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若是臣妾當初,真聽信了姐姐的話出宮了,是不是,就真如夢中的結局?”秦柳瑟一臉後怕地問道。
永嘉帝撫著她的頭發,道,“秦家人的性子如此品行,也並非無可能。又非同父,亦非同母,這算不得什麽姐姐,你也無需這般敬著她了。”
秦懷瑾如今,確實是秦柳瑟心尖的一根刺,一想到前世娘親為了自己喪命刀下,秦柳瑟是親手掐死秦懷瑾的心都有了。
其實今日將秦懷瑾這事兒說出來,又告知永嘉帝這個夢境,秦柳瑟是有些忐忑的。
將秦懷瑾以前的話舊事重提,倒沒什麽要緊,但這夢境,秦柳瑟還真擔心永嘉帝心裏覺得自己小題大做。
卻沒想到,永嘉帝對她道,“秦家的事兒,再過段時日便有著落,你且再住幾日,朕再接你迴去。”
秦柳瑟撇撇嘴,這一住,都一個月過去了,再住下去,隻怕是趕得上迴宮裏過年了。
半夜驚醒,本該是難以入睡,可被永嘉帝輕輕撫著,秦柳瑟還沒躺下,在他懷裏,就已經又有了困意。
一覺睡到天亮,永嘉帝用了早膳,便立刻起身趕迴了京城。
秦柳瑟難得格外賢惠地伺候他穿衣係披風,又抱著小公主,相送到別院門口。
看著永嘉帝翻身上馬,又奔騰而去,一時間,都有些恍惚自己宛若是那送夫君遠行征戰沙場的小娘子了。
小公主是在學說話的年紀,嘴裏“嘰嘰咕咕”的,小嘴就沒停下來過,一看到永嘉帝走了,還癟了癟紅紅的小嘴,臉上嘟嘟的,“父皇走了。”
秦柳瑟摸了摸她額頭上幾根毛發,安慰她道,“要不娘親將父皇喊迴來,盈姐兒隨著父皇迴去?”
兩相對比,有了選擇,小公主立刻張開雙手,緊緊摟著秦柳瑟的脖子,“跟娘親!”
秦柳瑟輕笑了一聲,點了點她凍的粉粉的鼻尖,笑道,“翻臉真快!”
——
今年冬天,整個朝堂都格外繁忙,也格外戰戰兢兢。
先是永嘉帝遣散後宮,頂著群臣的口水和非議,愣是半點沒鬆口。
有那有姑娘在宮裏伺候的,自然是連連上奏,想再動搖一下永嘉帝的決定。
也有那已經感受到自家女兒再嫁的好處,便歇了火,將勁頭都用在別處去了。
因著京城遠近,有不少聽到風聲的富貴人家,已經張羅著打聽了哪些人家是有女兒進宮伺候的。
這段時日,這些人家中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就想趕緊定下,到時候好抱得美人歸。
人挪活樹挪死,正是這個理兒。
這些臣子看永嘉帝毫無動搖之意,也減了心中上奏的心思,轉而開始挑新郞婿了。
這是其一,今冬另一件大事兒,是皇城外的登聞鼓,久違地被人敲響了。
而這敲登聞鼓之人,還是風塵仆仆遠道從蘇杭而來的。
那來者要告的人,正是當朝大理寺少卿,也就是皇貴妃娘娘的父親秦伯遠。
說是,這秦伯遠在京城假有賢名,但在老家,那便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因著天高皇帝遠,沒少從縣裏豪富手裏拿油水,又縱容族人打著他的旗號隻手遮天,強搶民女,到處斂財……如實種種,都一條一條被人在朝堂上當眾呈告了出來。
這人能在冰天雪地裏千裏迢迢上京城來,永嘉帝自然是出了不少功勞。
雖坐在龍椅上麵無波瀾的,但壓根無需永嘉帝出手,朝堂各方勢力角逐,自有人替他將秦伯遠這些罪名一條一條壓實了。
堂堂一個大理寺少卿,卻如此以權私用,永嘉帝自然是大怒,當即便將秦伯遠革職,命人徹查到底,在水落石出前,又命人安頓好這位來告狀的百姓,免得遭人報複滅了口。
這位告狀之人,本就是永嘉帝安排的,正說明,永嘉帝早就對著背後的關係和情況了如指掌了。
是以這事兒在永嘉帝的牽頭下,不到半個月,就已經查的水落石出了。
罪證確鑿,秦家被革,秦伯遠一家被永嘉帝發配邊疆,永嘉帝似乎是眼不見為淨,甚至連年都沒讓他們過,就將他們送出了京城。
一時間,朝堂間甚至都在稱讚這永嘉帝鐵麵無私,沒有因著這人是嶽丈就網開一麵。
也稱讚著秦柳瑟這個未來皇後,沒有為娘家吹枕邊風,幹預政事,妥妥的好國母!
自然是百姓之福。
而一直賴在宮裏不願意迴娘家的秦懷瑾,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好似沒了魂魄一般,恨不得將秦柳瑟哪個瘟神撕碎了喂狗。
不知怎麽一夕之間,什麽昔日繁華都沒有了,連賴以倚仗的娘家,都沒了。
聖旨裏寫著,永嘉帝念在她曾是皇家人的份上,沒讓她跟著秦家人去邊疆流放,而是貶了她去寺廟修行,為皇家祈福。
她急急忙忙跑去找永嘉帝,這一迴,倒是碰上了。
沒想到永嘉帝卻是冷冰冰對她說,“朕是看在皇貴妃的麵子上,才對你網開一麵,沒叫你長途跋涉步行去邊疆,你好自為之。”
秦懷瑾不解的道,“都是秦家女,為何她毫無牽連,臣妾卻要去修行,臣妾也想留在皇上身旁伺候啊。”
永嘉帝冷笑著,原是想與她說她與秦柳瑟算哪門子的姊妹,不過是秦家利用她罷了。
可轉念一想,不這麽說,不揭穿她們並非親姊妹,可能更能叫她心中不快,便道。
“她與你不同,她是她,你是你,朕願意為她背負朝堂罵名,你還不夠格。”
這可是永嘉帝頭一迴這麽毫不留情,對她說這麽狠的話,秦懷瑾聽得臉上一陣煞白,她一向不覺著自己比秦柳瑟差在哪兒,也就那張臉。
“為何?”秦懷瑾滿臉柔軟與悲愴,仿佛是永嘉帝辜負了她一般。
“難道我與妹妹差了什麽,明明是臣妾先服侍皇上的,皇上這般做,外頭的人,要如何看我們姐妹的笑話,看妹妹的笑話?”
秦懷瑾一張嘴,就跟抹了油一樣,還把這事兒與秦柳瑟的名聲扯上關係了。
“為何?”永嘉帝冷笑一聲,“不該還得問問你自己嗎?”
秦懷瑾聽不懂永嘉帝話裏的意思,便抬頭一臉無辜地看他。
永嘉帝看著這張和秦柳瑟沒有半點相似,卻自稱姊妹的臉,隻覺得刺眼。
他冷冷的道,“真以為喊一聲妹妹便是姊妹了?你在背後做的那些事,可要朕一件件羅列出來與你細細清算?”
其實若秦懷瑾敢應下來,真一件件羅列,永嘉帝未必知道的那麽清楚,未必事事都知情。
但此時她本就心裏發虛,哪裏敢應承永嘉帝這些話?
隻在心裏恨死了秦柳瑟,隻詛咒她在那鴛鴦泉淹死了最好!
--
秦柳瑟自然不會被淹死,也沒有如那些人所願被冷落。
而是在臘月十七這一日,風風光光領著兩個孩子,從鴛鴦泉迴了皇宮。
永嘉帝撫著她的頭發,道,“秦家人的性子如此品行,也並非無可能。又非同父,亦非同母,這算不得什麽姐姐,你也無需這般敬著她了。”
秦懷瑾如今,確實是秦柳瑟心尖的一根刺,一想到前世娘親為了自己喪命刀下,秦柳瑟是親手掐死秦懷瑾的心都有了。
其實今日將秦懷瑾這事兒說出來,又告知永嘉帝這個夢境,秦柳瑟是有些忐忑的。
將秦懷瑾以前的話舊事重提,倒沒什麽要緊,但這夢境,秦柳瑟還真擔心永嘉帝心裏覺得自己小題大做。
卻沒想到,永嘉帝對她道,“秦家的事兒,再過段時日便有著落,你且再住幾日,朕再接你迴去。”
秦柳瑟撇撇嘴,這一住,都一個月過去了,再住下去,隻怕是趕得上迴宮裏過年了。
半夜驚醒,本該是難以入睡,可被永嘉帝輕輕撫著,秦柳瑟還沒躺下,在他懷裏,就已經又有了困意。
一覺睡到天亮,永嘉帝用了早膳,便立刻起身趕迴了京城。
秦柳瑟難得格外賢惠地伺候他穿衣係披風,又抱著小公主,相送到別院門口。
看著永嘉帝翻身上馬,又奔騰而去,一時間,都有些恍惚自己宛若是那送夫君遠行征戰沙場的小娘子了。
小公主是在學說話的年紀,嘴裏“嘰嘰咕咕”的,小嘴就沒停下來過,一看到永嘉帝走了,還癟了癟紅紅的小嘴,臉上嘟嘟的,“父皇走了。”
秦柳瑟摸了摸她額頭上幾根毛發,安慰她道,“要不娘親將父皇喊迴來,盈姐兒隨著父皇迴去?”
兩相對比,有了選擇,小公主立刻張開雙手,緊緊摟著秦柳瑟的脖子,“跟娘親!”
秦柳瑟輕笑了一聲,點了點她凍的粉粉的鼻尖,笑道,“翻臉真快!”
——
今年冬天,整個朝堂都格外繁忙,也格外戰戰兢兢。
先是永嘉帝遣散後宮,頂著群臣的口水和非議,愣是半點沒鬆口。
有那有姑娘在宮裏伺候的,自然是連連上奏,想再動搖一下永嘉帝的決定。
也有那已經感受到自家女兒再嫁的好處,便歇了火,將勁頭都用在別處去了。
因著京城遠近,有不少聽到風聲的富貴人家,已經張羅著打聽了哪些人家是有女兒進宮伺候的。
這段時日,這些人家中的門檻,都要被踏破了,就想趕緊定下,到時候好抱得美人歸。
人挪活樹挪死,正是這個理兒。
這些臣子看永嘉帝毫無動搖之意,也減了心中上奏的心思,轉而開始挑新郞婿了。
這是其一,今冬另一件大事兒,是皇城外的登聞鼓,久違地被人敲響了。
而這敲登聞鼓之人,還是風塵仆仆遠道從蘇杭而來的。
那來者要告的人,正是當朝大理寺少卿,也就是皇貴妃娘娘的父親秦伯遠。
說是,這秦伯遠在京城假有賢名,但在老家,那便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因著天高皇帝遠,沒少從縣裏豪富手裏拿油水,又縱容族人打著他的旗號隻手遮天,強搶民女,到處斂財……如實種種,都一條一條被人在朝堂上當眾呈告了出來。
這人能在冰天雪地裏千裏迢迢上京城來,永嘉帝自然是出了不少功勞。
雖坐在龍椅上麵無波瀾的,但壓根無需永嘉帝出手,朝堂各方勢力角逐,自有人替他將秦伯遠這些罪名一條一條壓實了。
堂堂一個大理寺少卿,卻如此以權私用,永嘉帝自然是大怒,當即便將秦伯遠革職,命人徹查到底,在水落石出前,又命人安頓好這位來告狀的百姓,免得遭人報複滅了口。
這位告狀之人,本就是永嘉帝安排的,正說明,永嘉帝早就對著背後的關係和情況了如指掌了。
是以這事兒在永嘉帝的牽頭下,不到半個月,就已經查的水落石出了。
罪證確鑿,秦家被革,秦伯遠一家被永嘉帝發配邊疆,永嘉帝似乎是眼不見為淨,甚至連年都沒讓他們過,就將他們送出了京城。
一時間,朝堂間甚至都在稱讚這永嘉帝鐵麵無私,沒有因著這人是嶽丈就網開一麵。
也稱讚著秦柳瑟這個未來皇後,沒有為娘家吹枕邊風,幹預政事,妥妥的好國母!
自然是百姓之福。
而一直賴在宮裏不願意迴娘家的秦懷瑾,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好似沒了魂魄一般,恨不得將秦柳瑟哪個瘟神撕碎了喂狗。
不知怎麽一夕之間,什麽昔日繁華都沒有了,連賴以倚仗的娘家,都沒了。
聖旨裏寫著,永嘉帝念在她曾是皇家人的份上,沒讓她跟著秦家人去邊疆流放,而是貶了她去寺廟修行,為皇家祈福。
她急急忙忙跑去找永嘉帝,這一迴,倒是碰上了。
沒想到永嘉帝卻是冷冰冰對她說,“朕是看在皇貴妃的麵子上,才對你網開一麵,沒叫你長途跋涉步行去邊疆,你好自為之。”
秦懷瑾不解的道,“都是秦家女,為何她毫無牽連,臣妾卻要去修行,臣妾也想留在皇上身旁伺候啊。”
永嘉帝冷笑著,原是想與她說她與秦柳瑟算哪門子的姊妹,不過是秦家利用她罷了。
可轉念一想,不這麽說,不揭穿她們並非親姊妹,可能更能叫她心中不快,便道。
“她與你不同,她是她,你是你,朕願意為她背負朝堂罵名,你還不夠格。”
這可是永嘉帝頭一迴這麽毫不留情,對她說這麽狠的話,秦懷瑾聽得臉上一陣煞白,她一向不覺著自己比秦柳瑟差在哪兒,也就那張臉。
“為何?”秦懷瑾滿臉柔軟與悲愴,仿佛是永嘉帝辜負了她一般。
“難道我與妹妹差了什麽,明明是臣妾先服侍皇上的,皇上這般做,外頭的人,要如何看我們姐妹的笑話,看妹妹的笑話?”
秦懷瑾一張嘴,就跟抹了油一樣,還把這事兒與秦柳瑟的名聲扯上關係了。
“為何?”永嘉帝冷笑一聲,“不該還得問問你自己嗎?”
秦懷瑾聽不懂永嘉帝話裏的意思,便抬頭一臉無辜地看他。
永嘉帝看著這張和秦柳瑟沒有半點相似,卻自稱姊妹的臉,隻覺得刺眼。
他冷冷的道,“真以為喊一聲妹妹便是姊妹了?你在背後做的那些事,可要朕一件件羅列出來與你細細清算?”
其實若秦懷瑾敢應下來,真一件件羅列,永嘉帝未必知道的那麽清楚,未必事事都知情。
但此時她本就心裏發虛,哪裏敢應承永嘉帝這些話?
隻在心裏恨死了秦柳瑟,隻詛咒她在那鴛鴦泉淹死了最好!
--
秦柳瑟自然不會被淹死,也沒有如那些人所願被冷落。
而是在臘月十七這一日,風風光光領著兩個孩子,從鴛鴦泉迴了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