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大漢(二)
原神:我有一座圖書館 作者:手抓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均逐漸進入狀態,他不再向之前一樣和眾人聊天談閑,而是打開記憶之中曆史將其講訴給眾人聽。
但曆史不是小說,更不是文學性的東西,它隻講究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紀實,這才是每一個史學家最基本的追求。
所以,在麵對真實的曆史之時,不隻有嚴肅還有荒誕,往往對於讀者來說閱讀體驗可能不是很好,因為這一類的文字永遠是有一些枯燥的。
而曆史小說不一樣,它往往更加偏向於文學通俗性,嚴格來說這一類的曆史小說都是由五分曆史、三分傳說、兩分作者文學性美化構成的。
《三國演義》也是如此,比起前世真正紀實的《三國誌》以及《三國誌注》來說真實性《三國演義》是比不了的,但是文學閱讀性以及傳播性來說《三國演義》是當之無愧的存在。
隻是對於身處提瓦特的蘇均來說他似乎沒有什麽更好的選擇,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誌》他其實都可以寫,但是他所寫的東西隻能是小說,就算是《三國誌》在提瓦特眾人來說也隻是小說罷了。
因此對於這一點,在今天說書的時候對於這段曆史而言,蘇均會采取更具文學性的語言。
就比如此時此刻已經完全被蘇均給吸引的眾人,這是他們從未讀過的新奇故事。
從始皇帝嬴政收天下之兵以鑄十二金人開始……從楚國項氏為報滅國之仇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宣言開始……再到劉邦的出場……
一個幾乎完全顛覆他們形象的……漢高祖。
可能是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太過於矚目,大漢皇叔、仁德之君、最好的兄長……所有人在往往幻想劉皇叔口中那位高祖的時候也會代入這種情況。
直到蘇均今晚上,一開口便是一個流氓地痞、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無賴。
所有人都皺著眉頭,不可思議,那位劉皇叔口中的高祖會是這樣一個形象的存在。
但是誰讓蘇均的故事太過於精彩,以至於沒有人發出一絲聲音,隻有熱鬧的街道傳過來些許喊叫聲,但在蘇均洪亮的聲音之下沒有任何影響。
“始皇帝嬴政巡遊至會稽郡……”
聲音娓娓道來,不過此時在享受蘇均故事的並不隻有璃月港的眾人,還有另外一群特殊的人。
論壇上。
原本今天的論壇也是如常,隻是因為璃月的海燈節多了些許節日的氛圍,直到有人在論壇上發了一條動態。
行俠仗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好詩啊好詩,這說的簡直就是我啊!遙想當年……噫籲嚱……
一張送不出去的支票:你哪冒出來的?可別了吧,要說雄姿英發除了我還能是誰呢?
沙漠的狼:快哉快哉!
深林的狐:你們仨別在這裏發電。
萬文集舍:這是蘇先生今晚說書的定場詩啊,當時我就在旁邊,蘇先生可以說是真的雄姿英發了。
正義的化身:他還會說書?說的什麽?《三國演義》嗎?
舞獅大王:錯!是《三國演義》的前傳喔,好多人在聽呢,現在講到始皇帝嬴政嘞。
摩拉多多:《三國演義》前傳?真的有這本書啊,蘇均為啥沒和我說,我的摩拉啊!
永恆:真的假的?《三國演義》出新書了嗎?@玲瓏油豆腐,你為什麽沒有給我買?!
玲瓏油豆腐:……我也知道……
重燃之火:真的嗎?哪裏可以代購啊。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別騙人啊,騙人風神要去找你的,之前那個不是說是小道消息嗎?
璃月小廚娘:沒有喔,蘇均哥現在就在講《三國演義》的前傳,講的是大漢建立的故事,就是還沒開始建立。
刺玫會大小姐:什麽嘛,我們怎麽啥的不知道,這也聽不到啊!
超級無敵獨角大將軍:@阿忍,@荒瀧會,所有人員準備準備,全都準備!我們這就去璃月!
阿忍:老大,當務之急是解決明天的早飯。
稻妻大偵探:哪個在現場的和我們說說嘛,想必這故事相當誘人。
萬文集舍:別急啊別急啊,大家關注一下我,我現在打字和你們說。
正義的化身:快點快點!我倒是要看看蘇均這家夥還能說出什麽花來!要是不好看就讓他上審判庭。
文弱的學術份子:前傳會講什麽?桓靈二帝嗎?
萬文集舍:來了來了。我們要從始皇帝嬴政說起……
某營銷號:……
某小雜誌:……
就這樣,在蘇均現場的舞台下方,多了好多忙著打字的人,他們仔細聽著台上的蘇均口若懸河,自己手頭的速度更是一刻都不敢慢下來。
打完一長段故事當即就發了出去,可即便是這樣依舊錯了相當多的細節。
但就算是這樣論壇上麵依舊是不斷的催促著,因為他們發出來的故事大多是斷斷續續的,細節更是無從談起。
當然,這也不怪他們,畢竟蘇均的語速還是挺快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一邊聽著蘇均的故事一邊打字的人,很多時候都是聽著聽著偏偏忘記了打字,自己倒是陷了進去。
這可就急壞了論壇上麵的眾人,原本沒看過吧也就還好,最多心裏癢癢的,可是現在怎麽個迴事呢?
那就是抓癢抓到一半不給抓了,那心底可謂是跟貓抓的一樣啊。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後麵呢?後麵呢?我問你們後麵呢,項羽和劉邦在嬴政巡遊幹嘛了?
騎兵隊長:取我馬來,我親自去璃月求書。
迪盧克:騎士團還有馬嗎?
正義的化身:可惡啊!可惡啊!給你們全部送上審判庭!!!
一張送不出去的支票:說的好,我第一次如此支持你。
永恆:所以我的故事呢?
……
“最後,始皇帝崩於最後一次東巡的路上,而當年喊出彼可取而代之以及大丈夫當如是的兩人似乎等到時代的浪潮將他們推到舞台上……”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但曆史不是小說,更不是文學性的東西,它隻講究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紀實,這才是每一個史學家最基本的追求。
所以,在麵對真實的曆史之時,不隻有嚴肅還有荒誕,往往對於讀者來說閱讀體驗可能不是很好,因為這一類的文字永遠是有一些枯燥的。
而曆史小說不一樣,它往往更加偏向於文學通俗性,嚴格來說這一類的曆史小說都是由五分曆史、三分傳說、兩分作者文學性美化構成的。
《三國演義》也是如此,比起前世真正紀實的《三國誌》以及《三國誌注》來說真實性《三國演義》是比不了的,但是文學閱讀性以及傳播性來說《三國演義》是當之無愧的存在。
隻是對於身處提瓦特的蘇均來說他似乎沒有什麽更好的選擇,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誌》他其實都可以寫,但是他所寫的東西隻能是小說,就算是《三國誌》在提瓦特眾人來說也隻是小說罷了。
因此對於這一點,在今天說書的時候對於這段曆史而言,蘇均會采取更具文學性的語言。
就比如此時此刻已經完全被蘇均給吸引的眾人,這是他們從未讀過的新奇故事。
從始皇帝嬴政收天下之兵以鑄十二金人開始……從楚國項氏為報滅國之仇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宣言開始……再到劉邦的出場……
一個幾乎完全顛覆他們形象的……漢高祖。
可能是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形象太過於矚目,大漢皇叔、仁德之君、最好的兄長……所有人在往往幻想劉皇叔口中那位高祖的時候也會代入這種情況。
直到蘇均今晚上,一開口便是一個流氓地痞、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無賴。
所有人都皺著眉頭,不可思議,那位劉皇叔口中的高祖會是這樣一個形象的存在。
但是誰讓蘇均的故事太過於精彩,以至於沒有人發出一絲聲音,隻有熱鬧的街道傳過來些許喊叫聲,但在蘇均洪亮的聲音之下沒有任何影響。
“始皇帝嬴政巡遊至會稽郡……”
聲音娓娓道來,不過此時在享受蘇均故事的並不隻有璃月港的眾人,還有另外一群特殊的人。
論壇上。
原本今天的論壇也是如常,隻是因為璃月的海燈節多了些許節日的氛圍,直到有人在論壇上發了一條動態。
行俠仗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好詩啊好詩,這說的簡直就是我啊!遙想當年……噫籲嚱……
一張送不出去的支票:你哪冒出來的?可別了吧,要說雄姿英發除了我還能是誰呢?
沙漠的狼:快哉快哉!
深林的狐:你們仨別在這裏發電。
萬文集舍:這是蘇先生今晚說書的定場詩啊,當時我就在旁邊,蘇先生可以說是真的雄姿英發了。
正義的化身:他還會說書?說的什麽?《三國演義》嗎?
舞獅大王:錯!是《三國演義》的前傳喔,好多人在聽呢,現在講到始皇帝嬴政嘞。
摩拉多多:《三國演義》前傳?真的有這本書啊,蘇均為啥沒和我說,我的摩拉啊!
永恆:真的假的?《三國演義》出新書了嗎?@玲瓏油豆腐,你為什麽沒有給我買?!
玲瓏油豆腐:……我也知道……
重燃之火:真的嗎?哪裏可以代購啊。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別騙人啊,騙人風神要去找你的,之前那個不是說是小道消息嗎?
璃月小廚娘:沒有喔,蘇均哥現在就在講《三國演義》的前傳,講的是大漢建立的故事,就是還沒開始建立。
刺玫會大小姐:什麽嘛,我們怎麽啥的不知道,這也聽不到啊!
超級無敵獨角大將軍:@阿忍,@荒瀧會,所有人員準備準備,全都準備!我們這就去璃月!
阿忍:老大,當務之急是解決明天的早飯。
稻妻大偵探:哪個在現場的和我們說說嘛,想必這故事相當誘人。
萬文集舍:別急啊別急啊,大家關注一下我,我現在打字和你們說。
正義的化身:快點快點!我倒是要看看蘇均這家夥還能說出什麽花來!要是不好看就讓他上審判庭。
文弱的學術份子:前傳會講什麽?桓靈二帝嗎?
萬文集舍:來了來了。我們要從始皇帝嬴政說起……
某營銷號:……
某小雜誌:……
就這樣,在蘇均現場的舞台下方,多了好多忙著打字的人,他們仔細聽著台上的蘇均口若懸河,自己手頭的速度更是一刻都不敢慢下來。
打完一長段故事當即就發了出去,可即便是這樣依舊錯了相當多的細節。
但就算是這樣論壇上麵依舊是不斷的催促著,因為他們發出來的故事大多是斷斷續續的,細節更是無從談起。
當然,這也不怪他們,畢竟蘇均的語速還是挺快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一邊聽著蘇均的故事一邊打字的人,很多時候都是聽著聽著偏偏忘記了打字,自己倒是陷了進去。
這可就急壞了論壇上麵的眾人,原本沒看過吧也就還好,最多心裏癢癢的,可是現在怎麽個迴事呢?
那就是抓癢抓到一半不給抓了,那心底可謂是跟貓抓的一樣啊。
賣唱的快樂小男孩(沉澱版):後麵呢?後麵呢?我問你們後麵呢,項羽和劉邦在嬴政巡遊幹嘛了?
騎兵隊長:取我馬來,我親自去璃月求書。
迪盧克:騎士團還有馬嗎?
正義的化身:可惡啊!可惡啊!給你們全部送上審判庭!!!
一張送不出去的支票:說的好,我第一次如此支持你。
永恆:所以我的故事呢?
……
“最後,始皇帝崩於最後一次東巡的路上,而當年喊出彼可取而代之以及大丈夫當如是的兩人似乎等到時代的浪潮將他們推到舞台上……”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