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理想鄉在唿喚(六)
原神:我有一座圖書館 作者:手抓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別說,在萬文集舍發展的這段時間裏麵作為資深合作夥伴的飛雲商會自然也是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現在的飛雲商會放眼整個提瓦特也算得上是鼎鼎有名的商會了。
可以這麽講兩者之間倒是有些相互扶持的意味,畢竟飛雲商會裏貿易成交量最大的還得是萬文集舍的書籍,而萬文集舍也是通過飛雲商會將自己店鋪裏麵的書運送到各地。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蘇均的書籍,不過大部分顧客不都是衝著萬文集舍這塊“金字招牌”來的嘛。
此時,萬文集舍。
大少爺和紀芳兩個人倒是難得湊在了一起,畢竟現在太忙了當初在萬文集舍一起分紅的三個人如今都忙的團團轉,至於蘇均更是好久沒找過來。
“嘖,如今你這萬文集舍倒也做的大起來了,想當初誰能想到這番場景呢。”
大少爺喝了一口茶水,調侃的說道。
“托你們兩個的福嘞,把我這一個小書店給拉了起來。”
紀芳嗑著瓜子,她說的這話倒也沒錯,反正她對於這些倒是挺不在乎的,就連貿易方麵都是大少爺在負責,畢竟他也是有股份的存在。
“嗬嗬,蘇均呢?倒是很久很久沒有見過他了。”
“他現在在忙呢,鬼知道去哪了,一天到晚見不到人。”
紀芳對此頗為無奈,但也是無可奈何,誰讓她對於這位大神是隻能供著呢。
“忙點總是好的,現在新的經濟變革我們這也要忙起來了啊,我還想問問蘇均具體的情況到底是個怎麽迴事呢。”
大少爺搖搖頭,對此倒是有些感慨,對於商人來說除了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還要有政治直覺,抓住飛口的商人才是最好的商人。
“這些東西我可不懂,不過你們倒是比我強多了,我相信跟著你們一定可以賺到大筆大筆的摩拉。”
紀芳很誠懇,她點點頭,她、飛雲商會大少爺和蘇均三個人簡直就是整個提瓦特商海無敵的組合。
“跟著時代走吧,聽說要對璃月基建進行改革,以後可能就不需要國內商隊了,我們得盡快抓住機會。”
“知道了知道了,《國富論》說過風口上的豬都會起飛。”
“不,準確的來說書裏叫作時代機遇。”
……
蘇均自然不知道兩個人的談話,此刻的他也隻不過是和留雲借風真君剛剛到玉京台處。
剛一到玉京台處便看見萍姥姥朝著這邊招手,顯然是早就看到了蘇均和留雲借風真君兩人。
“嗬嗬,你倒是難得來一次璃月港,上次我見申鶴還問起過你呢。”
“璃月港這邊和奧藏山也大差不差,待在那邊也沒有什麽區別。”
傲嬌的留雲……哦不,現在應該是稱作閑雲,開口淡淡的說道。
“嗬嗬嗬,你呀,正好,今天陪老婆子我好好逛一逛這璃月港,話說削月和理水他們兩個呢?”
“他們兩個不知道去哪了,反正又不會死了他們。”
閑雲撇撇嘴,對於這兩個經常不帶她一起玩的行為表示嫌棄。
“好好好……”萍姥姥自然也是看出來了,不過她笑而不語,隻是點點頭。
“先去看看甘雨吧,這孩子也不知道迴去看看我。”
“走吧。”
至於蘇均則是去了一趟群玉閣,把實驗基地裏麵的工程報告給凝光送去。
而拿到報告的凝光則是看著上麵的規劃和如今的研究進展,默默點點頭。
“這麽看來,你們確實有了一定進展,關於基建的工程倒也可以開始進行了。”
旁邊大口喝著茶水的蘇均點點頭,“沒錯,我們的建議還是天上和地下共同進行,天上飛人,地下走貨。”
“嗯……目前來看這確實是最優的選擇,好了就這樣決定吧,對了,關於你的事情……”
凝光還想要開口說些什麽,蘇均連連擺手,他搖搖頭直接堵住了凝光的嘴。
“那個啥,我還有事要先出去一趟,具體的事情你和七星他們一起商量吧。”
“你還有什麽事嗎?”凝光無奈的看著蘇均,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凝光姐,我迴去好好睡一覺總行吧。”
這個時候蘇均隻能拿出可憐兮兮的眼神看著凝光,睡覺總不能還攔著他吧。
果然,對於蘇均的這番樣子,凝光沒有絲毫抵抗力,隻能是揮揮手把他給趕了出去。
離開群玉閣之後的蘇均倒是沒有迴家睡覺,反而是轉了一個彎,朝著萬文集舍的方向而去。
至於去萬文集舍自然是為了《理想國》的出版事宜。
隻是現在的《理想國》蘇均貌似已經不能稱之為柏拉圖的“理想國”了。
最開始的柏拉圖生於雅典城邦衰落的時期。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雅典城邦危機四伏。這時,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更加尖銳,而且奴隸主民主派與奴隸主貴族派之間也開始爭權奪勢。柏拉圖堅決反對民主政體,極力主張奴隸主貴族來把持國家政權。柏拉圖為了鞏固奴隸主貴族派的統治地位,從而設計了理想國。
某種程度上一部作品的背景最直接的可以反應出作者的主張,很顯然,如果用曆史書上的話來說柏拉圖站在的是奴隸主貴族階級的利益上。
就像每一個學過雅典曆史的都知道關於雅典的民主向來隻有一句話形容——“少數人的民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證據都表麵雅典的民主並非現代人們口中的民主。
所以蘇均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把《理想國》全部搬來,那豈不是他蘇均就成了“奴隸主貴族階級”的話事人了?這一點蘇均是絕對不會做的。
當然也不能因此完全的批判柏拉圖的“理想國”,正如老馬所說每一個時代都有時代的局限性,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問題。
因此,蘇均在柏拉圖的“理想國思想”以及華夏古代的“大同社會”、近代的民主思想和老馬的宣言融合成了如今的這一本《理想國》。
也正是現在擺在紀芳兩人麵前的這本書。
可以這麽講兩者之間倒是有些相互扶持的意味,畢竟飛雲商會裏貿易成交量最大的還得是萬文集舍的書籍,而萬文集舍也是通過飛雲商會將自己店鋪裏麵的書運送到各地。
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蘇均的書籍,不過大部分顧客不都是衝著萬文集舍這塊“金字招牌”來的嘛。
此時,萬文集舍。
大少爺和紀芳兩個人倒是難得湊在了一起,畢竟現在太忙了當初在萬文集舍一起分紅的三個人如今都忙的團團轉,至於蘇均更是好久沒找過來。
“嘖,如今你這萬文集舍倒也做的大起來了,想當初誰能想到這番場景呢。”
大少爺喝了一口茶水,調侃的說道。
“托你們兩個的福嘞,把我這一個小書店給拉了起來。”
紀芳嗑著瓜子,她說的這話倒也沒錯,反正她對於這些倒是挺不在乎的,就連貿易方麵都是大少爺在負責,畢竟他也是有股份的存在。
“嗬嗬,蘇均呢?倒是很久很久沒有見過他了。”
“他現在在忙呢,鬼知道去哪了,一天到晚見不到人。”
紀芳對此頗為無奈,但也是無可奈何,誰讓她對於這位大神是隻能供著呢。
“忙點總是好的,現在新的經濟變革我們這也要忙起來了啊,我還想問問蘇均具體的情況到底是個怎麽迴事呢。”
大少爺搖搖頭,對此倒是有些感慨,對於商人來說除了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還要有政治直覺,抓住飛口的商人才是最好的商人。
“這些東西我可不懂,不過你們倒是比我強多了,我相信跟著你們一定可以賺到大筆大筆的摩拉。”
紀芳很誠懇,她點點頭,她、飛雲商會大少爺和蘇均三個人簡直就是整個提瓦特商海無敵的組合。
“跟著時代走吧,聽說要對璃月基建進行改革,以後可能就不需要國內商隊了,我們得盡快抓住機會。”
“知道了知道了,《國富論》說過風口上的豬都會起飛。”
“不,準確的來說書裏叫作時代機遇。”
……
蘇均自然不知道兩個人的談話,此刻的他也隻不過是和留雲借風真君剛剛到玉京台處。
剛一到玉京台處便看見萍姥姥朝著這邊招手,顯然是早就看到了蘇均和留雲借風真君兩人。
“嗬嗬,你倒是難得來一次璃月港,上次我見申鶴還問起過你呢。”
“璃月港這邊和奧藏山也大差不差,待在那邊也沒有什麽區別。”
傲嬌的留雲……哦不,現在應該是稱作閑雲,開口淡淡的說道。
“嗬嗬嗬,你呀,正好,今天陪老婆子我好好逛一逛這璃月港,話說削月和理水他們兩個呢?”
“他們兩個不知道去哪了,反正又不會死了他們。”
閑雲撇撇嘴,對於這兩個經常不帶她一起玩的行為表示嫌棄。
“好好好……”萍姥姥自然也是看出來了,不過她笑而不語,隻是點點頭。
“先去看看甘雨吧,這孩子也不知道迴去看看我。”
“走吧。”
至於蘇均則是去了一趟群玉閣,把實驗基地裏麵的工程報告給凝光送去。
而拿到報告的凝光則是看著上麵的規劃和如今的研究進展,默默點點頭。
“這麽看來,你們確實有了一定進展,關於基建的工程倒也可以開始進行了。”
旁邊大口喝著茶水的蘇均點點頭,“沒錯,我們的建議還是天上和地下共同進行,天上飛人,地下走貨。”
“嗯……目前來看這確實是最優的選擇,好了就這樣決定吧,對了,關於你的事情……”
凝光還想要開口說些什麽,蘇均連連擺手,他搖搖頭直接堵住了凝光的嘴。
“那個啥,我還有事要先出去一趟,具體的事情你和七星他們一起商量吧。”
“你還有什麽事嗎?”凝光無奈的看著蘇均,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凝光姐,我迴去好好睡一覺總行吧。”
這個時候蘇均隻能拿出可憐兮兮的眼神看著凝光,睡覺總不能還攔著他吧。
果然,對於蘇均的這番樣子,凝光沒有絲毫抵抗力,隻能是揮揮手把他給趕了出去。
離開群玉閣之後的蘇均倒是沒有迴家睡覺,反而是轉了一個彎,朝著萬文集舍的方向而去。
至於去萬文集舍自然是為了《理想國》的出版事宜。
隻是現在的《理想國》蘇均貌似已經不能稱之為柏拉圖的“理想國”了。
最開始的柏拉圖生於雅典城邦衰落的時期。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雅典城邦危機四伏。這時,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更加尖銳,而且奴隸主民主派與奴隸主貴族派之間也開始爭權奪勢。柏拉圖堅決反對民主政體,極力主張奴隸主貴族來把持國家政權。柏拉圖為了鞏固奴隸主貴族派的統治地位,從而設計了理想國。
某種程度上一部作品的背景最直接的可以反應出作者的主張,很顯然,如果用曆史書上的話來說柏拉圖站在的是奴隸主貴族階級的利益上。
就像每一個學過雅典曆史的都知道關於雅典的民主向來隻有一句話形容——“少數人的民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證據都表麵雅典的民主並非現代人們口中的民主。
所以蘇均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把《理想國》全部搬來,那豈不是他蘇均就成了“奴隸主貴族階級”的話事人了?這一點蘇均是絕對不會做的。
當然也不能因此完全的批判柏拉圖的“理想國”,正如老馬所說每一個時代都有時代的局限性,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問題。
因此,蘇均在柏拉圖的“理想國思想”以及華夏古代的“大同社會”、近代的民主思想和老馬的宣言融合成了如今的這一本《理想國》。
也正是現在擺在紀芳兩人麵前的這本書。