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與太皇太後的初見,尚算穩妥過去,秦柳瑟心中感慨萬千,鬆了口氣,而太皇太後那邊,自然也是有許多想法。
老人家雖然中午要午睡,但年紀上來了,睡眠淺,睡了不到一個時辰,便起來了。
老姑姑伺候著太皇太後漱口、淨麵、穿衣,然後扶著她到次間的暖榻上坐下,又叫人將外頭準備好溫著的點心抬進來。
夏姑姑一邊伺候著老人家用點心,一邊笑著與她說些中午的事情。
“太皇太後,瞧著也是看得上皇上新抬起來的這位皇貴妃的,這下您心中的顧慮,多少能消退一些了吧。”
夏姑姑是太皇太後的陪嫁丫鬟,從她未出閣的時候,就已經伺候著。到如今,也有七十餘年了。
兩人相處的時間,比這宮裏許多人的年歲都要大,一主一仆,有時候更似姊妹,因著這也是現如今這世上,太皇太後最能說心裏話的人。
幾個月前,得知皇上新封一位年紀輕輕的妃嬪做皇貴妃,遠在南邊的太皇太後,心中震驚不已。
沒想到永嘉帝那樣穩重的人,會瞧得上這樣一個著實年歲有些小的丫頭。
雖說給他生了一兒一女,但這後宮,又不是沒有生兒育女,且跟著永嘉帝多年的妃嬪。
驚訝之餘,當時太皇太後當即便讓人去查秦柳瑟的來曆,家世。
得知她是秦少卿家的庶女後,雖是這個家世尚且算是可以,但多少還是有些擔心。
一來,擔心秦柳瑟不夠格,二來,擔心自己的皇孫這樣捧著她,會得不到旁人的支持。
是以,太皇太後這番迴來,有試探秦柳瑟的意思,也有給自己的孫兒撐腰,也就是給秦柳瑟撐腰的意思。
說到底,不管她喜不喜歡秦柳瑟,但接受她,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心疼著自己這位孫兒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所謂愛屋及烏便是如此。
“你覺得皇帝待她如何?”太皇太後接過侍女遞來的湯碗,不答反問道。
夏姑姑替太皇太後輕輕捶著老寒腿,一邊笑道,“雖說奴婢也有十年沒見著皇上了,可從未看見皇上這般……便是當年做王爺的時候,也沒見當今這位,待哪一位女兒家這般好的。”
“又是替她說話,在您麵前護著,又是替她夾菜,想當年的九王妃,都未必有這個福氣。”
說不得夏姑姑與太皇太後相處久了,也是懂得她的內心的,她的看法,幾乎與太皇太後一樣。
太皇太後點點頭說道,“以前皇帝還是王爺的時候,也領著正妃側妃到宮裏見過我,那隻有正妃側妃伺候他的份,哪有這樣還給女人夾菜的,倒是越活越迴去了。”
太皇太後感慨道,“還真是一物降一物。十年前,叫哀家做夢,哀家都不敢想他會有一日這樣待女子這般妥帖。”
有些話,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太皇太後也不好再提及。
當年先皇給永嘉帝選正妃,選到先皇後的時候,太皇太後怕永嘉帝不喜歡,還特意招他進宮來問了一遍。
若是他不喜歡,作為祖母,自然可以為他定奪,再挑個自己可心的貴女,先皇不疼這個兒子,她這個做祖母的,自然心疼孫兒。
但那時候永嘉帝怎麽說來著……他說男兒成家立業,娶妻生子,這家中的婦人,隻要賢淑得體,能替他生兒育女,叫他無後顧之憂便可。
其他的東西,對他來說都不重。所以,當年永嘉帝的後宅,幾乎是宮裏怎麽安排,他便照單全收。
是以,這迴選了秦柳瑟這樣一個人,太皇太後才會如此驚訝。
夏姑姑替太皇太後捏著小腿,疏通筋脈,也知道太皇太後的困惑,擔心秦柳瑟年紀小,壓不住後宮其他人。
便開導她說,“奴婢知道娘娘是擔心皇貴妃年紀小了些。這又有什麽要緊的,隻要皇上捧著,心裏有她,將她當做正妻,便是像當年娘娘一樣,不也與先皇差了許多歲。”
太皇太後掃了夏姑姑一眼,“年紀小是一迴事,家世背景如何又是一迴事。原先,我是擔心她庶女出身,上不來台麵,但今日瞧著,倒是舉止端莊,也不怯弱。雖說頭迴見麵也沒有太多話,但舉止得體嫻雅,倒是比我以為的要好上許多。”
要當一國之母的人,自然不能太小家子氣。
“皇帝根基還不夠深,沒能找一個能助他一臂之力的皇後,這才是叫哀家擔心的。”
太皇太後的意思是,現如今永嘉帝雖然登基了,但生母太後沒有娘家,不能給他支持。
現如今找了個準皇後,娘家也不算根深蒂固,多少有些替他擔心。
秦少卿那樣的人家,也不是那些在京城枝葉繁茂多年的豪族,助力不了什麽。
太皇太後原本是以為,永嘉帝會像先前一樣,找一個像先皇後那樣有家室的人做皇後。
卻沒想到,最後選了秦柳瑟這樣一個家業不算深的妃嬪。
雖說是當朝紅臣,但到底與豪族世家不一樣,而且年歲也小,這全然就是按著他自己的喜好的在找了。
夏姑姑依舊笑眯眯的與太皇太後說著話,寬慰她,“雖然皇貴妃娘娘,許是年歲少了些,但奴婢瞧著是個聰明人,咱們皇上也不是沒眼光的人。”
“這也說明咱們皇上年少有為,不想靠著外戚,也不用靠外戚,也是皇上的能力!”
“再說了,太皇太後原先不就做了更壞的打算嗎?再如何,咱們都有應對之策,都能助皇上一臂之力。”
太皇太後吃了小半碗的燕窩粥,便不吃了。畢竟年歲大了,講求養生,而養生之道便是說著七分飽三分冷。
她將勺子放下,淡淡說,“她不在京城長大,這京城許多事,許多豪門世家之間的彎彎繞繞,都不懂。但既然皇帝選定了人,那哀家也就隻能幫幫他了。”
太皇太後雖然對秦柳瑟的出身多少有點意見,但知道永嘉帝不是沉迷女色之人,既然選定秦柳瑟,又這樣待她嗬護她,自然有他的道理。
老人家雖然中午要午睡,但年紀上來了,睡眠淺,睡了不到一個時辰,便起來了。
老姑姑伺候著太皇太後漱口、淨麵、穿衣,然後扶著她到次間的暖榻上坐下,又叫人將外頭準備好溫著的點心抬進來。
夏姑姑一邊伺候著老人家用點心,一邊笑著與她說些中午的事情。
“太皇太後,瞧著也是看得上皇上新抬起來的這位皇貴妃的,這下您心中的顧慮,多少能消退一些了吧。”
夏姑姑是太皇太後的陪嫁丫鬟,從她未出閣的時候,就已經伺候著。到如今,也有七十餘年了。
兩人相處的時間,比這宮裏許多人的年歲都要大,一主一仆,有時候更似姊妹,因著這也是現如今這世上,太皇太後最能說心裏話的人。
幾個月前,得知皇上新封一位年紀輕輕的妃嬪做皇貴妃,遠在南邊的太皇太後,心中震驚不已。
沒想到永嘉帝那樣穩重的人,會瞧得上這樣一個著實年歲有些小的丫頭。
雖說給他生了一兒一女,但這後宮,又不是沒有生兒育女,且跟著永嘉帝多年的妃嬪。
驚訝之餘,當時太皇太後當即便讓人去查秦柳瑟的來曆,家世。
得知她是秦少卿家的庶女後,雖是這個家世尚且算是可以,但多少還是有些擔心。
一來,擔心秦柳瑟不夠格,二來,擔心自己的皇孫這樣捧著她,會得不到旁人的支持。
是以,太皇太後這番迴來,有試探秦柳瑟的意思,也有給自己的孫兒撐腰,也就是給秦柳瑟撐腰的意思。
說到底,不管她喜不喜歡秦柳瑟,但接受她,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心疼著自己這位孫兒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所謂愛屋及烏便是如此。
“你覺得皇帝待她如何?”太皇太後接過侍女遞來的湯碗,不答反問道。
夏姑姑替太皇太後輕輕捶著老寒腿,一邊笑道,“雖說奴婢也有十年沒見著皇上了,可從未看見皇上這般……便是當年做王爺的時候,也沒見當今這位,待哪一位女兒家這般好的。”
“又是替她說話,在您麵前護著,又是替她夾菜,想當年的九王妃,都未必有這個福氣。”
說不得夏姑姑與太皇太後相處久了,也是懂得她的內心的,她的看法,幾乎與太皇太後一樣。
太皇太後點點頭說道,“以前皇帝還是王爺的時候,也領著正妃側妃到宮裏見過我,那隻有正妃側妃伺候他的份,哪有這樣還給女人夾菜的,倒是越活越迴去了。”
太皇太後感慨道,“還真是一物降一物。十年前,叫哀家做夢,哀家都不敢想他會有一日這樣待女子這般妥帖。”
有些話,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太皇太後也不好再提及。
當年先皇給永嘉帝選正妃,選到先皇後的時候,太皇太後怕永嘉帝不喜歡,還特意招他進宮來問了一遍。
若是他不喜歡,作為祖母,自然可以為他定奪,再挑個自己可心的貴女,先皇不疼這個兒子,她這個做祖母的,自然心疼孫兒。
但那時候永嘉帝怎麽說來著……他說男兒成家立業,娶妻生子,這家中的婦人,隻要賢淑得體,能替他生兒育女,叫他無後顧之憂便可。
其他的東西,對他來說都不重。所以,當年永嘉帝的後宅,幾乎是宮裏怎麽安排,他便照單全收。
是以,這迴選了秦柳瑟這樣一個人,太皇太後才會如此驚訝。
夏姑姑替太皇太後捏著小腿,疏通筋脈,也知道太皇太後的困惑,擔心秦柳瑟年紀小,壓不住後宮其他人。
便開導她說,“奴婢知道娘娘是擔心皇貴妃年紀小了些。這又有什麽要緊的,隻要皇上捧著,心裏有她,將她當做正妻,便是像當年娘娘一樣,不也與先皇差了許多歲。”
太皇太後掃了夏姑姑一眼,“年紀小是一迴事,家世背景如何又是一迴事。原先,我是擔心她庶女出身,上不來台麵,但今日瞧著,倒是舉止端莊,也不怯弱。雖說頭迴見麵也沒有太多話,但舉止得體嫻雅,倒是比我以為的要好上許多。”
要當一國之母的人,自然不能太小家子氣。
“皇帝根基還不夠深,沒能找一個能助他一臂之力的皇後,這才是叫哀家擔心的。”
太皇太後的意思是,現如今永嘉帝雖然登基了,但生母太後沒有娘家,不能給他支持。
現如今找了個準皇後,娘家也不算根深蒂固,多少有些替他擔心。
秦少卿那樣的人家,也不是那些在京城枝葉繁茂多年的豪族,助力不了什麽。
太皇太後原本是以為,永嘉帝會像先前一樣,找一個像先皇後那樣有家室的人做皇後。
卻沒想到,最後選了秦柳瑟這樣一個家業不算深的妃嬪。
雖說是當朝紅臣,但到底與豪族世家不一樣,而且年歲也小,這全然就是按著他自己的喜好的在找了。
夏姑姑依舊笑眯眯的與太皇太後說著話,寬慰她,“雖然皇貴妃娘娘,許是年歲少了些,但奴婢瞧著是個聰明人,咱們皇上也不是沒眼光的人。”
“這也說明咱們皇上年少有為,不想靠著外戚,也不用靠外戚,也是皇上的能力!”
“再說了,太皇太後原先不就做了更壞的打算嗎?再如何,咱們都有應對之策,都能助皇上一臂之力。”
太皇太後吃了小半碗的燕窩粥,便不吃了。畢竟年歲大了,講求養生,而養生之道便是說著七分飽三分冷。
她將勺子放下,淡淡說,“她不在京城長大,這京城許多事,許多豪門世家之間的彎彎繞繞,都不懂。但既然皇帝選定了人,那哀家也就隻能幫幫他了。”
太皇太後雖然對秦柳瑟的出身多少有點意見,但知道永嘉帝不是沉迷女色之人,既然選定秦柳瑟,又這樣待她嗬護她,自然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