找到的,你有空可以拿著草藥圖去山上找找有沒有其他的藥材。”
桃花村的山裏有哪些藥材,這就要問桃花村裏的李大夫,李大夫經常在山裏采草藥,就連深山也去過許多次,這山上有什麽藥材他再清楚不過了。
不過葉父仔細一想,好像家裏沒有人有空去采草藥。
葉老爺子管著家裏的田地和小後山的作物,葉老太太靠著做發帶跟頭繩,基本上每個月都能賺個二兩多的銀子,估計也看不上這點挖藥材的銀子。
葉母和葉青青就更不用說了,小胳膊小腿的也挖不了藥材,而且母女倆做繡品賺的銀子比挖草藥賺得多了。
而葉東林和葉西林,每天光打豬草就夠他們忙的了。
想到這些葉父也就打消了上山采草藥的念頭了。
“掌櫃的,李秀才昨日賣到書鋪的舊書我已經整理好了,科考方麵的書已經收好,剩下的這些都是一些遊記、雜書。”
掌櫃隨意翻了幾本書,都是一些不值錢的雜書,“這些書有點舊,你擦拭一下收拾幹淨,明日一早擺在門口甩賣,就按半價來出售。”
葉母剛好站在櫃台旁邊,一眼看到最上麵的是一本山水圖冊。
葉母:“掌櫃,這些舊書我們可以看看嗎?”
“可以可以,這些書舊是舊了點,但是都沒有損壞的也不影響觀看,而且隻要半價,非常劃算。”
這些雜書掌櫃用極低的價格收迴來的,掌櫃巴不得葉母將這一堆書都買迴去呢,樂嗬嗬地指揮夥計將一大疊的舊書搬到一旁的桌子上,讓葉母挑選。
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帶著三個孩子在一旁等著葉父付錢,看到葉母和葉父在挑舊書,又圍了過來。
葉老太太因為要記賬,特意跟葉父學了一點常用的字和簡單的算數,葉老太太學的時候還有點不好意思,葉老爺子也被拉了過來當壯丁,被迫一起學習。
而葉母因為跟著葉老太太學記賬,也跟著葉父學了一段時間的字,現在也會一點簡單的字。
葉青青小的時候是跟著葉東林一起啟蒙的,東林去學堂的時候,葉青青還想跟著一起去,奈何學堂不收女學生,葉父隻好讓葉東林迴家後教葉青青。
可憐的小東林,從學堂迴來後除了要去打豬草,還要教葉青青識字。
葉青青跟著葉東林學了一年的字,雖然字寫得醜了一些,但是常用的字都認全了。
說起來葉家七口人都是識字的,隻不過隻有葉父和葉東林懂得多一點,其他幾人都是半桶水,一知半解的。
葉母拿起最上方的那本山水畫冊,前麵幾頁都是畫的名山,有比較知名的黃山、華山、廬山等等。繼續往後翻,大部分都是山水畫。
葉母越看越喜歡,裏麵的畫改改剛好用來做繡樣,葉母美滋滋地將畫冊放在一旁,想再翻翻有沒有其他的畫冊。
葉東林和葉西林看上了一本遊記,寫的是北方的一些風土人情,半大的孩子正是好奇的時候,兄弟倆看得津津有味的。
等得有些無聊的葉老太太也隨意地拿了一本舊書翻看,“這不是地裏的野菜嗎?書上麵怎麽還有金銀花,這個和這個看著有點眼熟好像在山上見過。”
聽到葉老太太的話,葉父也好奇地湊了過來。“這是草藥圖,上麵畫的都是中草藥,下麵寫的這些草藥的名字和作用。”
葉父又看了看金銀花的那頁,基本上和藥鋪說的一樣,葉老太太又翻開剛剛覺得眼熟的那兩樣植物給葉父看。
葉父興奮地說道:“這兩種植物在山上有看到過的,我們把這本草藥圖買了吧。”
“先找找哪些植物在附近的山可以找到的,待會路過藥鋪的時候我去問問這些藥材藥鋪是收不收,然後我們再去山上找藥材。”
一旁的葉青青在翻看著一本鬼怪故事集,該書比其他的書要厚不少,裏麵收錄著各種精彩刺激的鬼怪故事。
葉母沒有找到其他圖冊,但是找到了一本關於農桑的書,葉母對農桑不是很懂,但覺得這本書葉老爺子應該會喜歡,就將書給了葉老爺子。
老爺子種了一輩子的地,對農桑非常重視,書上的內容有一些是葉老爺子這種老農民知道的,但也有許多是葉老爺子不曾想到的。
葉家人挑挑揀揀得看了大半個時辰,最後挑出了五本出來。
有葉母挑的山水圖冊,有葉老太太和葉父挑的草藥圖,葉青青挑的鬼怪故事集,有葉東林葉西林兄弟倆挑的遊記,還有葉老爺子挑的農書。
“雜書基本上都是100文左右的,舊書半價,就收你們50文一本吧,五本一共是250文。”
幾人挑挑揀揀了老半天,沒想到一下要買下五本書,掌櫃樂得將大白牙都露了出來。
聽到這舊書居然要50文一本,葉老太太差點就將書扔了迴去,最後咬著牙跟掌櫃砍了半天的價,最終用230文買下了這五本書。
從書鋪出來後,天色已經不早了,葉母招唿三個孩子趕緊上驢車,準備迴家了。
路過藥鋪時,葉父特意拿著草藥圖去藥鋪打聽,葉父之前經常來藥鋪賣金銀花和蜂蜜,和藥鋪的掌櫃比較熟。
“王掌櫃,您幫我看看這幾種草藥,藥鋪收不收?”葉父指出的七八種草藥都是桃花村附近的山或者田裏可以找到的。
王掌櫃接過草藥圖,仔細地看著上麵的草藥,“金銀花藥鋪是長期都收的,要而且的量也比較大,這個你是知道的。這個、這個、還有這個,是需要泡製的,而且泡製的辦法比較複雜,你處理不了。”
“剩下的三種藥材藥鋪是可以收的,而且隻需要簡單地曬幹就可以了,不過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藥材,價格都是十來文一斤。”
知道到尋常的草藥隻有十來文一斤,葉父就泄氣了。
十多文一斤聽著不少,但是曬幹的草藥比較輕,通常三四斤的草藥曬幹隻有一斤,而且草藥又不像野菜整片整片地長。
有這時間葉父還不如繼續做他的小貨郎呢。
掌櫃又說道:“你指出的這些藥材都是最常見的普通藥材,不值什麽錢。其實草藥圖裏麵還有許多藥材是在附近的山上可以找到的,你有空可以拿著草藥圖去山上找找有沒有其他的藥材。”
桃花村的山裏有哪些藥材,這就要問桃花村裏的李大夫,李大夫經常在山裏采草藥,就連深山也去過許多次,這山上有什麽藥材他再清楚不過了。
不過葉父仔細一想,好像家裏沒有人有空去采草藥。
葉老爺子管著家裏的田地和小後山的作物,葉老太太靠著做發帶跟頭繩,基本上每個月都能賺個二兩多的銀子,估計也看不上這點挖藥材的銀子。
葉母和葉青青就更不用說了,小胳膊小腿的也挖不了藥材,而且母女倆做繡品賺的銀子比挖草藥賺得多了。
而葉東林和葉西林,每天光打豬草就夠他們忙的了。
想到這些葉父也就打消了上山采草藥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